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第一讲(一).docx
《彩陶第一讲(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陶第一讲(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彩陶艺术鉴赏教案第一讲总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对甘肃彩陶的发生、开展、演变、制作工艺及各个时期彩陶器型和纹饰的特点有一个总的了解。对彩陶的研究应坚持科学,慎重的态度。基本要求:1. 了解彩陶的产生年代和演变过程。2. 了解彩陶各个时期的器型和纹饰。教学要点:1 .彩陶的产生年代和演变过程。2 .彩陶各个时期的器型和纹饰。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 .新中国对彩陶的考古研究。2 .甘肃彩陶文化的特点。3 .甘肃彩陶的开展史。一、新中国的考古研究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从汪洋大海逐渐演变成山地型高原,屹立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会处。地理环境复杂而
2、神秘,有黄土高原、冰川雪山、草原绿洲、戈壁沙漠孕育中国文明的两大母亲河一一黄河、长江,或支流纵横、贯穿甘肃南北,或以支流滋润着甘肃的地区。最近一万年来,气候也历经了屡次巨变,复杂多样:既有亚热带温湿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也有温带、暖温带干旱气候和高寒半干旱气候,宜牧宜农,既造就了多种经济文化类型和多民族格局,也造就了人们强悍、开拓的精神风貌。甘肃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东与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一陕西省相邻,与中原、江南、东北相通;西与多种族、多民族文化会聚的新疆接壤,从而连通了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和非洲;南临青海、四川,可通XX、云贵和南亚、东南亚;北连内蒙古、宁夏和蒙古人民共
3、和国,进而可与欧亚草原和大漠相通。总之,它成为人们东来西往、南去北进的交通孔道,成为欧亚旧大陆交通、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为国内外各族人民的往来、交流提供了多方面的根基条件,也造就了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的格局。甘肃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传说一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姻的诞生地。传说他们本是兄妹,后来结为夫妇。他们在混沌初开或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等自然巨变之后,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立四极以柱地,积芦灰以止淫水;拉土作人,化万物;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作庖厨;造文字、创历法、画八卦、制嫁娶、设官作乐,以通神明,类万物,治天下;还有钻木取火,尝百草,制九针,立占筮之法
4、等等。其子孙又迁徙四方,繁衍于全国各地。总之,他们是龙的传人公认的共同祖先,是中国悠久、灿烂文明的源头之一。此后,周人先祖躬耕于陇东,秦人先祖牧马于陇南、天水,并分别开展成统一中国的周、秦帝国,为今天的大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西汉初期,月氏人从廿肃河西走廊西迁中亚,建设了著名的贵霜王国,成为公元1世纪至3世纪中亚地区的强国,并创造了著名的犍陀罗佛像艺术,使佛教迅速向外界传播,成为今天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时,乌孙人也从河西走廊西迁伊犁河流域,成为中亚强国之一。十六国时期,甘肃的少数民族一一氐族苻氏、羌族姚氏先后在中原地区建设了强大的前秦、后秦政权,为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奉献。此外,甘肃的
5、后凉、南凉、北凉、西秦、仇池、宕昌等政权,也是由甘肃的少数民族创立的,对各地的开发作出了奉献。至于各方面的出色人才那就更多了,如飞将军李广、哲学家王符、书法家张芝、医学家皇甫谧、收复河西的张议潮、祖籍甘肃陇西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大诗人李白都在历史上负有盛名。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神奇的人民,创造了神奇的文明。神话传说并不是凭空编造的,而多是自然、社会巨变和古人认识世界的折射,是古代文化的一种,对于我们研究远古世界弥足珍贵。不过,它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发生的事件、创造创造集中于一个人身上.例如上述伏羲、女娟的功绩可涵括距今约几百万年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还有.因为古代没有文字或有文字而对经济
6、文化记载过于简单,使今人知之甚少,甚至众说纷纭,疑信参半。若何才能证实、充实呢?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金钥匙。近代考古学形成于19世纪的欧洲,传播于全世界,并逐步完善提高。它泛指对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一切遗物、遗迹的调查、开掘、研究;研究所获得的社会历史、科学知识和开展规律的认识,也包括考古方法和技术。主要是以田野调查、开掘为主体,以地层学、类型学和以发现的遗物、遗迹为根据,来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这是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当然还需要多学科的配合)O我国早在11世纪时就已诞生了收集、研究古代遗物的“金石学。例如,宋代时甘肃陇西(今渭源县东南)发现了鱼化石,杜
7、绢就进展了研究。他在?云林石谱?中说:“地名鱼龙,掘地取石,破而得之,亦多鱼形,与湘乡(在湖南省)所产不异。古之陂泽,鱼生其中,因山颓塞,岁久土凝为石,而致然欤。他说的很符合今天的科学。但以田野调查、开掘为根基的近代考古学那么迟至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不过,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考古12作成绩斐然,为世界所瞩目。甘肃的考古工作开场早.成果显著,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例如:1900年,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篆发现藏经洞(今第17窟)和5万多件珍贵古文献。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中国学者周炳南等先后在敦煌的汉塞烽燧中掘得汉简数百枚。可说是甘肃考古的先声。.1920年,法国神父桑志华等
