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和应用初探毕业设计论文.docx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和应用初探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和应用初探毕业设计论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黑龙江大学毕业论文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10月28日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由于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应用,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技术等技术环节出发,初步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施工技术,探讨研发绿色混凝土的必要性,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质量控制,绿色混凝土弓I己,,,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_,(),I,()hc方向,,,,,,,,,,,二、局性能混凝
2、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后Jf生目匕/昆,侪J梢名、,(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W,二、身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二)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WW,101、局性能混凝土配制目标和影响因素,”10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2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选择1315(二)局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四、三l月匕Z昆牛寺,18五、()lJPI生日匕,()sj-E-彳乍性育匕,(三)其他,H,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18191920八、三性月匕混凝土的发展刖5j,21七、,X23八、25九、H人7jj,“,“,),,,”,”,“,27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
3、初探引言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简写为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高性能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具有高耐久性、高强度与高工作性能(高流动性、高粘聚性、高可浇筑性)。总而言之,是一种高技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其高耐久性、高工作性、以及高强度特性进入人们的视野。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一)背景传统的混凝土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近代使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前最大宗的人造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水泥产量已超过13亿吨,折合混凝土不少于40亿立方米。水泥混凝土与其他常用建筑材
4、料如钢铁、木材、塑料等相比,生产能耗低、原料来源广、工艺简单,因而生产成本低,并具有耐久、防火、适应性强、应用方便等特点。近百年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强度不断提高。30年代平均为10MPa,50年代约为20MPa,60年代约为30MPa,70年代已上升到40MPa,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1廉慧珍,阎培渝.21世纪的混凝土及其面临的几个问题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
5、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It水泥,大概需要06t以上的洁净水,2t砂、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It硅酸盐水泥约需L5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ItCO2,而大气中C02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
6、和天然景观。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砂石。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实践证明绿色混凝土可以彻底解决城市垃圾和污泥问题,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零污染最为有效的途径。2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20世纪60年代开发应用高效减水剂后,使混凝土技术进入了高强度与高流态的新领域;20世纪90年代的粉体工程,进一步使混凝土
7、进入了高性能时代。我国近年来在铁路、公路、桥梁建设中、高层建筑及机场建设等工程中已广泛应用C60高性能混凝土;C80混凝土也在工程中试点应用。在国际上强度为90MPa、IOoMPa、HOMPa、120MPa,甚至大于150MPa.200MPa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都获得了应用。然而工程经验证明,许多工程如桥梁、道路、海港和污水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过早破坏,其原因不是强度不够,而是耐久性不足。由于修复损坏的混凝土建筑物的费用昂贵,如以美国为例,每年劣化混凝土的维修费用达2000亿美元之多,这使很多设计者意识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性。人们开始考虑能否采用使用年限较长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例如使用年限不
8、是30-50年而是100年。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高潮,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后代以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针对不同环境类别的侵蚀作用,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经验模式,并据此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发展和研究耐久性设计方法的主流。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粉
9、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明显降低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而且,节约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代表性材料。(2)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Powdercon-crete,RPO,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3)智能混凝土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
10、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将HPC定义为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即免振混凝土)称为HP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HPC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对HPC的理解有所不同。比如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
11、作性。但是他们的基本点都是高耐久性,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而寸久的混凝土必须能热钢化作用、化学侵蚀、磨耗和其他破坏过程,这表示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应有高强度,而且应具有高刚度,体积变化小,实际上不透水,氯离子难以渗透,高弹性模量,收缩徐变小,热应变小等特点。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在组成和结构上与普通混凝土应有所不同,首先应具有以下特点3:(1) .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2) .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
12、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3) .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4) .体积稳定性。
13、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5),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HPC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前苏联学者研究发现用CII(Te137的高性能混凝土替代C40C60的混凝土,可以节约15%25%的钢材和30%70%的水泥。虽然HPC本身的价格偏高,但是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具有了良好的经济性。概括起来
14、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其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特点是低水胶比、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故从组成和配比来看,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具有以下特点:(1)水灰比(WC)0.38按照R(ICh提出的相图4,当水灰比0.38时,水泥全部水化后,水泥石中含有水泥凝胶、凝胶水、毛细水和空隙。而毛细水在混凝土中是可以扩散渗透的,也就是说,WC0.38时,混凝土中有毛细管存在,抗渗性降低,耐久性降低。所崛沸隔性能混凝土时,水灰比不应大于0.38。(2)高效减水剂是降低混凝土中水灰比的必须材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不可或缺
