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法律常识》教案 第1课 绪 论.docx
《中职《法律常识》教案 第1课 绪 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法律常识》教案 第1课 绪 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法律常识教案课时分配表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1绪论22弘扬法治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宪法43规范民事行为,缔造幸福生活民法104规范劳动行为,捍卫劳动权益劳动法45约束自我行为,构建和谐社会一行政法66远离违法犯罪,珍惜美好人生一刑法107理性处理纠纷,维护合法权益诉讼法6峋2合计44让日巡耒!课题绪论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作用和效力(2)了解我国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3)熟悉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4)了解法律责任的概念、种类及构成要件素质目标:通过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其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
2、秩序和公共利益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的作用和效力、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教学难点:法的效力、法律体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新课预热(8min)一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0min)一探索活动(IO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0min)一探索活动(15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迸行签到【
3、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8min)【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学生】聆听、互动【教师】讲解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本门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进而引导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并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成为高素质的公民。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快速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我们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生活的需求,以基础、必需、实用”为准则,
4、开设了本门课程。【学生】聆听、理解、记录通过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内容和考核要求问题导入(5min)【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法律?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2、如何理解法律的社会作用?【学生】聆听、思考、回答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0min)【教师】讲解认识法、了解我国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一、认识法(一)法的概念及其特征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属于社会规范,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区别于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其他社会规范。【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法主
5、要有哪些特征?【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I)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形式.所谓制定,是指国家有立法权的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出具有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所渭认可,是指国家有立法权的机关赋予某些在社会上早已存在并起作用的社会规范(如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以法律效力。(2)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目的。这里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赋予人们的自主决定做某种行为或不做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或自由.义务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人们应当做某种行为或不得某
6、种行为的必要性,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约束。(3)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以强制的方法对违法者加以制裁,强迫其遵守。(4)具有普遍约束力。法的普遍约束力是指法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内和法律所规定的界限内,具有约束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效力.法的普遍约束力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标志。【法律锦爨】【教师】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法与法律的区别法是指抽象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律令。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具体的行为规范。前者是一个抽象概念,后者是一个具体概念。法律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阅读、学习、理解(二)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社会
7、生活等产生的影响。它主要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个方面。1.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性能。【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法的规范作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法并了解我国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它具体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详见教材)2.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对一定的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法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为对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调整,以及对社会公
8、共事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法能让一个社会的发展有章可循,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这个社会的稳定。(三)法的效力法的效力是指法律文件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在什么空间、什么时间,对什么人适用,包括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和法对人的效力。1 .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可以在哪些地域发挥效力。法的内容、形式、效力等级、调整对象不同,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就不同。【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在我国,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分为哪几种情况?【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1)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即法在一国主权范围内(包括领陆、领空、领水,以及驻
9、外使馆和在境外航行的飞机或在境夕M亭泊的船舶等).这种法一般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等。(2)在一定区域内有效,即法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有效,或者在特定的地区有效。前者通常表现为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后者通常表现为经济特区的法律或法规。(3)在域夕隋效,即根据国家主权原则,法(如涉及贸易和女昏姻家庭的法律)还适用于在国外发生的特定事件和行为。一国的法的域外效力范围,由法本身明文规定或由国家之间通过条约进行约定。2 .法的时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于何时生效、何时失效、对其公布施行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
10、力的问题。法的生效时间主要有3种: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由法律条文自行规定具体的生效时间;公布后符合一定的条件时生效.法的失效时间主要有4种:新法施行之日起,旧法失效;法律本身规定的失效时间届至;权力机关宣布废止;法律因完成其历史任务而失效。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前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大多数法律是没有溯及力的。我国一般采用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如关于违约、侵权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一般适用法不溯及既往原则。(详见教材)3 .法对人的效力法对人的效力即法适用于哪些人。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分为对我国公民的效力和对外国人、无国籍人的效力两种。(I)对我国
11、公民的效力。我国公民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应遵守我国法律,并受我国法律的保护。(2)对外国人、无国籍人的效力。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国法律。二、了解我国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一)法律规范I.法律规范的内涵【课问】【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法律规范?【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规则,它是法的基本构成单位,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两种。法律规则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述的、具有特殊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一般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3个要素。其中,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关于适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常识 中职法律常识教案 第1课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