(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九年级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道德与法治实施年级九年级设计者课程标准模块第四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使用教材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单元名称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单元课时4课时二.单元教学规划1 .主题名称:守护文明与家园2 .主题概述:(1)本单元将“守护文明与家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指明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目标,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围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现和感受文明和生态环境与生活变化间的关联性,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以文明与和谐为价值追求,形成对文明和家园的价值体认。从文明与美丽中国的视角,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2、国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思维导图中华传城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一中靴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人口问题- 资源喝一 环境问题-发展挑就民族的“魂IrI传承和弘扬 民族精神L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一精神家园美丽出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L-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蟒人与自坚持走绿色 然和谐共餐盘墨线基本内容培育和航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立足守护文明与家园主题,本单元采用现实情境转化为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以“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
3、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为引领,基于主题“守护文明与家园”,设计“读经典看解释落行动”的单元活动,在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中,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经典名作,通过收集资料、看官方解释,探寻对文化的底气。在第六课“建设魅力中国”中,讲述“国之创新一万众创新一我的创新”故事,探寻创新引领国家发展,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中国奇迹,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中国特色自主创新新形象。依托文本、视频、图片资源和数据分析等,结合学生身边的本土资源为情境,设置守护文明与家园任务,以此为基点,分解出1.中华文化的特点;2.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3.增强文化自信的措施。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活动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4、”的逻辑顺序展开,以名人经典语录形式呈现、能提供学科核心素养进阶、与学生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有力引导学生完成这些核心任务,在分课时中设计了“赏中华文化,寻文化之根”、“续中华文化,延文化之脉”、“传美德万年长”小情境,通过从身边案例起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情感人,摆脱空洞抽象的政治话语说教与价值观念灌溉,化解学生疏离感。3 .主题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学生受其身心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淡漠
5、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传承中华美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4 .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5 .单元学习目标: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善、求大同的核心理念。2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3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4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5 .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6 .单元评价建议:基于
6、课程标准,从教材出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情,制定了如下的单元评价任务:1 .是否具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向。1 能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3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4 .能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5 .能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7.反思性教学改进:本单元将“守护精神与家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指明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目标,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围绕文明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发现和感受国家富强与生活变化间的关联性,体脸富强的发展意义,以文明与和谐为价值追求
7、,形成对文明和家园的价值体认。从文化自信与魅力中国的视角,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本单元内容属于国情国策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教师应当做好充足准备,随着时代发展,学生思维更加多元,对知识的汲取要求更高,传统的单个知识点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学生发展需要。进行大单元教学,站在更高的角度,打破教材知识、学段限制,把时政资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教学环节更紧凑、教学内容更丰富。*8.单元作业/测试(自选项):(1)作业设计理念阐释本单元以“守护幸福”
8、为单元作业主题,立足国情,以“幸福之树、幸福之花、幸福之果”方式逐层展开,从学生的视角结合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美丽中国为主线,讲好守护文明与家园的故事,通过探寻目前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探寻中建设美丽中国的方法。本单元作业设计共分为三个层次:幸福之树基础过关:本部分作业内容凸显大单元背景下的整体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巩固本课时必备基础知识的同时,坚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的原则,设问相对清晰直接、思维灵活开放、注重基础知识夯实、指向素养培育等。幸福之花能力提升:本部分作业为能力提升作业,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汇集社会或生活万象,紧扣核心知识,聚焦综合素养,突出学习重点,精准突破学习难点。通过完成
9、本部分作业,引导学生实现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括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幸福之果素养提升:本部分立足“单元视角”,打破作业碎片化倾向,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有效呼应,实践性与综合性并进。既注重联系社会实践,突出了思想性、时效性、生活性、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和表达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等,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学习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2)单元作业评价面群星闪耀时耿耿星河欲曙天项目课时点亮那颗星星课时作业1.【中华文化我传承】2.【民族精神牢记心】3.【发展问题要正视】4.【美丽中国要建成
10、】累计共点亮颗星星成长和收获1分层标志:了解知道;理解分析;运用综合。2 .评价标准:稍差、及格;中等、良好;优等、优秀。3 .奖励机制:高质量完成课时实践作业的同学,可在课时评价点亮天空中最亮的星星。课时作业“星星”,点亮最多星的同学成为本单元的“耀眼之星”。(X)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1 .基于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作为讲述“文明与家园”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包括“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个目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增强对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个人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此外,本节课还应培养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参与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框题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延续,也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 .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的课时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全
