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行车专用路促进低碳出行及社会效用分析与建议.docx
《2024自行车专用路促进低碳出行及社会效用分析与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自行车专用路促进低碳出行及社会效用分析与建议.docx(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期亍车专用路促进低碳出行及社会效用分析与建议2023年3月第1章.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21.1. 研究背景21.1.1. 政策背景21.1.2. 回天自专路建设背景21.2. 研究目标31.3. 研究区尚正31.3.1. 自然环境情况413.2. 工龄人口结构413.3. 北京市通勤结构51.3.4.出行量与出行方式613.5.非机动车道建设情况6第2章.研究方法72.1. 文献研究72.2. 大数据分析82.3. 社i13研82.3.1, 定性研究内容82.3.2, 定量研究82.4. 技术手段9第3章.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的效用分析123.1. 回龙观至上地段自行车专用路的实际效用研究1
2、23.1.1. 自行车专用路交通效用研究回顾123.1.2. 交通效用与骑行流量分析:骑行距离长、3奇行目的地趋同133.1.3. 交通可达性变化:骑行可达性显著提升133.1.4. 通勤替代:促进骑行通勤效果显著143.1.5. “走出回天:自专路多样功能服务全市骑行者153.1.6. 自行车专用路健康效用:半数使用者通过每周骑行自专路满足基本运动需求153.1.7. 可覆盖更多人群:有骑行意愿的沿线居民163.2. 自行车专用路南展工程效用预测173.2.1. 点对点通勤人口压力纾解183.3. 章节结论19第4章.3奇行通勤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204.1. 通勤骑行者特征分析204.
3、1.1. 使用目的:通勤、锻炼、休闲204.1.2. 通勤人群画像224.2. 通勤人群的出行选择影响因素分析254.2.1. 通勤距离264.2.2. 基础设施274.2.3. 管理与执法284.2.4. 社会因素304.2.5. 通勤替代324.3. 章节结论33第5章.基于自专路案例的典型区域骑行道路优化建设选址分析345.1. 通勤骑行环境提升选址思路345.2. 典型区域划分355.3. 主要工作中心的通勤方向与流量规模365.4. 通勤3奇行环境提升选址评估375.4.1. 3奇行通勤潜力区域选择:上地街道、中关村街道、金融街街道、建外街道375.4.2. 骑行通勤潜力区域评估38
4、5.4.3. 3奇行通勤潜力区域评估结果455.5. 章节结论46第6章.城市对比分析476.1. 各地自专路建设主要问题476.2. 各地自行车专用路的建设情况486.2.1. 北京486.2.2. 厦门486.2.3. 西安496.2.4. 太原506.2.5. 成者B50第7章.促进城市骑行环境提升的策略建议527.1. 关于现有自行车专用路的提升策略527.2. 整体骑行生态环境提升建议527.2.1. 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建设人本、低碳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环境,推进北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的实施527.2.2. 完善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局部依托既有道路资源建立安全、高效的自行
5、车路537.2.3. 建立城市自行车交通数字化监测评估体系547.2.4. 形成多方参与模式,共建新时代骑行文化54近十余年,北京一直致力于改善骑行环境。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就已提出,“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通过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开展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创造不用开车也可以便利生活的绿色交通环境。同时要求到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80%o在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35年)中进一步提出“建设健步悦骑城区”。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北京市对于“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交通发展理念的坚持,以及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6、。2021年来,北京启动了“三网融合”慢行系统提升工程,包括通惠河、清河等河道沿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霍营公园、东小口森林公园,沙河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地建设骑行绿道。水系、绿地,以及骑行绿道的结合,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居民的骑行选择。未来的慢行系统也将承载通勤、休闲、健身等多个功能,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出行选择。基于低碳出行对出行必要性的要求,本次研究将聚焦慢行系统提升对于骑行通勤的促进功能,从北京的实践出发,探索未来骑行通勤的更多可能C面向定点通勤堵点的解决,北京在回龙观至上地地区架设了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这条自行车专用路,也是北京骑行友好环境建设的一次深入落地试验。本次研究将依托于这条自行车专用
7、路,首先对于其低碳出行的促进作用,以及投入使用后产生的社会效用展开评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相对理想的骑行环境,骑行者有了足够深入的骑行体验背景下,会产生哪些诉求和困扰,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将暴露出更为复杂的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探讨广泛意义上城市通勤的可能性。在与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的对比中可以清晰看到,目前的城市环境中存在优势和挑战分别带来了哪些驱动力与阻力。在这样的驱动和阻碍下,通过对北京市通勤热点地区的大数据评估,我们可以发现未来骑行通勤的潜力地区与提升方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提升。第1章.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研究背景1.LL政策背景国际趋势:过去50
