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柳州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柳州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聚焦稳存量、抓增量、破变量,大力实施工业企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四大突破攻坚行动”,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6亿元。一年来,
2、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柳州入选全国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45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5家,4件专利荣获年度中国专利奖。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奖励22项、其中一等奖4项。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全国决赛,柳州参赛选手获5个一等奖,创历史佳绩。工人医院总院搬迁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2个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柳州高新区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园区试点示范。“老字号”产业加速升级。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
3、东风柳汽“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专用车提升工程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全球首个岛式工厂一上汽通用五菱精益智造工厂竣工投产,东风柳汽本地化发动机下线。五菱缤果、宝骏云朵、五菱星光、风行雷霆等一批高价值新能源车型成功上市。积极推动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大力实施重点产业协同发展工程,钢材产量、品种钢比重实现双提升。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建成投产,首台百吨级混动矿用装载机成功下线。“新字号”产业加快壮大。瑞浦赛克动力电池、中车时代新能源电驱等项目竣工投产,已建成电池产能40.5GWh,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60%。柳州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
4、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优必选机器人超级智慧工厂开工建设,金风嘉泽零碳新能源智慧装备产业园全面建成,国内首条氮化线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正式量产,机器人、风电装备制造、芯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预计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22%、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二)着力推项目、扩投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积蓄。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安途商用车制动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等129个项目实现开工,法恩赛克电解液等130个项目实现竣工。柳工智能国际工业园等重大工业项目提速建设,工业投资增长15.4%。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新引进项目656个、其中工业项目423个,推动628个招商项目开工、229个招商项目竣工。要素保障更加
5、有力。全年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2万亩,其中新增工业用地5235亩。全年共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上级资金37.9亿元。新增可用工业标准厂房超400万平方米。(三)着力挖潜力、拓市场,消费活力持续迸发。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一东盟(柳州)汽车工业博览会、首届中国(柳州)油茶交易博览会。限上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8%、15.5%、7.8%o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销售额分别增长58.5%、37.7%o金嗓子“都乐”、“柳州饭店”两大柳州品牌入选中华老字号。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柳州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成
6、功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为全国7个车联网先导区之一,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柳州)上线运营。国家二手车出口基地(柳州)正式挂牌,广西首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柳东开园运营。中通快递广西桂北(柳州)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六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窑埠古镇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柳州市螺狮粉产业园、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三江县获评“2023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全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8067万人次、增长75.4%,实现旅游总消费884亿元、增长60.9%。(四)着力兴产业、
7、强三农,乡村振兴基础持续夯实。脱贫成果巩固拓展。统筹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1.6亿元,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三江县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融安县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大力开展防贫、产业、就业三大帮扶提升行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深化湛江一柳州协作、定点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3.3万亩,全市耕地质量持续提升;粮食产量74.7万吨,持续稳定增长。粉用稻米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柳州螺卿粉入选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
8、誉十强榜单。柳城县获评2022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三江县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融安县荣获中国香杉生态板之都称号。圆满承办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获得上级8亿元资金支持。融安金桔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5%。鹿寨县成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县试点,三江县获评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融水县锦洞村等7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柳江区怀洪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3个。县域经济实力增强
9、。广西首个页岩气项目在柳州融安出气点火,实现广西页岩气开发零的突破。广西桂中(鹿寨)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现代服装产业园、融安香杉生态产业园等县域产业园区建设扩容提质,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州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五县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25.4%,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五)着力优布局、美环境,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湘桂铁路柳州地区改建工程基本建成,红花二线船闸工程建成通航,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三江富禄至丹洲公路(二期)完工通车。柳江区列入全国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累计
10、建成5G基站9330座,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100%。城市治理更加精细。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治理疏通雨水、污水管网107.2公里。508个城镇老旧小区、136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顺利推进。柳南区五菱社区入选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3%、创历史新高,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自治区公园城市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4%。(六)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重点改革持续推进。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一证开工”改革实现县区范围和项目类型全覆
11、盖,新增21项具有地域特色的政务服务“微改革”举措。柳州获批成为全区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广、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城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城市。全市市场经营主体达37.2万户,其中民营企业9.3万户,11家入围广西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开放发展持续深化。中国(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一东盟标准化合作论坛、第六届中国一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开展推介活动,成功签约合作项目34个。在第20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上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194亿元。跨境班列常态化运行
