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光伏材料行业之颗粒硅专题研究:助力提效降碳布局长期优势.docx
《2022光伏材料行业之颗粒硅专题研究:助力提效降碳布局长期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光伏材料行业之颗粒硅专题研究:助力提效降碳布局长期优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光伏材料行业之颗粒硅专题研究:助力提效降碳,布局长期优势多晶硅长期趋势研判简介:位于光伏上游,成本依赖电力多晶硅(即硅料)是以工业硅为原料,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纯后达到一定纯度的非金属材料,硅元素含量在99.9999%以上。在光伏领域,多晶硅加工为硅片、电池、组件,最终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而晶硅组件在光伏装机中占比约97.5%,其余为薄膜组件等,因此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重要上游。多晶硅具有以下特征:1)技术属性:技术壁垒高,西门子法长期占据主流,2021年市占率达95.9%,硅烷流化床法于2019年突破量产,后续市占率有望提升;2)产品属性:产品高度同质化,关键指标是纯度,市场上各企
2、业单晶用料占比分布于80%700%之间;3)资产属性:属于资源型行业,投资门槛高(约8亿元/万吨或2.1亿元/GW),扩产周期长(12-18个月),设备启停难度大、需连续生产;4)成本属性:过去,多晶硅产线的投资成本和能耗水平随规模效应、设备国产化、技术进步而逐年下降,因此新产能普遍竞争力更强,存在一定后发优势。电力是影响多晶硅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由于光伏产业发展的主线是降本,且多晶硅属于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生产成本决定了企业在下行周期的竞争力。从多晶硅生产成本构成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原料工业硅、电力、折旧,其中工业硅与多晶硅同属于高能耗产业,因此工业硅的生产成本也受电力影响较大。在成本端工业
3、用电价格上升、需求端具有持续降本诉求的趋势下,多晶硅行业面临更高的成本控制要求。当前竞争关键:自动化、低碳化复盘多晶硅行业历史影响因素:不再依赖补贴政策刺激,地缘政治、供需错配、双碳目标仍持续。光伏补贴曾主导产业波动。光伏级多晶硅的需求来自下游装机,而在发展之初,光伏发电成本远高于火电,光伏需求、供应商利润与补贴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这期间的多轮多晶硅价格上涨主要来自全球各地的政策推动,如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2004年德国率先出台光伏度电补贴、2007年西班牙推出高额补贴、2013年我国发布光伏上网标杆电价、2015年推出光伏领跑者计划。同时,财政负担、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的光伏补贴政
4、策收缩,对光伏产业发展造成了显著的抑制作用。2018年5月31日,我国推出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531政策”),导致光伏行业部分地面电站指标停发、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上网电价下调等,正式宣告补贴退坡开始。2022年,我国分布式光伏不再享受国家补贴,光伏平价时代正式开启。地缘政治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不容忽视。2012年,美国与欧洲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反倾销反补贴),并最终征收23%-254%的双反税,当时欧美市场约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份额的90%o上述事件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了显著的影响,2013年中国光伏电池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额分别下跌48%和71%,国内超过35
5、0家光伏企业破产。以史为鉴,当前中国光伏企业可能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包括美国所谓的“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与欧盟的碳关税(CBAM)o这里我们不讨论政策本身的合理性,仅关注其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可以发现前者针对的是生产过程中所谓的“人权问题”,后者针对的是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过去,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优势来源于低廉的能源与人力成本,从而实现光伏产业从海外向国内的一次转移;而美国所谓的“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和欧盟的碳关税则提出了新的竞争框架,从这两个维度,未来我国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竞争优势可能被重构自动化和低碳化是我国光伏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除了地缘政治因素之外,我国制造业本身也面临劳
6、动、资源要素价格上升的趋势,而东南亚等地区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对此,“工业4.0”指明了制造业转型方向就是自动化、智能化,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的古城中,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要学习海外工厂的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和低污染,最终实现超越。对于中国光伏企业乃至广义制造企业而言,自动化一方面替代高维护成本、低产出价值的人工作业,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增加劳动者的薪酬福利打下基础。另外,在能源安全的警钟下,碳经济正加速发展,企业应提前布局低碳化。2021年,我国推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激发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体现低碳企业的价值。目前国内碳交易定价相对较低,2022年7月