8、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原因,90%以上与人类使用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危机。与此同时,近2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冲突更加尖锐,节能减排是重要的解决之道。国家政策:2021年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城市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9、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北京政策:2021年5月19日,北京市政府印发2021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鼓励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的出行方式,提倡通过提高绿色出行比例来实现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立。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城市自行车道空间资源的合理增设,推动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成为积极参与全面绿色转型的最迫切需求。出行环境背景根据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公布2021年1-6月份中国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2021年1-6月,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357.1亿元,同比增长45.4%;实现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77.0%在疫情大背
10、景下,人们出行选择的天平逐渐向自行车等自由度好、确定性高、可更多触发健身、休闲、社交等功能和城市风景的出行方式倾斜。2022上半年的北京疫情更是迅速催化了市民出行习惯向骑行的转变。捷安特、美利达、崔克、闪电、Brompton等中高端自行车品牌的热门型号一车难求,许多“新人行的骑行者为了寻求心仪的自行车不得不转向二手交易平台。截至2022年9月底,Brompton品牌自行车“小布词条在小红书APP上已有超27万条笔记分享。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吗奇行热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自行车骑行人群的需求进一步研究,从基础设施改善、管理措施提升等方面吸引居民从休闲骑行向稳定的通勤骑行转变成为可能。回龙观
11、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路权设置、管理服务配套等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的示范性自行车道路工程,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用及使用人群特征对于提升对于城市通勤骑行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将基于北京的自行车道路系统建设实践探究通勤骑行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促进公众骑行通勤的启示。1.LZ回天自专路建设背景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并不是中国的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2017年厦门空中自行车道,2018年四川邛昧自行车高速开通。与厦门的空中自行车道和四川邛珠自行车高速相比,北京的这一条自行车专用路不仅仅具有传统城市观光慢行功能,而有着更多“通勤的烙印,承载着更多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为
12、何有着这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它又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这要从北京市回龙观地区的发展历史说起。图1-1自行车专用路现行路线图北京市回龙观地区曾经是“大城市病”的典型区域,其作为城市问题热点区域的起点开始于1998年。1998年,北京市明确将回龙观社区规划建设为经济适用住房。同年10月29日,以回龙观、天通苑等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启动,承接了大量从北京城市中心疏散的人口,仅回龙观地区便居住了40万人,几乎等同于一个小型城市的人口规模。与大量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经济适用房相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很少有本地就业,因此产生了极具典型性的“潮汐”通勤,即早晚高峰时人口集中由居住地向
13、工作地或由工作地向居住地迁徙,由于具有显著的“潮汐”通勤特征,早晚高峰期间使用地铁通勤至少需排队等待20分钟以上,驾车出行经常堵车超过40分钟,有约84万居民面临着同样的出行困难。如何缓解因上述职住分离带来的交通压力?自行车专用路主要联通目标为上地地区的中关村软件园与回龙观居住区。中关村软件园是北京市科技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而直线距离仅3.8公里的回龙观是软件园员工首选的居住地。每个工作日早晚高峰,回龙观和中关村软件园之间都会形成L16万人的点对点迁徙。虽然通勤距离只有6公里,驾车出行的时间因堵车往往超过40分钟。而地铁出行主要乘坐的地铁13号线因排队时间较长,出行平均时间高达52分钟。相较
14、之下,自行车出行平均时间仅为30分钟。而规划人员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由于受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阻隔,如果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必须面临被迫从铁路桥下爬过土坡才能继续骑行的窘境。这使得原本只需26分钟左右的骑行时间延长到36分钟,居民的3奇行体验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能够建设自行车专用路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高速公路对自行车骑行的干扰,提升居民的骑行体验,有效建立居住地和就业中心的出行连接;另一方面能够成为地铁出行和驾车出行的替代,减轻现有交通系统的通勤压力。基于最终修建了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1.1. 研究目标本研究主要探究促进市民骑行通勤的因素,并以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为例从目前
15、的使用效果出发探讨基础设施对促进骑行通勤的影响,其中分为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两方面因素。研究社会结构因素可以解释使用人群具有怎样年龄、性别结构、交通出行结构等特征的区域,适宜以通勤为导向提升自行车道路系统,并了解促进人们低碳出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研究空间结构因素则主要回答以通勤为导向的城市非机动车道路,有哪些环境与设施要素更为重要,从而在未来城市自行车道路系统规划和提升中提供依据。1.2. 研究区特征本研究主要包含两个空间区域,分别为北京市12个行政区、与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周边地区。由于本次研究主要关注骑行通勤行为,因此全市研究范围包括主城区、副中心及近郊区。A图1-2全市研究范围(数据来
