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2024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发言.docx
《(6篇)2024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篇)2024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发言.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发言【共六篇第一篇】同志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4年“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在粮食安全方面,从稳面积、增单产两方面着手,提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系列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基本方略,要求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重要支撑,坚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是确保国家粮食
2、安全的重中之重。“藏粮于地”更是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既为粮食科技大显身手、大有可为提供广阔空间,也为粮食科技创新发展、自立自强创造条件,提供土壤。然而基层调查表明,当前随着乡村全面振兴加速演进,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宁愿闲置、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如有的地方认为同等面积的耕地种植粮食不划算,竟然急功近利种上了花卉苗木;有的地方缘于村民群众外出务工,或到城镇安家就业,宁愿任自家承包地荒芜;有的地方因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过度向耕地要粮食,导致耕地地力每况愈下,等等。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3、由此,持续深入推进“藏粮于地”战略,要求以解决现存突出问题为抓手,坚决纠正不严格保护耕地,肆意损伤耕地、破坏耕地等行为和现象,在既有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同时,更要开源节流,想方设法增加耕地面积,多措并举提高耕地地力,进而把国家粮食安全建立在高水平耕地保护之上,使“藏粮于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一、严禁耕地“非农化”的基础上,力戒耕地“非粮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明确指出要以“长牙齿”的措施保护耕地,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而之所以三令五申之下仍有地方与村民群众铤而
4、走险,追根溯源则与地方党委、政府没有尽到应尽的主体责任有着密切关联,也与村民群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密不可分。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自觉主动把保护耕地性质和用途的责任担当起来,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布局,坚决不让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的同时,更施以严格的考察考核、责任追究机制,把耕地保护成效同政绩相挂钩,让地方党委、政府不敢、不能对耕地挪作他用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村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其深刻认识到保护耕地人人有责,耕地只能用于粮食生产,肆意他用就
5、是违法违规。要将耕地保护纳入基层综合执法巡察范围之内,一旦发现有耕地挪作他用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严格处罚,坚决防止从众心理、“破窗效应”,推动村民群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耕地,始终坚持耕地固有的性质和用途。二、适时推进村组合并,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诚然,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不少地方进行乡村建设规划,有推动村组合并的趋势和倾向,而这正是进一步扩大耕地的良好契机。应该看到,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之所以耕地无形流失,与村组“摊大饼”式的无限延伸有着莫大关联。乡村建设倡导村庄建筑物与设施集中连片规模建设,但这绝不意味着村庄城镇化,像城镇一样高楼林立,而是为了更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更
6、加促进村民群众就地过上与城镇居民大致相当的现代化生活。村组合并过程中,非但不能像以往那样大肆占用耕地,反而因为村庄集中、产业集聚、村民集居,相应腾出更多土地转化为耕地。因此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村组合并规划的科学化水平,做到准确选址、因地制宜谋划、恰如其分布局,使村组合并只能减少土地占用,而不能加大土地占用;另一方面,要在推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园区化,进而将周边土地转化为耕地。要在精心设计下精准布局产业园区,确保腾退出来的土地集中连片,且尽可能与既有耕地接壤,实现耕地面积扩大的同时,也便于集中集约有效生产与经营。凡事欲速则不达。以村组合并推动耕地面积扩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试点先行,在试
7、点中逐步积累成功经验与做法,进而有序推进、有效复制。三、推动“小田”变“大田”,实现耕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独木难成林。实际上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一直就有鼓励“小田”变“大田”的政策规定,要求审慎、稳妥推进耕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尽可能在不改变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既定前提下,有效实现小块、零碎田地串线成片,不断放大耕地规模经营效应。实践也一再表明,无论北方还是南方,零碎、零散耕地是不大可能全程实行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组织化生产的,相反把众多小块地集中起来,无疑就能搭上粮食科技飞速发展的快车、便车,实现粮食生产日渐机械化、集约化、组织化,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更加有力地促进粮
8、食增产、粮农增收。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速耕地流转,尤其动员、说服那些不再种粮、不愿种粮、不会种粮的村民群众主动流转自己的承包地;另一方面,则严格遵守契约精神,于确定各自先前承包地方位、面积的基础上,推动承包地进一步归拢、集中,实现“小田”变“大田”。与此同时,自愿流转不等于完全放弃,要切实依法保障流转耕地村民群众的应得应享权益。如有偿流转耕地的基础上,更适时让当事村民群众分享耕地增值收益,无疑更加有利于当事村民群众吃下“定心丸”;于耕地集中连片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耕地持续流转经营的同时,也确保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拼命折损耕地的生产力、持续力。四、加速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耕地现
9、代化生产作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实践中,正是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才引致粮食生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实现粮食数量与质量的双赢。尤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示,要力争把现有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是未来耕地应有的样态,是“藏粮于地”的内在必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因此从现在起,要把建设高标准农田摆上更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的重头戏。首先,县乡村三级组织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更多资源、资金倾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上。尤其县级组织要谋定而后动,对县域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到底怎样建设做到心中有数,并确保“一张蓝图
