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目标值修改后).docx
《安徽省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目标值修改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目标值修改后).docx(8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安徽森林经营的基本情况一、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徽林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1949年,为百废待兴期。林业基础极为薄弱,全省林地面积为394.94万公顷,森林面积仅有1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16%。19491958年,为发展期。1950年全省造林面积为1133公顷,1958年达到8326公顷。19581963年,为第一次浩劫期。1958年夏、秋,全省动员10万人进山伐木炼铁,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63年全省林地面积为389.03万公顷,森林面积仅有128.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27%。19631966年,为恢复期。为贯彻国务院森林保护条例,我省调减了木材生产任务
2、,确定了“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方针,使林业建设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66年春,造林面积回升到16.5万公顷。1966-1976年,为第二次浩劫期。期间,林业机构撒并,科研、教育单位下迁,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山区粮食自给”,导致乱砍滥伐,毁林种粮,森林资源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19761995年,为林业建设第一次创业期。中共H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总结林业生产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关于加速发展林业生产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林业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这些措施主要是:每年增加山区粮食定销指标4亿多斤,基本上解决山区群众口粮问题;省财政每年拨出1
3、220万元,对社(乡)(村)造林实行定额补助;国家统配材生产任务由37万立方米调减到23万立方米,使林区得以休养生息;确定祁门、黄山市等19个山区县、市以林业为主的生产方针;成立了林区派出所;从1981年起,连续三年开展了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全省划定自留山60万公顷;放宽林业政策,允许社员个人责任承包荒山造林。1983年全省承包荒山造林的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达4.28万个,经营荒山15867公顷。至1996年,我省林地面积已达410万公顷。19962000年,为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期。从1996年起,全省拉开了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的帷幕。其核心是“一
4、个目标、两大体系、三项任务”。一个目标:绿化安徽大地、造福安徽人民;两大体系:到本世纪末,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三大任务: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五八”造林绿化规划,确保1997年基本实现全省绿化,完成“五八”造林规划第二阶段奋斗目标。二是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林业,建成经济林基地和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基地各100万公顷。三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经济。1997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绿化目标后,林业工作重心转向“两大基地建设和林业综合开发。先后实施了高效经济林工程、银杏致富工程、板栗致富工程和竹业致富工程等。1998年“两江”大水后,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省委、省政府于1999
5、年3月做出关于建设万里绿色长廊工程的决定,全省林业生态建设重点转向实施万里绿色长廊。所谓“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就是以我省境内总长1.2xl0*km的15条铁路和9条国道、66条省道公路为依托,在其两侧各Ikm范围内,建设以防护林为主体,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兼顾的绿色长廊。其主要内容包括线路绿化、林带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山地绿化和城镇、村庄绿化六个方面。主要目标是,从1999年起,通过3年实施、1年完善巩固,使工程范围内绿化覆盖率由20.4%提高到24.2%,净增3.8个百分点。20012005年,为跨越式发展期。在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从国家、民族
6、长远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等灾后重建的“三十二字”方针,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在原来试点基础上,在全国24个省(市、区)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我省属于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省份之一,20022005年共承担国家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22万公顷;2004年,全省林地总面积达到了440.35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327.35万公顷。20062009年,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提高期,通过补植补造,提高退耕还林造林保存率,至2009年,全省林地总面积达到了443.18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380.30万公顷。2009-2014年,通过人工造林、补
7、植补造、封山育林以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培育为主的森林培育,2014年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表明,我省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林林地面积449.33万公顷,森林面积395.85公顷,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由前期61.97立方米增加至本期的71.88立方米,平均年公顷净增9.91立方米。为加快我省造林绿化步伐,促进生态强省建设,201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重要决策。建设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改善生态,让江淮大地天更蓝、山更青、水更净。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工程建设各项目标任务。2012-
8、2016年全省五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78.88万亩,占千增工程规划任务的104%,创下我省单个规划期和单项工程人工造林面积历史记录。目前全省林业改革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林权流转有序开展,规模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林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从2016年起启动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全面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压紧责任,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再接再厉,不断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做出新的贡献。二、主要
