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
《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21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I分)1. (2023青岛)2023年5月30日,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顺利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回望53年前,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D.神舟一号的发射成功【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重点掌握东方红一号的知识。【解答】2023-53=1970。根据“1970年”“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可知,这是
2、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项正确;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A项;1967年,第颗氢弹爆炸成功,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D项。故选: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星”的研制成功,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2023青岛)下表列举了中国近一年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会议
3、主题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向新,共创未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2023全球6G技术大会“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科技成就硕果累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根据题干会议的主题“科学向新,共创未来”“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汇聚世界人才,共创美好未来”“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可知,中国近一年参加的部分国际会议,有利于加强科技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发展,B项正确:网络安全H益凸显,题干信息未
4、体现,排除A;题干信息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排除C题干信息未反映科技成果的相关信息,排除D。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3. (2023辽宁)“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屠呦呦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A.B.C.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两弹一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
5、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故B符合题意;屠呦呦是药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育成初型杂交水稻。排除含有的ACD。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两弹一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钱学森、屠呦呦。4. (2023恩施州)共赴九天,再探苍穹。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科技成就中,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C.成功研制釉型
6、杂交水稻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也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D是正确的选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不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排除A;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有利于增强国防实力,但不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排除B;成功研制粒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排除C。故选:Do【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
7、答案。5. (2023聊城)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B.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C.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D.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需要考生掌握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及其意义。【解答】根据材料“1964年10月17日”“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及所学知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8、,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能说明中国走上武器国产化的道路,排除B项;原子弹和飞天之旅、航天技术无关,排除CD项。故选: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 (2023大庆)这位科学家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而努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位农业科学家是()A.屠呦呦B.袁隆平C.邓稼先D.杨利伟【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的相关史实,“农业科研”“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
9、和金色的收获而努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釉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位农业科学家是袁隆平,B项正确:屠呦呦是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她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
10、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篙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排除A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C项;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排除D项。故选:B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袁隆平的科学贡献的相关史实。7. (2023常州)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工作和奉献着,他曾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参与研制了()A.原子弹B.人造卫星C.杂交水稻D.载人航天【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稼先的成就的相关史实。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家国防建设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了
11、重要贡献。【解答】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家国防建设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A是正确的选项;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钱学森做出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排除B;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排除C;钱学森对我国导弹、原子弹和载人航天领域均有重要影响,排除D。故选:Ap【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邓稼先的成就的相关史实。
12、8. (2023济南)2023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稻作公园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石像揭落仪式。石像纪念的人,为解决人类温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屠呦呦【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袁隆平的有关知识。袁隆平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石像纪念的人,为解决人类温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釉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应用后为中
13、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C项正确;钱学森和邓稼先为我国两弹星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排除AB项;屠呦呦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D项。故选:Co【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袁隆平主要的贡献的识记。9. (2023宿迁)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这一国家战略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邓稼先B.屠呦呦C.袁隆平D.焦裕禄【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袁隆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这一国
14、家战略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釉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邓稼先是两弹元勋、屠呦呦是医药学家、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都与保障粮食安全无关,排除ABD。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袁隆平,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袁隆平。10. (2023安徽)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
15、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8.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D.“辽宁舰”交接入列【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排除A。B.根据材料“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及所学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
16、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故B正确。C.2OO3年IO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排除C。D.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排除D。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两弹星”的相关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1. (2023广州)如表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从“吃饱”到“吃好”从小瓦房到大楼房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A.海峡两岸的交往B.航天事业的发展C.新时代强军之路D.社会
17、生活的变迁【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r很大的变化;吃的方面,从“吃饱”到“吃好”;住的方面,从小瓦房到大楼房;衣的方面,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行的方面,交通工具是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题干材料反映的主题是社会生活的变迁,D符合题意;海峡两岸的交往反映的是台湾与大陆的交往,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是航天事业,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没有反映新时代强军之路,排除C。故选:Do
18、【点评】本题主要考杳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生活的变化。12. (2022河南)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A.销售渠道单一B.物资供应充沛C.信息技术发展D.市场监管规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信息技术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在社会也因互联
19、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2022重庆)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生活方式的变化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D.城市化进程加速【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改革开放的影响。【解答】题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品H益丰富,人们购买的产品起来越丰富,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原
20、因。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表现。【解答】分析图表可知,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日益美化、舒适,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o【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
21、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15. (2022江西)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体现了我国()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2000030000(元)A.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B.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解答】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2013-2017年我国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在不断提升,这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B项正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并不能证明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更不能说明
22、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排除ABD项。故选:Co【点评】掌握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6. (2022威海)以下是人民日报部分社论标题,根据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为实现全中国土地改革而斗争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一一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A.B.C.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关键是对标题的解读。【解答】据所学知,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反映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全中国土地改革而斗争反映的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一一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反映的是1997年
23、香港回归;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反映的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按顺序排列为。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17. (2022赤峰)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70年代的深圳现在的深圳70年代的农村现在的美丽乡村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乡变化的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对比题干图片“70年代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解析版 专题 21 科技 文化 社会生活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