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资料:安全生产概论.docx
《技能培训资料:安全生产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能培训资料:安全生产概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安全工程概述相关定义安全工程:是以人类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中介已经发生事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辨识和预测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式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学科技术知识体系。安全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受伤害、财产不受到损失、效率不受到损失,环境不受到破坏。人身安全: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切不良因素,保障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之为。又称为劳动安全或职业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文革前)。设备安全(财产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产的一切危害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危险源:(危险因素、有害因素、隐患):事故的根源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时间积累)。危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后果不可接受,突发性和瞬间作用)。事故: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木质安全(失误,故障,固有):采取最佳技术措施、特别在设计上采取措施,实现生产过程即使在误操作或设备故障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的状态。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他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
3、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安全工程的基本内容:安全工程分为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两个方面。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全包安全,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1)、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2)、建立健全、贯彻执行安全法律法规。(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责任制。2、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1)、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2)、安全责任制。(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4)、安全规划与计划。(5)、安全培训教育。(6)、安全档案管理。安全技术:按行业分:矿山安全技术、煤矿安全技术、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冶金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水利水电安全技术、旅游安全技术等。按危险、有害因素分
4、:火灾与爆炸安全技术、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等。安全生产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远古任用自制工具自卫,利用洞穴居住,最初的原始安全技术。)建国50多年,安全生产管理从无到有,可以清除了解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安全生产工作走过的恶历程,可以深刻体会到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得关系。可以总结穿全生产管理的好做法和成功的经验。第一阶段:建国前夕到1957年间。发展上升改革阶段。第二阶段:1958到1965。滑坡、发展阶段(大跃进,“左”倾错误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滑坡到恢复到发展的过程。第三阶段:1966到1976年间:文化大革命,安全管理出现倒退,
5、事故出现高峰。第四阶段:1978到1992年间:全面整顿和恢复发展时期。安全生产现状:(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有两个,一个是安全,二是质量)1、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理的建立,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自主权随之扩大,企业也面临市场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企业也面临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企业为提高效益,片面重视与生产直接的投入,把安全方面的投入放到次要位置,在口头宣传上是安全第一,在具体政策上是生产第一。2、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规咨等完善。我国现有安全方面的法规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而且层次不高,多数属行政命令,对具有自主权的企业无强制性的法律效能。3、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有限,检查机构权
6、威性不够,检查制度不严格,检查人员素质与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难以发挥监察的有效作用。4、安全管理工作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更难实现全局统一的规划,难以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增加预防事故危害的能力。5、发生事故后,对事故的锤炼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认真分析事故的原因,分清责任,吸取事故教训,对事故处理极不严肃。6、相当一批历史较长的大企业,欠账太多,事故隐患叠生,而且企业经济负担过重,只能在加强软件方面下功夫,在投入上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7、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后,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严重,不求自己任期内部出事故,对事故隐患充耳不闻,不愿采取远期规划和投入。8、一些
7、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安全卫生很差、一些外商利用一些地区急需发展的心理,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和比较差的生产条件,来获取高利润,严格影响工人的安全健康。9、大量农民转变为工人,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现象严重。安全生产发展方向:1、安全生产发展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紧紧围绕“两个根本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及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体系,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努力提高全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查处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2、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3、加
8、强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4、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5、加强安全生产监督。6、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方针和内容1、建国初期: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2、在文革以后: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3、在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其含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含义: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时,把安全放在首位保证自己和他人安全条件下,才能从事生产安全优先原则(安全一票否决制度)预防为主的含义:安全工作立足于预防,关口前移动,事故调杳,预防事故长效机制(方法?)安全生产管理体制93年以前的为: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93年以后的为:企业负
9、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企业负责:在政府转变只能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强调“关生产必须管安全”这个原则,企业要负责搞好安全生产的重任。企业负责就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本企业安全安全生产副全面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就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行业管理:行业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对行业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和检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对行业所属企业以及归口管理的企业安全工程的管理,防止和控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国家监察:是指根据国家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位性的。群众监督:工会监督是群
10、众监督的主要方式。随着经济体制的建立,群众监督的内涵也在扩大。不仅是各级工会,而且社会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单位等也应共同对安全生产起监督作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1 .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3 .指导和推动经济建设4 .提高生产力5 .保持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规则分类组合为法律门类而形成的法律、规范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按照我国的立法规则,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应包括:1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2 .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3 .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有挂南全
11、生产的部门规章;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有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规章6 .国务院有关部门安徽早保隙安全生产的要求,依照制定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安全生产的各方面关系、行为的法律、法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是安全生产工作领域中的一部综合性大法。(我国的法律体系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包括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国家有关部委颁布的规章,地方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能 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