9、成就(一)全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森林结构明显改善201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实施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启动电视电话会议,确立主攻丘陵、巩固山区、提升平原基本原则,全面拉开了工程建设序幕。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将其作为建设“生态强省”的有力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投入范围,活化经营机制,深化保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迅速掀起并持续保持了大规模造林绿化的热潮,全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划任务。从宏观看,对比2014年与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成果,我省森林资源
10、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由前期61.97立方米增加至本期的71.88立方米,平均年公顷净增9.91立方米。(二)转变森林抚育经营理念,扩大林农职工就业收入森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效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过去由于受“重造轻管”思想和缺少项目投资带动等影响,我省森林抚育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大量人工中幼林未能及时开展抚育间伐,直接影响了林木生长,导致森林质量普遍不高。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和安徽省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通过各级林业部门的宣传培训,使广大林农群众、林场职工,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树立起“三分造七分管思想和森林抚育经营是现
11、代林业发展永恒主题的理念,切实将转变林业发展方式落实到森林抚育经营实践之中。通过森林抚育间伐生产了间伐材,国有林场、林木所有者或经营者直接获得了部分木材销售收入。同时,采伐剩余物培育了林地地力,促进了林木生长。另一方面,通过森林抚育项目的开展,开辟了新的就业增收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林农职工的劳务收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三)开展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重点树种质量得以提升在2010年首次完成森林抚育补贴试点30万亩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至全省16个地级市绝大部分县(市、区)并严把关键环节,努力开展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十二五”期间完成680万亩,国家补贴资金6.8亿
12、元。按照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的要求,林业与财政两厅密切配合,多次商讨协调推进森林抚育工作,并共同举办全省森林抚育工作座谈会、培训班,省林业厅与各市林业主管部门签订责任书,将森林抚育补贴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其年度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我省于2009年出台了安徽省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列了十大提升树种和工程项目,并将油茶、杨树、竹林、特色经济林作为提升重点内容。一是开展竹子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10)66号),要求省财政从2011年起,将竹产业纳入省专项资金给予支持。二是实施杨树产业示范林项目。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杨树产业发展的意见和省财政厅、省
13、林业厅关于开展杨树产业发展营造林示范补助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杨树修枝、造林、质量提升及抚育间伐等示范工程。三是实施油茶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计划。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省政府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共同研究制订了安徽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各地以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在适生区建设一批优质、高产油茶生产基地,加快对现有低产林的抚育、更新和改造,提升油茶林质量与效益。四是深化中德财政合作项目。“十二五”期间,继续引进和实践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中德财政合作安徽营造林二期项目完成森林经营1
14、9万亩。中德财政合作安徽森林可持续造林项目从2011年开始在夥县、黄山区、绩溪县、桐城市、霍山县和全椒县实施。经国际专家监测,至2014年,已完成合格森林经营面积25.73万亩,其中2011年35760亩、2012年99105亩,2013年90105亩,2014年32295亩,2015年计划15000亩。(四)建立一支森林经营专业队伍,人才素质逐步提升“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安徽省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特别是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的推动,建立国家、省、县三级森林经营人才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培训。先后举办了各类营造林、资源管理与技术培训班,积极参加国家组织开展的系列培训。主
15、要包括省与市县组织举办的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杨树修枝技术班、竹子科技示范园观摩、全省林业工作站站长岗位培训班;组织重点地区参加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和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森林抚育经营管理技术研讨(培训)班等。涉及相关培训班60余期,受训人员超100o人。从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到基层乡镇林业工作站的管理与技术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森林抚育经营工作锻炼,部分扭转了重造轻管思想,实践和贮备了一批森林抚育经营人才。三、存在问题近年来我省森林经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制约和影响因素依然很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有:(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总体
16、来说,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与世界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而我省人均森林面积0.83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2.179亩)的38.5%。这与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存在矛盾。我省林业一直存在南北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南部以林为主,林地产出高,群众和政府的造林积极性都比较高,而北部以农为主,虽然对造林绿化增加森林面积的需求迫切、热情很高,但受制于产业结构,经济基础薄弱,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江淮丘陵地区,由于立地条件差,林木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资林业的热情。随着一系列国土绿化重点工程的实施,我省的森林、绿地面积一直稳步增长,但森林经营措施远远没有跟
