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之成书考.docx
《关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之成书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之成书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之成书考摘要:陶宗仪创作的南村辍耕录是受到陶氏家学的影响、随着他生活的不断积累而渐渐形成的,它的成书时间不似陶宗仪友人孙作序中所言是历经十年,而是最迟从元至正四年(1344)就开始了撰写,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式成书刊刻,凡二十余年。关键词: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家学成书时间元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笔记体著作,该书记载了很多元朝典章制度、民俗掌故及小说戏曲资料、书画和有关诗词本事等方面的问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受到陶氏家族的熏陶,陶宗仪兴趣广泛,且养成了在生活当中随时记录奇闻轶事的习惯,经过不断的积累,历经二十余年,完成了辍耕录的准备和创
2、作。一、南村辍耕录的准备陶氏家族自古名人就很多,陶宗仪把陶渊明、陶弘景当作自己的祖辈来看待,在辍耕录卷一六中记录了此二人的年谱,且把自己晚年定居在松江的草堂称为“南村”,就是秉承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心态的体现。陶宗仪父亲陶煜博学多识,为人倜傥正直;母亲赵德真系宋太祖子燕王德昭十世孙孟本之女;舅父赵雍为著名的书画家。如此深厚的家学渊源,使陶宗仪从出生起就受到了良好教育,为日后成长为一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陶宗仪自幼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颖,十岁时,父兄以伏生尚书口授宗仪,尚书历来被称为“诘屈鳌牙”,而宗仪过目即能成诵,这让陶氏家族人刮目相看,倍加期许。1由于受到家学的熏
3、陶,宗仪自幼就对书法和字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称“爰自蚤岁粗知六书之旨,凡遇名迹古刻,博览精研,靡有怠日。每续史传,以至百氏杂说,书录所记善书姓名,据摭殆遍”2O这种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学习习惯正是辍耕录得以完成的创作基础。辍耕录的准备时间很长,如卷六的“鬼赃”末尾云:“泰不华元帅为西台御史,阅其案,朱语曰鬼赃云。余亲闻泰公说甚祥,且具有钞具案文,惜不随即记录,今则忘邑里姓名岁月矣。”据元史卷一四三泰不华传,泰不华在延祐八年(1320)拜江南行台监察史,后文宗建奎章阁学士院,拜中台监察史。又奎章阁事在天历二年(1329)二月,因此,宗仪听闻“鬼赃”事不会晚于天历二年二月,即宗仪19岁时
4、。虽“鬼赃”一条是后来撰写入书,但宗仪却在如此小的年纪时就已经很自觉地把身边听到的事情随笔记录下来了。又辍耕录卷一九铁武肃铁券条,文中记至元丙子,钱武肃铁券在战乱中丢失,后至元丙子(1336),铁券被一渔农捞得,后被钱赞购回,可说是失而复得。宗仪过访钱钱曾出示铁券给宗仪一观,宗仪以为“青毡复还,诚为异事”,当即抄录券词和武肃王当时所上的谢表文稿。文中还说:“昨晚检阅经笥,偶得于故纸中,转首已三十余年”,辍耕录成书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详见后文),自后至元丙子到至正二十六年,首尾三十一年,与文中“三十余年”之说相吻合,若晚一年则与“三十余年”之说不符。因此钱失而复得铁券与宗仪过访钱赞的年份
5、应该同是后至元丙子年。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窥见宗仪在从事著述时的一个基本方法,即随时留意并记录下可以用的资料,以备他日撰著时采择使用,这在辍耕录写作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辍耕录开始写作时间与成书时间宁宗至顺三年(1332),宗仪二十二岁,适逢乡试,宗仪参加科举但未中第。孙作沧螺集卷四陶先生小传说他“少举进士第,一不中,即弃去。务古业,无所不窥3。明史卷二八五陶宗仪传也有“少试有司,一不中,即弃去。务古学,无所不窥”4。即陶宗仪科举失利之后,便弃举子业不为,潜心古学,寻师问友,增长见闻。辍耕录前有孙作序称:“余友天台陶君九成,避兵三吴间,有田一亩,家于松南至正丙午夏六月,江阴孙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村辍耕录 关于 陶宗仪 成书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