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26大题型)(解析版).docx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26大题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26大题型)(解析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03物质构成的奥秘题型导需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题型1】微粒的共性【题型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题型3】分子运动实验【题型4】探究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因素【题型5】探究分子其他性质综合实验【题型6】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题型7】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题型8】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推理判断【题型9】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变化【题型10】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分类【题型11微观图像的分析和应用考点二原子的结构【题型1】原子的构成【题型2】粒子轰击金箔实验【题型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题型3】离子的形成【题型4】原子和离子中各微粒数值的关系【题型5】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题型6】同
2、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题型7】相对原子质量考点三元素【题型1】元素的概念【题型2】自然界中元素含量【题型3】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题型4】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题型5】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题型6】元素周期表结构及规律【题型7】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互相推断【题型8】元素周期表信息与结构示意图综合考查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A题型Ol微粒的共性衣pyr考题猜想管【例1】(2022上.辽宁葫芦岛九年级统考期末)对下列教材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通过移走联原子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苯分子的图像成的文字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苯分子之间有间隔C.品红
3、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D.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答案】D【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详解】A、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真实存在的,正确;B、分子质量小、体积小、有间隔,苯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C、分子原子永远是运动的,品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正确;D、分子运动是永远的,不是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错误;故选D。【变式1-1(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一定是
4、由分子构成的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答案】B【详解】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1滴水中大约有L67xl02个水分子,因此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Hh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因此构成HzO和H2O2的分子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变式(2022.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
5、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C.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D.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答案】A【详解】A、由题意“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可知: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即小分子团水也由氢氧元素组成,与普通水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尽;D、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
6、选A0A题型0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例2】(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明显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形一分子体积变大D.23g金属钠中含有钠原子约602x1023个原子的质量很小【答案】C【详解】A、端午节时能闻见粽子的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故A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明显,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可恢复原
7、形,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受热时分子间隔变大,故C解释错误,符合题意;D、23g金属钠中含有钠原子约6.02x1023个,说明一个原子的质量很小,故D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变式21】(2022广西河池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事实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D.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B【详解】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气压缩为液氧,是
8、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微观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C、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22】(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H2在Cb中燃烧生成HC1,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答案】
9、B【详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水分子和品红分子均在不断运动,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易于压缩。正确。D.H2在。2中燃烧生成HCl,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03分子运动实验【例3】(2022辽宁铁岭.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储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肽试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有O(2)
10、实验11(如上图甲所示):滴有酚酸溶液的烧杯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o(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I11(如上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O【答案】(1)水不能使酚猷变红,氨水可以使酚猷变红(2)酚酸溶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酰变红(意思正确即可)(3)无必要蒸储水不能使酚酣变红,在第一个实验(或者甲图的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详解】(1)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的酚曲试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秋试液变红色。根据实验观察可知,蒸馈水中滴入2滴3滴酚酰试液没有颜色的变化,当再加入浓氨水时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通过本
11、实验可得出水不能使酚配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酬变红。(2)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欲试液变为红色。(3)因为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蒸储水不能使酚酸变红。故填:无必要;蒸留水不能使酚酰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变式31】(2022上福建泉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如图1.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三步实验:敞口放置;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在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充满氧气敞口1.J-放置
