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环评报告.docx
《常山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环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山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环评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概述11.1 项目由来11.2 项目概况21.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2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3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41.6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42总则52.1 编制依据52.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主要评价因子筛选62.3 评价标准72.4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92.5 相关规划和“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102.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4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53.1 项目概况153.2 影响因素分析173.3 污染源源强核算18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4.1 地理位置214.2 自然环境概况214.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2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55.1 施工期环境影
2、响分析25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0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526.1 环境保护措施526.2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53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547.1 经济效益分析547.2 社会效益分析547.3 环境效益分析557.4 分析结论55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568.1 环境管理568.2 监测计划57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89.1 项目概况589.2 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589.3 环境质量现状619.4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主要环境影响619.5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639.6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649.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649.8 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641概述1.1 项目由来近年
3、来,常山县灾害天气多发频发,各种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增强,常山县地处浙江省西风带天气系统的上游,复杂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天气气候的复杂性,一次天气过程相邻乡村可能出现迥异的天气状况。气象监测预警体系与全省其他县市相比,尚存在监测设施密度要素不足和低层垂直探测存在盲区等短板,无法支撑更加精细、更加精准的网格化预报预警发展要求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主要体现:一是现有地面气象监测网覆盖不均匀、监测要素较为单一。目前平均网格间距5.7km的地面监测网难以捕捉到小尺度强天气。二是垂直气象探测的低空覆盖度不够。目前常山县业务上主要使用衢州等S波段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只能监测2.0km以上高
4、度回波情况,2.0km以下的中低层存在探测盲区。三是常山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已建成,须加快配套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业务平台和气象科普馆。常山是浙江省梅汛期暴雨中心,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尤其是2021年强对流天气,造成常山县较大人员伤亡,给常山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通过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有利于深入研究灾害性天气致灾机理,全面有效提升我县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增强公众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切实强化气象对常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常山县气象局根据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2023)145号文件(见附件1),拟在常山县辉埠镇与大桥头乡交界处的皇子山山顶(东经118。34,30、北纬28。
5、5957,海拔高度516米)新建X波段天气雷达站。本环评仅对辉埠镇皇子山X波段天气雷达站进行分析评价,常山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其他内容将另行评价。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I-Io大溪边本工程雷达拟建址四都镇。T。长虹常山县地图1 : 430 000多M.街道 拉雄KiKS 国遵及号筲18自然M区国家锻森林公Hi例在建高速公事国他著名景区(点) 山峰Tsa-省道及9号县乡道4 番级发景区 帙路S3 方速公踣及号、高地*务区及互设图OH庄1,窖界 设区南界 一 县市区界 一.河NL 泊、水座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1.2 项目概况本环评仅对辉埠镇皇子山X波段天气雷达站进行分析评价,常山气象监测预警能
6、力提升工程其他内容将另行评价。本项目X波段天气雷达站位于辉埠镇与大桥头乡交界处的皇子山山顶,建设用地1417平方米(2.13亩)。雷达铁塔、塔基、供电、通讯、防雷、施工道路等基础建设,天线罩内空调、风机和机房空调、UPS等配套设施购置和安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规定,本项目属于“五十五、核与辐射:165雷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到一幢香棚基地临时用房,根据现场调查发现此处有人员活动,从严考虑,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此,常山县气象局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研究了
7、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划,确定评价文件类型,开展初步的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确定评价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安排进一步环境现状详查及环境现状监测,在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工程分析,提出环保措施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最终形成环评文件,工作程序见图l-2o第阶段 第二阶段 第.阶段制定工作方案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B(表)图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天气雷达在获取气象探测信息、预报天气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产生电磁辐射污染。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包括:(1)通过对本项目建设地点周围环境电磁辐射现状调查及监测,了解其周
8、围电磁辐射污染源情况及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对项目特点的调查与分析,确定项目的重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3)分析预测项目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项目运行后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论证本项目的环境可行性;(4)论证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对项目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利影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尽量降低电磁辐射对项目周围环境的影响;(5)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决策及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所处地理位置,本项目的评价重点具体包括:(1)通过工程分析进行评价因子的识别;(2)通过理论预测,分析建设项目
9、对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程度和范围。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作出结论,论证其环境可行性,并提出项目在今后运行中需要采取的环保措施。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本工程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有:(1)施工期的扬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2)营运期的电磁环境、噪声等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1.6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选址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场区平面布局较合理。经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排放的污染物对电磁环境、声环境等的影响不会改变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的质量。
10、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各项环保对策措施,严格遵守“三同时”等环保制度的前提下,可将项目营运期对环境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本项目具备环境可行性。2总则2.1 编制依据2.1.1 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8年12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18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
