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沟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XX沟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XX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资质等级:水利行业乙级;水利行业(灌溉排涝、河道整治、城市防洪)专业甲级。批准:核定:审查:校核:编写:目录1综合说明61.1 工程概况及项目背景61.2 水文71.3 工程地质101.4 工程任务和规模13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41.6 施工组织设计171.7 工程管理181.8 工程占地181.9 环境影保护及水土保持181.10 工程投资概第191.11 国民经济评价191.12 项目招投标191.13 工时性表192水文222.1 流域概况222.2 气象222.3 水文基本资料252
2、.4 设计洪水262.5 分期洪水312.6 泥沙322.7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33工程地质343.1 前宫353.2 地质概况373.3 堤基工程地顺特征423.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463.5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83.7 天然建筑材料493.8 结论504工程任务和规模524.1 工程建设依据524.2 工SJt设!性534.3 工程任务及标准554.4 工程建设规模554.5 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564.6 设计洪水水面线及冲刷计算57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605.1 工程等级与标准605.2 设计基本资料收集605.3 堤防工程总体布置615.4 堤防结构设计645.5 排涝设
3、计695.6 疏浚设计695.7 原挡墙砂浆抹面695.8 观测设计695.9 项目工程量706施工组织设计716.1 施工条件716.2 施工导流736.3 料源选择746.4 主体工触工756.5 施工交通设施776.6 施工工厂设施776. 7风、水、电及通讯786.8 施工总布置786.10 施工总进度计划8()6.11 主要技术供应817工程管理837.1 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837.2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847.3 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857.4 管理设施857.5 工程观测及其他设施867.6 工程管理费和维护费用878工程占地888.1 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及实物指标888.2
4、移民安置规划898.3 工程占地处理898.4 补偿投资概算909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919.1 环境保护评价919.2 水土保持939.3 水土保持概算949.4 综合评价结论94K)工程概算9510.1 编制说明9510.2 编制原则及依据9510.3 投资概算主要指标9710.4 投资概算成果表9711国民经济评价9911.1 概况9911.3 综合评价10112项目招标初步方案10212.1 招标依据10212.2 建设项目招标范Bi102123招标组织形式10212.4 招标方式10312.5 招标初步方案10312.6 资质要求1031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及项目背景XX市XX乡X
5、X防洪治理工程位于XX市XX镇XX乡XX村境内XX左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503010,55”,东经102l030”3010,45*oXX市位于中国XX省XXXXXX州东南,青藏高原东缘,XX河西岸。北邻丹巴县、小金县,南连九龙县,东与雅安市隔XX河而治,西与雅江县接壤,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083046,东经10102,10230,之间。XX位于XX市东北部,有S211线通过,工程区紧邻省道,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XX“11.22”重大地震发生后,XX市水利基础设施遭受破坏,以堤防为主的防洪体系防洪减灾能力降低,防洪保安难度加大。在本次地震中XX市XX
6、乡XX河段受损严重,河道右侧是重要的乡村交通主干道,道路路堤建设初期技术和资金的影响,已建路堤年久失修,导致部分地段道路沉陷,多处路堤垮塌滑坡,危及到车辆及行人的正常通行,现有的工程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洪水隐患。XX市人民政府提出了:抓紧解决严重制约交通灾后重建和重振经济的灾区水利突出问题,确保满足灾区恢复重建对水利的现实需求,适应震后经济社会总体布局的调整优化,必须把水利灾后重建提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水利灾后重建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本次防洪堤工程位于XX市XX镇XX乡XX村境内XX左岸,主要保护对象为XX村居民区的安全。当前工程河段河堤大部份为河流下切形成的天然河堤,部分段受