7、29日上海成交均价约60.5元/吨。从全球角度来看,碳价格上升、碳定价制度完善是必然趋势,根据世界银行2022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2021年国际(不包括中国)碳收入达840亿美元,同比增长171%,欧盟、瑞土、加利福尼亚等地区碳排放交易市场均创历史最高价。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22-2030年全球碳税价格有望加速增长。对于企业而言,碳排放成本在未来重要性会提升,因此提前布局低碳化是锁定未来成本优势的重要途径。价格波动推演:需求,产能,技术多晶硅周期的三个要素:需求,产能,技术。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同时也是一个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其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上
8、,多晶硅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是下游光伏装机需求,政策驱动期各国推出光伏补贴、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均显著带动光伏需求扩张,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光伏补贴退坡、2012年欧美对我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政策、2018年我国的“531”政策,则对光伏需求带来了一定抑制作用;其次是多晶硅产能变化,在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环节具有重资产的特点,单位投资成本较高(以新特能源2022年规划的20万吨项目为例,每万吨投资成本约8.8亿元),产能建设周期最长(约12-18个月),因此多晶硅产业进入壁垒相对更高,且企业的产能扩张对于价格波动具有一定
9、滞后性,加剧了行业的周期性;最后是多晶硅生产新技术,针对西门子法路线,尾气回收系统的出现提高了物料使用率,冷氢化工艺替代热氢化显著降低能耗,多对棒和大直径还原炉有效降低还原炉电耗,在降本增效的主要目标下,技术更迭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目前,具有低电耗优势的硅烷流化床法在顺利实现量产后,发展潜力正逐步被产业所验证。多晶硅双技术并存,颗粒硅优势显著技术发展复盘:双路线并存,海外向国内改良西门子法与硅烷流化床法是两种多晶硅的化学提纯方法。两者均于1950年代问世:西门子法于195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在多种工艺路线中脱颖而出,成为多晶硅行业主流选择,后经过多次工艺改进,主要围绕尾气回收再利用,最
10、终演变为当前的第三代西门子法,也称为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流化床法则发展稍慢,Ethy1.公司(后被SunEdison收购)于1987年成功研制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但由于纯度、成本等问题,产能未能进一步放大。硅烷流化床技术从海外流向国内,技术突破迎来量产机遇。2013年之前,SunEdison和REC是全球唯二两家可以利用硅烷流化床法量产颗粒硅的企业,然而经历了美中光伏贸易摩擦的影响,两家企业受到重创,SunEdison申请破产保护,REC关闭了美国工厂,海外颗粒硅技术陷入停滞。而此时国内企业或许已经做好了准备:协鑫科技自2010年开始布局硅烷流化床工艺,2012年成功产出合格的高纯硅烷气,其于2
11、016年收购SunEdison有关硅烷流化床、CCZ连续直拉单晶的技术与资产;陕西有色于2014年与REC成立合资公司天宏瑞科,引进全套硅烷流化床法技术。经过几年的开发调试,协鑫科技于2019年实现颗粒硅产线的长期稳定运行。两种生产工艺简介改良西门子法:西门子法的核心在于化学沉积技术(CVD,ChemicaIVaporDeposition),在还原炉中,将硅芯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预热后的原料气体注入还原炉中,在硅芯上发生反应,产生的高纯硅沉积在硅芯上。反应副产物从底部排出,经回收、分离、提纯后重新返回生产工序。当硅芯生长至一定尺寸后,需停炉取出棒状硅,送入后续破碎步骤。从西门子法发展历史来看
12、,其“改良”主要体现在副产物回收利用、冷氢化替代热氢化,从而降低生产能耗与成本。三氯氢硅西门子法是光伏领域主流。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改良西门子法还可以细分出多条技术路线,包括三氯氢硅、四氯化硅、二氯二氢硅、硅烷等。在光伏领域,以三氯氢硅为原料、氢气为还原剂的工艺路线由于纯度和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是当前的主流,因此下文改良西门子法特指三氯氢硅西门子法;而其它技术路线也有不同特点,如硅烷西门子法由于纯度和致密性更高,一般应用于半导体领域的区熔硅片。硅烷流化床法:是指利用甲硅烷(SiH4)热分解,在流化床反应器(F1.uidizedBedReactor)中进行的技术路线。具体来看,作为晶种的高纯度籽
13、晶(直径约0.2-0.6mm)从流化床反应器顶部加入,堆积形成晶种颗粒床层,硅烷和氢气从反应器底部通入,使床层达到流化状态,在外部加热器的作用下,硅烷裂解沉积在籽晶表面,籽晶颗粒不断外延生产,达到足够重量的颗粒硅沉降到反应器底部排出。生产过程中,固体反应物自上而下移动,气体反应物自下而上流动,从而实现不间断的连续生产。颗粒硅的自动化、低碳化优势改良西门子法降电耗近瓶颈,硅烷流化床法优势明显。过去,改良西门子法通过改进物料循环体系、增强能量回收利用显著降低生产过程综合电耗,从而实现降本。根据CPIA数据,2021年以改良西门子法为主导的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63kWhkg-Si,相较于20