8、在甘肃庆阳县城北25公里的赵家岔和55公里的辛家沟(今都属华池县)的黄土底部砾石层中发现的旧石器,是中国境内考古发现的第一批旧石器,成为中国古人类化石和旧石98考古的先声。1923年至1924年,被北洋政府聘为农商部矿政参谋的瑞典学者安特生在甘肃临沈等地进展地质考察时,发现了一批史前文化遗址,他根据非常有限的资料就匆忙把甘肃史前文化分为齐家期、仰韶期、马厂期、辛店期、寺洼期和沙井期,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论点,但立即遭到尹达等先生的质疑和批驳。不过,安特生的发现和研究,却是甘肃、青海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的肇始。20世纪30年代,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瑞典籍学者布林在肃北塔崩布拉克发
9、现约1500万年前的“甘肃古猿化石,动了当时的史前考古学界。20世纪40年代,甘肃科学教育馆(省博物馆的前身)的王永雄先生在武都县龙家沟附近发现约100O万年前的“武都森林古猿和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化石,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森林古猿化石之一,也是世界上森林古猿化石分最靠北方的地点,对研究古猿类的演变、从猿到人的进程和我国古人类的起源有极高的价值。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夏鼐、黄文弼、阎文儒等先生,对甘肃的考古工作都非常关注,并屡次来甘肃进展考古调查、开掘工作。裴文中先生的足迹踏遍了甘肃的东、中、西部,发现了属于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天水西山坪遗址;调查了属于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
10、型、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和沙井文化的遗址多处,并提出“沙井文化的正式命名。夏鼐先生开掘了广河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临洪寺洼山遗址、武威吐谷浑王族墓,并发现了兰州青岗岔半山类型遗址等。他根据科学开掘资料,首次提出“马家窑文化、“卡窑文化(即“卡约文化)、“寺洼文化的命名;指出安特生“六期说和“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并根据寺洼文化遗址发现的火葬墓,结合古文献记载氐羌人的葬俗,得出寺洼文化为古代氐羌人文化的科学结论。夏鼐、阎文儒还在敦煌掘得汉简49枚。前辈们田野调查、开掘资料和经历的丰富积累以及他们精深的研究成果、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后来的甘肃考古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11、。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的考古工作更有长足的开展一一中央和本省都注重培养文物考古人才,建设了省、地、县三级文物考古机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常年派工作人员驻甘肃考古队工作,基本上年年进展考古、开掘和文物征集工作,发现了一大批非常珍贵的古遗址、遗迹和文物,使甘肃成为全国著名的文物大省。特别是在史前文化遗址、彩陶、长城、汉代简牍、石窟艺术、敦煌遗书,以及国宝级、国家一级文物的数量及特色等方面更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这些考古资料强烈地激发了甘肃省与国内外很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研究热情,他们结合文献记载和历史学、社会学、民族民俗学、自然科学的材料和他省他国的资料,对甘肃古代社会的各个
12、方面进展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按时代择要简介一一在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在泾川大岭上发现了旧石器早期(距今约20万年-30万年以前)甘肃先民生活的遗址和打制石器。在镇原姜家湾、寺沟口发现了旧石器中期的遗址和遗物。而旧石器晚期遗址、遗物那么在甘肃东、中、西部都有发现,多达20多处。其中,泾川牛角沟发现的“平凉人头盖骨化石,武山鸳鸯镇大沟、骨头沟发现的“武山人头盖骨、肋骨化石,庄浪朱店乡长尾沟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环县刘家岔遗址开掘的数以千计的石器、石制品等,都尤为重要。经研究,上述甘肃旧石器文化源于我国华北地区同时代的文化,而古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又是早期蒙古人种类型,因而可
13、以断定,甘肃先民是中国外乡的土著居民,后来的新石器文化与此一脉相承。甘肃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的成绩更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其一,调查和开掘了几千处遗址、几千座墓葬.有充分的证据推翻安特生的“六期说和“中国文化西来说,基本上确立了甘肃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即:大地湾一期文化一仰韶文化一马家窑文化一齐家文化一四坝文化一卡约文化一辛店文化一寺洼文化一沙井文化(谢端堀先生最近出版的?H-青地区史前考古?一书提出:“师赵村一期文化应从“大地湾一期文化分出来,作为“大地湾一期文化与“仰韶文化之间的一种单独文化),其时间跨度从距今约8OOO多年一直到距今约2000多年.绵延不断长达约6000年!大量的资料证
14、实,从大地湾一期文化开场出现的彩陶与西亚两河流域的彩陶是世界上最早的、同时创造的两种彩陶文化,不存在谁影响谁的问题。而且,廿肃的彩陶文化存在时间长达约5000年,数量多,分布区域广,纹饰繁复、多样、精巧,艺术成就高,学术价值高,堪称全国之冠!其二,发现了甘肃先民许多出色的创造创造,如约7000年至约8000年前种植的粟、油菜籽,创造的纺织技术、彩陶、文字雏形(彩绘、划刻符号);约5000年至6000年前建造的大型宫殿建筑(总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和水泥地面、地画、美的彩陶、窑洞式建筑和陶鼓;约3000年至4000年前创造的青铜冶铸技术、青铜雕刻技术、青铜分铸镶嵌技术以及具纽铜镜、凸面镜、大型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彩陶 第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5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