11、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1年12月24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6年5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8号),2016年7月1日;(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16年11月7日;(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6号,2021年1月1日;(Il)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12月1日施行;(12)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88号,2011年12月1日;(
12、13)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2021年修正);(14)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的函,浙环发(2018)10号,2018年3月23日。2.1.2 行业标准、技术导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10.2-1996);(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I9-2022);(7)
1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8)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348-2008);(11)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U);(12)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天气雷达站(GB31223-2014)。2.1.3 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1)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常山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常山县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常发改投资(2023)145号(附件1)(2)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14、书,常资规许准字(2022)第134A号(附件2)(3)常山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一常山X波段天气雷达站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4)常山气象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西城科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2.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主要评价因子筛选2.2.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区域环境状况,本次评价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项目施工期建材、建筑垃圾运输和施工过程等会产生扬尘污染。建筑施工过程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会产生一定噪声影响。因此,施工期主要影响为扬尘和噪声,其次为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电磁辐射、噪声的影响,其次为固废、废水
15、。营运期的影响为长期的直接影响,因此进行评价的主要时段是营运期,评价重点为电磁环境、声环境。2.2.2 主要评价因子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确定本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为:表21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及预测评价因子施工期大气环境TSP水环境COD、BoD5、SS、氨氮声环境LACq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态环境土地占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营运期电磁环境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磁场强度声环境LAeq水环境COD、氨氮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废旧铅酸蓄电池2.3 评价标准2.3.1 电磁环境(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本项目X波段天气雷达的工作频段为
16、9300MHZ-9500MHz,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关规定,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满足表2-2要求。表22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频率范围电场强度E(VZm)磁场强度H(AZm)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Seq(Wm2)3000MHz-15000MHz0.22/0.00059f,z2f/7500对于脉冲电磁波,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其功率密度的瞬时峰值不得超过表2-2中所列限值的1000倍,或场强的瞬时峰值不得超过表2-2中所列限值的32倍。(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根据辐射环境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
17、.3-1996):对于单个项目的影响,为使公众受到的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中场强限值的1/血,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他项目则取场强限值的1/有,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根据(1)、(2)所列电磁辐射环境标准,本项目雷达最大的工作频率为9300-9500MHz,对应了上表中3000-15(M)OMHZ频率范围。同时根据上表注释及说明,本次评价选用9300MHz进行从严控制。本项目对公众曝露的控制限值和管理目标值见表2-3。表23本项目电磁环境评价标
18、准项目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电场强度E(Vm)磁场强度H(Am)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Seq(Wm2)瞬时峰值功率密度(W?)公众曝露控制限值21.20.0571.241240管理目标值9.480.0250.2482482.3.2 声环境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常山县辉埠镇与大桥头乡交界处的皇子山山顶,根据常山县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8-2022),本项目所在地未划分声环境功能,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区域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具体指标见表2-4。表2-4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八))标准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
19、08)l类554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05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55452.3.3 大气环境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常山县辉埠镇与大桥头乡交界处的皇子山山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的标准,本项目拟建址属于二类区,其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见表2-5。施工扬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限值标准,即周界外颗粒物浓度限值为l.Omg/n?。表25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
20、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二级标准单位二氧化硫SO2年平均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60150500gm3TSP年平均24小时平均0.200.30mgm3二氧化氮NO2年平均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4080200gm3颗粒物粒径10m年平均24小时平均70150gm3颗粒物粒径S2.5m年平均24小时平均3575gm32.3.4 水环境本项目为无人值班雷达,无生产废水产生。雨水经过排水沟收集后随地势排入外环境,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2.3.5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管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要求。项
21、目产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暂存及处置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2.4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2.4.1 电磁环境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没有规定确认评价等级的办法,只根据发射功率不同,确定评价范围。依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第3.12款的规定:陆地发射设备评价范围为以天线为中心:发射机功率P100kW时,其半径为1km:发射机功率PWlookW时,半径为0.5km。本项目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发射机发射功率(峰值功率)为320W,P
22、100kW,因此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雷达天线为中心,半径0.5km的范围区域。2.4.2 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为1类;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以下,且受影响的人口变化不大,因此,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本项目仅在雷达站建设地点安装电源柜、发射机及除湿机,均布置在封闭机房内,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水平。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以项目边界向外200m范围内。2.4.3 生态环境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山 气象 监测 预警 能力 提升 工程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5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