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docx
《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1 中国工业机器人概况CONTENTS2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3 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4 中国工业机器人重点企业5 中国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概况1.1 工业机器人定义及分类机器人定义与分类:机器人部署进度导致行业分类标准存在差异机器人(Robot)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可编程机械系统,可以在其环境中运动并完成一些规定任务。中国于2021年正式实施的新国标与国际机器人分类标准出现明显差异,国际标准中工业机器人对应的分类为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进一步细分为个人/家庭使用和专业/商业使用;在新国标中工业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处于同一维度,
2、同时增加特种机器人和其他应用机器人两个大类。这样的分类与我国机器人企业的现有产品的研发和落地情况较为符合,有助于对产业更精准的划分。亿欧智库:国际标准化组织与最新版中国国标对机器人分类对比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21年发布的ISo8373:2021号标准,机器人被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三个大类,工业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中应用到的如机械臂、码垛机等负责工业生产的机械系统,而服务机器人是务人类或设备的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是专用于医疗的机器人。中国标准:我国在1997年、2013年和2020年也制定过三版机器人分类标准z本次2020年新标准将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家用服
3、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其他应用机器人。其他应用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资懒酿器嘲唠蛆酸标鼬眼国标GBT394052020中的分类维度厂 H/ 一一 搬业机需g f L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中国新国标更符合国内应用场景的标准世界机器人联合会(IFR)根据机械结构将工业机器人分为五类,而新版中国机器人分类维度共有五种:编程控制、运动方式、使用空间、机械结构和应用领域。亿欧智库认为,应用领域的分类维度能够良好地反映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发展与商业化落地情况。因此,本报告将根据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亿欧智库:工业机器人按应用领域分类(GBT39405
4、-2020.JB/T8430-2014)最新版的国标GB/T39405-2020fflJBT8430-2014从五个维度对机器人进行分类。1.2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环境政策环境:围绕智能制造,“十四五”产业规划设“20%”年增速目标自2016年机器人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以来,近五年,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机器人相关政策。其中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多是围绕智能制造、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关键词展开。2021年12月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技术、规模、应用、生态等角度提出了发展目标。至J2O25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亿欧智库: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
5、人相关政策:机器人发 展方针首 次提及, 中央及地 方政策密 集出台一一曲钵tiX 一/以织共人、注制造业转型升级Ul_Z工业机整人具体产业规划出台3月十三五规划加快构建智能穿戴设备、高级机器人、智 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产业体系和政策环境.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 报告培育创建新材料、机器人等制造业创新中 心,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化布局 的顶层设计.3月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 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 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 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6、进一步激发 民间有效投烫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互联网+ 、大数 据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链长、带动效应显 著的行业领域。9月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 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关 键技术装备。12月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的通知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强化技术创新 能力,力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11月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 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现彳七衣业机械、新 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九 大重点领域。福建、江苏、黑龙江、辽宁、山西、河北等省级行政区纷纷制定符合地
7、区产业发展进程的政策,促进智能机器人、伺服电机、io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鼓励发展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弧焊机器人、重载AGV、专用检测与装配 机器人集成系统等产品,以满足我国最大面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3月十四五规划推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 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 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4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半导体(洁净)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注:蓝色色块为提到了“工业”机器人的政策n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 意见围绕雌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动力装 备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
8、制、智能传感、 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控制技术等发展.10月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重点突破系统开发平台和伺服机构设计,多功能工业机器 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设计等.12月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至J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 增速超过20%。政策环境:智能制造降本提效明显,两化融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2015年,
9、工信部曾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至2018年,专项行动实施4年来,先后遴选确定了共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项目28个,试点示范的行业和区域逐步扩大,目前已覆盖92个行业,在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耗、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工信部提出的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也将促进工业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我国工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率达55.9%,较2019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亿欧智库: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降本提效明显劳动供给:劳动力人数不足,未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形势将
10、更加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占人口比重为62.5%,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自2012年起连续9年出现双降。按照16-59岁的劳动人口计算,目前国内的劳动力为1963年到2006年出生的人口,而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在这期间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分别下降了约21.3个千分点和24.8个千分点。即使2015年我国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在2016年小幅反弹之后又转头向下。可以预料,未来我国出生人口的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总量的下降。亿欧智库:1949-2021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o )劳动供给:劳动力成本提升,提效降费推动工业机器人落地2
