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考试大纲.docx
《设计史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史考试大纲.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程名称:现代设计艺术史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本课程的基本结构:绪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第一章工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一工业设计的萌芽第三章新艺术运动一一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第四章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第五章包豪斯一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第六章装饰艺术运动一多元文化因素作用下的设计艺术风格第七章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前)第八章战后美国设计艺术的发展(1945年以后)第九章战后西方各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第十章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一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2O世纪6O年代之后)主要阅读书目:1、张道一主编.工业设计全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
2、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53、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设计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卢永毅,罗小未.产品设计现代生活一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5、(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王申祜译.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一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佩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绪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第一节设计学与设计史设计学或称“设计科学”,是以人类设计行为的全过程和它所涉及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对象的,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方法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学科。“设计科学”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AIexanderSimo
3、n,1916)在1969年首次提出的。他在其著名论文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从人的创造思维和物的合理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出发,总结出设计科学的基本框架,包括它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的意义。一、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首先,设计的主体是人,人的设计智能是建立在大脑这一特殊物质的特殊思维功能基础上的,因此,设计学的第一位的研究对象是人和人的思维活动。其次,设计的过程体现为人类按自己的设计目标改造世界的历程,因此,人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纳入人的认识领域的一切客观因素的可选择性或审美特征,是设计学次位的研究对象。第三,设计的结果最后要物化为某种形式(如产品、建筑、广告、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
4、),这种物化结果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心理感受也是设计学研究的内容。第四,人类设计活动必然处于某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中,环境与设计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生态系统”,如何保持这种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是设计科学所面临的新课题。“人(设计的主体)一产品(设计的结果)一环境(设计所处的环境及产品的消费环境)”这一设计系统涉及人、产品、环境三个要素。朱铭教授把设计学研究的任务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设计思维的过程和规律。第二,以人的社会集群关系为依托,研究在各种社会关系条件下设计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建立合理平衡的设计生态体系。第三,以“目标一手段”为线索,研究设计
5、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的和心理的要素,以及他们在能动的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和特征。第四,在阐述设计学的基本IR念、基本范畴和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和未来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的发展和演变。二、设计学的学科体系设计科学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厂设计的起源设计发生学一设计的内涵设计发展史1.设计风格学设计现象A厂设计分类学1.设计经济学 设计心理学厂设计思维一创造心理学1.消费心理学 设计生态学一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生态设计方法学设计能力研究设计行为设计程序与设计组织管理1.设计表现厂设计技巧 设计美学设计艺术设计审美一形态艺术厂设计逻辑学 设计哲学设计伦理学设计价值论1.设计辩证法 计算
6、机图形图像学一设计教育学三、设计史设计史是设计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设计发生学的范畴,目的是研究设计的发生、发展、风格、设计与科学的关系、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等。具体说来,设计史的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的内涵,即什么是设计的问题。 设计的起源,即最早设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设计的发展与分期,设计的历史分期的研究,应该结合每个时期的设计工具、材料、科学水平以及它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及设计风格进行研究。人类设计史划分为六个时期:设计的萌芽期:人类创造意识的萌生、事物的起源、早期生活方式的形成等等,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设计的手工业时期(也就是手工业设计时期):从冶炼技术出现到工业
7、革命之前。设计的工业前期:也可以说是工业设计的萌芽时期,指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到2O世纪初这一段时间。现代主义时期:是工业设计的成长时期,从包豪斯的诞生到2O世纪5O年代。这一时期是设计的现代主义时期,此时工业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设计时期:2O世纪5O年代之后,由于人们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对现代主义设计统一、单调的设计形式日益不满,于是在设计界,首先是建筑设计出现了注重设计形式、装饰以及人们精神需要的设计,这就是人们所说后现代主义设计时期。设计的计算机时代:设计的计算机时代并非与现代主义等并列的时期概念,而是在设计发展史上设计工具的一种变革。第二节设计与工业设