7、地慈影响防洪堤出现损毁,堤脚冲刷严重,加上XX属历史泥石流沟,因此本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堤防建设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不达标的河道进行改造,确保河道防洪安全,兼顾疏浚和拓宽河道。本工程堤防全长263.3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堤身采用重力式堤防。本阶段设计堤线基本沿河岸布置,工程区紧邻省道,距离XX市区约50公里,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共3段,总长263.3m,均是重建堤防,总工期3个月,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为116.5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0.69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6.97万元,独立费用1
8、1.59元,携本预备费5.46万元,水土保持费1.2 水文XX系XX河中游右岸的一级小支流,位于XX省XX州XX市XX乡境内。XX发源于XX市东部的背筑山东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1000”102048”和北纬3034,00”303652”之间。流域呈西南向东北条带状,地势西高东低,源近流短。XX流域集水面积18knA天然落差为1507m,河道全长5.6km,平均比降260%)。XX流域属中、高山地形,流域分水岭海拔高程多在2500m以上。北面与干沟相毗邻:南面与羊厂沟相毗邻:源头为绵延的大雪山,雪山西侧为雅拉河左岸支流发源地。XX为高山峡谷地貌,发源处冰蚀地貌和冰硬地貌分布广。XX河流泥沙
9、含量不大,但沟内及岸坡的第四系松散固体物质较丰富,加之坡降大,不仅洪水期推移质较多,而且泥石流也经常发生。河道河体总体向右岸凸出,流域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落差大,水流湍急。河床为卵石和砂组成。河道横断面多呈“V”型,河道较为顺直。1.2.2 文暮本蝴XX流域内无水文观测站点,与其相邻的瓦斯沟(亦名XX河)设立有XX水文站,集水面积1354km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以XX水文站作为设计依据站。1.2.3 工程区位于XX水文站邻近流域的XX上,该站控制集雨面积1354km2,采用水文比拟法移用XX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根据XX水文站19522009年共58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组成的连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
10、各系列经验频率按公式计算,根据矩法计算统计参数,选用P-In曲线进行适线,确定统计参数,推求设计洪水。将XX水文站设计成果按面积比的2/3次方移动至工程河段,成果见表17表IT工程断面设计洪水成果表PP=l%P=2%P二5%P=I0%P=20%P=50%QPGn3。422375313266218155设计洪水成果采用XX水文站的设计成果按面枳比2/3次方计算,见表1-2。表1-2工程河段设计洪峰流量成果PP=l%P=2%P=5%P=I佻P=20%P=50Qp(n3s23.721.017.614.912.28.71.Z4分期洪水(I)XX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从XX水文站历年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见图
11、2-3)上看,瓦斯河流域每年4月随着气温回升,冰川融雪水的补给量和降水量逐渐增加,径流开始回升。5月降水量明显增多,洪水量级也明显增大,5月为汛前过渡期。历年最大流量最早出现在6月17日,最晚发生在9月18日,69月为主汛期10月随着降水量明显减少,洪水量级也明显较主汛期小,10月、11月为汛后过渡期。12月翌年3月主要为地下径流补给,为稳定退水期。根据流域洪水特性及年内分布规律,结合施工要求,将全年划分为4、5、69、10、11、12翌年3月6个分期。除69月采用年最大洪峰流量设计成果外,其余各分期根据XX水文站19522009年历年各月最大流量资料,按年最大值选样,并分别进行频率计算.XX
12、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3。表1-3XX水文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分期使用期Qp(it?S)P=2%P=5%10%20%P=504月4.4.3042.637.132.928.321.55月5.5.2114311797.577.851.469月5.22-10.1037531326621815510月io.110.3114712611092.766.111月11.1-11.3068.360.654.347.536.612月3月12.l3.3l42.138.2M931.325.4(2)工程河段分期设汁洪水工程河段分期洪水成果依据XX水文站设计成果口月次年4月按面积比计算,5、10、69月按面积比
13、2/3次方计算。由于瓦斯河5月末、10月初的流量较大,故将69月份的设计成果分别提前、延后10天使用,其余各分期成果按分期使用。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表IY工程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分期使用期Qp(3s)P=2%P=5%1020P=50%4月4,113。0.60,5(U0,40.35月5.1-5.218.06.65.54.42.969月522*10.10483831241810月10.11-10.318.27.16.25.23.7Il月11.1-11.300.90.80.70.60.512月3月12.13.310.60.50.50.40.3将上述分期洪水成果点绘在同一频率曲线纸上,各频率
