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docx
《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前言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四化”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并被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的革命性影响愈显突出,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教育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3月28日颁布了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
2、(2014)25号),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教育厅颁布了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皖教秘职成(2014)40号)。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认真落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科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范。一、指导思想以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和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组织实施,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
3、障,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着力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建设原则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数字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数字校园建设应贯彻应用驱动的基本原则,从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科学规划。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技术先进、设计规范、特色鲜明、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和改革发展要求的数字校园。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应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协调运作,有序发
4、展。同时,要充分依托国家、省、市等部署的教育云公共服务,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三、总体目标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模拟与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学习终端、教室、实训室等)、资源(慕课、微课、在线课
5、堂、教材、教案、课件、图书资料等)到活动(学习、教学、评价、考试、教学研究、管理、生活服务等)的数字化。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可以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家庭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决策水平与管理效率;优化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
6、谐发展。四、建设内容(一)硬件基础能力建设硬件基础对学校信息化起着支持作用。硬件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网络、网络中心机房和设备、信息化教室、信息化教学终端、数字化功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仿真室、课件室、录播室等。(二)软件基础平台建设软件基础平台是学校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舞台。数字化软件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及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教学资源应用、管理与开发平台。前者包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办公0A、学校资产、人力资源和师生学习档案管理等,后者包括专业教学方案、课程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数字化综合实习实训、试题库、试卷库、教科研资料库等。
7、(三)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教师和学生是数字校园的使用者和实践者,也是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要突出培养学校管理者现代化管理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以及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具体包括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数,重点专业主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课时数,网络在线课程数、课时数,使用数字校园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数,使用数字校园平台参与学习的学生数,信息化教学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信息化教学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就业的助推作用,信息化对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现代化管理、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助推作用等。(四)
8、保障机制建设保障机制是上述三个方面数字校园建设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包括学校领导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视程度、组织架构、信息化领导力建设、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五、硬件基础能力建设硬件是软件的运行基础,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高速公路。因此,硬件基础能力决定着数字校园的服务能力、开发潜力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能力。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遵循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和兼容性原则,兼具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在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方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一)校园网络中职学校校园
