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指引(2024草案).docx
《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指引(2024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指引(2024草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指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推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机构开展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工作,进一步完善浦东新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促进浦东新区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沪府发2021)15号)、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21)27号)、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浦东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浦府(2022)171号)、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浦府2022)53号)等规定,制定本指引(以下简称“本指引第二条(工作原则)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应遵
2、循以下工作原则:(一)真实准确。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应以自身经营及投融资活动实际发生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金融机构活动水平。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应确保自身经营及投融资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过程及结果准确,尽可能减少出现系统性偏差及数据不确定性。(二)一致完整。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应以业务活动为边界,核算自身经营及投融资活动产生碳排放量。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中,核算边界、核算内容、核算频次等内容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连贯与一致。当上述内容发生变化时,金融机构应在披露信息中予以说明,同时对变更前后方法及结果差异做出比较及说明。金融机构应对要求披露内容以“应披尽披”准则予以披露,无法
3、披露的应说明原因。(三)透明及时。金融机构应以实质大于形式处理相关问题,主动披露采用核算原理及方法、碳排放因子及其来源等信息,并保留相关数据证明材料,确保碳排放核算结果可复现、可信、可溯源。金融机构应于每年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一年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四)相关审慎。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应恰当反应金融机构自身经营与投融资活动内容,积极响应决策者对核算结果的应用需求。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过程中,在选择核算事项处理方法时,应保持谨慎,宜选择一种不致低估碳排放量方法为原则。(五)有序推进。浦东新区将根据各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工作基础推出试点机构名单并逐步推广,金融机构应结合浦东新区相关要求,分业态、分机构类型
4、有序开展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第三条(主要目标)完善碳排放信息数据统计基础,指导金融机构科学开展碳排放核算,规范碳排放信息披露。探索建立碳排放相关标准,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加快浦东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浦东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注册或经营在浦东新区的金融机构,涵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其他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具体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及其他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第五条(碳排放核算)金融机
5、构应针对自身经营及投融资活动中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予以核算,并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第六条(碳排放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按照相关要求,对碳排放核算对象、核算边界、核算依据、核算内容、披露比例、数据质量等内容,以一定形式向金融监管部门、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或公众予以披露。第七条(碳排放数据质量)金融机构应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质量予以评估。金融机构应优先选择高质量碳排放核算数据源,不断提高碳排放披露数据质量。第八条(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依据)金融机构应根据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并结合浦东新区制定的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指导性文件,开展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第三章碳排放核算第九条(核算
6、边界)核算边界按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及投融资碳排放核算,分别要求如下:(一)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边界。金融机构应以上海为碳排放核算边界,鼓励总部注册于上海的金融机构以法人口径确定核算边界。(二)投融资碳排放核算边界。投融资碳排放核算边界,应按照现有金融监管部门要求确定。第十条(核算原理)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遵循“碳排放量=活动水平X碳排放因子”原理,投融资碳排放核算遵循“碳排放量=归因因子X被投对象碳排放量”原理。第十一条(核算内容)(一)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金融机构应核算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及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并进行总量核算,鼓励开展人均/密度核算。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二)
