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企业生产作业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企业生产作业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代企业生产作业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措施1 .目的作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合理地组织,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合理组织生产过程,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够处于最佳状态,特制定本制度。2 .管理职责生产组织管理部门(从生产作业部到车间、工段、班组)均应根据各自的管理权限和职责范围,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对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工序作出合理安排,特别是生产作业部的各科室及车间主管这一级,应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发挥好指挥、协调、控制的作用,对生产的品种、数量、交货期、成本等产品要素进行周密和具体的计划,并使它落到实处.尽力做到:产品在生
2、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并能按市场的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合格产品。3 .主题释意与说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该种产品开始,到把它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它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劳动过程,即在劳动分工和协作的条件下,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各种产品生产过程的总和,一般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并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均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1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产品在投人生产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装备的设计与
3、制造、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调整劳动组织和设备布置等。这些都是为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3.2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直接为完成企业的基本产品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基本生产过程按照工艺加工的性质,可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生产阶段(局部生产过程)。每个生产阶段又可按劳动分工和使用的设备、工具,划分为不同的工种和工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是核心部分,其他几部分都是围绕基本生产过程进行的。3 .3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荃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如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动力生产、工具制造、设备维修等.基本生产过程需要辅助生产为其提供条件保证。4 .4生产服务
4、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如原材料、外购配件、辅助生产物资的供应、运输、保管等。可见,生产服务过程也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4,生产过程组织工作的要求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必须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节奏性和适应性的要求。只有照这些要求去组织生产,使投人到生产中的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才能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好的生产成果,企业才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4.1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以及各工序之间,工作上一直处在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状况,没有或者很少发生时间上的停顿与等待的现象.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为企业的生产充分利用时间
5、,所以能产生出更多的物资上的利益和经济上的效率.要实现生产的连续性,就要求企业合理地布置工厂、配置资源,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同时,还要求生产的组织指挥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对生产组织形式、工序安排、人员组合以及生产技术准备等方面的工作都要进行周密策划、细心组织、合理安排。4.2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平行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项活动、各工序在时间上实行平行作业。平行性是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必然要求,比如前一道工序作业时,后一道工序同时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否则当上工序产品完成交到下工序时,再临时做准备,自然就会导致产品在该工序加工的停顿。可见,连续性在时间上为企业带来利益,那么平行
6、性则在空间上为连续性提供了保障。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平行性,要求生产管理者有全局的观念,对生产过程的整体运作具有控制能力和水平,在具体的工作安排和指挥过程中要深人现场做细致的工作。4.3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适应产品生产的要求。比如后一工序的设备单台效率是前工序的两倍,那么前工序设备就不能只有一台,也不能是3台,否则会导致后工序设备不能充分利用,或出现产品不能及时加工出来造成屯积现象.生产过程的比例性也叫协调性,要做到这点,企业在工厂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时,就要正确地规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种机器设备、各工种工人在数量和生产力的综
7、合平衡工作,特别要注意动态的变化,当生产过程因某些原因导致某些环节的生产能力发生变化时,应采取措施,及时加以调整,建立起新的比例关系,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4 .4生产过程的节奏性这是要求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都要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使各工作地能有均匀的负荷。生产过程的节奏性也叫做均衡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时间段的产量(或工作量)保持相对稳定,不要出现时松时紧,或前松后紧现象,这样可避免由于突击任务、突击赶工,使人员、设备疲劳,造成各种损失,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安全生产,保证企业生产按正常秩序进行。为了使生产有节奏、均衡地进行,企业应加强生产的计划性,特别要加强对
8、生产作业计划的管理。同时,还要搞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切实组织好原材料、工具、外购件、外协件的供应工作5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适应性是指企业对生产的组织形式与方法要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加以调整和改变作业计划内容,以满足用户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户需要的产品正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多花色的方向变化,且交货期要求急的情况下,时常打破企业的常规生产计划方式。生产过程的适应性这一要求,企业应高度重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对顾客的小量订单、特殊要求的定制加工以及紧迫的插单生产要求不仅能接受,甚至还有企业正研究如何形成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格局。生产过程的
