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习题:第10章 神经系统.docx
《人体生理学习题:第10章 神经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习题:第10章 神经系统.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一)选择题【A型题】1.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是A.内分泌系统B.泌尿生殖系统C.神经系统D.血液循环系统E.免疫系统2 .下列神经纤维中哪一类属于无靛纤维?A.A。类B.Att类CB类D.A类E.C类3 .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B.反射C.适应D.反馈E.整合4 .反射弧中哪一个环节最易疲劳?A.效应器B.传入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D.感受器E.突触5.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A.与髓鞘的厚度无关B.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C.不受温度的影响D.与直径成正比E.与剌激强度有关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结构的完整性B.功能的完整性C.单向传导D.相对不
2、疲劳性E无突触延搁7.关于黄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对一传递B.突触延搁C.单向传布D.总和E,易疲劳8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卜.列哪项没有关系A.纤维直径B.动物种属C.温度D.纤维类别E.刺激强度9 .神经元的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依赖于A.血液供应B.细胞外液C.反向轴浆流动D.顺向轴浆流动E.双向轴浆流动10.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反射方式是A.兴奋和抑制B.正反馈和负反馈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D.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E.神经内分泌调节和神经免疫调节11.属于非化学性信息传递的方式是A.对靶器官的作用B.神经-肌肉接头激素C.经典突触D.缝隙连接E.曲张体12.
3、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A.刺激的强弱和性质B.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C.中枢突触的多少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13.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A.交互抑制B.侧支抑制C.突触前抑制0.突触后抑制E.前馈抑制14.传入侧支性抑制也称为A.突触前抑制B.交互抑制C.去极化抑制D.回返性抑制E.树突-树突型抑制15.传入侧支性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去极化抑制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16.下列哪种物质可阻断突触前抑制?A.土的宁B.荷包牡丹碱C.利血平D.赛庚定E.氯醛糖17.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A.多巴胺B.
4、乙酰胆碱C.去甲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E.5-HT18 .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集中于脑内哪一部位?A.疑核B.纹状体C.脑桥核D.脑干中缝核E.丘脑中线核群19 .下列物质中,属于中枢抑制性递质的是A.GABA、甘氨酸B.多巴胺、酪氨酸C.谷氨酸、门冬氨酸D.乙酰胆碱E.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0 .阿片受体的阻断剂是宁素酮都 定的板洛上 庚士辣纳以 赛氏 CD.E.21 .多巴胺递质系统包括A.蓝斑核B.黑质-纹状体C.低位脑干D.中缝核E.脑干网状结构22 .下列哪一项属于胆碱能受体?A.M、B.V、BC.M、a、BD.M、M和ME.M、Bi、B八323.一般认为,既可作为突触
5、前抑制,也可作为突触后抑制的递质是A.多巴胺B.5-HTC甘氨酸D.GABAE.肾上腺素24.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酸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D.5-羟色胺E.多巴胺25 .a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是A.箭毒B.阿托品C.酚妥拉明D.心得安E.心得宁26 .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箭毒C.酚妥拉明D.心得安E.六羟季胺27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Q多巴胺D.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E.5羟色胺28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
6、腺素29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器官是A.性腺B.甲状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E.汗腺30 .下列何种效应主要与胆碱M样作用有关?A.心脏活动加强B.支气管痉挛C.胃肠活动减弱D.终板电位增大E.瞳孔扩大31 .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为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肾上腺素E.多巴胺32 .M型胆碱受体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箭毒C.酚妥拉明D.心得安E.毒罩磴33 .属于胆碱能受体的是A.M、N和aB.MN和BCM、Nl和MD.M、和B?E.Ma和B34 .神经末梢兴奋与其神经递质释放之间的偶联因子是A. NaB. K,C. Ca2D. Mg2,E.C1
7、35 .递质共存的正确叙述是A. 一个核团的多个神经元内共存同一种递质B. 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C.两个神经元共存一种递质和一种调质D.两个神经元共存一种相同的递质E.两个中枢的神经元共存同一种递质36.N型胆碱受体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箭毒C.酚妥拉明D.心得安E.菸碱37.神经系统实现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兴奋和抑制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C.正反馈和负反馈D.感受和处理信息E.记忆与思维38.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比较密集的区域是A.低位脑干B.脑干中缝核C.丘脑底核D.纹状体E.黑质、脚间核39.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是:A.单线联系B.辐散联系C.聚合联系D.链锁状联