9、网络建设要以实用、高效、稳定、可靠、安全可控为标准,为师生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学校信息化管理和网络文化生活等提供网络支撑环境。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要求如下:1.校园网络建设应有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在进行技术论证、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校园网络所使用的设备和产品,应是国家权威机构经过针对性的技术测试并验证合格。2 .校园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根据学校规模确定采用简易网络架构和标准网络架构。原则上,省级、国家级示范校,以及在校生年均2000人以上的职业学校,应采用标准三层网络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低于上述规模的学校,可以采用二层架构(核心层、接入层)
10、。3 .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具有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接入方式。其中有线网络信息点数每场所至少有1个信息点,并有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无线网络应接入校园网,并部署无线控制器对无线AP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4 .校园网络应采用成熟的千兆/万兆以太网络技术和设备,网络应满足冗余性要求。(主干千兆或万兆,百兆到桌面)5 .校园网络系统、网站系统、网络应用及信息服务应考虑IPv4与IPv6双栈部署,逐步实现向IPv6的迁移。6 .校园网络应具有内、外网不同访问控制策略,限定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权限,校园网出口位置应设置NAT设备及配套的NAT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NAT日志;7 .根据校园网安全
11、和管理实际需求,配置防火墙、流控设备、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以及身份认证与管理设备等。8 .校园网络应配备管理人员和建立管理制度。9 .校园网络的建设应同时考虑校园安防、校园一卡通、校园网广播等数字化系统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数据中心作用,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二)数据中心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机房、安装在中心机房的服务器、网络核心设备、存储子系统、不间断电源(UPS)、空调、安防设备等构成。1 .数据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环境设计和建设应遵循GB10174-2008.GB50462-2008和GB2887-2000的相关规定。中职学校数据中心主机房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网络
12、管理人员的工作间与设备间透明隔离和配备网络管理系统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以便于工作人员查看设备间设备状态管理设备和监测机房环境。设备间的设备要进行分区安放,如网络设备机柜、服务器计算机与存储子系统机柜、UPS电源与配电柜等分区安放。数据中心机房的选址应考虑到防雷电、水灾等自然灾害。数据中心主机房应配备管理人员和建立管理制度。2 .服务器与存储系统。服务器是数据与信息处理的重要设备。存储子系统是数据的仓库,为服务器提供数据存储支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在服务器及存储系统设备选型上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性能的高可靠性,以及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满足学校信息化需要的前提下兼具经济性和实用性。存储系统可
13、根据实际应用选择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连接存储(NAS)或混合模式。存储子系统容量不低于20TB。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普及,服务器计算机及存储子系统应能支持虚拟化管理和应用。(三)终端终端是能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的各种数字计算设备,是用户直接操作的、实现信息化应用的必备工具。终端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各种移动终端。建设要求如下:1.在学校的公共空间配置合适的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3 .办公场所应配备办公计算机,以满足工作需要;4 .教师应配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台式计算机,师机比应达到1:1;5 .应鼓励学生购置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教学终端设备用于学习;学生个人学习
14、终端数应达到1:1;6 .学校应在公共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功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室、数字技能室部署计算机。以上用于学生学习与实训的公共计算机台数应达到或超过在校生的1/5,即生机比5:1o7 .学校为学生学习终端提供方便的有线或无线接入、电源充电、储存管理、专用课桌等配套服务。(四)信息化教室信息化教室是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场地。省级、国家级示范校信息化教室数应与在校教学班数相当,达到1:1的规模。其他各类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室数不低于在校教学班数的50%o信息化教室建设要求如下:1 .应有2个或多个有线网络信息接入点,并有可管理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2 .应有与本教室学生数相当的电源插口,供学生学习终
15、端使用;电源布置应符合安全用电要求;3 .教师端应配备65寸及以上尺寸的交互式触控屏(教师自带笔记本配合使用)或触控一体机,或者配备“投影机+电子白板+电子展台+音响设备+计算机”多媒体组合设备,以满足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展示与交互式教学需要。4 .信息化教室的施工、布线等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五)数字化技能教室数字化技能教室是指实物设备与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室,实操实训功能由实物设备实现,实物设备的控制由计算机系统承担,支持技能演示、模拟训练、计算机考核等教学活动。实物设备既可以为生产设备,也可以用仿真设备来替代,实物设备具有可实现接触型技能训练的功能,包括对设备外形与
16、结构的认识,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过程、维护保养、维修等技能训练功能;省级、国家级示范校的重点专业中,加工制造类专业、信息工程类专业应建设有数字化技能教室。数字化技能教室的建设要求如下:1.数字化技能教室的计算机和实物设备配置应至少能满足一个实训班使用;2 .计算机系统应配置联网的计算机、实训仿真软件、投影设备或大屏幕触控一体机等;3 .能完成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的认识教学,对生产设备的结构、拆卸、组装、维护、保养的演示教学,对生产操作过程的仿真训练。4 .辅助考核及其它可用计算机实现的功能。(六)虚拟仿真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功能如下:1.对整个生产环境及其设备的认识、学习功能,这些环境如矿井
17、、港口、厂房、车间、工地、生产线、服务场所等;5 .具有模拟危险操作观察后果强化记忆,对重要技能反复训练,形成技能养成功能;6 .具有对特殊操作、小概率事件、故障的再现与操作功能;7 .具有对实训全过程的自动跟踪、记录、评价与考核等功能。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要求如下:1.虚拟仿真实训室计算机系统数量应至少能满足一个实训班使用;2.为配合实训教学应配备投影机、大屏幕触控一体机等,必要时根据需要配备操纵杆等硬件输入设备。(七)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教室主要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可以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听说训练、在线考试、教师培训、电子阅览室、学生课余时间上网等。建设要求如下:1 .计算机教室的建设数