14、曲线在使用范围内不相交,成果合理,可供本阶段使用。考虑洪水出现的偶然性,建议在使用时,将过渡期及主汛期洪水成果分别提前和延后IOd使用。1.25泥沙该流域为XX河上游一级支流,属川西高原区,流域植被覆盖较完整,流域内植被主要是高山草甸,河源地带为灌木丛,间有少量杉木,植被较好。但流域暴雨集中且强度较大,风力强,干湿季节明显,昼夜温差大.1、悬移质泥沙统计XX水文站22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7.96万t,沮期6T0月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35万I,占年输沙量的92.3讥用流域平均输沙模数计算的工程堤段的悬移质输沙量,XX站控制流域面积为1354km,该站具有I960、1964-196
15、6、1970-1974、1976年至今的实测泥沙资料,据统计该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063kgm;多年平均输沙率0.239kgs,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69.3Ukm20本工程河段泥沙成果汽接采用XX水文站输沙模数成果,经计算,工程区河段多年平均悬疑质输沙量为0.13万t.2、推移质工程河段无实测推移质资料,推移质按照悬移质的B倍估匏,B在山区河流可采用10%30%,根据地质、地貌,结合流域河流河床组成情况,水流条件,本工程的B值取15M工程区河段推移质年输沙量为0.02万I。1.3工程地质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位于XX市XX镇XX乡XX村境内XX右岸,地理位置在北纬3010z50”30105
16、5”,东经102IOz30”30-10,45”。拟建工程主要续接己建的浆砌石堤防,总长263.3m。XX属XX河右岸支沟,全长约53.4km,发源于其背后的贡嘎余脉,当地称大力沟山尖,河道蜿蜓曲折,坡降较陡,沿线山高谷深,河谷深切,为深切峡谷,支沟源头区冰川及冰蚀地貌较为发育,多冰破湖。1.3.2imM工程区属藏东南,川西等山地冰缘地貌微弱发育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大雪山中段,工程区以东隔XX河观邛竦山脉,其西仰视高大的贡嘎余脉浸水山,地势西、北面高,中间河谷槽地低,区内山势雄厚,沟谷相错,区域内最高海拔为雅拉雪山5820米,工程区海拔20002200m左右,望西的雅拉山脉以及折多山海
17、拔5000以上山岭终年积雪。XX属XX河右岸支沟,河道蜿蜒曲折,坡降较陡,沿线山高谷深,河谷深切,为深切峡谷,支沟源头区冰川及冰蚀地貌较为发育,多冰磺湖。XX乡饮水工程位于XX乡背后的大力沟山尖,工程区属于山麓坡地,地势较陡,海拔1700-1800m,总体地势西高东低。1.3.蛔雌工程区出露地层扬子地层区(IV4)XX分区分区(1V4-2)。工程区内出露以石炭系最发育,分布最广。工程区沿河出露主要地层有:石炭系角砾状灰岩、泥灰岩。第四系整个流域均有分布,沿河以冲积堆积为主,两岸缓坡地带以坡、残积堆积为主,洪积堆积零星堆积于各支沟口。工程区地层特征见表1-5。-1-5工程区一层粉征一界系统趾(群
18、)层(段)地层代号厚度)岩性分布位置勃生笠第四系全系统坡残枳堆积层4dt510粉质拈土夹块碎石两岸坡藤及斜、缓坡地带现代河流冲积层1.2-15卵礁石夹砂河床近代河流153O表层为粉土.下部为卵砾石突砂I级阶地冲积层Ptin650、2915片麻状花岗岩分布在整个工程区1.3.4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构造部位上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中部东缘,大地构造单元屈于上扬了古陆块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之龙门后山基底推行带。望北接近川澳南北构造与金汤弧形构造的重接复合部位,工程区受南北构造拄制,并叠加了北西向弧形控制,受鲜水河断裂带、昌昌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所挟区域内。据区
19、域地质资料,该区域历史地震活动较强,地震记录历史久远,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及地震活动特征叙述如下。D鲜水河断裂带23工程区距离鲜水河北段最近约28km,其北段亦称为XX-玉树断裂带,向南东经炉霍、道孚、乾宁、XX、泸定磨西,至石棉新民以南活动形迹逐渐减弱,最终消失于石棉公益海附近。断裂走向在XX木格措以西为MO50W,过木格措后断裂走向向南逐渐偏转呈N2030W,全长约400km。晚新生代以来,鲜水河断裂表现出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是松潘一XX造山带内部一条大型走滑断裂,横切了松潘一XX造山带的主体,系造山运动后期陆内变形的产物,晚新生代以来的位移总规模在60km左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全
20、新世以来的活动以惠远寺拉分盆地为界可分为两段:北西段长约200km,由一条单一的主干断裂组成,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10I5mma之间;南东段结构比较豆杂,乾宁一XX段由三条次级断层近于平行展布而成,单条断裂的滑动速率COmma,但三条断层滑动速率之和在Iommza左右,XX以南断层又呈一条单一的主干断层延伸,滑动速率值亦在910mma左右。有史料记载以来,鲜水河断裂共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和多次6.06.9级地震,显示出强烈的近代活动性。2)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后山断裂带:该断裂属龙门山断裂带三大主断裂之一。龙门山断裂带位于XX盆地北西缘的龙门山区,起于XX州沪定县,止于广元市青川县,北东端经广元
