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docx
《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发布时间:2024-02-052023年,国家药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统一规范各级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要求,不断夯实医疗器械监管基础,持续推动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一、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情况(一)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2023年9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医疗器械管理法列入立法规划项目,国家药监局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专家咨询组,着手起草相关法律文本。会同国
2、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医疗器械紧急使用管理规定(试行),为医疗器械紧急使用提供法律支撑。起草医疗机构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临时进口使用管理要求。(二)创新医疗器械质量数量实现双丰收。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1个,优先审批医疗器械12个,创新医疗器械批准数量再创新高,比2022年增加6个。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创新医疗器械”含金量”不断提升,在全球率先批准通过破坏交感神经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一次性使用环形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上市,单光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颅内取栓支架等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公众使用高端医疗器械的需求。(三)服务国家
3、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大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福建等重点区域建设。批准人工耳蜗声音处理器等3个海南临床真实世界应用试点产品上市,截至目前,累计批准产品9个,惠及更多患者。指导召开第二届博鳌国际药械真实世界研究大会。指导粤港澳大湾区使用20种、29批次港澳已上市的医疗器械,服务区域诊疗需要。设立医疗器械创新山东、北京、河北、湖北服务站,创新服务站数量已达11个,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推进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共遴选出48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40个生物材料揭榜项目。筹建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合作平台,加速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转化速度。完善前置申请
4、机制,加大前置审评辅导力度,9个产品通过辅导已申请注册。(四)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有力。应急批准广东、北京、江苏3家企业的3个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上市,助力疫情防控保健康、防重症”目标落实。全年批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21个,其中核酸检测试剂9个,抗原检测试齐U12个。截至目前累计批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157个,充分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协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推进猴痘检测试剂产品研发和产品注册上市。持续做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和检测试剂能力评估,确保产品有效检出能力。(五)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部署各地开展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清理规范全面整改,召开全国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5、工作会议,印发强化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工作意见,部署全面加强注册管理有关工作。对一次性使用微波消融针、重组胶原蛋白创面敷料等,出台相关文件和指导原则,统一规范注册工作要求。指导基层做好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工作。持续规范第一类产品备案,切实加强对市级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六)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力度继续加大。开展27个品种的临床试验产品真实性核查,31个品种的临床试验监督抽查,较2022年数量加倍。发布监督抽查情况通报一期,对存在问题的产品严肃处理,作出不予注册、一年内不予受理的决定。截至2023年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数量达到1340家,与2022年相比增加13.8%o(七)医疗器械标准质量不
6、断提升。修订发布医疗器械标准报批发布工作细则医疗器械标准验证工作细则,制定医疗器械标准实施评价工作细则等文件,标准制修订管理更加精细。成立全国医用防护标准化工作组及口腔数字化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可靠性与维修性等2个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发布28项医疗器械国家标准、131项行业标准及14项行业标准修改单。截至2022年底,现行有效医疗器械标准共1974项,其中国家标准271项,行业标准1703项,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超过90%,标准体系覆盖性、系统性不断提升。我国主导制定的ISO24072输液器进气器件气溶胶细菌截留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正式发布,2名中国专家当选国际电工组织(IEC)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和分
7、技术委员会主席,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肺部影像辅助分析软件算法性能测试方法标准获批国际标准立项。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GB9706.1-2020及配套并列标准、专用标准实施有关工作的通告及两期解读印发GB9706.1-2020标准检验要点,公开发布41个新版GB9706系列标准的检验报告模板,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有效推动新版GB9706系列标准的平稳有序实施。(八)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扎实推进。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强化分类管理顶层设计。完成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修订发布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工作规则。动态调整分类目录,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
8、,涉及58个产品。发布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解读,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医疗器械领域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命名。组织成立中医(民族医)器械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开展中医(民族医)器械分类、命名、标准、审评、检验、核查等工作。(九)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有序开展。开展唯一标识第一批、第二批实施工作总结,通报先进经验做法。发布关于做好第三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将临床需求量较大的一次性使用产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医疗美容相关产品等103种风险较高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纳入第三批实施范围。组建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专家咨询团队,为深入推进唯一标识实施工作提供支撑。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只的形式和内容医疗