16、源:城市象限)基于自行车专用路使用者的骑行行为数据的分布范围,我们识别并定义“自行车专用路周边地区”。范围包括沿线街道龙泽园街道、回龙观街道、霍营街道、东小口地区、清河街道、上地街道、马连洼街道、天通苑北街道和天通苑南街道,及更远的腹地地区,包括沙河、史各庄街道、北七家镇、西北旺地区来广营地区。AVai.9.lIto)111/,ry,I-fgMmvX*;Qb4r*,U-.lv.l3iwy.rY%,JtlV图1-3自行车专用路周边地区研究范围(数据来源:城市象限)13.1自然环境情况气候:北京夏季高温多雨,春秋季最适宜骑行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
17、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21年平均降雨量624.7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ItS气候条件&8M一mqO46图14北京气候条件(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地形:平原地区适宜骑行北京市山区面积10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62%,平原区面积为6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A图1-5北京地形条件(数据来源:天地图)132工龄人口结构北京市的人口结构:根据中国人口
18、普查年鉴2020,北京市男女性别比例在103-105之间浮动。2020年北京市014岁常住人口为259.1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2%;15-59岁常住人口为1500万人,较上年减少1.2%,占常住人口总数的68%;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29.9万人,较上年增长2.8%,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0%o老龄化较为明显。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北京市16-40岁就业人口58.74万人,占16岁以上人口比例57.87%o北京市人口特构CW64%7H图1-8工作日骑行频率分布(数据来源:前期调研)图1-6北京市人口结构(数据来源: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自行车专用路周边地区的工龄人
19、口结构:根据手机信令数据(数据情况见2.2),自行车专用路沿线街道共有工龄人口26.4万人,其中女性占比38%,男性占比62%,男性偏多;在1860岁的工作者中,44岁以下人口数量占比达到78.9%,4560岁人口数量约为21%。青壮年人口多。图1-7自行车专用路周边地区人口结构(数据来源:手 机信令数据)133.北京市通勤结构根据202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后简称报告),2020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189.0万人,中心城区(包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区)常住人口1098.S万人,较去年均有所下降,人口密度由中心城区向郊区呈逐渐下降趋势。中心城区工作日出行总量3619万人次。
20、根据2020年居民出行入户调研,中心城区居民出行主要为生活类出行,占出行总量的52.6%,通勤类出行占出行总量比例为47.4%,较上年增加0.3%o中心城区工作日通勤量约为1903万人次。根据本次研究的全市范围抽样发现,在通勤人群中,使用过自行车进行通勤的人数占比约为31.81%,有6.77%的人群每周会进行3天及以上的骑行通勤,本报告中将三天及以上的骑行通勤定义为稳定骑行通勤.报告通过对2020年无线信令大数据分析,发现北京市六环内居住人口占全市人总量的78%,与上年持平。 五环内居住人口占全市人口43%,与上年基本持平,成片分布特征依旧显著,主要分布于三环沿线,中关村、马连道、四惠,望京等
21、区域。 五环六环之间居住人口占全市人口35%,与上年基本持平,点状分布特征依旧显著,主要集中在回龙观、天通苑、清河、定福庄、通州等大型居住区。图1-9北京市居住人口分布(数据来源:202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北京市六环内就业岗位占全市总量的80%,较上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 五环内就业岗位占全市48%,较上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就业地主要分布于泛CBD,中关村、金融街、望京、丰台科技园等区域。 五环六环之间就业岗位占全市32%,较上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就业地密集区域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上地、亦庄等地区。图I-IO北京市工作人口分布(雌来源:202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1.3.4.出行量与
22、出行方式2020年,中心城区工作日出行总量为3619万人次(含步行),其中自行车出行占比为15.5%,工作日日均骑行量约560.9万人次,其中共享单车骑行量约为200万人次,占比35.7%图1-11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方式构成(数据来源:202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北京市中城区工作日不同交通方式出行变化(2018-2020)图1-12北京市中心城区工作日不同交通方式出行量变化(数据来源:2021年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13.5.非机动车道建设情况北京的自行车道情况:大部分城市道路均有非机动车道根据2016年北京市规划院对北京市进行的普查,北京市道路总里程6425.9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3
23、83.2公里,城市主干路965.3公里,城市次干路621.0公里,城市之路及街坊路4456.3公里。除极少数路段外,现状城市道路两侧均有自行车道。但现有自行车道路网存在多种问题,如宽度较窄、自行车道被占用、机非混行等。据普查,五环内自行车道宽度小于2.5米的约占65%,由于占道问题有效宽度小于2.5m的约占79%,而宽度为零的占比达到近40%。同时,绝大多数自行车道的隔离方式为标线隔离或无隔离,占比在75%左右。自专路周边非机动车道情况:自行车停车资源不足、机动车占道停放在自行车专用路建设之前,相关单颌寸周边地区调研发现,区域内部道路基本存在自行车道,仅部分路段存在自行车道缺乏的情况。存在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自行车 专用 促进 出行 社会 效用 分析 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