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肺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新进展.docx
《2024肺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新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肺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新进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肺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新进展摘要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感染引起的世界性食源性传染病,中国肺吸虫病的病原体有斯氏并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和含EOS的肺吸虫病“积分诊断量表”对诊断斯氏并殖吸虫感染具有重要价值,而对诊断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价值有待证实。斯氏并殖吸虫在人体以童虫照式存在,不能采用寻找虫卵的诊断方法。并殖吸虫抗原皮试和(或)抗体检测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文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俗称肺吸虫)感染引起的食源性传染病,是世界性的重要食源性疾病。当前,肺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表现为在传统流行区“再发”,在非传统流行区“新发“和“输入”,传统疫区也可出现其他类
2、型并殖吸虫的“输入”病例,另外还有城市散发病例。并殖吸虫感染可损伤人体多个系统,出现相关症状;患者年龄跨度大,从1岁余至90多岁;患者常就诊于临床各专科,但相关专科的医师对其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加上医疗机构缺乏肺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手段,导致误诊、误治频发1,2。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肺吸虫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的认识,预防误诊、误治,本研究综述其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诊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科学诊治提供借鉴。一、流行病学肺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北美洲和非洲也有流行3,4,5,6,全世界有2300万人感染并殖吸虫,其中超过500万人为严重感染。在已发现的50多种并殖吸虫中,7种可感染人类
3、。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skrjabini)是亚洲肺吸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湖北省西部等地区的病原体主要为斯氏并殖吸虫,而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的病原体主要为卫氏并殖吸虫7,8,9,10。并殖吸虫是一种古老的病原体,近年来并殖吸虫感染导致的肺吸虫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呈现出传统疫区感染的复燃,以及新发疫区的出现和输入性病例交织;由于肺吸虫病的潜伏期长,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所以非疫区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导致延误诊断和误诊、误治的发生;另外,输入性病例还会导致原有流行区域肺吸虫病的病原体发生变化
4、,从而造成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发生变化;以上这些都对肺吸虫病的临床诊治和防控提出了挑战11。二、病原学和潜伏期肺吸虫病的病原体是并殖吸虫。人类通过摄入受感染的甲壳类动物(第二宿主,如溪蟹、斓姑等)、饮用含囊蝇的生水、食用并殖吸虫终末宿主及储存宿主(如野猫、野猪、家猫、家犬、野鹿)的未熟的肉而感染3,也有怀疑活蜡蛤作为肺吸虫病传染源的报道12,但未获得进一步证实。不同种类并殖吸虫感染后至发病的潜伏期不同,有报道重庆市斯氏并殖吸虫流行区的潜伏期为37个月(平均6个月)9;也有报道并殖吸虫疫区的移民在长达30和22年后发病13,14,这些长潜伏期肺吸虫病的病原体确定为卫氏并殖吸虫,其他类
5、型并殖吸虫感染未见长潜伏期的报道。三、临床表现根据并殖吸虫入侵人体后定植的部位、器官损伤的情况,将肺吸虫病分为胸肺型、腹型、皮下结节型、脑脊髓型、难分型、混合型(前4种临床类型中2种及以上的组合)。由于各型涉及的系统和器官不同,所以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此,认识各型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罕见和少见的临床表现,对临床诊治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1 .胸肺型肺吸虫病:是最主要的肺吸虫病类型,并殖吸虫可入侵肺、胸膜、心包、心肌、纵隔等1个或多个部位,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胸肺型肺吸虫病多表现为胸腔积液、液气胸、肺部占位等,易被误诊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癌、支气管扩张等15,16,17,
6、需进行鉴别。胸肺型肺吸虫病还可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心搏骤停等,特别是Takotsubo心肌病”性心搏骤停,如果认识不足,未能及时针对病因治疗,则会致死;而并殖吸虫导致的心包炎被误诊、误治会致残12,18,19,20o故在针对症状治疗的同时,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2 .腹型肺吸虫病:是发生率仅次于胸肺型肺吸虫病的类型,可累及腹腔各系统和器官。不管是斯氏并殖吸虫的童虫还是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均从胃进入腹腔,损伤腹腔器官,腹型肺吸虫病以肝脏占位性损伤的报道最多,常被误诊为肝癌而实施肝脏病灶切除术21,22,23,24腹型肺吸虫病还可表现为胃重复囊肿、腹腔内多灶性和多房性囊性变、脾脏占位病变
7、、腹腔脓肿、胆囊炎、便血、卵巢癌等14,25,26,27,28。3 .皮下结节型肺吸虫病:该型发生率位居胸肺型、腹型之后,属于少见类型。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淋巴结结核。误诊、误治可导致皮下结节型肺吸虫病发展至混合型,造成其他部位的感染,也可由其他型肺吸虫病发展至含皮下结节型的混合型肺吸虫病29,30o早诊断是预防皮下结节型肺吸虫病病情进展至混合型的关键。4 .脑脊髓型肺吸虫病:不同种类并殖吸虫引起的脑脊髓型肺吸虫病发生率并不相同,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引起的脑脊髓型肺吸虫病的发生率约为1%31,32,其他类型并殖吸虫感染导致的脑脊髓型肺吸虫病的发病率尚鲜见准确文献报道。但脑脊髓型肺吸虫病的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肺吸虫 流行病学 临床 诊治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