9、器械唯一标识的包装实施和应用两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进一步指导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实施。(十)监管科学研究工作成果显著。组织推进第二批监管科学6个重点项目13个医疗器械子项目工作,已形成医疗器械监管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141项。组织药品监管科学体系建设第一批重点项目医疗器械领域重点项目申请和遴选;启动新一代基因测序产品评价方法研究、数字疗法医疗器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等9项重点项目。配合开展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考核,促进研究质量提升。(十一)医疗器械技术审查能力持续提升。技术审评质量管理体系与业务工作高效融合,审评质量监测、运行和改进体系持续完善。医疗器械注册审评购买服务工作稳步实施。长三
10、角、大湾区审评分中心审评人员数量分别增加176%、109%全年发布67项指导原则和6项审评要点,现行有效指导原则达到613项,对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覆盖率达92.2%。持续开展全系统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实务培训、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线上举行12期省级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人员线上培训,8300余人参训,举办首次省级医疗器械审评员线下实地培训,提升培训效果。公开已发布的GB9706相关医疗器械标准解读视频,150余万人次在线浏览学习。二、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受理情况2023年,国家药监局依职责共受理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和变更注册申请共计13260项,与2022年相比增加25.4%o(一)整体情况受理境内第
11、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7106项,受理进口医疗器械注册申请6154项。按注册品种区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9968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3292项。按注册形式区分首次注册申请3559项,占全部医疗器械注册申请的27%;延续注册申请4676项,占全部医疗器械注册申请的35%;变更注册申请5025项,占全部医疗器械注册申请的38%o注册形式与数量比例情况见图Io/首次注册延续注册企史注册图1国家药监局注册受理项目注册形式与数量比例图(二)分项情况1.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受理情况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受理共7106项与2022年相比增加31%。其中,医疗器械注册申请5432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16
12、74项。2428图2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受理项目注册形式分布图从注册形式看,首次注册2860项,占全部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40.2%;延续注册1914项,占全部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26.9%变更注册2332项,占全部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32.8%。注册形式分布情况见图2o2.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受理情况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受理共3036项,与2022年相比增加23.1%o其中医疗器械注册申请1723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1313项。从注册形式看,首次注册300项,占全部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9.9%;延续注册1631项,占全部进口第二类医疗
13、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53.7%变更注册1105项,占全部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36.4%。注册形式分布情况见图3。861首次延续变更注股跃疗器K体外诊断i剂图3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受理项目注册形式分布图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受理共3118项,与2022年相比增加16.4%o其中医疗器械注册申请2813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305项。从注册形式看,首次注册399项,占全部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12.8%;延续注册1131项,占全部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36.3%变更注册1588项,占全部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数量的50.9%。注册形式分布情况见图4。图4进口第
14、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受理项目注册形式分布图三、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情况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和变更注册12213项,与2022年相比注册批准总数量增长2.3%o其中,首次注册2728项,与2022年相比增加9.1%o延续注册4788项,与2022年相比减少8.2%,连续两年减少。变更注册4697项,与2022年相比增加11.2%o2023年,企业自行撤回首次注册申请、自行注销注册证书287项。近10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医疗器械注册情况见图5图52014至2023年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数量图(一)整体情况2023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6151项,与2022
15、年相比增加8.1%,进口医疗器械6062项,与2022年相比减少3%o图6国家药监局2023年医疗器械注册形式与数量比例图按照注册品种区分医疗器械9130项,占全部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74.8%;体外诊断试剂3083项,占全部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25.2%o按照注册形式区分,首次注册2728项,占全部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22.3%;延续注册4788项,占全部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39.2%;变更注册4697项,占全部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38.5%o注册形式比例情况见图6。(二)分项情况1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情况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6151项。其中,医疗器械4667项,体外诊断试剂1484项。从
16、注册形式看,首次注册2079项,占全部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33.8%,延续注册1897项,占全部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30.8%;许可事项变更注册2175项,占全部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35.4%o注册形式分布情况见图7o2 .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情况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2947项。其中,医疗器械注册1654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1293项。图8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形式分布图从注册形式看,首次注册300项,占全部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10.2%;延续注册1707项,占全部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57.9%;许可事项变更注册940项,占全部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注
