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五年诗歌真题.docx
《2018-2022五年诗歌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22五年诗歌真题.docx(7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182022五年诗歌真题五年高考语文真题(2018-2022)分类汇编诗歌鉴赏【2022年】(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喉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
2、同的文化含意。2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C2.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
3、千岩万壑中”一般。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喈,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
4、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
5、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4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3.A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解析】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唐少府,
6、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故选A。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
7、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是属于直接抒情;白下驿饯唐少府中颈联“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的大意是落日余晖笼罩着水边酒楼,乡村的道路上风吹烟飘。此句实写了诗人与友人的饯别场景,借凄清之景抒发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路程就像到天边那么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担忧之情。(2022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8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
9、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5.A6 .(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解析】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选A。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
10、望。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J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
11、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
12、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汽【注】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9 .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和,寄寓鉴戒之意。10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答案】7.勤政楼千秋节8 .情感不同: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不同: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杜诗运用拟人手
13、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会抬起头。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杜牧的过勤政楼题El点明所写内容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可见此诗也是通过写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10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
15、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再看写法: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著音声总举头“,听到音乐的老马还记得当年曾经受过的训练,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杜诗寓情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氛围,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20
16、21年】(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
17、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12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案】9.C10.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
18、在。故选C。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19、。鹊桥仙赠鹭鹭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纵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1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案】11.D12.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解
20、析】1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故选Do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纵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鹭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
21、,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2021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洪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14 第
22、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5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3.B14. 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解析】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溢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
23、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o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2021新高考2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22 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