7、投融资碳排放核算。金融机构应开展总量核算,鼓励开展强度核算。第十二条(核算频次)金融机构应每年至少核算一次自身经营及投融资活动碳排放,鼓励金融机构每季度或每半年核算一次。第四章碳排放信息披露第十三条(披露主体)注册或经营在浦东新区,并符合相关披露要求的金融机构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总部在上海的金融机构由总部统一开展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的,一级分支机构无需另行披露。第十四条(披露内容)金融机构应披露一定时期内的自身经营及投融资活动碳排放信息及相关工作情况。披露内容如下。(一)基本信息。金融机构应披露金融机构名称、所在地、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等基本信息。(二)碳排放信息。金融机构应披露涵盖自身经营及投
8、融资活动的碳排放信息,包括碳排放整体情况、碳排放核算结果、数据质量、碳排放因子。(三)相关工作情况。金融机构应披露与碳排放核算及信息披露相关的经营战略、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举措成效、工作计划及其他相关需说明事项。第十五条(披露方式)金融机构应向金融监管部门或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披露碳排放信息,鼓励向公众公开披露碳排放信息。第十六条(披露形式)金融机构应采用独立报告或集成嵌入其他报告等形式进行披露,两种方式具有同等效力。第十七条(披露频次)金融机构应于次年6月30日前披露当年碳排放核算结果。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披露频次。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技术指南)金融机构应遵循浦东新区制定的相关技术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开
9、展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浦东新区不定期更新相关技术指南。第十九条(能力建设)金融机构应不断提升自身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碳排放核算相关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建设相关碳排放核算平台,为自身经营及投融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提供支撑。第二十条(术语及含义)本指引有关术语及含义如下:(一)温室气体,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M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本指引所称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二)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指金融机构自身经营及投融资活动开展碳排放核算,包括自身经营
10、碳排放核算及投融资碳排放核算。其中,自身经营碳排放,指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投融资碳排放,指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活动产生的碳排放。(三)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指金融机构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指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及世界资源研究所(WRl)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eol)中范围一排放。(四)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指金融机构消耗的外部输入的电力、热、冷或蒸汽生产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范围二排放。(五)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指因金融机构活动引起
11、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范围三排放(不含投融资)。(六)人均/密度核算,指自身经营碳排放总量除以员工人数或办公面积。人数可以年初及年末人数平均值计,密度计算可以年初及年末办公面积平均值计。(七)强度核算,指投融资碳排放总量除以投融资金额。(八)报告期,指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所对应时间段。第二H一条(其他规定)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二条(解释权)本指引由浦东新区相关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实施日期及有效期)本指引自2024年X月X
12、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附件1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技术指南(银行(草案)1总则-1-1.1 范围-1-1.2 引用文件-1-1.3 术语、定义及要求-1-2碳排放核算要求-2-2.1 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2-2.2 投融资碳排放核算-8-3碳排放信息披露要求-24-3.1 披露主体-24-3.2 披露核算资产-25-3.3 披露比例-25-3.4 披露内容-26-3.5 披露时限-28-3.6 第三方鉴证-28-1总则1.1 范围为推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机构开展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工作,进一步完善浦东新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促进浦东新区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
13、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指引等规定,制定浦东新区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技术指南(银行)(以下简称“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在浦东新区注册或经营的银行。1.2 引用文件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51366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1.3 术语、定义及要求GB/T32150.GB/T5136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数据质量。银行应分别对自身经营碳排放及投融资碳排放计算数据质量。数据质量结果从1至5,数值越低数据质量越高。温室气体,指二氧化碳(CO2)、
14、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等。本指南所称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银行应选用财务控制权或运营控制权明确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边界。财务控制权,指一家银行对另一家金融机构或企业拥有财务控制权,能够直接影响其财务和运营政策并从其活动中获取经济利益。运营控制权,指一家银行对另一家金融机构或企业拥有提出和执行一项业务运营政策完全权力。2碳排放核算要求2.1 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2.1.1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核算a)定义银行对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b)核算原理遵循“碳排放量=活动水平X碳排放
