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途径.docx
《古代文学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途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古代文学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途径摘要坚持中国的文学本位立场,立足于新出土材料,构建早期文体的动态谱系,探求早期的文体观念、形态和规律,是追溯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重要途径。陈民镇所著有“文体”之前中国文体的生成和早期发展一书所运用的材料和方法对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关键词文体;中国古代文学;简帛文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化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系到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学话语体系。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与文
2、学内涵、外延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风格及其演变进程具有独特的“中国特征”1。“中国特征”、中国文学的话语体系等,应从材料出发,特别是早期文学研究。近年来,新出材料不断增多,为探求早期文学的生成和演变提供可能。陈民镇所著有“文体”之前中国文体的生成和早期发展(以下简称“该书”)2坚持中国的文学本位立场,立足于新出材料,构建早期文体的动态谱系,探求早期的文体观念、形态和规律,试图探寻早期文体的童年时代,该书所运用的材料和方法对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问题和本体性问题,涉及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礼乐制度及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等方面。一直以来,文体史研究偏重于单
3、向历时追溯和静态描写,难以揭示早期文体的衍生特质;且多聚焦于魏晋南北朝,对文体早期阶段的关注相对较少,然而,早期文体观念和形态,对中国文学研究具有本源意义,对于构建中国文学的话语体系而言意义重大。早期文体的发生和发展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谱系中。探寻这种生成谱系和衍生机制有利于揭示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并有助于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学话语体系。正如明人沈承文体所说,“文之有体,即犹人之有体也”3405,早期文体犹如其童年时代。一、坚持中国文学的本位立场文体是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范畴。在全球化语境和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学应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学脉,回归中国文学的本位立场。考察早期文体应深入
4、本土的传统积淀、文化心理,挖掘根植于本土精神的故事内核与深层底蕴。正如刘毓庆先生所说:“研究中国文学史,立足于中国文学本位;研究中国人的精神产品,用中国的视角、价值、方法等,这本是情理中的事J4该书充分发掘中国传统的固有观念,努力实现文学、史学、哲学的大融合,探寻融入世界文学的路径。正如陈民镇所说,“文体”一词极具民族特色,在西方话语中难以对号入座4。“文”为“有心之器物”,有美善、文采、纹理、文德、文辞、文字、文籍等诸多义项,这些义项中有一以贯之的人文取向。“文”与“言”“辞”的结合,为“文”与“体”的联姻奠定了基础。文体之“体”由人体之“体”引申而来,侧重于整体义,是形式、内容及功能等三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文体 发生 早期 发展 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