10、画到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其次,村级组织与村民群众直接打交道,对村里耕地情况最了解、最熟悉。因此村级组织要发挥一线战斗指挥员作用,既广泛向村民群众讲清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作用和正面效应,又率先示范,通过先期打造一两块高标准农田,让村民群众看到希望、能够指望。最后,要注重做好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系列保障、维护工作,使高标准农田名副其实、货真价实。如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巡察管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反映,坚决不让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脱节、“掉链子”的现象等等。五、全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地力可持续。基层调查发现,今天一些地方耕地地力下降,的确与农业面源污染有着直接关联。如除了上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11、、杀虫剂等化学物品外,还有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污水、废水直接向周围耕地渗透,进而造成耕地要么种植不了粮食,要么能种植粮食,粮食的品质却难以保证。因此全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已是今天“藏粮于地”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现实难题。一方面,要坚持“少养多种”,推动村民群众尤其专业养殖户不占用耕地进行养殖的同时,更要尝试使用设施养殖等现代养殖方式,努力减少对耕地的危害与破坏;另一方面,要严密监督、严格执法、严厉处罚,一旦发现有损害耕地地力的行为,必须第一时间进行纠治,督促养殖户切实做好无害化处理。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下决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坚决让广袤乡村不出现黑臭水体,不让污水、废
12、水随意向永久基本农田排泄渗透,才能在推动耕地地力不下降的同时,生产更多优质安全品质粮食。“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J同志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必须解决好的头等大事,因而要求坚持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必须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同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藏粮于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治本之策,才能向耕地要动力、活力和潜力,推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无后顾之忧。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言,切实做好“藏粮于地”大文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广大村民群众团结动员起来,既严格保护耕地,又在保护中
13、科学利用耕地,使“藏粮于地”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独特优势、独有魅力。【共六篇第二篇】同志们: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于粮食安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作了部署,明确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是面积稳定在XX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XX亿斤以上。为此,今年我省将全面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现水稻、
14、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组织开展XX评选活动,突出抓好粮食园区培育,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同时,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扩面增产任务,XX将重点组织开展好落实政策稳面积、强化服务攻单产、创建园区树标杆、粮经统筹增效益、防治灾害减损失、严格考评添动力“六大行动在XX会中提出要构建以“中国农业硅谷”为龙头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依托XX谷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以高端育种为核心,坚持“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深度融合,聚集农业高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头部公司,推进品种选育、品系改良、育种材料创制、高效培育技术等现代种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串珠成链,结链成谷,把
15、XX谷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大知名度的“中国农业硅谷“,在维护国家种业中展现XX担当。在县XX会提出要牢固树立“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精品化。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一、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基于国际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部署就中央、省、州而言,都将粮食安全战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从外部国际形势和内部形势上看,都能印证“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的深远涵义。从外部形式上来看,这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形势、世界粮食价格以及世
16、界各国的粮食进出口政策等。一是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粮食的国际供给产生复杂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必然带来大调整,也可能引发大动荡。受XX影响,世界经济增速趋缓、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一些传统产粮大国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收紧粮食出口政策。据统计,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XX,全球共有38个国家或地区针对196种农产品累计实施了1336项出口限制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都集中针对粮食产品。二是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链面临被进一步挤压和控制的风险。一方面,外资大举抢占上游种业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粮食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过去100年,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