12、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学生受其身心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淡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传承中华美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 .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4 .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课时学习难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5 .开放性学习环境:黑板、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6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时学习目标:文化认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自信的意义,能够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责任意识: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
13、选择,坚定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知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7 .基于活动引领的课时教学过程:(一)飞花令引课近年来随着热播综艺“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其对优秀文化传播的独特的形式,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尤其是“飞花令”的抢答形式,更是倍受社会青睐。今天,我们也把“飞花令”带到了课堂,“抢答飞花令”看看同学们的文化知识知多少。(设计意图:聚焦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借中国诗词大会的契机,以“抢答飞花令”的形式展开。-方面让学生快速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认同(展示课题:延续文化血脉)(一)讲授
14、新课环节一:中华文化根创设情境:赏中华文化,寻文化之根材料呈现: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图片。【教师提问】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回答】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发现的基础上,辅以答疑解惑有助于深化学生认知,提升能力。如:对中华传统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讲解。深化学生对不同特点的侧重点的认识与辨析,突破重难点)【教师引导】(1)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中华文化(2)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
15、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师提问】:你能从这些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中华文化,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呢?【教师引导】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环节二:续中华文化,延文化之脉【活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师提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新时代,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各抒己见。(设计意图:在自学中,学生能充分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多媒体展示情境2:中华文化“保卫战”播放视频:中国人应该有的自信(设计意图:通过
16、视频,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从而思考到怎样才能做到文化自信。)环节三:传一美德万年长【活动2】析一一美德播放视频:中国人的样子(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且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所在。)【活动3】学一一美德向学生讲述济南交警吕玮被授予“济南好人称号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济南好人”吕玮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之中,引导学生见贤思齐、身体力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三)巩固提升环节三:颗粒归仓畅谈收获在下列主题中任选一个进行三分钟即兴演讲:1 .探寻中华文
17、化根2 .坚定文化自信3 .传承传统美德(设计意图:通过演讲活动让学生将本节课主要观点进行提炼,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把学到的知识输出位自己的能力,深化对延续文化血脉的情感体验。)教师寄语: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辉煌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8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一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9 .课时作业设计:1 .中华世纪坛序言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丰富
18、的内涵B.中华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C.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答案】D2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些响亮的名字彰显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B.C.D.【答案】A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
19、信念”。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不需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A.B.C.D.【答案】A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安排路线如下:听非遗传承人讲福州脱胎漆器悠久的历史;参观鼓楼区文化馆“改革开放之文化繁荣”图片展:参观黄花岗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故居暨福州辛家革命纪念馆。根据材料,回答小题。4 .根据参观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文化有()A.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一革命文化C.中国特色社会主
20、义文化一一革命文化一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B5 .开展“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吸收一切文化培养爱国情怀A.B.C.0D.【答案】C二、分析说明题6 .【解字家与国】中国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个文字都讲述着一个故事。今天,我们从“家、国二字说起,感受中国文化中的(2)有同学说,“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你是否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答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不完全赞同。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
21、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国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幸福之果一探究拓展三、课后延伸:将即兴演讲其余两个组内完成10.课时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本课教学的开展,主要基于学生自学的基础,进行相应的知识点拨,配以相应的讨论以及习题演练。对学生自学能力、专注度以及分析总结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本课引用大量的文化的内容,融入大量的时政热点,不过大部分都是浅尝辄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时政热点以及材料的挖掘力度有待提高。本课立足于教材具体知识点的讲解,疑难点的辨析,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与升华
22、,但缺少相关的文化熏陶以及情感培养。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1 .基于单元视角下的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作为讲述“文明与家园”这一单元的第二节,包括“高扬民族精神”和“构筑中国价值”两个目题,总的来说,本课包含两个核心概念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来说都很熟悉。符合本课内容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学生在语文课文学习或各种活动中,都有很多的了解,因此理解上难度不大。重在帮助学生挖掘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的共性,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更好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2 .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的课时学情分析: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深入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版 道德 法治 第三 单元 文明 家园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