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docx
《关于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摘要: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应该遵循礼貌这一普遍原则,然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衡量标准及表达方式,本文以LeeCh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语用失误,取得得体的交际效果。关键词:礼貌原则;谦虚;文化差异一、LeeCh和顾日国的“礼貌原则”礼貌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手段,它在言语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普遍遵循礼貌的原则。H.RGrice在1967年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谈的双方要共
2、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虽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并指出由于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歧义,但他不能够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违反合作原则大量使用委婉客气的间接语言的原因。Leech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为丰富和完善Grice的“合作原则”,他从语用学和人际修辞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得体准则(tact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表扬准则(approbationmaxim)谦逊准则(modestymaxim)、一致性准则(agreementmaxim)及同情准则(SynlPathynIaXin1)。他认为根据这些准则合
3、理使用语言就可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Leech提出的这六条准则是根据英国文化特点而提出的,主要是说英国人如何运用礼貌原则而使言语行为恰到好处。同时LeeCh也指出:“东方有些文化社团(如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更重视谦虚准则;操英语的文化社团(尤其是英国)更重视策略准则和反语准则;地中海国家更重视慷慨准则,而不太重视谦虚准则J这些不同的礼貌准则是礼貌原则在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即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性表现。同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顾日国、何自然等从语用角度分析了汉语中礼貌现象及礼貌行为的文化特征。1.eech认为礼貌理论具有普遍性,但也清楚地意识到礼貌受文化制约的特性。所以,我们在承认礼貌原则的
4、普遍性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礼貌原则的特殊性,不应该追求并满足于普遍框架的趋势。礼貌是一条普遍原则,既然它属于文化因素,那么在不同的文化里,就会产生相应的准则或准则变体。在礼貌原则总的框架之下,根据我国的文化特点、社会习惯、行为准则和社交方式等,顾日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提出了五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贬已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他认为这些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对人们的言语行为起作用,同时“贬已尊人准则”又是汉文化礼貌中的核心部分。二、中西方“谦虚”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成因(一)中西方“谦虚”观念之对比易经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二这句话的意思是,谦
5、虚有道德的人,总是以谦逊的态度,自守其德,修养其身。儒家思想也告诫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二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可以说“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谦虚是做人的一条基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谦虚品质,就无法具有外在的真诚恭谨表现。所谓“谦虚”就是较低看待自己,而较高看待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低己高人,以人为师的心理和行为。而谦逊的含义在英文化中就是“减少对自己的表扬,而不是根本不要自我表扬”,因为西方式的谦虚是把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谦虚”与LeeCh提出的“谦虚准则”有所不同,中国人之“谦虚”主要体现在“贬己尊人”。“贬己尊人”是中国特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中西方 文化 谦虚 不同 内涵 及其 成因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