17、%得益于种子技术的发展。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有3000多家,总体上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XX年我国种子进口量为6.6万吨,进口额4.35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亿美元。我国主粮水稻与小麦种子基本可以自足,但玉米、马铃薯种子依赖进口程度较高,大豆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大量种植的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兰花的种子都是依赖进口。“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另一方面,国际粮农巨头不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拓展,而我国农业尖端科技发展不平衡、总体研发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
18、直接影响我国民族粮食品牌的建设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就内部形式来看,这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土地、能力、质量等方面。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历史地看,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XX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L13亿亩。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势必会削弱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粮食安全。二是土地污染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0-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从73.3万吨增长至180.7万吨,增长率高达147%,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下降,
19、但2019年仍高达139.17万吨。由于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使得一些地区的粮食用地不同程度地出现营养成分单一、再生能力下降、有机物失调和流失等问题,再加上环境污染造成的重金属超标、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质量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三是粮食产业收益过低。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现实收益情况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千年农耕文化为XX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XX禀赋的自然条件为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XX县作为XX河谷核心地带,西临XX、东连XX,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年均降水1
20、070.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约63%,年均日照时数2147小时,N10。C积温5787oCo冬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气温较高,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2014年省农业农村厅认定XX县原21个乡镇为XX省无公害粮油、蔬菜、水果产地。目前,全县小春作物有小麦、大麦、豌豆、油菜、胡豆及反季节蔬菜。各乡镇种植小麦以川麦系列为主,主要种植的油菜品种为德油系列。近年来,XX县围绕“1+4+N”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目标,以彩色农业为主体,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果蔬林畜烟桑”六大富民工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XX”期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5.2:44.7:30.1调整到28
21、.4:25.9:45.7,农业产业占比逐年增长。就粮食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XX调查队反馈数据,XX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2万亩,同比增长3.04%;总产量达10.4万吨,同比增长1.3遥;全年粮食综合亩产达到374.01公斤,同比增长0.14%。全年粮食面积、总产、亩产均实现了“三增”。(一)XX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为粮食产业发展增添了保障在XX期间,XX坚持以农田水利项目为抓手,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及改造管网376.78千米,建成高标准农田7.11万亩,沟渠、机耕道199.86千米,新增、改善灌面7.9万亩,顺利完成和平水库坝区、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
22、目26个,获得节余指标2052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取得占补平衡指标4000亩;划定基本农田20.14万亩,落实保护地块7468个,持续保有耕地26.25万亩。近三年来,我县粮食生产面积从26.9万亩增加到27.63万亩,产量从9.97万吨增长到10.4万吨。日趋良好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贮存中的损失凸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优质耕地也为粮食高产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保障。(三)中央、省、州持续为粮食生产提供政策利好目前,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监管、粮食储备、餐饮浪费等方面,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政策已全部覆盖,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力度空前。“国家粮食安全”中
23、长期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中,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主要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超过6.5亿吨。XX省关于做好XX年XX的意见中提出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和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追溯XX种植粮食的历史可以发现,XX境内种植水稻历史悠久,XX香米在古代曾是贡米,1985年经XX省农科院测定,XX香米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特
24、种米标准,1998年XX香米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农业名优品种。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农户种粮积极性逐渐下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市场价格低迷,在市场较好时XX香米曾经卖过每公斤10元,而后市场价格跌至了每公斤2元甚至1.6元,加上XX香米较长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倒伏、亩产量低以及外来优质高产香米带来的冲击,对香稻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逐渐淡出市场,如今仅保留有种子。种植户也逐渐转向种植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桑棋、草莓、枇杷、蒜基等农作物。随着农业不断发展,现有产业园也逐渐呈现出主要以“果蔬”类为主,以粮食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园缺失的情况。经过走访调研农户,他们对粮食是有历史情结的,在抛开种粮的经济收益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理论学习 中心组 关于 粮食安全 专题研讨 交流 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