14、10年的水平已下降62.9%。其中,三氯氢硅还原环节电耗达46kWh/kg-Si,占73.0%,是高能耗的主要原因,且未来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CPIA预计2030年改良西门子法综合电耗有望降至55kWh/kg-Si,换言之,未来下降空间仅12.7%o而根据协鑫科技2021年报披露,其硅烷流化床法综合电耗仅14.8kWh/kg-Si,相较于当前主流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硅烷流化床法得益于该工艺先天具有的低能耗优势,或将成为下一代具备成本优势的技术选择。颗粒硅的自动化优势来源于生产过程连续、人工参与少,且球状形态便于下游拉棒企业自动化运输与装料。改良西门子法在一炉硅棒长成后,需断电断气降温出炉,手动移
15、出棒状硅后才能进行下一轮生产;而还原炉产出的产品形态为直径130mm.长度2.5m的棒状硅,经破碎后的致密料尺寸约50-1OOmm,进一步破碎的复投料尺寸约8-50mm,因此西门子法的产品从出炉到可用的状态,需经历人工截断、破碎、分选等步骤。从生产过程来看,改良西门子法属于间断反应,人工介入程度高。而在硅烷流化床法中,籽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因为重力掉落收集,从而排出流化床,同时反应物硅烷气通过喷嘴持续注入,实现连续生产;产出的颗粒硅产品为直径1-3mm的球形,可直接用于单晶硅棒拉制。对于下游拉棒企业而言,由于颗粒硅产品流动性更好,可以通过自动材料运输、用蜗装填、重新加料等方式,提高下游硅片企
16、业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颗粒硅厂商与拉棒厂商合作,可以进一步简化从颗粒硅产出到运输、装料的过程。颗粒硅的低碳化优势来源于生产过程转化效率高、反应温度低、原料易处理。硅烷流化床法生产颗粒硅的原料是甲硅烷,与三氯氢硅相比,甲硅烷的热稳定性差,受热易于分解,因此带来两个好处:(a)硅烷流化床法一次转化率高达98%,而西门子法仅1072%;(b)流化床内操作温度约600-800C,显著低于西门子法的1150o另外,两种方法的生产过程中均涉及氯硅烷等杂质,甲硅烷与氯硅烷的熔点、沸点差异更大,因此易于分离,而三氯氢硅分离难度更高,导致西门子法需要更复杂的精储系统,并造成更据我们测算,颗粒硅创造的碳收益达
17、2.0471.56元Ag-Sio2021年,协鑫科技获得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碳足迹证书,证明公司颗粒硅产品的碳足迹仅为37kg-C02kg-Si(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硅),此前全球最低记录为德国Wacker的57.56,而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平均约71o以下分为保守和乐观两个场景进行测算。保守场景:按照我国目前碳交易价格,假设单位成本为0.06元kg-C02o乐观场景:2021年欧洲碳税高达50欧元/吨(折合人民币0.34元/kg-C02),据此进行假设。测算结果显示,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相较于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在保守和乐观场景下分别具有2.04和11.56元/kg-Si的潜在碳收益。未来
18、随着碳价格进一步提高、碳边境税等政策落地,预计颗粒硅生产的碳减排优势将更直接地体现在企业利润中。多晶硅空间广阔,颗粒硅大有可为多晶硅需求:预计2022-25年CAGR为19%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级多晶硅总需求达125.4万吨,2022-25年CAGR为19%o测算公式可简化为:光伏级多晶硅需求二晶硅组件需求量义组件硅耗从核心变量来看,晶硅组件需求量与新增光伏装机、容配比正相关;组件硅耗与硅片厚度、拉棒损耗、金刚线直径正相关,与切片良率、电池良率、电池转换效率、组件封装损失负相关。总的来看,晶硅组件需求量逐年快速增长,预计2022-25年CAGR为24%;受益于电池转化效率提升以及各环节工艺改
19、进,我们预计组件硅耗有望逐年下降,从2022年2.64gW的水平下降至2025年2.33gWo关键假设如下:1)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考虑到2022年1-6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组件出口63.4GW,同比增长102%,兑现强势增长。我们假设2022-25年全球光伏年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230300360420GWo2)容配比:容配比是指光伏电站中组件标称直流功率占逆变器交流输出功率的比例,考虑到电站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地形、组件安装倾角、支架类型等因素,适当增加光伏组件的容量,可以提高电站设备的利用率。目前国内光伏电站的容配比一般为1.2:1.Oo2020年,我国光
20、伏电站设计新规放宽容配比上限,I/II/III类她区分别为1.2/1.4/1.8;根据采样数据测算,为了实现光伏发电度电成本(1.COE)最低,I/II/III类地区的最佳容配比参考值分别为1.3/1.5/1.6。在土她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中,分布式光伏重要性逐步提升,而分布式光伏一般选址靠近电力消纳地,光照资源相对普通,因此容配比要求提升。我们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配比或将持续上升,假设2022-25年容配比分别为1.22/1.241.261.28o3)硅片厚度、切片良率、电池良率、电池效率:不同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例如,HJT电池具有对称结构,可以降低电池制造过程
21、中的机械应力和碎片率,并且采用200C以下的低温工艺,因此更适宜硅片减薄,良品率也更高;TOPCon与HJT电池采用N型掺磷硅片,由于磷在硅中的分凝系数(约0.35)低于硼(约0.8),因此N型硅片更难控制元素分布均匀性,导致切片良率相对较低,同时由于N型硅片的延展性更好,我们预计其减薄速度或将快于P型硅片。因此,针对这四个变量,我们采用PERC.TOPCon.HJT电池市场占比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加权,从而反映电池技术更迭对多晶硅需求的影响。其中,各类电池市占率、转化效率、硅片厚度主要来自CPIA预测,各类电池良率及硅片良率主要由我们根据各公司公告和各公司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的回复进行假设而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材料 行业 颗粒 专题研究 助力 提效降碳 布局 长期 优势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