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docx
《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创新思维与方法学习报告摘要:当前国家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说明创新创业课程在高校普及的重要性。通过课程学习,对创新思维概念、创新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国内外创新方法的研究工作相关文献进行学习,了解创新方法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最后提出学习本课程后的感想。关键字: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技法InnovativeThinkingandMethodologyLearningReportABSTRACT:Thecurrentstateadvocates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talents,indicatingtheimportanceofinnovativeentrepr
2、eneurshipcourse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roughthecourseofstudy,theconceptofinnovativethinking,innovativemethodshaveapreliminaryunderstanding.Wewillstudytherelevantliteraturesoftheresearchworkoninnovationmethodsathomeandabroadandunderstandthefurtherresearchdirectionandtrendofinnovationmethods.Andf
3、inallyputforwardtheideaoflearningthiscourse.KEYWORDS:innovativethinking;innovativemethods;innovativetechniquesO引言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新年贺词上说: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前总理温家宝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再创新能力。习近平主席曾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负有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
4、素质人才队伍。从这些重要讲话中可见创新创业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两位老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解,我对创新思维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本课程与我们研究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1对创新思维的认识1.1 创新的概念和特性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人类社会摒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成果成功实施获得更高效益的运作过程。构成创新的基本要素:人、新成果、实施过程和更高效益。创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我国的国家创新体制将创新行为分为四大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1.2 创新与其它概念的关系(1)创造:创造与创新的内涵差别不太大,两者都具有首创性特征,但两者的首
5、创性特征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创造是指新构思新观念的产生,创造的首创性是指无中生有着重于一个具体的结果。创新的首创性不仅都有“无中生有,但更多的是指“推陈出新、(2)发现:在新华字典中,发现被解释为“经过探索研究找出以前没有认识的事物规律”。它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新进展、获得了新知识。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科学发现不完全等同于看见或找到某事物或现象,更重要的是对这些事实或现象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解释。(3)发明:发明是指获得人为性的创造成果。发明成果并非天然存在,而是有人在发现的基础上进一部按照一定的目的去调整和改变对象以获得新事物、新状况或新结果。如瓦特
6、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单纯的发明创造不能称之为创新,因为发明创造是指研究活动本身或它的直接结果,发明家上成功地开发才可以称为创新。1.3 创新的基本原理(1)创新第一原理:创新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和属性与生俱来。如斯佩里的脑部功能定位说。(2)创新第二原理:创新是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人人皆有。(3)创新第三原理:创新是可以被某种原因激活或教育培训引发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潜力巨大。1.4对创新思维的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对创新思维本质和形成机理的研究。余东华(2002)认为创新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采取对创新思维及其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创新思维的关键是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要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7、,其实就是要养成一种由不充分的前提材料就得出结论的思维习惯。张晓芒(2006)认为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智力品质,在其创新性地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有自觉的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创新思维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促进了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在确定性与灵活性、线性与非线性、有限与无限、规范性与非规范性、严密与松散等上的互动,使得任何创新性的思维成果都既是新颖独特的,同时也是逻辑有效的。伍硕等(2012)从耗散结构理论创立的过程和思维路径,揭示创新思维形成的机理。大脑思维系统处于开放状态;大脑思维系统必须远离平衡状态;非线性作用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内因即内在根据;随机涨落
8、是创新思维形成的直接诱因。2创新方法创新方法,美国称为创造力工程,日本称为创造工程或发明技法,俄罗斯称为创造力技术或专家技术,我国还称之为创新技法或创造技法,它是人们通过研究有关创造发明的过程,总结、提炼出人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方法和程序总称。创新方法主要基于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幻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的研究,本质特征就是开拓性和创新性,也具有可操作性、可思维性、技巧性、探索性和独创性等基本特点。由于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创新方法的理论体系至今还不够成熟。2.1 国内相关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创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1983年6月28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思维 技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