21、后隐约穿切东西向秦岭构造带,西端在泸定遭受北西向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切接。总体走向北东4045,长约500公里。断裂带在印支运动基础上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强烈发展。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的大致平行的段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为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一灌县断裂。龙门山构造带主要的几条主断裂带自晚第四纪以来均显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运动并伴有显著的右行走滑分量。单条断层的平均水平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约为Imm每年。工程区距该断裂约23km。3)昌昌断裂带昌昌断裂带由昌昌断裂、瓜达沟断裂、楼上断裂等组成,其总体向东倾斜,倾角较陡(608
22、0),该断裂带主要切割元古带-古生代地层,定型于印支-燕山期,表现为由东向西的脆性逆冲推覆变形,中更新世以来活动性不明显,特别是晚更新世活动比较微弱。工程区位于该断裂带西部隔XX河,受其影响不大。4)金汤弧构工程区位于金汤弧构造部位西侧,其构造形迹主要为小金弧形构造。小金弧形构造由一系列彼此协调紧密排列的弧顶朝南的线状弧形褶皱组成,断裂构造少且规模小。因此,对本工程区影响较小。2、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格局主要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工程区位于喜山期运动的西部强升区,近场的鲜水河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属成生期较早且现在仍在活动的继承性断裂,可能是未来地震的发动者。3、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23、工程区位于上扬子古陆块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之龙门后山基底推覆带。从本区区域构造格架特征及地震分布来看,工程区近场30km范围内分布有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均有历史地震记载,工程场区处于鲜水河地离带与龙门山地震带之间,受两者的影响较大。根据(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地震动反应普特周期为0.4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ln度,按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5335一2006的评定标准,经过综合比较,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差。1 .4工程任务和规模1.4 J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梃况XX乡位
24、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0.2万。康(定)丹(巴)公路过境。辖江咀、干沟、野坝、牛棚子、XX、勒树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黄豆,经济作物有油菜、海椒、花生、麻。经济林木有核桃、花椒、苹果、梨。产沙金、石棉。.14.21程建设的必要性1.4.1 )是XX“11.22”重大地震灾后重建的需要。1.4.2 进当地居民农业发展的需要。1.4.3 护民族地区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1.4.4 工程任务及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的任务是依照防洪法和防洪标准,结合XX洪水特点和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重建堤防,完善XX河流的防洪体系和环境体系,提高保护区的防洪能力,
25、保护赤吉西村村和沿河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洪水威胁,促进康县市社会、经济藏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的保护范围为XX两岸居民区的安全、属于乡村防护区,工程级别为V等,相应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也为5级。1.4.5 工程庭设规模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共3段(桩号:左0+000-左0+136.733,左0+136.734-左0+177.049,左0+177.050-0+左0+263.338),总长263.3m.1.4.6 线布置及堤距选择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位于XX乡,堤轴线基本沿着原河道两岸顺岸布置。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工