8、计设计(DeSign)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本范畴,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领域,是针对一定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有形(智力构思)和无形的方法的过程和达到目标产生的结果,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和经验技能,与思维、决策、创造等过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广义的“设计”将外延延伸到人的一切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而狭义的“设计”则专门指在有关美学的实践领域内,甚至只限于实用美术范畴内的各种独立完成的构思和创造过程。“设计”的本质内涵概括为如下几个基本层面:第一,设计是有目的、有预见的行为,是人类特有的造物行为,不同于动物的看似绝妙的本能。第二,设计是自觉的、合乎规律的活动,设计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智力不断发展,审美意识由萌芽到
9、发达的过程。第三,设计对实践的指向性和指导性。人在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复杂过程中总是在许多“设计一实践一再设计一再实践”的反复和循环中达到最终目标的。因此,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包含着若干由实践参与的环节。第四,设计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这个意义来说,设计是生产力的组成要素之一,而且是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综合设计的各个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设计:其一,设计是针对一定目标所采用的系列措施和涉及的各种因素的综合运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二,目标达到后,形成的某种物化的或概念性的结果,如一把椅子,一种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工业设计指工业生产领域内的设计活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
10、创造产品的活动。它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经过包豪斯时代的发扬,在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设计行为。其目标是要把完善的、美好的、合理的、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和经过工业手段创造的生活环境提供给每一个需要它们的人(消费者)。198O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CSlD)在巴黎举行第11次年会时,对工业设计做出了如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总是付出自己的
11、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第一章工业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革命一、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在人类文明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设计史的研究必须结合科学史来进行。具体来讲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给设计提供新的手段,如手工设计、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现实设计等,人类设计手段的发展总是和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分不开的。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设计提供新的材料。设计材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自然材料到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到复合材料,以及磁性材料等几个阶段,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意味着科学
12、技术的重大发展。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课题。第四,设计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可以为科学技术服务。二、工业革命前后欧洲的科技成就欧洲19世纪初全面爆发的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它是西方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是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开端。工业革命是工业设计诞生的最直接原因,它为工业设计的产生的贡献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而且还包括了社会的、文化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工业革命意味着人类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方面的变革。工业革命之后的一个世纪,是一个疯狂的发明时代。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设计师提供了新设计条件,
13、设计新产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因而设计史的研究与生活方式的研究是密切相关的。第二节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5O年代的设计形势一、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环境工业革命之后,设计和制造出现了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设计的人员。设计也被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他们的图纸可以向许多制造商兜售。这种分离使担任制造角色的广大体力劳动者一工人,变成设计师用以体现自己意图的工具,和机器差不多,工人的劳动失去了古代工匠所具有的乐趣。标准化和一体化产品的出现,使得评价设计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利益,是如何省工、省料、省钱,没有人关心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新的能源、动力也带来了新材料的运用。它给设计带来的影响,可以从
14、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第一,设计的目标在市场。产品如果无法给工厂主带来利益,生产就会停止。第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三,设计的商品化。二、技术与艺术的分离设计的手工业时期,技术与艺术是紧密联系的,二者都由工匠来承担,因而手工艺活动本身就是沟通技术与艺术、实用和审美的媒介。三、复古思潮与工业产品装饰的不伦不类复古主义思潮是指18世纪后半叶起到19世纪后期西方设计领域中所出现的设计潮流,包括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三种表现。它们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从传统的设计思想中寻求共鸣。一般来说,法国以古罗马样式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以古希腊样式为多。这一点,在建筑设计上表现的
15、最为突出。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了像巴黎万神庙这样的古典建筑。英国古希腊复兴的代表作有英格兰银行、不列颠博物馆等建筑;德国的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博物馆等建筑也是古希腊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复古思潮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浪漫主义,最早源于18世纪的后半叶。18世纪6O年代到19世纪3O年代是它的早期,或叫先期浪漫主义,带有旧封建贵族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以逃避工业化城市的喧嚣。在建筑设计上模仿中世纪的城堡或哥特式建筑风格,有的还追求异国情调,园林中出现东方的建筑小品。第三节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1851年,当时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促进工业的发展,