17、册数量的31.8%。注册形式分布情况见图8。3.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情况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3115项。其中,医疗器械注册2809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306项。从注册形式看,首次注册349项,占全部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更注册1582项,占全部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的50.8%注册形式分布情况见图9。图9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形式分布图(三)首次注册项目月度审批情况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医疗器械首次注册2728项,月度批准数量情况见图10。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图10国家药监局月度批准首次注册数量图(四)具体批准品种种类分析注册的境内第三类
18、医疗器械,除体外诊断试剂外,共涉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18个子目录的产品。注册数量前五位的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无源植入器械,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有源手术器械,医用成像器械。与2022年相比,有源手术器械超过医用成像器械,注册数量同比增加54%,其他品类注册数量也有所增加,如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增加26.2%,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增力口11%,无源植入器械增加18.8%o图11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品种数量排位图注册的进口医疗器械,除体外诊断试剂外,共涉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22个子目录的产品。注册数量前五位的进口医疗器械,主要是:无源植入器械,口腔科器械,眼科器械,医用成
19、像器械,有源手术器械,与2022年相比,变化较大,眼科器械取代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有源手术器械取代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无源植入器械数量增加43.3%,口腔科器械数量增加57.8%,医用成像器械注册数量减少44.2%。O IO 20304050607080图12进口医疗器械注册品种数量排位图(五)进口医疗器械国别情况2022年,共有31个国家(地区)产品在我国获批上市。丝SUk电 Ss 3s部 HS 笠S豪S*JJ*sM Ss M曼WB - Wn 年#*爰 *图13进口医疗器械注册国别及数量排位图其中,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医疗器械在中国医疗器械进口产品首次注册数量位列前5位,注册产品
20、数量约占2023年进口产品首次注册总数量的77%,与2022年相比略有增加。从进口医疗器械代理人分布看,共有16个省涉及有本省企业作为进口医疗器械代理人,其中上海市的进口医疗器械代理人代理的进口医疗器械首次数量最多,占全部进口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数量的64%。414140图14各省进口医疗器械代理人代理数量排位图(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省份分析从2023年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情况看,相关注册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青海首次有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获准注册。430图15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各省注册数量排位图其中,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是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数量排前五名的省
21、份,占2023年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数量的68%,但与2022年相比略有减少。四、创新医疗器械等产品注册审批情况2023年,国家药监局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继续做好相关产品的审查工作,共收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466项,比2022年增加35.9%,其中69项获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从2014年至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250个创新医疗器械。其中,境内创新医疗器械涉及16个省的167家企业,进口创新医疗器械涉及5个国家的18个企业。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产品数量和相应企业数量最多,约占全部已批准的250个创新医疗器械的78.
22、4%,但与2022年相比有所下降。图16境内创新医疗器械各省注册数量排位图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61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相比2022年增加ll%o其中有源医疗器械43个,无源医疗器械16个,体外诊断试剂2个。有源手术器械、无源植入器械、医用软件、医用成像器械、放射治疗器械等高端医疗器械是2023年批准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前五位。具体见图17。图17创新医疗器械注册品种数量排位图这些创新产品核心技术都有我国的发明专利权或者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产品主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下是已批准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介绍:(一)病人监护仪:该产品由主机、
23、插件模块和附件组成。可对患者进行心电(含ST段测量及心律失常分析)、阻抗呼吸、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脉率、无创血压、有创血压、呼吸及呼吸末二氧化碳、麻醉气体、无创心输出量(仅适用于成人患者)、有创心输出量(仅适用于成人患者)监护,同时具有心电图、PICC、呼吸氧合图、肾功能计算、血液动力学计算、氧合计算、通气计算、药物计算、记录仪功能。该产品预期在医疗机构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临床医生和护士使用,其应用领域包括手术室、ICU和普通科室。该产品采用了心电信号自适应滤波技术和四电极心电系统技术,可通过实时观察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反馈导管末端位置,实现置管操作过程中对导管末端的实时定位。与传统中心静脉
24、置管术方法相比,该产品具有中心静脉置管末端定位功能,有助于提高PICC导管到位率。(二)混合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该产品由胰岛素泵套件、发送器套件和葡萄糖传感器组成,具有两项主要核心技术:一是自动模式使用的混合闭环算法;二是用于检查传感器状态的电化学阻抗谱技术,该技术可确保葡萄糖传感器有充分的准确度。该产品通过人体佩戴的葡萄糖传感器对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趋势持续监测,根据接收的动态葡萄糖监测水平,混合闭环胰岛素泵可持续向14岁及以上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输注基础量胰岛素(用户可选速率)与胰岛素大剂量输注(用户可选剂量),通过安全防护技术,可根据持续葡萄糖监测情况自动调整基础率胰岛素的输注,确保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度 医疗器械 注册 工作报告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