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1.2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农高区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设计。北八路北段起于规划北三路,终点与规划纵一路相交,线路全长679.28Onb标准路幅16m,设计速度30kmh,道路等级城市支路。本次设计一标段为K0+19.005-K0+190.543、K0+242.305-K0+411.771两段,共长341.004m。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照明工程、交通工程。1.3上阶段审查意见及回发本项目暂无上一阶段道路专业审查意见。1.4设计过程(1) 2022年12月,本单位中标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设计服务。(2) 2023年2月,完
2、成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一标段)方案设计审查。(3) 2023年2月,业主提供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开展施工图设计。(4) 2023年6月,完成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一标段)施工图审查。(5) 2023年8月,完成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二标段)方案设计审查。(6) 2023年9月,完成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二标段)施工图审查。本次施工图设计为北八路一标段,一标段为在甲方认可的最终方案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的中间技术成果文件,待项目审批手续完善后,方可用于施工。1 .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说明本工程设计符合现行规范的所有强制性条文。2 .设计
3、依据及规范2.1 设计依据(1)我院与业主签定的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3)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都市空间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12月)。(4)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2月)(5)现场踏勘资料(6)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2.2 设计规范(1)国家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
4、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路面标线涂料(JTG/T280-2022)(4)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3项目建设条件3.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5、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项目所在位置有现状牛天路、G210国道可直达勘察区,勘察区内分布有机耕道,交通便利。3.2地形地貌场地位于原始地貌,道路两侧为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地势较平缓,坡角一般520。本次勘察场地范围内勘探点最高高程551.56m(ZK2),最低高程530.79In(ZK16),相对高差为20.77m。3.3气象水文场地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2009)道路交通
6、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2-2020)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21)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7、(CJJI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3)交通部规范(参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014)较发育,表面平直很光滑,无胶结,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岩层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构造裂隙不发育,未见次级褶皱、软弱夹层及断层分布,地质构造简单。场地构造裂隙不发育,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分布,地质构造简单。3.5地层岩性及岩土分级经钻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建设场地范围内岩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l),残
8、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砂岩(J2s-Ss),由新至老对各岩土层的工程特征描述如下:3.5.1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杂色,由粘性土、砂泥岩碎石组成,硬质物粒径一般2050mm,含量约10%25%,机械抛填,填土结构松散稍密,以松散为主,稍湿,回填时间不详,遇水易湿陷,压缩性高。揭露厚度LOoln(ZK2),仅一个钻孔揭露。粉质粘土(Q4el+dl):棕黄色。成分较均匀,主要由粉粒及粘粒组成,局部含少量风化残余岩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一般呈可塑状,鱼塘、农田局部呈软塑状。钻孔揭露厚度0.2OnI(ZKM)5
9、.1OnI(ZK6),整个场地均有分布。3.5.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暗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重,多夹砂质条带。钻孔揭露厚度0.5Om(ZK34)15.00In(ZK30),整个场地均有分布。砂岩(J2s-Ss):浅灰色,中细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钻孔揭露厚度0.30(ZK15)-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L81,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
10、次年1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
11、,显得秋高气爽。全年平均降水量1067.8毫米,其中24月春季平均降水217.5毫米,57月夏季454.5毫米,810月秋季358.9毫米,11-1月冬季86.9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3%,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场地红线范围附近未见大型地表水体,局部存在鱼塘水、农田水。3.4地质构造场地位于重庆-沙坪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为105/18。根据附近岩石露头调查裂隙,场区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属稍发育较发育,其特征如下:1)2900/66,间距0.5L5m,延伸大于IOn,张开13mm,无胶结,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190/70,间距2
12、4m,延伸大于15m,张开58mm,表面平直,无胶结,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层面:层间裂隙场地地下水按其特征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层中,属于临时性上层滞水,无统一地下水位,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迳流途径为由地表垂直下渗或产生层内侧向渗透,向填土较深处渗流、排泄,径流途径短,主要通过大气蒸发排泄。该类水受季节、降雨影响较大,雨季时丰富,旱季时贫乏。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且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基岩构造裂隙中,其赋存条件受构造裂隙分布情况和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接受大气降水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补给。3.
