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格尔》人物造型与宗教图像的比较研究.docx
《《江格尔》人物造型与宗教图像的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格尔》人物造型与宗教图像的比较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物是史诗中的关键要素,对其的刻画描述较为直观地体现着民众的期待与想象,憎恶与畏惧,通过艺人描绘的“所见”我们便可以从中透视民众的“所想”,是我们了解史诗生发时代的社会信息的重要路径。通过将江格尔中英雄人物和蟒古斯的造型描写与萨满教、佛教图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江格尔英雄造型与萨满神祇形象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很大程度上可能来自于民众将史诗英雄看作战神的心理定位。而江格尔中的蟒古斯形象整体上比较模糊和象征化,与萨满教恶神形象比较近似。相比之下,东蒙古蟒古斯故事作为新型变异型史诗记录了更多的佛教元素,在蟒古斯造型上可以看到更多来自佛教造像的影响。大约在13世纪,诞生于蒙古族聚居地,江格尔(DZh
2、angar),又译占加尔,这部蒙古族英雄史诗,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聚居区。作为说唱叙事诗在卫拉特蒙古人中流传了数百年时间。江格尔描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乡而同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并终于取得胜利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至17世纪,其内容充盈到将近10万行,大体结构也基本定型。当时,从阿勒泰草原前往伏尔加河下游定居的卫拉特部土尔扈特人也将这部史诗带到了遥远异乡,这就是俄罗斯布里亚特、图瓦、阿尔泰等地以及蒙古国境内也都流行江格尔的缘由。19世纪初,这一原以说唱形式流传的民间巨著,方开始被整理
3、成文字。江格尔讲述江格尔汗率12位雄狮、32位虎将、6000多名勇士征战四方,降伏妖魔,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疾病、饥饿,草原常青,牛羊遍野理想乐园的故事,结构颇为独特,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角和主情节线索,数十部作品独立成篇,合成整体。独立的各部分在时间和情节上都互不连贯,各有各的主角和完整故事,因而相互间也没有因果关系和时序。江格尔包含的故事类型很经被整理成很多,最主要的是结义故事、婚姻故事和征战故事。结义故事讲述了英雄们经过战场上的交锋或各种考验最终结为情同手足的兄弟。婚姻故事讲述了江格尔和众英雄在娶亲过程中的各种经历,英雄们通过战胜各种困难表现了他们的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的性格。征战故事讲述了
4、江格尔和众英雄们通过战胜恶魔保卫家乡的事迹,表现了英雄们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江格尔史诗中除了汗国的首领江格尔以外还有他美丽动人的妻子阿盖沙布塔拉的形象,还有足智多谋的勇士阿拉坦策吉、古恩拜、赫吉拉干,以及雄狮英雄洪古尔、萨布尔、萨纳拉等。史诗中对洪格尔这个勇士的形象塑造,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他是江格尔左手头名勇士,他一片赤诚,拳拳之心紧系宝木巴国的安危,披肝沥胆,英勇战斗,将身家性命置于度外。史诗中江格尔和众勇士代表了正义,而故事中的莽古思象征着恶意、黑暗、丑陋。江格尔故事大多发生在西域,史诗中出现的阿尔泰山、白头山、额尔齐斯河、奎屯河等,都是今天新疆人非常熟悉的地方。其语言是活的土
5、尔扈特蒙古语,其中夹杂着不少维吾尔、哈萨克、布鲁特等西域族群的词汇。江格尔的篇幅极长,实际上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长。过去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谁要将江格尔唱完,谁就会立刻死掉。据说没有一个人能把全部江格尔学会,也没有一个人能将江格尔全部唱完。据记载,能演唱70回江格尔的艺人就已经被称为“史诗的口袋”了。江格尔具有粗犷豪迈、气象周大的艺术特色。关于宝木巴理想国,诗中这样唱道:“没有衰败,没有死亡,一切万古长青,那里的人们永远像25岁的青年那样健壮。在宝木巴,寒冬像春天一样温暖,炎夏像秋天一样凉爽。孤独的人来到宝木巴,就能人丁兴旺;贫穷的人来到宝木巴,就能富庶隆昌。在宝木巴这个地方,人们的财富均衡了
