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汇报X县位于X中部偏北,北邻X,X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是X首批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幅员面积1659.38平方公里,辖13个镇乡、132个村、11个社区居委会。2023年末全县总人口45.93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19.1万亩,其中水田43.2万亩。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是全国粮食、生猪、油料、油橄榄生产基地。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树立以“食品安全是最大民生工程”的理念,把促进和发展食品安全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自2012年被省食安委确定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单位”以来,我县按照“四化三管四机制”的工作模式
2、,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式总体趋好。2022年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X召开,城区凯涪路创建为“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2023年X成功创建为“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2014年获全市食品安全综合考核“一等奖”,2023年全市食安委全体扩大会议暨食品安全现场会在X顺利召开,连续两年被市食安委评为“食品安全先进县”。目前,全县共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2个,“金鼓红薯条粉”、“金鼓紫薯条粉”绿色食品品牌2个,“山顺油桃”、“一口茄”、“富硒黑花生”、“兴盛源葡萄”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3个;A级屠宰企业2家,B级
3、屠宰企业5家;食品生产企业68家,食品流通经营主体8000余家,餐饮单位2700余家。一、推行“四化”,夯实基础(一)推行宣传立体化。在户外广告、LED显示屏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联系中央二台“消费主张”栏目组,对绿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进行专题采访报道,打响X食品知名度。开通政务微博“X州食药”,录播x县食品安全监督员的一天,通过新闻媒体展示当日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近三年来,在各新闻媒体网络宣传发布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报道300余条,免费发放知识手册5万余册,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一)推行培训全员化。适时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进课堂”、“进村(社)“活动,老师、学生家长、学生
4、,以及广大农民朋友共同学习探讨。从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入手,通过分批分层、典型带动形式,对全县农(畜、水)种养殖人员、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同时,分辖区分区域、业务传帮带形式,对全县农(畜、水)、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业务交叉培训。近三年来,全县开展各类培训300余期,受训10万余人次,群众、食品从业人员、部门三方知晓率、规范率、执行率全面升级。(三)推行网管无缝化。县上成立以县长为主任,常务副县长及分管农业、食品药品、卫计、公检法、财政等五位副县长为副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63个镇乡均设立食品安全办公室,932个行政村和IlO个社区居委会均设置了食品安全信
5、息员、协管员。去年6月,畜牧、水产职能整合并入县农业局,原食药监、工商、质监职能整合,组建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管理局,分区设立17个监管所。食品安全纳入“网格化”监管服务平台,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无缝衔接。(四)推行手段现代化。开展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已在县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山顺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成功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可视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严查禁用药物和规范使用限用农药,实现“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目标。积极申报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二、突出“三管”,立足治本(一)突出食品源头监管。编制品牌农业建设、麦冬质量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食用
6、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方案,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生产。结合节假日食品安全联合检查,将农药、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纳入检查范围,严格控制剧毒农药使用,引导农户使用低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约111.9万亩,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5个、畜产品无公害认证3家、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基地(含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约60万亩),大量农产品走出X,走出国门。(二)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将农村群体性聚餐、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列为重中之重。对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抓好信息入网、现场督导、责任承诺、典型示范“四个环节”监管,流动厨师和群体性聚餐举
7、办者在镇乡人民政申报率、备案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镇(乡)食安办、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专业加工服务者三级责任链。逐步实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将食品操作加工过程展现给学生、家长。规范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18个,农村市场食品质量逐渐提高,市场秩序化根本好转。(三)突出联合执法监管。在部门专项整治、集中整治的基础上,2022年8月在全省率先于县公安局挂牌增设食品安全专案中队,围绕县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的投诉举报线索,主动查办食品违法案件,严厉查处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瘦肉精”、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犯罪行为。近三年来,全县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07件,罚款61万元。去年查获的一起
8、生产、销售9万余斤毒豆芽的食品安全案件,是我县查获的首起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刑事案件,有效震慑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净化了食品安全环境。三、建立“四机制”,注重长效(一)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完善X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坚持每年在学校食堂、社会餐饮等事故易发、多发区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演练1-2次。严格执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食品安全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去年5月29日,在建平镇红星中学开展了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共350余人参演,针对性、控制性强,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教育公众的预期目的。(一)建立示范带动机制。结合X实际,选取学校食堂食
9、品安全、餐饮服务单位、农村群体性聚餐监管,婴幼儿乳粉示范点建设等工作重点突破。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1条、农村群体性聚餐典型示范镇乡6个、食品安全示范单位40个,评出A级餐饮服务企业30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管理示范单位20户,积极推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市”创建,带动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向纵深推进。(三)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出台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试行),2015年设立投诉举报奖金10万元。开通投诉举报QQ群、微信,设置投诉举报箱,近三年来,“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共受理并查处投诉举报事项235件。在
10、广电、报刊等媒体开设“民生播报”、“政策法规之窗”等栏目,宣传诚信经营食品企业和个人典型事例,曝光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县消费者协会、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增强监督力量。(四)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分类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在一年内累计三次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给予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县政府把食品安全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与镇乡、部门、村(社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层层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出台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食品监管责任部门、人员,列出责任清单并进行考核。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列出权力清单,将涉
11、及行政审批的相关信息印成宣传小册向社会公示。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监管形势严峻。我省尚未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两小”)的具体管理办法,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认为自己属于“两小”范畴,拒绝办理相关许可,导致部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经营无证现象较为严重。二是执法人员水平急需提高。机构改革后,执法人员的执法领域扩大,所涉法律法规增加,执法人员在短时间内还达不到规范执法的要求,存在违规执法,已强化的基层执法力量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执法人员水平急需提高。三是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技术支撑。我县无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快速检测设备、技术人员也相对缺乏。目前,食品抽检批次也达不到通过抽
12、检来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研判的目的,无法利用抽检来进行有效监管。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深化食品安全宣传。深入宣传贯彻新食品安全法,组织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开展业务轮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食品安全专家、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提高广大老百姓辨识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提高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行业自律意识。二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以培育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点,按照“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开拓市场”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督促和指导农产品生产者,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健全生产档案,落实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的目的。三是落实
13、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把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和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规范操作能力。督促企业建立追溯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给企业戴上追溯食品安全的“紧箍咒”。推动企业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的利益导向,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四是规范和整治农村食品市场。加强对执法人员新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整合监管执法证,完善执法主体资格,管控执法风险。尽快摸清“两小”的基础情况,并对其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充分调动镇乡食安办的作用,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五是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经营行为。新食品安全法重典治乱,各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抽检的季节性、品种多样性和靶向性,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经营行为。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对涉及食品安全刑事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六是加快技术体系建设。积极申报争取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通过派出技术人员到上级、兄弟单位、大专院校技术机构培训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我县实地授课等方式,提升检验检测技术,逐步补齐技术骨干匮乏这块短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5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