12、的塑料瓶数据处理器图1A. MN段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Jj三2L888B. NP段与MN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 PQ段为实验测得的数据D.实验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最终塑料瓶中无氧气【答案】D【详解】A、敞口放置,MN段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是因为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故选项说法正确;B、MN段是敞口放置集气瓶,NP段是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因此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C、PQ段变化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13、因此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不再变化,不会为0,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变式32】(2022北京密云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分子运动”时,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1中的装置A取一个60mL的试剂瓶,盖上一个单孔塞,单孔塞中插入一根带玻璃旋塞的导气管;装置B为一段医用输液管,内置一根浸泡过酚酰试剂并干燥的棉线。用橡胶管将A、B两装置链接。装置A中加入约20mL浓氨水,装置B的另一端连接导气管,导气管伸入小试管中。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储水。实验2、3、4的装置与实验1基本相同,只是根据实验需要变换了A、B装置和小试管的位置。【实验步骤】打开玻璃
14、旋塞,观察现象。将棉线润湿。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粗棉线医用愉也管,ba昌试画飘耄卜浓氨水水电AB1A二盾k喜Abm:1A干燥棉线没有明显变化。湿润的棉线由ab逐渐匀速变红。湿润的棉线由ab迅速变红,并且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高于实验1湿润的棉线由a-b逐渐变红,并且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低于实验1装置。cb段棉线变红的速率比较缓慢,近b端甚至不能变红。湿润的棉线逐渐变红,并且ab段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高于cd段棉线变红的速率(1)以上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氨气不能使干燥的酚配变色,氨气与水共同作用能够使酚酎:试剂变红;_;O(2)若要应用实验1装置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操作是o【答案】(
15、1)微粒在不停地运动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2)先进行实验1实验,记录湿棉线全部变红所需的时间,然后另取相同的装置将A放入热水中,记录湿棉线全部变红所需的时间,比较两次时间(合理即可)【详解】(1)氨气不能使干燥的酚配变色,氨气与水共同作用能够使酚酸试剂变红;湿润的棉线由a-b逐渐匀速变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实验4中湿润的棉线逐渐变红,并且a-b段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高于c-d段棉线变红的速率,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2)若要应用实验1装置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操作是先进行实验I实验记录湿棉线全部变红所需的时间,然后另取相同的装置将A放入热水中,记录湿棉线全部变红所需的时间,比较
16、两次时间(合理即可)。04探究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因素【例4】(2021上.黑龙江绥化.九年级校考期末)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微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资料:L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I)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白烟是氯化镂(NH4Cl)固体。2.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1)如上图所示,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实验观察到大量白烟,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17、的性质之一O(2)实验观察到白烟的位置偏右,(兴趣小组同学查找了资料一一得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根据实验现象可推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运动速率越大。(3)为了证明分子的运动,实验操作中(填要或不要”)不断摇晃长柄V形玻璃管。酒精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使用完酒精灯应O【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小(3)不要立即盖上灯帽【详解】(1)氨分子与氯化氢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当两种分子相遇后反应生成氯化铉固形成臼烟,故填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实验观察到白烟的位置偏右,说明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表明
18、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故填小。(3)为了证明分子的运动,实验操作中不要摇晃长柄V形玻璃管,故填不要;酒精具有挥发性,使用完酒精灯后为避免酒精挥发,应立即盖上灯帽,故填立即盖上灯帽。【变式(2022上广西百色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三一注射器止水夹气ET7n湿涧的酚-酎滤纸条H冷水(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填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取滤纸
19、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是,微粒的性质是。(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配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温度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拆除装置前,向装置内注入HCl或H2SO4防止氨气逸散。【答案】(D两侧弋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2)打开止水夹易挥发(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不断的运动(3)左侧【详解】(1)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装置内压强变大,若装置气密性良好,两侧气球变大,旦一段时间内不缩小。(2)打开止水夹才能将浓氨水注入装置内。所以填:打开止水夹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酸滤纸
20、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是因为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停运动,遇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是易挥发、碱性,微粒的性质是不停运动。(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猷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变式42】(2021江西鹰潭九年级校考期末)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是O浓氨水滴有酚酎 试液的蒸图2(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混合均匀后
21、,分子(填“继续”或“停止”)运动。(3)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对比实验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o(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O【答案】(1)烧杯B中的溶液变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继续(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详解】(1)氨水是易挥发的碱,通过分子的运动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通过运动进入B中,形成氨水,使溶液呈碱性,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
22、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隔:通过分子的运动,使酒精分子扩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因而和水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分子继续运动;(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可观察到丙实验中,溶液变红的更快,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装置密闭,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05探究分子其他性质综合实验【例5】(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1)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2)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
23、中,这是因为O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分子性质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分子运动的特点【操作与分析】传感器 探头接好实验装置,打开氯气传感器,测得前3分钟曲线为图2中AB段,请从分子的性质角度回答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原因是.(4)用双手给塑料瓶加热2分钟,测得曲线为BC段,对比曲线AB和BC可知:温度升高,分子(5)松开双手并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得曲线为CD段,对比AB段,请分析CD段氧气体积分数下降更快的原因是.实验二:通过化学反应探究分子数目与压强的关系【操作与记录】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并确保其气密性良好。二氧化碳操作1:将5mL水次性注入到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滤瓶内,轻轻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题猜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26大题型解析版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考题 猜想 26 题型 解析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5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