8、系E.环状联系40.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失活的途径是.突触前膜重摄取B.由血液带至肝脏破坏C.被胆碱酯酶分解D.小部分被重摄取,大部分由肝脏破坏E.大部分被重摄取,小部分由肝脏破坏E.非条件反射活动4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主要递质是A.GABAB.谷氨酸、门冬氨酸C.甘氨酸D.5-HTE.乙酰胆碱42 .M受体A.位于骨路肌神经-肌肉肌接头的肌膜上B.位于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上C.可被儿茶酚胺激活D.可被酚妥拉明阻断E.位于机物神经节细胞膜上43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C.突触后膜的兴奋D.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E突触
9、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4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升高A.Na,KC,尤其K,B. Ca2KCl,尤其CGC. K,C,尤其CID.Na,K,尤其NaEK+,Ca2Na,C,尤其C4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升高A. Na,K,Cl,尤其KB. Ca2KCl,尤其CGC. Na,K尤其NaD. ClE.K,Ca2Na,C,尤其Cl46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A.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B.突触前膜超极化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D.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E.结构基础是神经元的轴突-树突联系47.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
10、是由于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D.去极化抑制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48 .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A.周围性抑制B.回返性抑制C.侧支性抑制D.去极化抑制E.交互性抑制49 .突触前膜受体的作用是:A.促进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B.引起前膜外C陵内流C.促进递质的贮存D.促进前膜对递质的重摄取E.调节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50 .可阻断突触前抑制的物质是A.阿托品8. 士的宁C.利血平D.荷包牡丹碱E.肉桂硫胺51 .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相同点是A.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B.递质使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所致C.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D.可总和在轴突始段形成
11、外向电流E.为“全或无”式电位变化52 .突触前膜的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轴突末梢释放递质B.促进轴突末梢合成递质C.减少轴突末梢释放递质D.调节轴突末梢递质的释放量E.减弱轴突末梢合成递质5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A.是去极化局部电位B.是超极化局部电位C.具有全或无特征D.是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所致E.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54 .反射活动后放现象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A.链锁状联系B.辐散式联系C.环状联系D.传入侧支式联系E.聚合式联系55 .神五元兴盛上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在A.胞体B.轴突C.树突D.轴突始段,E.树突始段56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
12、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A. Ca外流B. Ca?内流C. Na外流D. Na内流E. K外流57 .去甲肾上腺素A.是所有交感神经东梢释放的递质B.与多巴胺合成过程相同C.对突触前、后膜都可发挥调节作用D.作为递质,其灭活途径主要经血液带走,在肝肾等组织被COMT和MAO灭活E.作为递质,发挥作用后,主要在突触间隙被COMT灭活58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A.腿反射B.排尿反射C.肺牵张反射D.减压反射E.对侧伸肌反射59 .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A. 受体B. B受体C.、型受体D.,型受体E.M型受体60 .反射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的A.局部神经元回路B.具有整合作用的神经
13、元群C.具有调节某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D.具有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通路E.具有某一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群61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末梢的2受体阻断剂是A.派哇嗪B.心得乐C.心得宁D.育亨宾E.普荼洛尔62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该突触前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降低,其原因是该末梢:A.释放抑制性递质B.处于相对不应期C.处于有效不应期D.先有了去极化E.先有了超极化63 .呕吐中枢位于A.下丘脑B.中脑C.脑桥DD.延健E.有航64 .突触后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兴奋性递质释放过少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减弱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生了抑制E.