18、量应以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要为基本要求;2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应该满足实际教学要求,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3 .计算机教室管理软件要提供教室管理系统功能,教师机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对各终端的实时监控、管理、屏幕广播、师生互动交流等;4 .每个计算机终端的上网速度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5 .计算机教室的施工、布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6 .要有专人负责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八)教师研训室教师研训室是教师进行电子教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程序开发、电子阅览、观看课例等活动的信息化环境。建设要求如下:1.教师研训室的建设数量应以满足学校教师备课的实际需要为
19、基本要求;7 .教师研训时,原则上使用教师各自的计算机设备(笔记本电脑等);8 .教师研训室内的计算机数量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应用需求选择性配备;9 .每台计算机上需要安装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实现电子备课功能;10 教师研训室应配备65寸及以上尺寸的交互式触控屏或触控一体机,或者配备“投影机+电子白板+电子展台+音响设备+计算机”多媒体组合设备,以满足研训活动的需要;11 教师研训室内电子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实际备课需求,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12 教师研训室的施工、布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13 要有专人负责教师研训室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20、(九)录播教室录播系统是一种集声、光、电于一身,聚音、像于一体,汇采、传、授于一线的教学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传播系统。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录播教室除了具有一般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外,还具有可以将授课教师的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与授课过程同步录制下来,根据需要合成为实时影像资源的多功能录播系统。录播教室的建构对于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精品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实现学校优质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促成网络交互学习;2.在教学观摩、研究、评价、管理等方面,通过观摩教师的行为、讲话、板书、师生互动、课件等教学过程的录像,配合教学评估质量监测系统,更好地对教师的教学过程
21、进行评价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录播教室建设要求如下:1 .录播教室录制的课堂教学,应支持视频流媒体和三分屏格式;2 .录播教室要能支持网络实时直播及录像存储;3 .录播教室录制的课程,要画面清晰、流畅;4 .录播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远程教学和微课教学的实际需求,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5 .录播教室的施工、布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6 .要有专人负责录播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他数字化环境其他数字化环境是指除学校经常用到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师研训室、录播教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这些数字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设专用
22、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内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建设要求如下:1.建设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及时传播校园资讯;2.建设校园网络电视台,丰富和传播校园文化;3.建设数字校园安全防护系统,保障师生人身和校园财产的安全;4建设数字探究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5.建设一卡通系统,便利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六、软件基础平台建设应用服务是基于软件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数字校园中的应用服务体系包括基础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和生活应用服务。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云服务模式和自建模式。云服务模式即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的
23、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由上级部门负责,学校只负责应用;自建模式即由学校负责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以及应用,部署在学校数据中心,通过信息交换的方式与外部联通。具有通用流程、高度共享需求的系统,如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等,建议采用云服务模式;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软件、高占用带宽的平台,建议采用自建模式。应用系统设计与建设要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应用系统之间要有效集成并预留接口,以便后期扩展和实现区域数据共享。学校可根据本规范对应用服务的规定,决定采用云服务模式或自建模式。(一)基础管理服务平台1.统一身份认证服务(1)通过建立校权威的用户信息,支持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的管理,对各类应用采用不同方式进
24、行认证集成,对数字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2)支持用户单点登录,即一次登录平台后,在有效期间内直接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或模块而无须重复登录即可在应用间进行漫游。1 3)基于分级授权可有效控制用户对不同系统的访问操作权限。统一认证服务通过提供统一的认证服务、授权服务、集中管理用户信息、集中审计,保证系统整体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2 .统一数据交换服务(1)应支持建立各应用系统沟通和对外服务的统一接口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数据格式定义、数据映射、数据转换、业务流程定义与运行、消息封装、路由、传输等具体服务。(2)实现全校应用服务的数据集成与共享:基于统一的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化 校园 建设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