13、 8.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勘察区地形整体平缓,场地内素填土属透水层,粉质粘土、泥岩属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当大气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向地势低洼处排泄,部分由地表垂直下渗,沿基岩面径流。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素填土取10.0md(经验值),粉质粘土、泥岩取0.lmd(经验值),砂岩取0.5md(经验值)。勘察期间,在钻孔终孔提干残留水后24小时观测水位,钻孔水位均不恢复。综上所述,勘察期间地下水总体较贫乏。原始地貌低洼处利于地下水赋存和汇集,该类土堞孔隙水水量受降雨强度影响,雨季时局部地段地下水较富集,地下水位将提商O3.9场地适应性评价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拟票场地及影响范围内未见危岩
14、期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断层、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活动断裂构造通过;也未见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内的各斜坡现状稳定,场地9. 4m(ZK20),局部场地分布。3. 5.3风化带特征及基岩面起伏情况场地大部地段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基岩面总体与地形基本一致,基岩面起伏较小,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为525。基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质较软,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根据钻探成果,钻孔揭露厚度0.50(ZK34)-3.20m(ZK26)o基岩中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块状,岩质较硬,构造裂隙不发育。根据钻探成果,揭露埋深为6.80(ZK13)14
15、.80m(ZK3)o基岩面与上覆土层呈不整合接触。3.6 不良地质现象经现场调查,现状斜坡均未发现变形迹象。结合钻探成果、工程地质测绘及区域资料,勘察场地及周边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地下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7 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l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调整前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3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表明,拟建道路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6、及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规定。本工程道路边坡宜为标准设防;路面工程可简易设防。3.8水文地质条件3. 8.1地下水类型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按最大剩余下滑力进行设计。右侧形成岩土质挖方边坡,最高约5.90m,土体厚度为I.20,岩体为泥岩、砂岩,为岩质边坡,坡向298。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作赤平投影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边坡为反向坡,与裂隙1同向,与裂隙2呈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受裂隙1控制。该边坡破坏后果严重,据德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2.1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直立开挖不稳定。设计拟按1:LOO放坡开挖,按
17、设计坡率开挖后,边坡坡角缓于裂隙1倾角,边坡稳定。做好护面处理和截排水措施。整平后基岩出露。基岩可作为路基特力层。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400kPa;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225IkPa,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83kPaoK0+0410+271.1:填方段,沿线主要为原始地貌,地形坡角510。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6.50m的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由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组成。大部分为原始地貌,下伏基岩面较缓,回填后土体不整体稳定性,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对各条拟建道路形成的挖填方边坡应采用支护措施
18、处理。3.10道路工程地质评价KoH)OOK0+041:挖方段,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U.OOm的岩土质挖方边坡。左侧形成岩土质挖方边坡,最高约ILOOn1,土体厚度为LoOn1,岩体为泥岩、砂岩,为岩质边坡,坡向117oo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岩性为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土层较薄,土质段直立开挖不易沿基岩面发生滑移,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发生圆瓠形滑塌。岩质段作赤平投影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可知,边坡为顺向坡,与裂隙1反向,与裂隙2呈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受岩层层面控制。该边坡破坏后果严重,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3.2.1条,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19、由于存在外倾结构面,按直线法进行稳定性计算。由计算可知,边坡直立开挖欠稳定。K0+015-K0+041坡顶有房屋及高压线杆,现场若具备放坡条件,建议先拆除房屋及高压线杆,再按层面倾角18放坡,坡面做护面处理,做好截排水措施。若不具挖晾晒或换填处理。建议道路在土层较薄段,先清除上部松散土层后再回填。基底坡度超过1:5的坡段挖成逆台阶状后再回填,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为了避免路基填筑后受地表水影响,建议填筑前对未清除的土层进行翻挖、排水、晾晒后再分层碾压回填,并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地表水或在路堤底部采用局部换填的方式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且设置排水盲沟。4.主要技术
20、标准根据交通量预测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确定道路主要技术表如下。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范标准设计取值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农高区北八路(一标段)道路工程会沿基岩面发生滑移,按设计坡率1:1.50回填后,边坡稳定。做好护面处理和截排水措施。建议路基采用经处理的填土作为基础特力层,压实填土压实度及承载力应现场实测,且应满足设计要求。K0+271.1-K0+330.24:一般路基段,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4.5Om的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
21、级,以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为主,下伏基岩面较缓,直立开挖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建议按1:1.50坡率放坡,绿化护面处理,做好截排水措施。提议路基采用强风化基岩、经处理的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压实填土压实度及承载力应现场实测,且应满足设计要求。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Ok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400kPaoK0+330.24-K0+500:坡方段,沿线主要为原始地貌,地形坡角510。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10.0Om的土质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大部分为原始地貌,下伏基岩面大部分较缓,回填后土体不会岩基岩面发生滑移,按设计坡率1:1.50回填后,边
22、坡稳定。局部基岩面较陡,选择代表性剖面进行稳定计算:5.2 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满足纵断面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周边地块标高相协调,尽量做到纵坡平顺,避免起伏过多,以增加行车安全和舒适度。本次设计一标段路段分段一设计起点K0+019.501,设计标高为536.879m,一标段分段一设计终点K0+190.543,设计标高为537.829m,在桩号K0+216.424处与北二路平交,设计标高为537.956m,规划标高为537.956m,一标段分段二设计起点K0+242.305,设计标高为Hs=538.070m,一标段分段二设计终点K0+41L771,设计标高538.819m。本次一标段共2处变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路 标段 道路 工程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