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docx
《XX镇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镇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镇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认真落实XX县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为提高全镇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及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按照统筹安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组织实施,力争全面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二年全面达标、三年巩固提升”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2023年试点阶段。全面启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村)开展试点,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年底前通过验收。总结试点成果和成熟经验,为全镇基层应急管理
2、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推广模板。2024年推进阶段。年底前镇实现“七有”(有应急管理机构、有应急工作机制、有应急管理制度、有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预案体系、有应急物资储备、有应急指挥平台)目标,各社区(村)全部实现“五有”(有综合应急队伍、有应急避难场所、有应急保障物资、有叫应叫醒机制、有应急处置方案)目标。-2025年巩固提升阶段。全镇形成制度机制完善、指挥调度统一、处置救援快速、上下左右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建成满足实战要求、富有XX镇特色的新时代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二、重点工作任务(一)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负责制,统筹协调安全生产、防汛抗旱、防灾减灾
3、等应急管理工作。设立专门承担本辖区应急管理职责的工作机构,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职、兼职工作人员,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社区(村)按照区域划分和责任分工,实行网格化管理,负责抓好网格内灾害事故防范、灾害事故信息收集上报、组织应急救援准备、参与应急处置行动等工作。2,构建基层应急管理网格。以“网格长+监管员、宣传员、信息员”的“三长三员”管理模式构建镇、社区(村)、居民网格(社)三级应急管理网格。党委书记和镇长为一级网格长,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会主任为二级网格长,居民网格长(社长)为三级网格长。一级网格中,配置由镇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担任的监管员;二级网格中,配置由社区(村)干部担任的宣传员;
4、三级网格中,配置由网格员(社长)兼任的信息员。有自然灾害隐患点的三级网格中,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护林员、灾情信息员、地震观测员等相关人员,实行信息员多员合一,整合管理。3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镇上以辖区内的党员干部、基干民兵、民警、医生、退役军人、物业人员、志愿者等为主,吸收具有应急救援专长的专业人员、社会人员、企业职工和民间公益组织人员,组建不少于5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做到人员相对集中,装备配备齐备,培训演练和应急备勤经常,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集结出动;各社区(村)应急力量主要以党员、干部、民兵、小区楼院长、青壮劳力、志愿者等为主要成员,建立不少于1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重点负责先期处置和群
5、众疏散转移;居民网格(社)主要以网格内各类信息员、公益性岗位人员、青壮年等力量为主,按照网格、路、楼栋小区等人员集聚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网格信息员,主要负责收集上报信息,参与应急抢险救援工作。4 .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结合我镇辖区灾害事故特点和安全风险因素,按照“1+5+X模式”编制符合辖区实际、便于操作的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应急行动方案和工作手册,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应急任务分工并组织开展常态化演练。各社区(村)侧重明确人员分工、信息报送、先期处置、转移避险等内容,突出做好第一时间报告信息和开展人员自救互救,制定简明扼要、实用易懂的应急处置方案,将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5 .
6、健全基层应急指挥体系。加快推进“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推动镇视频会议系统、小区应急广播等数据平台的整合共享。建立灾害事故风险台账、应急预案台账、应急管理责任清单、应急管理数据库,制作重大隐患分布图、应急疏散路线图、应急管理网格表,设立灾害事故举报电话。规范卫星电话、桌面调度终端等设备管理和运用,及时缴纳通信费用,经常性检查测试,确保设备畅通。社区(村)落实组织协调、应急响应、叫应叫醒、通信联络等机制,确保应急指挥互联互通、上下协同。6 .强化基层物资保障体系。围绕辖区内灾害事故风险特点,实施政府储备和社会代储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基层物资保障。重点储备用于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救助、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
7、物资(包括帐篷、棉被、棉衣裤、睡袋、应急包、折叠床、救生衣、净水机、手电筒、蜡烛、方便食品、矿泉水、药品和发电机、应急照明灯等);社区、村和网格(社)两级除重点储备的物资外要为应急网格员配备“九有”(有雨衣、有救生衣、有雨靴、有强光手电、有救援绳、有警报器、有大喇叭、有应急通讯录、有灾情登记本)标准的基本应急用具。原则上采取定点储备和分散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物资储备。镇、社区(村)建立不少于30平方米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点,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和储备清单,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经营网点、居民家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以备抢险救援自救互救。及时掌握辖区社会资源
8、,签订意向协议,掌握相关信息,形成应急物资社会储备机制。(二)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1.建立完善风险研判机制。要摸清辖区内小微企业、小作坊、加工厂、商铺、宾馆、餐馆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监管台账;对临崖临水、山洪沟道、切坡建房、滑坡体等自然灾害风险点详细排摸建档,在每级网格中形成安全生产监管对象清单和自然灾害隐患点清单“两个清单”,并根据“红、橙、黄、蓝”四色管控措施制作安全风险分布图和灾害隐患分布图,及时掌握风险部位,做到底数清。镇上至少每季度对辖区风险进行1次全面分析,把危险性较大的安全风险作为重点防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确保万无一失。鼓励运用远程监控、物联网监测等信息化手段,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加强 基层 应急 管理体系 能力 建设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