14、氟呱咤醇65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不易疲劳B.双向传递C.突触延搁D.不能总和E.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6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A.极化B.去极化C.后电位D.超极化E.复极化67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后膜对Ca-K+通透性增大C.突触后膜去极化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E.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大68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D.突触后膜超极化E.以上都不对69.下列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15、A.是感觉的最高中枢B.与大脑皮层的联系称为丘脑皮层投射C.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站D.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投射系统E.特异投射系统可维持大脑的清醒状态70.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起始细胞群是A.联络核B.接替核C.髓板内核群D.接替核和联络核E.联络核和髓板内核群71 .传导慢疝及内脏疝的纤维主要是A.Au纤维B. C类纤维C. B类纤维D.As纤维E.A,纤维72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A.慢痛B.刺痛C.定位不精确D.必有牵涉痛E.对牵拉不敏感73 .痛觉的感受器可能属于A.机械感受器B.化学感受器C.温度感受器D.牵张感受器E.触压感受器74.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正确的是A.由丘脑的感
16、觉接替核弥散地向大脑皮质投射B.向大脑皮质投射因区域狭窄,引起特定的感觉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D.受到破坏时,动物将出现角弓反张现象E.受到破坏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75 .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为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纤维束B.东大脑皮层投射的区域较狭窄C.其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D.受破坏时,将出现去皮层僵直E.受破坏时,脑电呈同步化慢波76 .传导内脏痛的主要纤维是.Ao类BAr类C.A&类D.A类E.C类77 .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受损,引起身体感觉障碍的主要部位是A.左侧头面部B.右侧头面部C.双侧头面部D.右半身E.左半身7
17、8 .脊懒半离断所致断面以卜.的感觉障碍是A.同侧的深浅感觉B.对侧的深浅感觉C.同侧深感觉,对侧浅感觉D.对侧深感觉,同侧浅感E.同侧和对侧深感觉79 .深感觉是指A.腹内脏器的感觉B.心脏感觉C.皮肤深感觉D肌肉本体觉和深部压觉E.粘膜的感觉80 .浅感觉是指A.痛觉和温度觉B.痛觉和轻触觉C痛、温觉和轻触觉D.压觉和温度觉E.触觉和温度觉81 .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触觉B.调节内脏活动C.引起牵涉疝D.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E.维持睡眠状态82 .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协调肌紧张B.调节内脏功能C.维持觉醒D.引起特定的感觉E引起牵涉痛83 .牵涉疝是指A.
18、内脏疾病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B.伤害性剌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D.皮肤受切割等刺激时产生的痛觉E.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84.丘脑中发出特异投射纤维的最大核团是A.内侧膝状体B.外侧膝状体C.外侧腹核D.丘脑后核E.后腹核85.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B.引起特定感觉C.维持大脑清醒状态D.多经脑干网状结构上传E.维持睡眠状态86.下列哪种感觉传入与丘脑感觉接替核无关?A.触、压觉B.视、听觉C.痛觉D.嗅觉E.温觉87.脊赣何种性质的损伤可导致痛温觉与轻触觉障碍分离?A.
19、完全横断B.脊髓空洞症C.脊髓半离断D.前根病变E.后角受损88.脊髓丘脑侧束的功能是传导身体A.同侧的触觉B.对侧的触觉C.同侧的痛、温觉D.对侧的痛、温觉E.同侧的深部压觉8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A.体内所有特定感觉的上传途径B.为皮肤的不同感觉的上传途径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D.引起特定感觉和激发传出冲动E.视觉和听觉的上行通路90.内侧膝状体接受下列哪种感觉纤维投射?A.三叉丘系B.内侧丘系C.视觉传导道D.听觉传导道E.脊-丘前束91 .嗅觉皮层代表区位于A.额叶B.枕叶C.顶叶D.边缘叶的前底部E.颍叶的额下回92 .视觉皮层代表区位于A.题叶的题上回B.颁叶的歌横
20、回C.中央后回D.扣带回E.枕叶距状裂上下缘93 .听觉皮层代表区位于:A.枕叶距状裂下缘B.枕叶距状裂上缘C.额中回后部D.歌横向和歌上回E.颜横回和颜下回94 .味觉投射区是A.双侧额叶皮层时B.双侧额叶皮层C.双侧枕叶皮层D.边缘叶E.中央后回头面部投射区下侧95 .第二体表感觉区位于A.中央后回B.中央前回C.额叶皮层D.皮层表面3940区E.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96 .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为:A.各趾无变化,踝关节伸直B.小趾无变化,其他四趾背屈呈扇形向内展开C.小趾背屈,其他四趾曲屈D.大趾背屈,其他四趾呈扇形向外展开E.下肢所有屈肌收缩97 .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主要位于A.中央前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生理学习题:第10章 神经系统 人体 生理学 习题 1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