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广雅书院以通经学古为高 以救时行道为宜.docx
《学习时报:广雅书院以通经学古为高 以救时行道为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报:广雅书院以通经学古为高 以救时行道为宜.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雅书院: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宜鸦片战争后,受到西方文明猛烈冲击的晚清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并探索自强救国的道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秉持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创办了广雅书院,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融入西学知识,并配备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博通古今、明智时务”的“人才”,成为晚清新式书院的代表。张之洞一生曾任职翰林,也曾外放做学政、巡抚,后入内阁任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并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任湖北学政时筹建了经心书院,任四川学政时建尊经书院,任山西巡抚时创办令德书院等。这些书院都以传统教育为办学中心。直到任职两广总督之时,开放的经济和文化环
2、境使张之洞接触了许多来自西方的新知识、新人才,而经历了中法越南之战也使他认识到先进技术、武器、人才的重要性,从而走上了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道路,开始了修建铁路、开设工厂、创建新式学校等探索。他发现广东“商贾云集,华洋错居”,广西则“瘴地荒远,习尚强悍,民俗不齐”,尤其需要文化教育来改变风气、促进发展、培育人才。此时,当地已有端溪书院、粤秀书院、应元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等著名书院,但他认为端溪书院“规矩松弛、士气不扬”、斋舍少且“大半敝漏”;粤秀书院、应元书院等则“有月课而无课程”;学海堂和菊坡精舍位置偏僻、没有斋舍。并且以上书院都是为广东设立的,广西学子很少。经过多番走访,最终定于离省城不远
3、的西村,创建一所名为“广雅”的书院,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义,希望在此培养出更多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广雅书院占地面积124亩,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始动工,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月行开馆礼,采用典型的中式园林建筑风格,庄严大气、环境优美,中轴线上三进院落依次为山长办公之所、礼堂和掌握作息的大钟、山长讲经的无邪堂和藏书用的冠冕楼,东西侧均为斋舍,弄堂形式,各有十巷,东斋居住100名广东籍学生,西斋居住100名广西籍学生,并配备书斋和杂役室。院内有莲池、钓鱼亭等建筑与白鹅、莲花相映成趣,院外环绕着的是护院墙与护校河。因宋朝大儒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在此地任职并宣讲理学、推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时报:广雅书院,以通经学古为高 以救时行道为宜 学习 时报 书院 通经 时行 为宜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5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