6、,贫富的界线消亡了。”对英雄江格尔,诗中如此描写:“江格尔是尊宝的化身,荣耀的圣人。有了江格尔,受伤的人能恢复健壮,死人能复活再生。跟他走,好像生活在33层天上。”史诗中的主要人物就像是神话人物,都能施展神通,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主人公江格尔作为群英之首,是全诗的中心和“太阳”。江格尔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漫长,主要以口传方式流传,在蒙古族人民中间代代口耳相传,未经文人修改,千百年来家传户诵,直到今天一直保持着较原始的状态。也有抄本和刻印本。演唱江格尔的艺人称为“江格尔齐”,他们是江格尔史诗的保护者,传播者和创作者。江格尔的演唱分为两种形式,一为用乐器伴奏的弹唱形式,另一种为不用任何乐
7、器伴奏的清唱形式。其中所用的伴奏乐器有陶布舒尔、三弦、四胡、马头琴等,但多用陶布舒尔进行伴奏。演唱江格尔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演唱。但也有一些地方在演唱江格尔时有一定的规矩,如卫拉特蒙古人如果开始演唱一部江格尔,必须把这一部讲完,听众必须要听到结束为止。之外,额鲁特人在演唱江格尔以前要点香、点佛灯、向江格尔磕头祈祷。而生活在博尔塔拉的察哈尔人,在晚上演唱江格尔时,则紧闭蒙古包的天窗和门,点香、点佛灯后再开始说唱。江格尔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充满了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代表了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最高成就。江格尔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蒙古族社
8、会发展史,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是蒙古族早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珍贵的史学价值,对于研究蒙古族远古时期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在悠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自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史诗。中华各民族史诗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博大的内容和生命力。中华各民族史诗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文化形态,不仅凝聚了中华各民族的智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神载体。它们既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渊源和文化魅力的鲜活标本。迄今为止,在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人民
9、、突厥语族人民以及满-通古斯语族人民中,还流传着数百部英雄史诗,在彝、苗、壮、傣、纳西、哈尼、瑶等诸多南方民族中也流传着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和英雄史诗,江格尔是其中蒙古族史诗的代表,与其他很多重要的元素一起塑造出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入挖掘和阐释江格尔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与史诗英雄的伟大人格力量,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格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具体举措。英雄的赞歌在洪古尔和阿拉坦策吉等英雄的辅佐之下,江格尔陆续收服了众多英雄,拥有六千又十二名勇士,娶了“永远像16岁少女般的“阿盖,远