26、程区内有3座桥梁(净跨最小为4.8m),各堤段的稳定河宽均小于桥梁净跨,即满足桥梁行洪要求。1.4.7 设计洪水水面线及冲刷计算根据工程河段各妍面设计洪水流量(P=I0%).在各重点控制断面天然河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查出相应频率的设计洪水位,在1:10000航测图上以河道中泓线的垂直投影,量算各控制代表断面间的间距,绘制河道纵剖面图,以重点控制代表断面同频率的设计洪水位做控制,选取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基本方程,用有限差分法电算求解工程河段水面线,计算全河段各断面水位。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堤防稳定的关键是堤脚的结构型式和埋置深度,经计算本工程冲刷深度为1.05m。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
27、5.1 工程等级与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结合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及其保护对象,本次堤防工程的保护范围为保护赤吉西村村,工程级别为V等,相应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主要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也为5级。1.5.2 防工程总体布.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位于XX乡,拟重建堤防工程总长度合计263.3m,堤防基本沿着原河道两岸布置。15.2.1稳定河宽与提距选择堤距根据稳定河宽进行合理选择,即要求建堤后的堤距大于或者等于这个宽度。稳定河宽采用阿尔图宁公式计算,根据
28、计算成果所示,设计最小河宽为4.5m,均大于稳定河宽要求,且桥梁的净跨(4.8m)距离均大于稳定河宽,满足河道和桥梁行洪所需断面。1.5.2.2 线布置方案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位于XX乡内,工程共3段,总长263.3m。堤防左岸XX村民取水口,终点位于XX大桥。线基本沿着河道走势布置,1.5.2.3 根据工程区域实际地理、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因素,结合已成工程的经验,本工程堤防高度为4m,现拟定斜坡式、重力式防洪堤进行比较。由于工程河段洪水频发,斜坡式护岸结构单薄,抗冲刷能力弱,在洪水和泥石流冲击下容易被损坏,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临时占地多;重力式防洪堤占地面积相对护岸较小,且抗冲能
29、力好,临时占地少,开挖方量小:因此本工程采用重力式防洪堤。1.5.3 K1iftH-1、XX市XX乡堤防位于XX乡XX,长度为263.3m。防洪堤形式为重力式防洪堤,堤高4m,背边坡垂宜,迎水面坡比为1:0.25,采用台阶基础,基础宽度为2.15m,高1m,采用C20埋石碎(抗冻等级F200)浇筑,堤身高度3m,采用C20碎浇注,堤身上设置排水孔,伸入堤后IOCm,设置反滤包,排水孔按照间距2m,呈梅花型布置,采用PVC管,管径5cm。为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防洪堤沿轴线方向每IOm设置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采用沥青衫木板填充。为确保堤脚基础的稳定,避免遭受水流的淘刷,在堤防迎水面前的开
30、挖部位采用大卵石回填并碾压夯实(D60cm)o2、堤顶结构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对V级堤防工程堤顶宽度的规定,结合堤防管理和防洪抢险的需要,设计堤顶宽度拟定为2.7m。3、堤顶高程采用10年遇洪水标准的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最大超高计算值为0.8m,鉴于本次防洪工程兼顾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边坡滑坡等现象,同时结合工程区域临近流域已建防洪堤经验,本阶段设计堤防堤顶超高值堤防超高采用08mo根据水文专业推算的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为依据,加上安全超高值,确定堤顶高程。4、基础设计(D冲刷深度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堤防稳定的关键是堤脚的结构型式和埋置深度,本工程按不同堤段的冲
31、刷情况,计算最大冲刷深度为L05m。(2)基础埋深及处理设计根据堤基冲刷计算成果,最大冲刷深度为1.05m,防洪堤基础埋深不小于1.5m,基础为F200C20埋石碎,基础宽2.15m,高1m.基础以上Im采用原土回填,基础以上lml.5m采用大卵石回填夯实(大卵石直径D60cm)。为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防洪堤沿轴线方向每IO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内采用沥青衫木板填充,采用沥青衫木布进行分缝,堤基局部如遇不良地质情况(如粉细砂层)可根据实际开挖情况作深挖并换填处理。为确保堤脚基础的稳定,避免遭受水流的淘刷,在堤防迎水面前的开挖部位采用大卵石回填并碾压夯实(DN60cm),工程区无多