15、的组分。为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高效减水剂除了具有高的减水率外,还应具有有效控制塌落度损失的功能。(3)矿物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功能组分之一,它可以填充水泥的空隙,在相同的水胶比下,能提高流动性,硬化后也能提高强度。更重要的是能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集料的界面结构,使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与耐久性均得到提高。(4)对高性能混凝土有抗冻或其他要求时,应掺加引气剂,以及其他有关的外加剂,如阻锈剂等。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1 .细集料。细集料宜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河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标准中的规定。砂的粗细程度对混凝土强
16、度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砂子越粗,混凝土的强度越高。配制C50C8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3的中砂,对于C80-C10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6的中砂或粗砂。2 .粗集料。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强度高、吸水率低、级配良好的粗集料。宜选择表面粗糙、外形有棱角、针片状含量低的硬质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碎石,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强度较高,就必须使粗集料具有足够高的强度,一般粗集料强度应为混凝土强度的115倍210倍或控制压碎指标值10%。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以Ionlnl20mm为佳,这是因为,较小粒径的粗集料,其内部产生缺陷的几率减小,与砂浆
17、的粘结面积增大,且界面受力较均匀。另外,粗集料还应注意集料的粒型、级配和岩石种类,一般采取连续级配,其中尤以级配良好、表面粗糙的石灰岩碎石为最好。粗集料的线膨胀系数要尽可能小,这样能大大减小温度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3 .细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入活性细掺合料可以使水泥浆的流动性大为改善,空隙得到充分填充,使硬化后的水泥石强度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加入活性细掺合料改善了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结构,使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与耐久性均得到提高。活性细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必用的组成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活性细掺合料有硅粉(SF)、磨细矿渣粉(BFS)、粉煤灰(FA)、天然
18、沸石粉(NZ)等。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煤锅炉排出的烟道灰,它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还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有重要意义。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粉煤灰宜用含碳量低、细度低、需水量低的优质粉煤灰。矿渣是高炉炼铁排出的熔融矿渣在高温状态下迅速水淬冷却而成的,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磨细矿渣细度大于水泥,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硅粉是电炉法生产硅铁合金所排放的烟道灰,SiO2含量大于90%,平均粒径约OIlUnI,比表面积2000011fkg,借助大剂量高效减水剂和强力搅拌作用,可以填充到水泥或其他掺合料的间隙中去,并且具有很高的活性,在各种掺合料中对混凝土的增
19、强作用最为显著,是国际上制备超高强混凝土最通用的超细活性掺合料。4 .减水剂及缓凝剂。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且一般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较大(1520Cm左右),在低水胶比(一般0.35)一般的情况下,要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就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且其减水率宜在20%以上。有时为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在减水剂内还宜掺有缓凝的成份。此外,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低,水泥颗粒间距小,能进入溶液的离子数量也少,因此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表现更为敏感。因大部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时采用泵送,故掺减水剂后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不能太快太大,否则影响泵送。5 .矿物掺合料。(1)粉煤灰,粉煤灰是燃
20、烧煤粉的锅炉烟气中收集到的细微粉末,又称“飞灰”(FIyASh),其颗粒多呈球形,表面光滑。大量的实践证明:掺用粉煤灰的混凝土,其长期性能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对延长构筑物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填充骨料颗粒的空隙并包裹它们形成润滑层,产生“滚珠润滑”效应;对水泥颗粒起物理分散作用,使其分布得更均匀;粉煤灰和聚集在骨料颗粒周围的氢氧化钙结晶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具有胶凝性质的产物,加强了薄弱的过渡区,对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有显著作用;粉煤灰延缓了水化速度,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对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十分有利;可减小混凝土温度开裂的危险,同时由于加
21、快了火山灰反应,还可提高28d强度。值得注意的是,粉煤灰的水泥取代率对强度影响显著,较好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的水泥取代率应小于10%o当粉煤灰掺量较低时,只会对水泥早期水化热有影响,但对7d龄期的水化热几乎没有影响。硅粉(SilicaFume,简写SF)又称硅灰,是从生产硅铁或硅钢等合金所排放的烟气中收集到的颗粒极细的烟尘。硅粉主要由非常微小、表面光滑的玻璃态球形颗粒组成,粒径为0.1m-1.0m,是水泥粒径的1/50-1/100,一般比表面积为18500m2kg-20000m2kg,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其含量在90%以上。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硅粉或以硅粉取代部分水泥,结合应用减水剂,可使混
22、凝土各方面的物理力学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硅粉的适宜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10%。硅粉的加入,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主要有: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提高了需水量;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增大了弹性模量和混凝土的干缩;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另外,在配制硅粉混凝土时必须注意:由于硅粉的需水量比水泥大,在配制硅粉混凝土时,一般要掺加减水剂。在选择减水剂时,应使之与所用的水泥具有相容性,否则,容易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根据减水剂性能及需求的减水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掺量。比表面积和活性Si02含量是硅粉的重要指标,硅粉比表面积越大、活性Si02含量越高,硅粉性能越好,配制硅粉混凝土需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的
23、硅粉。硅粉混凝土的干缩一般比普通混凝土大,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应采取补偿收缩的措施,如掺加粉煤灰等。(一)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目标和影响因素(1) .设计思路有很大区别在以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中,是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计算水灰比,而现在则是按耐久性的要求,首先根据环境作用等级确定电通量指标,由此来选择水胶比、控制胶凝材料最小用量以及掺和料的比例。由于客专隧道的衬砌和仰拱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或C35,一般来说,为满足电通量要求和水胶比限值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是超强的。(2) .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所占比例在进行配合比参数设计时,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性能 混凝土 技术发展 应用 初探 毕业设计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5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