10、征各国,开疆拓土。中国境内蒙古族英雄史诗蕴藏量宏富,约有300余种,而且在流布和发展的形态上基本是具有“地域一部族”色彩的部落史诗,只有卫拉特史诗江格尔正处于向蒙古“民族史诗”升格的进路上.江格尔是蒙古史诗演述传统的一个集大成者,既是中国英雄史诗的一个典范,也是世界各地活形态史诗的范例。江格尔主要流传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的蒙古族聚居区。多数学者认为江格尔最早产生于15世纪30年代早期四卫拉特联盟建立以后,于17世纪20年代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众西迁以前成型。而后随着卫拉特蒙古各部的迁徙,江格尔渐渐流传于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布里亚特、图瓦等蒙古族聚居区以及蒙古国,成为跨境的宏大史
11、诗。江格尔描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六千又十二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与邪恶凶残的敌人进行英勇而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江格尔的每个诗章都有一批共同的英雄人物形象,但情节相对独立,互不连贯,它们是整个江格尔史诗传统的有机部分,共同构成了江格尔史诗集群。国内学界已经习惯于将这种演述形态和叙事结构的蒙古史诗称作”并列复合型英雄史诗”。在这种叙事结构中,江格尔并非每个诗章的核心人物,许多诗章的核心人物是江格尔手下的某位英雄,如洪古尔、阿拉坦策吉、古恩拜、萨布尔、萨纳拉、明彦等。虽然在许多诗章中江格尔不是核心人物,但是作为宝木巴汗国的灵魂人物,他会出现在每个诗章中,将各个诗章平行地链接贯穿在一起,在叙事结构上起到一种
12、串行并联的纽带性功能。江格尔的故事主要围绕着婚姻和征战两方面情节展开,大都是使用不同数量的母题在婚姻和征战母题系列的统驭下,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有机构成的。江格尔,色道尔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8月目前,学界对江格尔到底有多少个诗章流传于世未有定论。大体而言,江格尔有百余种相对独立的诗章,每个诗章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顺序,“江格尔奇”(蒙古语,指演唱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演述语境进行随意组合和自由排序。“江格尔奇”每一次演述的诗章都是一首诗,也是一个叙事单元,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江格尔奇”通常还会将“序歌”和江格尔童年时期建功立业的故事作为演述的开端,从而使各个诗章之间
13、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而且规范着接下来要演述的故事的基本进程,向听众呈现一个宏大的叙事背景。不同的演述,乃至不同的“江格尔奇”呈现的诗章篇幅不同,故而江格尔各个诗章在不同演述语境下篇幅长短不等,彼此之间有时差异较大,少则几百个诗行,多则数千个诗行。江格尔塑造了江格尔、洪古尔、阿拉坦策吉、古恩拜、萨布尔、萨纳拉、明彦等英雄群像。他们都具备超凡的勇气和力量,往往孤身作战,武艺高超。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人民的代言人。他们团结一心,献身为民,不畏强暴,保家卫国,洋溢着强烈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江格尔是宝木巴的圣主,命定的伟大英雄,是宝木巴的精神支柱。江格尔出生时脚踏女妖,盘腿坐在恶魔
14、的胸脯上,两肩之间长着一颗发亮的紫色痣斑,身着洁白的丝衣。两岁时,蟒古思袭击了江格尔的家园,使他成为孤儿。五岁时,江格尔被摔跤手蒙根西克锡力克活捉,认识了洪古尔,两人结为兄弟。六岁时,江格尔降服了显赫的阿拉坦策吉,阿拉坦策吉预言江格尔将成为蒙古族民众的伟大可汗。七岁时,江格尔打败东方七个国家,威震四方。自此,在洪古尔和阿拉坦策吉等英雄的辅佐之下,江格尔陆续收服了众多英雄,拥有六千又十二名勇士,娶了“永远像16岁少女般的”阿盖,远征各国,开疆拓土。洪古尔是江格尔塑造的最为出色的英雄人物,勇武剽悍。他能把那高大的香檀连根倒拔,殍了枝杈扛在肩上,用它把50名好汉打得肢体断碎。他纵身一跳,像火星一样跃