32、年冻土,冻土的最大深度为0.8-1.2m,基础埋深大于冻土深度,满足规范要求。1.5.4 Mft为保证堤防工程的安全运行及管理规范化的需要,堤防设置以下观测项目,观测设置由业主自行采购并安装。1、堤防沉降位移观测为检测、了解堤防及附属工程运行安全状况及防洪抢险的需要,每段堤顶设宜一个固定测量标点(共计2个点,分别左0+010.000、左0+260.000),对工程位移、沉降、潮期水位进行观测,判定堤防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检验工程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堤防工程科学技术开发积累资料。2、水位观测为观测堤防在左右两岸上下游水位下的工作情况,以及便于堤防水位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在防洪堤末端处(左0+2
33、60.000)设置观测点,安装水标尺观测水位。3、表而观测包括堤身、堤基范围内的裂缝、洞穴、滑动、隆起及翻砂涌水等渗透变形的观测。1.6 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堤全长263.3m,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堤身采用重力式堤防。本阶段设计堤线基本沿河岸布置,工程区紧邻省道S211,距离XX市区约50km.距成都316.6km,交通较为便利,有乡村公路直达工程区,交通较为便利。本工程位于XX市XX乡XX村,堤防主要布置于XX左岸,XX沿河有乡村公路贯通,场内比较方便,施工时只需兴修下河临时通道,即可满足场内交通运输要求。工程区水源充足,施工用水可就近抽取,生活
34、用水可使用自来水。附近有输电线经过工程区,另配备2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施工生产用水可直接抽取河水,生活用水可利用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水源有保证。1.62jft工导流本工程各堤防段主要工程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为确保基坑安全,选定围堰挡水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本堤防工程围堰总长280m。本工程采用重力式堤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混凝土粗骨料、细骨料、浆砌块石等。各类天然建材设计需用量与调杳储量(见表1-6)。表天然建筑材料设计需用量与调查储量表。建材类型级别设计需用量(3)调直储3)调查储量与设计留用量倍比检细骨科刘物170大于3险粗骨科345.7一人于3回填料3018.215700
35、5.1计入开挖利用砂卵砾石料浆砌块石849.21312515.45本工程项目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根据总的工程量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总工期安排60天。其中准备工期5天,主体工程施工期50天,完建期5天。1.7工程管理根据XX市城市规划的布局和功能要求,本着“科技化、信息化、高效率”的管理原则,以XX乡人民政府为主管单位,实施系统化管理,对该河道的管理、维修、养护,做到具体管理。根基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管理人员为1人,并购置必要的交通、通讯及办公设施。防洪堤地范围根据工程级别,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属于节级堤防,按规范划定,堤防管理范围在
36、堤脚外IOm内为管理范围,其背水侧IOm宽度作为保护范围。年运行费包括堤防维护费、管理费、防汛费、其它费用等,参考同类工程,经工程管理章节计算,则本工程年运行费用为3.59万元。1.8工程占地经调杳统计,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区工程占地主要涉及XX市XX乡XX村内,工程总占地面积6.7亩,其中永久占地3.33亩,均为河滩地;工程临时占地3.37亩,零星林木5株,因此本工程无占地费用补偿。1.9环境影保护及水土保持1.9.1环境保护投资修埠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有防洪、保护牧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乡村景观等综合功能。该项工程为重建防洪堤,工程施工区未见有大的环境敏感
37、点。施工中出现的“三废”污染及水土流失问题,采取必要的监控和保护措施后,可以得到有效防治。因此,在环境方面,无制约工程兴建的重大环境问题,工程建设方案可行。本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为0.8万元,其中环境保护措施投资0.45万元,独立费用0.02万元,基本预备费0.02万元。1.9.冰土保持投资低莫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静态总投资1,.06万元。XX市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为116.5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0.69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6.97万元,独立费用IL59元,基本预备费5.46万元,水土保持费1.06万元,环境保护费0.8万元。1.11 国民经济评价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1S=7