12、,进出口总额增长18.1%,汽车累计出口突破100万辆,柳州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七)着力惠民生、保安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基本民生兜实兜牢。财政民生资金支出30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2%。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完成。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万人。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89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7%以上。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间),完成棚户区改造3552套,“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交付率超8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万个,建成覆盖各县区教育共同体50个,入选全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13、试验区,柳北区、城中区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自治区级示范高中占比达61.5%,居全区首位。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妇儿柳州医院辐射作用初步显现。柳州成为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国中医药病种医保付费改革先行城市。柳州图书馆柳东新馆全面开放,城中区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三个项目赛事、首届柳州马拉松暨警察马拉松等体育活动,柳州健儿在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斩获3金1银I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抓好各类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化解市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一债一策”分类
14、处置,积极盘活各类有效资源,及时偿还到期债务,连续三年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大力开展禁毒、反诈等专项整治,刑事、治安警情实现“双下降”,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持续向好,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一连冠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八)着力提效能、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大力开展高质量发
15、展“四个专项行动”和“办实事解民忧”工作,以发展的实效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依法行政不断深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列席市政府常务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7件、政协提案198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严格落实政府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执法,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作风建设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一年来,全市外事、侨务、税务、统计、档案、地方志、水文、气象、水库移民、人防、供
16、销、调处、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科协、老龄、残疾人、贸促、红十字、消防救援、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柳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柳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改革发
17、展稳定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增长乏力,部分指标未达预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慢,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畅;债务沉重,化债压力大,一定程度影响长远可持续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亟待提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伐仍需加快;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一些重点领域腐败案件仍有发生,政府系统少数干部担当实干精神有待加强。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奋力担当新使命,拿出柳州人的钢铁意志笃定前行,以跳出柳州看柳州的胸怀和格局,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回归工业初心,度续优良传统,真正把资源和力量集中到工业转型升级上来,让产
18、业真正成为富民之源、强市之基。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工作始终,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促进柳州发展加快蝶变、裂变,实现更高能级的发展超越。二、2024年工作安排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
19、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深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求变,坚定向海图强,加快开放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和广西副中心城市,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实现新进展、取得新成效。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实际工作中向着国家、自治区确定的年度目标努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些目标的设定兼顾了需要与可能,符合我市发展实际,既积极又稳妥。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这些目标,是经过认真分析,客观研判形
20、势,正视各种困难、压力和挑战,挖掘各种潜力、韧性和后劲,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二是为2024年化债工作和动能转换预留空间。2024年我市仍处于债务高峰期,合理调整预期目标,有利于更好统筹兼顾防风险与促发展。三是引导广大干部转作风提效能。经过测算,实现4%的目标仍然不容易,需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加倍努力,实际工作中向着更高目标奋斗。贯彻总体要求、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信心底气、善于把握机遇,必须彻底打破思想束缚、树立争先进位意识,拿出拼劲,务本求实,进一步突出重点、精准施策,落实好自治区“1+4”重点工作,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
21、壮大、营商环境攻坚“3个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县域经济提速、国企改革深化、能力作风建设“3个年活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全力攻坚、奋力突破,真正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一)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建设现代制造城。这是未来一个阶段柳州发展的战略首选任务。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三年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毫不动摇筑牢制造业根基,努力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实现工业产值4000亿元以上,争做广西工业崛起的先行者。坚持打好“创新牌”。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
22、出的位置,积极推动以人工智能赋能全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全力打好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收官战,谋划实施100项科技计划项目,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和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持续推进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24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柳工国家工程机械低碳数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车联网先导区(二期)建设,实现车联网城域级覆盖,推动商业化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产教集聚示范区,务实建设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80项。培优育强创新主体,力争全年新
23、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加快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运营好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柳州)。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引导全社会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总体水平。加快升级“老字号”。强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加快推进以汽车、钢铁、机械“老三样”为主的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大力度实施“千企技改”和“上云用数赋能”再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汽车产业,大力实施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专用车提升工程等重大工程,加快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24、积极推动燃油车产业链转型,支持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主机厂加大节能新车型研发,加快上汽通用五菱全新节能商用车和东风柳汽全新智能家用MPV产品开发项目建设。钢铁产业,推进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加快冷轧电磁钢(二期)、热轧高强钢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产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高附加值品种钢,提升钢材产业价值链。机械产业,加快实施柳工股份“三全”规划,开工建设柳工四轮一带智慧工厂、柳工电动化与智能化全球研发中心,竣工中源液压业务新工厂、装载机灯塔工厂(二期),加快推出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等系列电动工程机械产品。化工产业,积极对接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长江经济带,引进一批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州市 2024 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