15、到高山顶上。他临危不惧,在最险要的关头敢于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宝木巴的所有将士。芒乃可汗派遣使者向江格尔索要阿盖、阿兰扎尔等,恫吓江格尔等勇士如果不把他们交出来,便要出动13万大军,填平宝木巴汗国。江格尔和阿拉坦策吉屈服于芒乃可汗的勇武,不敢抵抗,想要答应了这些屈辱的条件。此时,洪古尔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当着使者的面大声宣告要战斗到底。面对侵略者的挑衅和威胁,洪古尔表现出了勇敢无畏,而不是妥协退让。正是在洪古尔的鼓舞和鞭策下,江格尔、洪古尔、萨布尔等英雄一起消灭了芒乃可汗。洪古尔的勇敢是与生俱来的勇气,体现一种精神的内在因素和对荣誉的追求以及英雄特有的品质。如果说江格尔
16、、洪古尔等英雄是人性和神性的统一体,蟒古思是人性和兽性的统一体,那么江格尔中的骏马就是将兽性、人性和神性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当英雄诞生时,命中注定有一匹骏马将为他出世,并将与他出生入死,风里雨里,相随一生,不离不弃。对英雄而言,骏马是他的同胞,是他的战友,是他的知己。他们朝夕相对,推心置腹,全情托付。骏马像守护神一样日夜陪伴英雄,为英雄出谋划策,为英雄全力以赴。英雄和骏马将心气与志气完全地超常地张扬迸发,创造性地在广阔的草原吟唱出了神圣而崇高的叙事,奠定了草原英雄史诗的主旋律和草原文明的基调。程式是江格尔创编、演述和流布的核心要素和诗学特质,“江格尔奇”熟练地运用程式化的语词完成对江格尔的演述
17、。只要对程式进行稍微的调整,“江格尔奇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创编出符合演述需要的诗行,而程式的长度或半个诗行或一个诗行或多个诗行。“江格尔奇”经常使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渲染宝木巴圣地的美丽、英雄们的英勇无敌、战马的骁勇俊美,赞颂英雄们力量的美、力量的伟大以及力量的神奇。江格尔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富有想象,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英雄形象,显现出了英雄们的气概。同时,史诗的语言具有优美与壮美的特征。在描述交战打斗的场景时,史诗语言激昂壮烈,突显战争的残酷性。在描述富丽的宝木巴、娇妍的美女、盛大的宴会时,史诗语言又如清辉流淌,和谐流畅,美妙乐章般优美婉约。神圣而崇高的叙事一部史诗能够让人们记住祖先曾经拥有的光
18、辉与荣耀,知晓自己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坚信他们未来美好的命运。江格尔正是如此。史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聚着特定族群的神灵观念、图腾信仰、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以及其他宗教信仰要素,逐渐演化成神圣的叙事,而“江格尔奇”演述史诗的活动也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新疆卫拉特人请“江格尔奇”来家里演述史诗时经常在蒙古包外拴白马或白羊,作为祭品。有时,“江格尔奇到民众家里演述史诗时,民众会在“江格尔奇”演述史诗前完成点香、点灯、煨桑等一系列祭祀性的仪式,或将盛满牛奶的碗放在蒙占包顶上,或将空碗扣在蒙古包顶上,有些地方还会在蒙古包周围撒上炉灰,甚至向空中鸣枪驱鬼。“江格尔奇”演述江格尔也有一些禁忌,而且同样的
19、禁忌,在民间可能出现不同的解释,存在不同的理由。例如,在一些地方,演述江格尔在晚上,而不在白天。博州“江格尔奇”相信江格尔具有某种法力,而且神灵们也喜欢听演述。因此他们的解释是,神灵们白天都要各司其职,没时间听演述,他们不能听到“江格尔奇的演述会不高兴,就会给演述者带来麻烦。所以,不能在白天演述。但是老“江格尔奇钟高洛甫却说,白天演述江格尔人会变穷。也就是说,禁忌的建立,关键是在那个禁忌的本身,至于遵守它的理由,有时候反倒可以是多种多样。但是也有遵守禁忌的理由是同一的,例如每一次演述江格尔都必须唱完一个完整的部分,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演述人会折寿。“如果把各民族史诗都结集在一起,那就成了一部世界
