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docx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请大家参考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了解如何科学制定一份高效的教学计划。乘法结合律教案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的运算规律中的一个难点,容易和前面学习的乘法交换律混淆,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紧扣课本中的例题,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根据课本上例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接着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横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横式能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学生很快的发现,能用等号,接着顺势总结乘法结合律。本节课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而接下来的习题我也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个环节习题很丰富,但后来发现有孩子在做题时,能把(a+b)某c=a某c+b某C横式类型的题从前往后做,而不会从后往前做,这使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举一反三的看问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
3、目标。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引入课题,让学生从一组算式中发现乘法交换律,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符合乘法交换律的式子,再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己总结字母表达式。然后我通过两组算式,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算一算,仔细观察,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得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表扬女生使学生发现女
4、生利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自然引入简便计算。最后练习在运用和巩固已学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便于知识的主动建构。乘法结合律教案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发现问题: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
5、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1、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乘法结合律教案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学习运算定律的第二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因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
6、律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基本相同,通过知识的正迁移学生完全能够自己学会。因此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并能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达到简便计算;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渗透规律的发现,验证的科学方法。培养自觉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并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与交换之前,已经会简便运算了。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教材本身和老师之前或多或少有渗透;二是学生课外学习所得;三是来自学生自身的计算经验。他们根据自己经验,模糊地知道在乘法算式中,改变乘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结果是不变的,出于需要有时就会对算式进行转换,他
7、们很显然不是通过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看来,会不会学生是对定律的意义现有模糊认识,然后我们给他们提炼一个本质、简洁的模型的,而这个模型的作用是为他以前的简便算法找到一个数学上的依据。探索数学的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这个过程的认识并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地进行梳理,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最后,当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的.结合律后,如果能进一步追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呢?”通过学生对方方面面的反思,引出最后的概括。这样可能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会更深刻一些。虽然,学生要真正理解概括还需要大量地体验,但相信经历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
8、体会到探索的基本步骤。反思整节课,本课中因为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定律,所以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态势。但在课前对学生学情关注还是不够,做为代班四年的教师应该为此感到愧疚,应该想到有一部分孩子看不见屏幕上的字,课前就应该给孩子们将学案打印出来,那样能节省更多时间,效率会更高一些。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四年级数学试卷题前几天听了一位四年级老师上的课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迁移而来的。课上老师把课堂调控得有声有色,学生也学得有滋有味。生1:我用
9、5某6某23算到一共有690人参加比赛。生2:我用23某5某6也算到一共有690人参加比赛。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用5某6算到全校一共有几个班,再乘23就算到一共有690人了。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用23某5算到一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再乘6就算到一共有690人了。生:会,23某5某6二23某(5某6)。师:请你仔细观察这条等式,你知道“二”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生1:乘数是一样的。生2: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生3: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但是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生4:老师,我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乘数不变,运算顺序不同,思路也不同,但是它们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10、。生:(a某b)某c=a某(b某c)。课上到这儿,似乎顺理成章,师生合作得很和谐,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应该都掌握得不错。可是听着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反复想了想,豁然开朗。我们都知道“数学来自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而这个环节缺少的就是数学的应用,以上的教学中,我们能学会知识,但是却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而这恰恰是数学课要给予学生的极其重要的东西,究其实质,这节课的真正意义正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去应用知识,体会乘法结合律给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带来简便的数学价值。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学中,在学生得出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式之前,教师作了如下设计,课就显得厚重得多了
11、,从中学生能体会到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生:当然是23某(5某6)简单。师:为什么?生:因为先算5某6正好算到整数,这样算比较好算。生:(a某b)某c=a某(b某C)O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触很深,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在本节课中,能够抓住重难点,课堂设计比较好,、教学设计很清晰,教学很顺
12、畅,知识讲解比较到位。在探索乘法交换律的过程中,环环相扣,学生学习的激情很高,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乘法交换律的环节中,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示方法。同时,在总结乘法结合律后,教给孩子们一个手指操,加深了孩子们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