16、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新技术引起广泛关注,在英国艺术学会的倡议下,决定在伦敦举办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地址位于伦敦的海德公园。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业博览会,它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近半个世纪技术成就的综合检阅,也是这一时期技术与艺术分离的集中暴露。就水晶宫建筑本身而言,是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形式,对建筑的新尝试。但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此次展出的工业产品是一个古怪的大杂怜,给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饰以不伦不类的复古风格的装饰。最明显的特征是,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一种用繁琐雕琢和不和谐的装饰来掩盖粗糙丑陋的工业产品。水晶宫博览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由于展出的产品多为具有创造性的机械产品,激起了各国对机
17、械化大生产的重视。本章小结工业革命给人类了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人类从此逐渐摆脱了农业社会的手工劳作状态,进入到机械化大工业社会。人类的思想状态、生活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社会分工的发展,使手工业条件下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劳动过程,被分割开来,技术与艺术产生了分离,技术人员参与生产,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不参与生产。结果,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艺术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批评。这种批评引起的理性思考就是工业设计产生的理论源泉。1851年的英国水晶宫博览会集中暴露了技术与艺术分离产生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成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一工业设计的萌芽185
18、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是对工业革命之后,艺术与技术之间分离带来恶果的大暴露,因而激起了一些有志之士的思考。这些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那些富有责任感及深邃洞察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对复古主义装饰思潮、工业产品上装饰式样的不伦不类等强烈不满,并开始设计改革的探索,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中寻找合乎时代要求的设计风格,并为2O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的设计力量是工程师、发明家和制造商,他们从实用的角度探索为如何把机械产品纳入日常人们生活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节亨利克勒与Journa1ofDesign亨利克勒,是英国主管工程的一个官员,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
19、。他和他的追随者们是最早对机械化产品滥用装饰提出批评,并主张改革的人。亨利克勒认为艺术与技术的分离之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制造商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他们之间应该建立一个桥梁。亨利克勒及其追随者利用JOurnalofDesign宣传其设计主张的同时,还在其中穿插大量的图片,介绍各种形式与功能处理比较合理的产品实例。第二节约翰拉斯金约翰拉斯金,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1869年任牛津大学美术教授,长期从事艺术评论和艺术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现代画家(1846年)、建筑的七盏明灯、艺术的政治经济、艺术讲义、威尼斯的石头等。约翰拉斯金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艺术与设计的相关性,
20、但又是不同的概念范畴。当然那个时代设计的概念不如今天的丰富,他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而设计(建筑和工艺美术)称为“小艺术”。他认为1851年英国水晶宫博览会所暴露的问题是“大小艺术”不分的社会问题,社会过于强调大艺术,而忽视了小艺术。二、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认为设计应为社会大多数人服务,对“艺术家已经脱离生活、只是沉迷在古希腊和意大利的迷梦之中”、只是为少数人所感动的现状非常气愤。约翰啦斯金强调设计的大众性,反对精英主义设计,这也是他具有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三、认为设计发展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即“对现实的观察和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想和创造”,设计形式强调“回归自然”,设计师应该“向自然学习
21、”,主张以自然形式代替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四、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约翰拉斯金虽然痛恨水晶宫博览会展品的丑陋,但他认识到工业化和批量生产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第三节威廉莫里斯威廉莫里斯是英国诗人兼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二、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三、在产品的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威廉莫里斯
22、在近代设计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主要贡献是在设计观念上,提倡整体设计思想,主张实行以建筑为主体,全面处理室内外生活环境、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实践上,他倡导并且亲自组织了设计与制作一贯制的做法,反对艺术家只停留在纸面上,主张艺术家、技术家、工匠相结合。第四节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到2O世纪2O年代在英国掀起了影响深远的设计运动,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在工业设计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史上称为“工艺美术运动”,随后又波及到欧洲的其他国家,以及美国。从设计的内容来看,“工艺美术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具设计:以查尔斯阿什比、查尔斯安塞
23、利、巴里斯克特、威廉里萨比等人为代表。建筑室内设计:以利普韦柏和里查德肖为代表。陶瓷艺术设计:以克里斯多夫德莱塞、威廉穆克夫特、查尔斯考克斯为代表。“工艺美术运动”设计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强调手工业,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及各种古典的、复古主义装饰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装饰风格,注重功能,讲究简单,朴实无华。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推崇自然的装饰纹样,主张艺术家“向自然学习”。四、在建筑设计上,强调以功能为主的设计原则,主张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的建筑方法和技术,尽量控制装饰。本章小结“工艺美术运动”是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计 考试 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