20、史,而且是一部把生命力、成就和勋绩都表现得最优美、自由和明确的世界史。”一部史诗能够让人们记住祖先曾经拥有的光辉与荣耀,知晓自己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坚信他们未来美好的命运。因此,史诗在久远而漫长的口头传唱过程中对受众起着历史教育的作用。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神圣叙事,既体现出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又承载着民族精神和理想。史诗的英雄是一个民族已发展出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范例,一个民族性格中分散在许多人身上的光辉品质都集中在他身上,显示出人性美的完整个体。史诗呈现的民族的精神特质、制度、习俗、信仰对一个民族的社会实践与民俗生活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育功能。江格尔里英雄们持有的崇高价值观深深地影响
21、蒙古族民族道德的培养。这种巨大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国内。卡尔梅克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巴桑嘎穆克宾等人曾经到苏联红军部队中演述江格尔,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和斗志。卡尔梅克作家巴道尔吉耶夫有过这样的记载:“江格尔奇(巴桑嘎穆克宾)讲到洪古尔统帅如何迎战敌人。演述者被他所讲述的内容所激励着,他卷起黑绸短棉袄的袖管,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了一块鲜红的丝手帕,高高扬起,就像诗歌里洪古尔所做的那样。挤得水泄不通的卡尔梅克剧院演出厅里欢声雷动:对,对,就是这样。”江格尔描述了英雄们战胜凶恶残暴的敌人,守护和谐美好家园的故事,蕴含着崇信重义、开拓进取、不畏强暴、迎难而上的中华民族精神。江格尔的宏大与崇高部分来源于它所传
22、达的这种民族精神及其承载的认同功能。正是因为它与文化心理、情感立场、社会理想、精神风貌等一些超越文本的东西紧密关联在一起,所以“江格尔奇”和受众可以在江格尔的演述中找到多重认同,而江格尔也由此在蒙古族民众中获得了高度的认同,成为能够表达蒙古族民众情感、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的崇高叙事。诗性演述与当代际遇受众对史诗的演述百听不厌的原因还在于史诗内容本身。在一个特定的传统社区里,受众和“江格尔奇”都有着自己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史诗诗章,将英雄的故事广为颂扬。“江格尔奇是江格尔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鄂利扬奥夫拉、坡内皮勒、力口朱乃等是最为学界知晓和提及的“江格尔奇一般而言,“江格尔奇中有些用乐器陶卜舒尔,有些用
23、弦琴、四胡,也有些用马头琴。但是也有不用任何乐器的,如鄂利扬奥夫拉演述江格尔也不用任何乐器伴奏。过去,弹奏着陶卜舒尔,高声吟唱的“江格尔奇时常可以见到,但是现在的新疆卫拉特地区己经很难遇到了。根据对新疆的江格尔的田野调查,大多“江格尔奇”基本上是不使用任何乐器演述江格尔,如冉皮勒、朝勒坦、钟高洛甫都是唱着讲的。不论在普通百姓的家里,还是在汗王贵族的府邸里演述史诗,“江格尔奇”经常受到热情的招待。这些受众经常杀羊设酒款待“江格尔奇”,然后全神贯注地聆听“江格尔奇”的演述。一些王公贵族、汗王、喇嘛还常以骏马和元宝赠送给“江格尔奇L1941年,“江格尔奇”阿乃尼开为通晓蒙古语的汉人张生财演述了几天江
24、格尔,张生财以一块茶砖、一件衣服和一块衬衫布相赠。在巴桑嘎穆克宾演述江格尔后,受众送给他一件短棉袄,赏给他3个卢布。受众对史诗的演述百听不厌的原因还在于史诗内容本身.在一个特定的传统社区里,受众和“江格尔奇都有着自己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史诗诗章。在新疆“江格尔奇”普尔布加甫演述的江格尔中,征服哈图哈尔桑萨尔之部是他演述最多的和最喜欢的,而且受众也最爱听。鄂利扬奥夫拉最拿手的是宝林格尔之子萨纳拉远征之部,受众特别喜欢他演述这个诗章。当鄂利扬奥夫拉演述自己心爱的这个诗章之前,通常要问:“喂,怎么样?咱们让宝林格尔之子萨纳拉远征去吧!“听到这话,受众往往热烈欢呼。受众喜欢这个诗章不仅是因为鄂利扬奥夫拉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格尔 人物造型 宗教 图像 比较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