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docx
《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1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1. (2023烟台)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抗H战争,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以及历史影响。【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H,H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
2、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故A项正确;华北事变发生在1935年,不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B项;西安事变主要是张学良、杨虎城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排除C项;1837年7月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八并变以及历史影响。2. (2023定西)黄水谣歌词中写道:“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掠了爹娘,回不了家乡。”根据歌词判断,该作品创作于()A.国民革命时
3、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抗口战争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国民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排除A。B.土地革命是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排除BC.根据材料“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及所学可知,该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正确。D.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排除D。故选:
4、C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抗日战争的相美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3. (2023攀枝花)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A.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D.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
5、张。由此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B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标志着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排除C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排除D项。故选:B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安事变的影响的相关史实。4. (2023徐州)如图描绘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答案】A【分析】本题考杳九一八事
6、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口,日本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史称“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B.一二八事变是指在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H军进犯上海的作战,排除B。C.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排除C。D.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排除D。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
7、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5. (2023西藏)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上标注的四个历史事件中,成为中国人民抗日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A.B.C.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九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九八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
8、幕.故A正确。B.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排除B。C.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口,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排除CoD.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9、排除D。故选:Ao【点评】木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 (2023重庆)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A.联合政府建立起来B.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C.抗日战场发生转折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答案】B【分析】本题以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
10、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筑成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937年9月下旬,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B是正确的选项;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建立联合政府,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抗日战场发生转折,排除C;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国共第二次合作而消失,排除D。
11、故选:Bo【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7.(2023聊城)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A.红军长征的胜利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r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组成成分的变化以及出现这变化的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193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包括农民、知识分子和工人等;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不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工人,还包括地主和中小商人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得到不同阶层的热
12、烈拥护。其原因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故C项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1936年,那时全民族抗战还没开始,党员成分还比较单纯,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那时全民族抗战还没开始,党员成分还比较单纯,排除B项;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它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同时,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合理负担政策,提高了贫苦农民的斗志,开始打破了农村基
13、层政权由地主、富农霸占的局面,D项与“主要原因”不符,排除D项。故选: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组成成分的变化以及出现这变化的原因。8. (2023雅安)如图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的判决书内容(部分)。接着发生的是日本陆军对无力的市民,长期间继续着最恐怖的暴行。日木军人进行了大批屠杀、杀害个人、强奸、劫掠及放火.这种暗无天日的犯罪是从1937年12月13开始的,迄至1938年2月初还没有停止。该判决书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B.淞沪会战C.南京大屠杀D.皖南事变【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掌握相关的
14、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C符合题意;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排除A;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至11月,排除B;皖南事变发生在1941年,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9. (2023临沂)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
15、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共歼敌I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B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
16、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故ACD排除。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意义。10. (2023通辽)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8.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
17、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B。C据材料“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可知,反映了武汉会战期间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高涨,故C正确。D.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排除Do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1. (2023市中区)战争期间,四川出兵超过300万人,每15个人中就有1个参军,川军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大小会战28次,伤亡人数达60余万,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这场“战争”是()A.
18、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都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故B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都是抗H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不是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排除ACD。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都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2. (2023大连)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是对
19、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B.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C.百团大战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多次击退敌军【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叙述,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叙述与历史评价的区别的相关史实。【解答】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界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则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密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题干选项中选项ABD对当时的历史名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叙述,排除;选项C是对百团大战的看法,属于历史评价。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
20、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叙述,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13. (2023镇江)如图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某战役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战役是()B.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A.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抗H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抗H战争的经过等。【解答】根据材料的图示可以看出这个战役是在华北的广大地区展开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为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
21、集团军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由彭德怀指挥进行了百团大战,材料图示正是这次战役的示意图,C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带,A排除;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B排除;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省的台儿庄,D排除。故选:Co【点评】本题以百团大战为切入点,考查抗H战争,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4. (2023罗江区)1937年9月26日,当时担任八路军旅长的陈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义是无穷的。陈欣讲到的这一次“胜利”是
22、指()A.平型关大捷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解答】A.根据材料中的“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正确。B.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C.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D.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p【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
23、查学生对平型关大捷的认识。15. (2023邵阳)九年级6班班委会为了帮助学困生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要点化、问题化。下面是班委会针对“百团大战”设计的学习要点,其中错误的是()A.李宗仁指挥B.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C.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敌伪据点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抗战,重点掌握百团大战的指挥者以及影响。【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H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 专题 13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