17、上,表现在重规模扩张轻质量。林地保护形势严峻,城镇扩展、采石挖矿等对林地的侵占现象严重,导致一方面通过造林在增加森林面积,另一方面林地流失又抵消了部分增长。(二)部分地方政府短期行为严重,经营主体经营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缺乏森林经营中长期规划,短期经营行为严重,甚至存在以低效林改造名义将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毁林造林、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给林业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重造轻管,“重采轻育”、“重取轻予”的思想和倾向仍然存在,满足于森林面积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增长,忽视森林质量的提高和森林效益的发挥。经营主体权责利不清晰,认识不到位,自觉经营、自主经营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18、,“望天长”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森林经营政策不配套、不完善一是森林抚育补贴实施范围有限、抚育对象限制过死,补贴标准偏低,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森林抚育不到位或偷工减料现象。二是采伐限额制度制约了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的开展。落实森林采伐限额的相关程序较为繁琐,公益林抚育采伐强度规定太低等,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施工时间,影响了森林抚育效果。(四)森林经营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森林经营集约化程度低森林经营涉及面广,在林业生产周期中所占时间长,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普遍存在管得过死、过多等问题。部门和单位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实施林改后,形成的一山多户、一户多山,户均山场面积规模
19、偏小,导致组织困难,经营分散,管理水平低,监管成本高。(五)森林经营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狭窄森林经营方面的投入偏少,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规模小、标准低、范围窄。国家和地方安排的营林投资又主要用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远不能满足急需的中幼龄林抚育任务需要。地方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政策缺失。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缓慢,社会资本和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森林经营的机制尚未建立。山区林区经济发展落后,广大林农、林业职工经济困难,国有林场、广大林农无力筹措大规模森林抚育等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森林采伐管理、公益林管理等相关政策不能适应森林抚育经营生产实践的需要。(六)森林经营理论体系、技术标准滞后森林经营的内容宽广,技术
20、要求高,需要有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生产,但现行的森林经营理论还多停留在过去以生产木材为中心的理论体系,缺乏以分类经营为基础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可持续经营理论体系。如安徽省现行的抚育间伐标准还是1984年制订的安徽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试行规程,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缺乏湿地松(火炬松)、杨树等人工林和不同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标准(规程)。在抚育间伐实施过程中易导致激烈争论和操作混乱。(七)森林经营基础设施落后,基层林业技术力量薄弱森林抚育经营由于资金投入十分有限,林区道路等营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林区路网、森林经营作业道密度低、等级差。各级林业部门特
21、别是县、乡镇林业站作为林业部门的基层技术力量,森林经营人才队伍严重断档,专业化队伍建设滞后,难以将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有效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第二章森林经营规划必要性及有利条件分析一、加强森林经营的必要性(一)加强森林经营是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指示,实现中央对林业工作目标要求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法律制度和战略布局做出了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和林业改革发展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对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明确
22、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对林业工作提出“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好每一寸绿色”的目标要求,为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把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森林保护,大力开展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森林经营关乎林业发展全局,是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和主攻方向。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实现中央对林业工作的目标要求,必须立足林业建设实际,把森林经营置于林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科学推进森林经营,加快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为
23、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二)加强森林经营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实现林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森林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是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的根本保证。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效益低下、功能脆弱,是我国林业最突出的问题。国家林业局党组明确提出,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要把森林经营工作放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林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系统谋划、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色财富理念,增强绿色发展活力,推动林业发展方式由以造林绿化为主向造
24、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并重转变,走上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林区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林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新提升。(三)加强森林经营,培育多功能森林,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基础的必然要求森林质量不高,生产潜力发挥不出来,生态功能自然就低下,这是我国也我省林业最突出的问题。由于人工林树种结构、空间结构、年龄结构严重不合理,树种单一、过纯过密、中幼林比重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将我国的森林蓄积量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状况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森林资源是增强生态承载力、扩大环境容量、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森林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森林 经营 规划 2016 2050 目标值 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