15、因子“原理。c)核算细项包括银行营业办公(含固定源、移动源)消耗的化石能源(煤炭、柴油、汽油、天然气),加上自有采暖(制冷)设备消耗的化石能源(柴油、汽油、天然气)。d)数据质量具体见2.1.4o2.1.2 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核算a)定义银行对消耗的外部输入的电力、热、冷或蒸汽生产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核算。b)核算原理遵循“碳排放量=活动水平X碳排放因子”原理。c)核算细项包括银行营业办公消耗的电力(不含绿电)、蒸汽,均按上海地区和非上海地区统计。d)数据质量具体见2.1.4o2.1.3 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核算a)定义对因银行活动引起,被价值链中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所产生的温
16、室气体排放核算,但不包括对投融资活动引起的碳排放核算。b)核算原理遵循“碳排放量=活动水平X碳排放因子”原理。c)核算细项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及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上游排放-购买商品与服务;2 .上游排放-资本商品;3 .上游排放.范围一、二中未包含的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4 .上游排放-上游运输和配送;5 .上游排放运营中产生的废物;6 .上游排放.差旅;7 .上游排放-员工通勤;8 .上游排放.上游租赁资产;9 .下游排放-下游运输和配送;10 .下游排放-售出产品的加工;IL下游排放-售出产品
17、的使用;12 .下游排放-售出产品的报废处理;13 .下游排放.下游租赁资产;14 .下游排放特许经营权。以上定义及一般核算逻辑可参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及碳核算金融联盟金融行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披露全球性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本节列举金融机构常见核算内容,如下:上游排放-购买商品与服务常见核算内容包括:消耗水、纸张、废弃物处置(如:参考网址:https:/ghgprotocol.org/scope-3-calculation-guidance-2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购置电子产品(如: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员工食堂就餐(如:米面油蛋禽奶肉蔬菜等)、
18、安保押运服务等。核算安保押运服务碳排放仅计算安保押运公司提供安保押运服务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碳排放因子可参考附Io员工食堂就餐碳排放,不含食堂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一)及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二)。核算员工食堂就餐碳排放,以员工食堂消耗食材为活动水平核算碳排放量,碳排放因子可参考附Io当员工食堂消耗食材数据不可获得时,可用物理活动法核算,即以员工食堂就餐人均碳排放06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年)2及员工人数核算碳排放。上游排放-差旅常见核算内容包括:员工差旅出行(如:乘坐飞机、乘坐高铁、乘坐出租车)、员工差旅住宿等。上游排放-员工通勤常见核算内容包括:公交车、地铁、私家车(燃油)
19、、私家车(电动)等。核算方法包括全量统计及抽样统计。当统计数据量过大时,可采用抽样统计,对员工通勤方式抽样,核算样本碳排放量,并推断总体碳排放量。样本碳排放核算的碳排放因子可参考附Io2员工食堂就餐人均碳排放0.6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年)计算对应相关假设及逻辑如下:L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3中“表6-9城镇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中谷物、食用油、蔬菜及食用菌、猪肉、牛肉、羊肉、禽类、水产品、蛋类、奶类的人均年消耗量为活动水平;2、采用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中米面油蛋禽奶肉蔬菜等相应碳排放因子;3,食堂为员工提供一日三餐,且员工一日三餐均在食堂就餐;4、一年
20、为365天且员工全年在食堂就餐250天(工作日)。d)数据质量具体见2.1.4。对以下特殊处理::“上游排放-购买商品与服务呻“购置电子产品”中“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遵循如下要求。表1购置电子产品数据来源及质量类别方法定义数据质量评价报告法直接以当期采购量为当期消耗量。I经济活动法基于发票等票据非金额明细数据,直接以当期消耗金额/单价为当期消耗量。5:“上游排放-购买商品与服务”中“员工食堂就餐”,遵循如下要求。表2购置电子产品数据来源及质量类别方法定义数据质量评价报告法直接以当期采购量为当期消耗量。1人均法以员工食堂就餐人均碳排放0.6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年)及员工人数核算碳
21、排放。5。“上游排放-差旅”(涉及“员工差旅出行及员工差旅住宿”)、“上游排放.员工通勤”(涉及公交车、地铁、私家车(燃油)、私家车(电动),遵循如下要求。表3上游排放-差旅、上游排放-员工通勤数据来源及质量类别方法定义数据质量评价类别方法定义数据质量评价全量统计法全量统计,或抽样统计且样本统计量占总体比例=95%(上游排放-员工通勤,以人工数量统计比例,上游排放-差旅可以金额统计比例,以下同)1大样本抽样统计法问卷统计,样本统计量占总体比例,=20%且95%3小样本抽样统计法问卷统计,样本统计量占总体比例,20%5全量统计法,指统计所有员工所有相关项目对应活动水平,如乘坐飞机可通过官方平台或
22、第三方数据库查询相关航线距离获得单次里程,乘坐高铁可通过官方平台或第三方数据库查询相关高铁站之间距离为单次里程。大样本抽样统计法,指以部分员工为统计对象得到统计结果后,以样本量按比例折算得到整体统计量,其中样本统计量占总体比例要求=20%且95%。小样本抽样统计法类似,但样本统计量占总体比例小于20%。2.L4数据质量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对应活动水平来源及数据质量,若无特别说明,按以下方法执行通用规则:a)数据质量方法定义:报告法基于发票等票据非金额明细数据,结合期初库存及期末库存,按当期消耗量二期初库存余量+当期采购量-期末库存余量计;若期初库存余量及期末库存余量无法获得,直接以当期采购量为当
23、期消耗量。对应数据质量为1。经济活动法基于发票等票据金额明细数据,结合期初库存及期末库存,按当期消耗量二期初库存余量+当期采购金额/单价一期末库存余量计;若期初库存余量及期末库存余量无法获得,直接以当期采购金额/单价为当期消耗量。对应数据质量为5。b)数据质量核算方法银行基于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分别计算以碳排放量为加权数据质量。数据质量结果从1至5,数值越低数据质量越高。自身经营碳排放数据质量=二二二建交核算细项数据质量得分i上式中:自身经营碳排放数据质量指自身经营碳排放结果对应的数据质量;碳排放量i指第/个核算细项碳排放量;自身经营碳排放总量指自身经营碳排放核算细项总和;核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浦东新区 金融机构 排放 核算 信息 披露 指引 2024 草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