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宣传片策划文案.docx
《某大学宣传片策划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学宣传片策划文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RUU1*大学宣传片策划文案小组成员:指导老师:二零一年月日目录一、千年学府历史发展1、书院前期(晋朝建立之前)2、书院前期(北宋)3、书院前期(南宋)4、书院前期(宋朝)5、书院前期(元朝)6、书院中期(明朝)7、书院后期(清朝)8、书院后期(清末至近代)9、书院后期(近代至今)二、百年名校历史发展1、北宋至晚晴2、中华民国时期3、1949年后期三、核心思想总结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学达性天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传道”、“求仁”、“率性立命”“学以致用、体用结合、学思并进、学贵利行、爱国务实”“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2、之、明辨之、笃行之”四、历史人物1、朱熹2、王阳明3、王夫之4、魏源五、思想传承1、早期岳麓书院思想脉络分析2、中期岳麓书院思想脉络分析3、后期岳麓书院思想脉络分析4、现代思想对岳麓书院思想脉络影响分析六、原始拍摄素材整理(建筑风格)1、自然风光2、人文景观七、实地调研(图片采集)1、岳麓书院大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2、爱晚亭3、名山檀席4、吹香亭5、大礼堂6、穿石坡湖7、橘子洲烟花八、友校宣传片分析1、北京大学2、哥伦比亚大学3、耶鲁大学九、宣传片策划1、目标2、实施方法3、表现形式十、脚本设计1、场景一2、场景二3、场景三一、前期调研1、1历史背景概述(千年学府)唐宋以来,书院是中国古代历
3、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体制。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书院有七千多所,绝大部分书院逐渐消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岳麓书院的千年历史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在全世界首先采用“导师制”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其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奇葩。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之下,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o这座著名学府规模宏伟,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在潇湘雨露的沐浴中,汲取岳麓山之灵气,岳麓书院历尽千年沧桑,自古以来聚集了无数的贤者,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不断产生思想精萃的火花。岳麓书院现存的建筑绝大多数为明清时期所遗留下来的,主要包括讲堂、头
4、门、二门、御书楼、教学斋、半学斋、百泉轩、文庙、湘水校经堂、爱晚亭、赫曦台等。岳麓书院的主体建筑由讲堂、御书楼、祠堂组成,履行着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出书藏书、祭祀等功能。讲堂是岳麓书院最为重要的建筑,又称为静一堂,是师长对弟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位于整个岳麓书院建筑群的中心。代表讲学、藏书、祭祀三大职能的建筑互相联接,融为一体,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独特风格与壮阔景象,也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文人气质。1、2书院前期(晋朝建立之前)1、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2、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
5、于此。六朝建道林寺。随后,杜甫、裴休、刘长卿、沈传师等人也曾经开舍结庐。3、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1、3书院前期(北宋)1、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二2、咸平二年(999年),潭州太守李允则重新扩建书院,使岳麓书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咸平四年(IOOI年),他上奏朝廷为岳麓书院修广舍宇,并请得了国子监的典籍。李允则的扩建,标志着岳麓书院讲学、藏书、供祀
6、三个组成部分的规模已经形成,同时包括学田设置的开始,从而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3、北宋大中祥符(IoO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北宋大中祥符五年(IOI2年),周式任岳麓书院山长。周式办学成绩卓著,闻名天下,故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执崇。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4、关于“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但唯有岳麓为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学者对岳麓的推1、4书院前期(南宋)1、南宋是中国书院制度的成熟、
7、繁荣时期。2、南宋书院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理学思潮和书院制度的密切结合。理学是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家们为了振兴儒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并吸收佛道两教宇宙论和思辨方法的理论体系。理学家们利用书院作为自己的学术基地和教育基地,使书院得以蓬勃发展。岳麓书院在南宋走向鼎盛,也与理学思潮的相互影响分不开。3、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南宋绍兴元年(1131),“兵革灰烬什一仅存”,书院遭到战火的严重破坏。乾道元年(1165年)*安抚使知潭州刘琪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杖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4、岳麓书院修成后,由张杖主持书院教事。张杖和朱熹
8、、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二他为这次重建岳麓撰写了岳麓书院记。他主教书院之后,除了继续实现其教育功能外,又增加了学术研究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张杖和学生一起讨论学术上重要的疑难问题,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1、5书院前期(宋朝)1、张杖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根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工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2、朱
9、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绍熙五年(1194年),在岳麓会讲27年之后,朱熹任*安抚使,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经过他的整治,岳麓书院再次进入到繁盛时期。1、6书院前期(元朝)1、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岳麓书院几百学生参与战斗,城破后大多自杀殉国。2、元统治者统麓书院又开始恢复生机。一全国后,极力推动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仅废10余年的岳3、1314年(延元年)郡别驾刘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毁