11、020年,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97,379元/年,同比增长7.6%。其中,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增速近十年来基本为正。我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逐年走高意味着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相应的企业利润也将有所下滑。如何提高效率和降低用人成本将是企业面临的两大问题。1.亿欧智库:20n2020年第二产业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同比增速(%)1.3我国工业机器人商业落地工业机器人产量中国占比连年增长,连续八年成为最大消费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同比增长54.4%。自2016年国家统计局开始统计工业机器人产量以来,中国工业机
12、器人的产量一直呈现正增长趋势。另一方面,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5.6万台,同比增长48.8%。据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由于2021年的高基数和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无常,亿欧预测2022年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仅为8%,销量增速仅为10%,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突破45万台。统豌嚼酸骏青领鳌位翻鳏镂工业机器人新设数量全球第一,密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尽管遭受了疫情的冲击,2020年,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约38.4万台,同比增长0.5%。这主要是归功于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数量位列全球第一,新增16.8万台,远
13、超第二名的日本(3.9万台)。另一方面,2020年,世界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26台/万名工人,较2015年的66台/万名工人实现了翻倍,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名工人,位列全球第九,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另一方面,中国机器人的密度和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国家仍有差距,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亿欧智库: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增部署量(万台)TOP15 0.5 0.5 0.3 0.3 0.3 0.3 0.3 0.3 0.2中国台湾 法国 新加坡 西班牙 墨西哥印度 泰国加拿大 英国亿欧智库: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台/万名工人)605932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汽车行业应用广泛目前
14、,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包括家电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业、塑料和化学产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其中,家电行业应用占比逐年走高,从2018年的24.88%增长至28.5%,而汽车行业应用占比逐渐降低,从2018年的29.9%降低至2020年的20.9%。就中国而言,2020年,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连续第五年成为中国市场的首要应用行业,2020年销量接近6.4万台,同比增长50.2%,占业机器人其他应用领域将逐渐增加。家电未分类汽车金属不讲几械其他塑料和化学产品食品8.1%10.4%29.9%19.2%24.9%4.7%7.9%12.0%26.7%22.5%23.3%5.0%9.4
15、%10.7%20.9%22.5%28.5%20182019201844.7%25.5%29.8%亿欧智库:2018-2020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业海车制造业其他其他包括金属加工47.7%22.9%29.4%业(含机械设备制造业)、塑料及化 工用品制造业和食 品制造业。46.8%16.2%2020中国市场总销量的37.0%,其次是汽车制造业,占比为16.2%,但已经连续三年下滑。这主要是由于汽车、3C等领域的产量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制造装配流水线,因此十分适合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重复的作业。但随着其他行业开始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亿欧预计未来中国工近两年新增工业机器人相关
16、企业迅速增长,和工业相辅相成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2年3月2日,中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1.4万家。除了2014年,2012年至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企业增速一直处于低位,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近两年工业机器人新增企业数量增长显著。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广东、山东三大省份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而这三个省份正好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省份ToP3。因此可能是第二产业的需求催生了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可能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衍生。亿欧智库:2012-2021中国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特征注册费本融资金额年复合增长率达49.4%,物流和协作备受青睐据亿欧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融资金额达18
17、2.0亿元,同比增长37.0%,2016-2021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9.4%。另一方面,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融资数量先增后降,体现出投资方对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投资逐渐聚焦头部企业。就2021年融资金额最高的TOPlO工业机器人企业公司来看,物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是更受青睐的领域。尤其是箱式仓储机器人研发商海柔创新2021年完成了B+、C、D轮三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2亿美元。事件公司细分领域融资轮次融奥金额2021.09/2021.05/2021.03海柔创新箱式仓储机器人研发商D轮/C轮 B十轮D轮、C轮共超2亿美元, B+轮亿元人民币2021.09/2 021.04梅卡曼德
18、AI+3D+智能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 提供商C+轮/C轮C+轮近10亿人民币,C轮 数亿人名币2021.01思灵机器人协作机器人B轮超L3亿美元2021.06大族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Bl轮3.95亿人名币2021.01越疆科技智能器械臂解决方案商战略融资3.2亿人名币2021.12优艾智合工业移动机器人B系列两轮超弘Z人名币2021.11/2 021.01节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C+轮/C轮C+轮未披露,C轮超3亿人 名币2021.09/2 021.04艾利特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商股权融资 /B2轮股权融资1亿人民币,B2轮 2亿人名币2021.03/2 021.03灵动科技 Forward
19、X视员导航移动及机器人(AMR )企Pre-C轮/ 业股权融资P re-C轮超2.5亿人名币, 股权融资未披露2021.05珞石机器人协作机器人C+轮2亿元人民币亿欧智库: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融资金额ToPlO的公司二、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三大技术模块,机械结构以“手臂”为主工业机器人主要分为三大模块:传感模块、控制模块和机械模块。其中传感模块负责感知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控制模块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活动,机械模块接受控制指令实现各种动作。目前,多数工业机器人为机械臂,和人的手臂相似,包括手部、腕部、臂部、腰部和基座,每个关节都需要共同配合以完成任务。亿欧智库:工业机器人的模块组成机械模块: 用
20、于实现各 种动作,包括机械结构 系统和驱动 系统。控制部分: 控制机器人 完成各种动 作,包括人 机交互系统 和控制系统小臂:连接腰部和手腕,通常由 两个臂杆(大臂和小臂) 组成,用以带动腕部运动。化欧智库一:工业机器大机械结构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高,毛利率也高工业机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也是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壁垒所在。该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体成本的60%,其中减速器成本占比最高,达30%,其次是伺服系统(20%)和控制器(10%)。就毛利率来看,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毛利率也更高,其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减速器的毛利率也最高,达40%,其次是伺服系统(35%
21、)和控制器(25%)o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且产品更为成熟,国外厂商占据中国工业机器人上游零部件的主要市场份额。亿欧智库:工业机器人平均成本占比亿欧智库: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毛利率中游:机器人本体其他上游:减速器上游:伺服系统上游:控制器亿欧智库:工业机器人上游待突破的核心技术减速器控制器国产厂商已经解决有无问题,但由于底层软件架构和核心控制算法的不足,国产控制器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方面与国际主流产品存在差距。谐波减速器已实现技术突破,可实现进口替代,但RV减速器由于传动精度、扭转刚度、稳定性等性能问题,仍然依赖进口。伺服系统机器人需要高力矩、高精度、高稳定、强抗干扰的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中国 工业 机器人 市场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