13、时,我是先讲乘法交换律,再讲结合律,因为乘法交换律在学生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渗透,而乘法结合律的生成也有赖于乘法交换律,所以先讲交换律可以以旧引新,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结合律做好铺垫。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一、语言不够严谨,要简洁、精炼。在叙述乘法结合律时,要紧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二、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在学生讨论、举例时,要求孩子验证等式是否成立时,要求叙述得不够严谨。三、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解释得不是很到位,需要针对孩子的回答,来着重讲解。四、对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的体会: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计算正方体的个数,在计算中,出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产生我们需要的素材。教后,发现学生能呈现的算
14、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围内,我们探索所需要的类似3(45)的算式是较难主动再现的。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刻意的人为的引导得到,其实很不自然,有些强加的感觉。也许,直接呈现乘法结合律的事例给学生会更好些。由于经验的欠缺,对课堂的调控与把握还是做得不到位。有时候我的语言有些随意,不够正式,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这是非常不足之处,既而需要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还有通过有其他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老师的辅助作用及提问题的技巧性也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 .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
15、术和课堂效率。2 .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第61至6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第1至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交流、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用这两个
16、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学生猜测,取名字。(板书其中的一些猜测)。二、举例验证:你能否找一些实际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可以用数字举例,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那找一个例子说明刚才的结论错误的呢?你们找到反而的例子了吗?你们没找到,老师也没找到,那么我们到书上找找答案。三:自学课本:自学书本第61.、62页。说说你们自学后有什么想说的吗?等式怎么填?这样填的依据是什么?在乘法结合律中,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能不能用一句两句话概括一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试一试。(学生自己练习,请两个学生板演)。四、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在书上填空,思考各
17、题分别用了什么规律。集体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道算式的计算算得快,为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4、想想做做第5题。用不同算式求出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学生自己练习,指名板演。集体交流。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作业:第62想想做做的第4题。反思:作为一节探索数学的规律课,对于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会运用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让学生自己根据加法结合和交换律来寻找乘法运算定律
18、,通过验证猜想得到并发现了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从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教师真正在教学设计中把探索权力放给了学生,学生列举算式例子空间很大,发现验证了这两个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并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基本上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参谋与协助者,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节省了教学时间,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教学反思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首先,先
19、学后教。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纲,进行例5和例6的预习。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记录下来,把没有理解的知识圈出来。预习之后进行小组交流,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小组内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其次,师生共探讨。1、首先交流在预习中学到的知识,为同学们解惑。2、师出示检测题目,检查孩子学的预习情况:(1)、检测练习:25某8二某25125某14某8二()某()某14。4某(25某7)=(某)某72某5某8某50二(某)某(某)。乘法结合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或用字母或符号表示一下。根据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进行讲解。整个的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的让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
20、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个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活跃,学生的参与性高,知识学的也不错,但是对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不够灵活,需要加强一些题型的练习。乘法结合律教案练习活动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第1014题。教学目标L进一步熟练小数乘小数的笔算,并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一些运算规则,逐步养成自学寻求规律的意识。2 .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的教学思维能力。3 .以规律的探寻为切入口,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乘法中的积与因数之间的规律。
21、难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源。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探索数学规律有浓厚的兴趣。预习设计。1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2 .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7.42某6.620.6某273。学程预设导学策略教学调整。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1 .交流预习作业。集体交流。2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1 .练习十六第10题.(1)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每组题的特点,交流得出:每组数的第一个因数都相等,第二个因数一个比1大,一个等于1,一个小于1。(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讨论发现了什么规律?(3)交流汇报。2 .运用规律完成练
22、习十六第11、12题。(1)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判断。(2)全班交流,说说判断的依据。3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除了书上的题目以外,教师补充一些题目。0.8某6.7某L25。44某0,25O1.33某L1。0.99某0.45o4 .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必做题:完成补充习题第65页第1、3、4、5题。选做题: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7 .5某2.7+1.9某2.5。0.9999某0.7+0.Illl某2.7。1 .教师适当点拨。1.揭示课题。1 .引导学生思考:每一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为什么?小结:一个数与1相乘,积与
23、原数相等;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2 .应用上面学习的知识,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3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特别交流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4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困生。O1 .全体学生做必做题。做完小小组交流,互相讲评。2 .有能力的做选做题。3 .说说本节练习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学数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公开课设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 交换 结合律 教案 实用 16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