10、于战火。1、7书院中期(明朝)1、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2、成化(14651487)年间,书院开始逐渐恢复。后经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3、1507年(正德二年),阳明心学一代宗师王守仁来岳麓讲学。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岳麓书院的讲学是继南宋湖湘学派之后,
11、岳麓书院的又一次重要学派活动,导致了岳麓书院又一个学术繁荣期的到来。4、1643年(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部队进攻长沙,与明朝官军进行激战,书院在混战中被毁。1、8书院后期(清朝)1、清初朝廷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唯恐自由讲学阐扬华夷之辨。1652年(顺治九年)曾调令:“各提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践。2、随着统治的日益巩固,顺治末年对书院的抑制政策开始松弛,康熙、雍正年间进而实行支持和鼓励政策。1668年(康熙七年),巡抚周召南下令重建岳麓书院,基本恢复了原有规模。1674年(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攻克长沙,刚刚修好了才4年的岳麓书院即兴即毁。这个阶段
12、的岳麓书院多次得到了清政府的嘉奖与表扬,但实际上逐渐丧失了自由研究与探讨学术的环境与氛围。3、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置膏火田数百亩,并两具疏章,请求御书匾额。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春,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遣送到岳麓书院。1、9书院后期(清末至近代)1、光绪年间,山长王先谦改革岳麓书院的课程设置,除了“治事”、“经义”之外,增加了译学和算学,并且购买时务报以供学生阅读学习。2、清末实施新政,废书院而兴学堂,“岳麓书院”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被*巡抚赵尔巽奏废为*高等学堂(1897年长沙时务学堂创立,1899年改为求实书院
13、,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下令将书院改为学堂。1902年改为*省城大学堂,1903年与岳麓书院合并组建*高等学堂)。3、1912年,*高等学堂奉令停办,工科学生按志愿送到*高等工业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同年,*高等师范学校奉命迁入。民国四年十二月*高等师范学校志建制第二载:“*高等师范学校即故岳麓书院J(第2页)。1917年,*高等师范学校奉令停办,并入武昌国立师范学校,同年,*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接收了前*高师的全部校产和一部分教师。1926年*工业、商业、法政三个专门学校合并,正式成立省立*大学,仍以岳麓书院为一院,新建校舍为二院。1937年,省立*大学被国民政府教育部确立为
14、国立*大学。2、O书院后期(近代至今)1、1938年4月,日本战机轰炸*大学校园,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毁。1941年4月日机再次轰炸*大学,岳麓书院御书楼、半学斋、静一斋等处均中弹倒塌,文庙大成殿及孔子像被炸毁。抗日战争胜利后,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修复。2、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大学被撤消。195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工学院恢复为*大学,增设文、理科,设十二个系,重新确定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发展模式。3、1981年,岳麓书院开始大规模修复工程,1986年10月,在历经5年大修后,岳麓书院正式对外开放参观至今。2、1历史背景概述(百年名校)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民国改元。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
15、高等学堂奉令停办,工科学生按志愿送到*高等工业学校(后更名*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同年,*高等师范学校奉命迁入。1915年,民国四年十二月*高等师范学校志建制第二载:“*高等师范学校即故岳麓书院。*高等师范学校编撰的形势第一对校址岳麓山的地势,建制第二对校产岳麓书院的所有建筑以及作为前身的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揭示第四对岳麓书院全部重要揭示,包括讲堂揭示,斋舍揭示,膳堂揭示,均详细述载和书录,作为校史和学校教育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并称:“一切仍之”。1917年5月,杨昌济、杨树达等向*省政府呈文,倡议筹办*大学。同年,*高等师范学校奉令停办,并入武昌国立师范学校;*公立工业
16、专门学校迁入,接收了前*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校产和一部分教师。1926年,*工业、商业、法政三个专门学校合并,正式成立省立*大学。1927年省立*大学更名为*工科大学。1927年省立*大学(农科、高中部)参与合并组建*省立农业学校,现发展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1928年*工科大学更名为省立*大学。1937年,省立*大学被国民政府确立为国立*大学。1938年,侵华日军逼近*,国立*大学开始筹划西迁事宜。*省教育厅曾建议*大学西迁淑浦。但考虑到辰溪有火电厂,能源充足,水陆交通方便,学校决定迁往辰溪。1938年4月10日14时,日军飞机轰炸长沙*大学,当时华中、华南地区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被炸毁,中外名籍
17、荡然无存。所幸中央博物院南迁于此的珍贵文物于一周前迁运。科学馆亦被炸,该馆的仪器药品设备全部被震毁。第一、第五学生宿舍等中弹倒塌,第一院、第二院、工厂及学生二舍、四舍等处被震毁。暂居于岳麓书院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西迁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亦损失严重。国立*大学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字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取得国际间广泛的同情与支援。9月,*大学选址在湘西辰溪县城对河的龙头脑,开始建造校舍。10月中旬起,*大学师生分批到达辰溪,在龙头埴正式开课。1939年4月11日至1941年10月29日,日军22次轰炸辰溪龙头脑等地,*大学辰溪分校损失严重,艰难办学。长沙会战,大学停办,
18、详见长沙会战。1941年4月18日至5月7日,日机再次轰炸长沙岳麓山*大学本部,岳麓书院御书楼、半学斋、静一斋等处均中弹倒塌,文庙大成殿及孔子像被彻底炸毁。1945年9月,抗日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告终。9月15B,第四受降区受降仪式在长沙*大学操场上举行。10时正,在*大学科学馆(现为校行政楼)举行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暨长衡地区受降长官王耀武将军和美军代表金武德接受日军第20军团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将投降的受降仪式。1945年10月,*大学迁回长沙岳麓山。1946年,国立商学院并入。1949年后时期1949年9月,国立*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大学。1949年10月,中华人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大学 宣传 策划 文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