38、为76.4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I.5228。各项指标都优于国家规定的评价标准,可见该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经济上合理。1.12 项目招投标本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土方挖填、土方填筑、碎浇注、浆砌石砌筑等。本工程的招标工作主要由项目业主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具体负责招标的各项事宜,控制招投标的进度和保密工作,保证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完成。本工程拟采用公开招标。整个项目划分为一个标段。1.13 工程特性表表1-7XXlljXX乡XX防洪治理工程主要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水文(一)流域面积1总集的面积km218(二)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A5819522009年(三)代表性流Ift1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s31
39、P=102导流洪水标准及流量m,s7.15年一遇导流标准(四)泥沙1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万t0.132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万I0.02按悬移质的20%计二工程效益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防洪保护面积亩18(一)防洪标准P(%)10()防洪堤长度263.3三工程永久占地及拆迁(一)工程永久占地南3.33河滩地(二)工程临时占地南3.37河滩地3.37亩四主要建筑物1新建防洪堤工程堤型C20仕理力式挡上城堤基特性大卵石墙顶宽度0.7最大堤高4.0堤线长度m263.3迎水面坡比1:0.25五施工(一)主体工程数量1土方开挖ml2023.2(自然方)2砂砾石开挖m*1318.83阻土侦筑m,260
40、8.6(压实方)4混凝土浇筑II?1508.65大块石回填01,409.6(二)主要建筑材料1水泥t146.72柴油t0.5(三)所需劳动力1总工日万工日0.3(四)能工动力及来源国家电网(五)临时工程1国垠填方r11316022导流方式沿河床导流3围堰型式土石围堰士工膜防渗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4导流标准P(%)20(-t)施工期限1总工期大602主体工程工期天50六经济指标(一)工程总投资万元116.57(一)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114.711建筑工程万元80.692临时工程万元16.973独立费用万元11.594基本再备费万元5.465水保环保投资万元1.86(=)粽合利用经济指标1经济净现
41、值万元76.452经济内部收益率133经济效益费用比1.52282水文2.1 aOlXX系XX河中游右岸的一级小支流,位于XX省XX州XX市XX乡境内。XX发源于XX市东部的背筑山东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1000”102048”和北纬3034,00”303652”之间。流域呈西南向东北条带状,地势西高东低,源近流短。XX流域集水面积18kn天然落差为1507m,河道全长5.6km,平均比降26O%o(XX流域属中、高山地形,流域分水岭海拔高程多在2500m以上。北面与干沟相毗邻;南面与羊厂沟相毗邻;源头为绵延的大雪山,雪山西侧为雅拉河左岸支流发源地。XX为高山峡谷地貌,发源处冰蚀地貌和冰碱
42、地貌分布广。XX河流泥沙含量不大,但沟内及岸坡的第四系松散固体物质较丰富,加之坡降大,不仅洪水期推移质较多,而且泥石流也经常发生。河道河体总体向右岸凸出,流域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落差大,水流湍急。河床为卵石和砂组成。河道横断面多呈“V”型,河道较为顺直。XX流域水系图及邻近水文测站分布图见附图2-1。2.2 气象XX流域地处盆地边缘山地,西接省藏高原东缘,为盆地到高原的过渡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干湿季明显,降水有随海拔高程上升而增大的趋势。流域内由于地势较高,冬季受西北寒流影响较为显著,有气温低、日照长、降水少,蒸发量大的特点。全年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受地形影响,形成立体气候带,既有高原
43、气流侵袭,又受东南季风影响。流域内没有雨量观测站,因此难以对流域降水进行分析计算,目前较难分析出流域平均降水量。工程处也均无气象资料。距本流域中心直线距离约47km有瓦斯河XX气象站(海拔高程2600m),有1952年至今的气象资料。由于XX与XX站所在流域同处XX河右岸,其流域下垫面情况相似,流域气象条件接近。因此XX气象站资料可近似代表本流域的气候特性,供设计时参考。据XX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风速3.InVs.最大风速20.OmZs,相应风向E,多年平均气温7.1C,极限最高温度28.TC,极限最低气温-14.7C,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15.7mn,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285.5mm,详见表2L表2TXX气象站历年气象要素特征值统计表项R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月11月I2月全年资料统计年限气iflCC)多年平均-2.3-0.73.87.710.913.015.615.311.87.53.1-0.77.11952T991年极端股而假22.223.226.928.928.628.427.026.624.323.519.617,728.9I952T991年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