9、适应性,是商品经济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容观要求,企业要做到这点,必须要从生产技术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才能真正具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5 .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类型水平的途径5.1 在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下,积极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包括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和辅助生产专业化以及相应的各种形式的生产协作,为减少重复生产、增加同类产品产量、简化企业的生产结构和提高专业化水平创造条件。5.2 进行产品结构分析,改进产品设计,加强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工作,广泛采用标准件和通用件。5.3 采用成组技术,组织同类型零件的集中生产和成组工艺5.4 在编制
10、生产计划时,注意合理搭配产品品种,尽量减少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品种数。5.5 改进劳动组织,增加必要的设备和生产人员,以相对减少每个工作地平均担负的工序数目。6 .生产设备布置的原则车间设备布置是否合理,将影响产品的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设备布置有三种形式:一是工艺专业化形式,即把同类型的设备布置在一起;二是对象专业化形式,即把制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按工艺加工顺序布置在一起;三是混合形式,即前两种形式的结合使用。设备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6.1 便于运输。加工大型产品的设备应布置在有桥式吊车的车间里,加工材料较长的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车间的人口处。6.2 工作加
11、工中的产品通过各设备的运送路线应尽量短。特别是在多设备看管时,工作者在设备之间的行走距离要尽量短6.3尽可能保待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使在制品处于加工状态,尽量减少在制品的运送次数与运送数量。6. 4确保安全.各设备之间、设备与建筑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应给车间内留出足够的人流、物流通道,通道要直,尽可能少转弯。6.5充分利用车间的生产面积。在一个车间内,可因地制宜地将设备排列得既整齐又没有剩下不好利用的面积。7,生产过程对时间组织的要求7.1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目标、任务7.1. 1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节约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7.1.2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任务如下:
12、a.科学地、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劳动时间。b.尽量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c.杜绝生产时间的损失和浪费,公司内的各种非生产活动尽量不要占用生产时间。d.在既定的生产条件和工人、设备负荷允许的限度内,尽量组织平行作业,提高生产过程的平行性e努力提高产品生产周期内的作业时间比重,杜绝或减少其中的无效时间与多余时间7. 1.3有关解释a.生产周期。是指产品(或零件、部件)在整个生产过程或其中某个生产阶段、生产环节,从投人到产出所需要的全部时间。b.作业时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和必要的停放等待所占用的时间。C.无效时间。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无效时间,如停
13、工待料、设备事故、人员窝工等;二是由于操作人员的责任造成的无效时间,如缺勤、出废品等己多余时间。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产品设计、技术规程、质量标准等不当所增加的多余作业时间;二是由于采用低效率的制造工艺、操作方法所增加的多余作业时间。7.2提高作业时间的比重应采取的措施7. 2.1合理规定生产的准备和结束时间这部分时间要根据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改善情况而定。企业应努力提高生产类型(见附件二),改善管理和服务质量。如果生产类型提高了,如果材料、工夹具、图纸、工票等由有关人员直接送到工作地,这部分时间可降到最小限度。7. 2.2科学地规定照管工作地时间做好这项工作,要求主管人员要深人生产现场,对各种
14、晴况进行科学分析,如机床加油、擦拭、更换刀具、研磨刀具、检查和调整设备,以及交接班时间等,都要根据实际工作量的多少,合理地作出时间规定。8. 2.3合理规定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确定休息需要的时间一般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精神负担,指工人作业中付出创造力、所负责任大小及安全需要注意的程度等;二是体力负担,指工人干活的轻重,动作姿势的疲劳程度;三是单调感,指工人操作时动作的重复程度;四是环境,这是指工人作业环境的温度、湿度、噪音、粉尘、照明度等状况。在生理需要时间上应注意到女工一般应大于男工。7. 2.4减少非生产工作时间和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减少非生产工作时间主要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尽量不要安排基本
15、生产工人去做辅助工人的工作;二是社会活动应尽量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这属于管理不善所致,应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7. 2.5消除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解决这一部分时间损失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与教育。如培训作业技能,减少事故及废品;加强劳动纪律的教育;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劳动管理的其他有关制度。7.3正确选择产品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工艺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顺序移动方式,即一批产品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整批转送到后工序加工;二是平行移动方式,即产品在前工序不必整批全部完成,而是每完成一件便立即将该件产品转到下工序;三是平行顺序移
16、动方式,特点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存优避短。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应根据具体的产品工艺加工情况作出合理选择,方能收到好的时间组合效果。在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 .3.1生产类型.单件小批量的生产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大量大批生产,特别是流水线生产,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2 .3.2产品生产任务的缓急情况。当企业遇到紧急订单任务,用户又有完成期限的特别要求时,应尽量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以便争取时间,满足客户需要3 .3.3各生产车间的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而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由于受设备布置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一般以采用顺序
17、移动方式为宜。7 .3.4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和零件的重量。劳动量不大,重量较轻的零件,为了减少搬运次数,节省运输力量,应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反之,工序劳动量大,又是很重的零件,为了减少资金占用和节省生产面积,可采用平行移动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8 .3.5改变加工对象时,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很大,就应当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如果改变加工对象时,不需要调整设备或调整设备只需很少时间,则可以考虑采用平行移动方式9 .生产过程对劳动组织的要求企业的劳动组织工作,就是科学地组织人们进行劳动,合理地使用劳动力,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正确处理劳动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关系,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
18、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8.1抓好编制定员企业的编制定员,是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合理地编制定员,既能保证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又不至于造成人浮于事、窝工浪费.抓好编制定员,在方法上要做到先进性、合理性、灵活性。8.1.1先进性的要求8. 要使编制定员先进,就要贯彻高效率、满负荷和充分利用工时的原则,在同行业中和生产条件大体相同的企业进行比较,或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进行比较,使用人相对地少,劳动效率高,目标任务也完成得好。9. 1.2合理性的要求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把定员工作建立在精干的组织机构、先进的生产技术、合
19、理的劳动组织、科学的劳动定额和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定员指标数,既能通过努力满足目前工作需要,又有充分考虑挖掘劳动潜力的可能。8. 1.3灵活性的要求生产工人的定员,应根据不同的生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车间可以采用效率定员的方法,有的车间可以采用设备岗位定员的方法。既要定人员的数量,还要注意考虑人员的质量.8.2合理配备岗位人员配备岗位人员是劳动组织的重要环节。要合理地为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配备相应工种和等级的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8.2.1人事相宜的要求由于各人的素质条件和专业技能有差异,在配备岗位人员时,应根据工作任务内容的要求,配备与之相适的人员,做到“对号人
20、座”、人事相宜。只有做到用人所长,才能实现人尽其才,这是人事管理的要点。要尽量避免技术等级高的做技术等级低的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某些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关键性工作岗位,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要坚决制止那种重人晴疏才能的错误做法。8.2.2满足负荷的要求要使每个岗位所配备的人员有足够的工作量,使他们处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中。工作量少了,也就导致人浮于事,这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岗位工作满负荷运作,才有推动力,才能谈工作的高效率。如果有些岗位工作量无法增大,则管理者应考虑一人两职(岗)8.2.3责任明确的要求配备人员时,对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完成期限等方面,都要
21、有明确的规定,以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对于那些必须由几个人去共同完成的工作,也应设置作业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并明确规定小组成员的职责范围。8.3组织好分工后的协作劳动分工就是根据生产技术条件,把整个生产工作划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它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发挥各人的业务、技术特长。而劳动协作又把生产工作的许多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起来,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整体的合力将会产生更大的生产效率.为了搞好协作,应注意做好下述工作8.3.1要从劳动组织上、制度上把协作关系相对固定下来.只要在工作中认真地贯彻、执行这些制度规定,各级领导者加强督导检查,就能确保协作任务能顺利实现.8
22、.3.2在公司内培育“团队精神”,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围,教育各级管理者克服本位主义,加强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工作配合与沟通,促进协作的不断完善.8.3.3采取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通过业务上的联系把协作关系密切的各个部门、工种和人员的劳动成果与利益分配挂上勾,形成利益共享的分配形式。8.4合理地组织生产作业组生产作业组是企业最基本的劳动组织形式。要合理地组织生产作业组,需耍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8.4.1组建生产作业组时,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的技术条件和工作内容情况以及生产过程的客观需要来决定。8.4.2生产作业组与一级行政组织的生产班组不完全相同,其组织形式是很灵活的,完全只
23、与生产任务挂钩,长期任务长期存在,临时任务临时存在,任务完成即撤销。8.4.3要把握好作业组的人数,一般来说其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规模大,人数过多,不便于领导,易造成窝工现象;规模过小,人数过少,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协作劳动的作用。8.4.4每一个作业组不仅要明确工作任务,还应当有严格的责任规定,包括组内每个成员也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岗位责任制。8.4.5生产作业组的组长是否称职,对作业组的工作关系极大。因此生产管理部门应对组长人选进行把关,配备称职合格的组长。8.5安排好轮班作业对实行多班制的部门与车间,生产的管理者需要处理好下述问题:8.5.1合理安排夜班人员的轮换。多班制中,主要是夜班容易使
24、人疲劳,长期夜班对人的健康有影响。因此,不能固定地由一些工人长期上夜班,应实行定期地轮换班次.8.5.2合理地组织工人的轮休。在连续性生产的情况下,工人不能按公休制度一起休息,因此要有计划地、在不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下,组织工人轮流休息。8.5.3合理配备各班的人员力量。各班的人员配备,在数量上、质量上尽量做到均衡,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有利于开展班组之间的劳动竞赛,促进产品生产的增长。各班人员配齐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8.5.4加强对夜班生产的组织领导。夜班工作,除了人易疲劳外,遇到问题也不如白天那样容易解决,如设备发生故障、材料工具领用、工艺上的问题和质量问题等。所以车间生产指挥人员
25、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加强对夜班生产的管理8.5.5严格交接班制度。要划清各个轮班的工作责任,应建立必要的记录工作,生产任务要分别验收、考核,交接班时要办理交接手续,双方签字认可,避免责任不清日后纠纷8.6抓好日常派工8.6.1正确掌握日常派工的方式日常派工应根据车间、工段的生产类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派工方式a.在大批量生产的车间、工段,每一个工作地和工人执行的工序比较少,而且是固定重复的。这种情况下,派工可通过编制标准计划的方式来实现b.在成批生产和比较稳定的单件小批量生产车间、工段,可根据月作业计划定期地(旬、周等)为每个工作地分派工作任务。c.在单件小批量又不稳定的生产车间工段,一般都是根据任务及现场的实际变化情况,采用临时派工法.8.6.2选择经济合理的派工方案在具体的派工方案中,应讲究经济合理性,重点是作业顺序的合理安排,即在生产任务既定的条件下,合理地规定各种产品的加工次序,以便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周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8.6.3正确地使用派工单派工单有很多种形式,如加工路线单、单工序工票、工作任务单、班组生产记录单,以及“看板”等。每个生产车间要选择符合自己生产特点的派工单形式,建立健全派工单的运行制度,并教育员工认真地执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5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