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
《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宫颈病变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CINnl(ICD-10:D06.9)、ClNII(ICD-10:N87.1)CINI(ICD-10:N87.0),未特指的宫颈发育不良(ICD-10:N87.9)拟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子宫颈成形术(ICD-9-CM3:67.2x00)、子宫颈锥形电切除术/或+子宫颈成形术(ICD-9-CM3:67.3202)o二、诊断依据(一)病史:可无症状,或仅阴道排液增多,接触性出血;阴道镜(或直视)下提示CIN病变。(二)体征:宫颈光滑,或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三)辅助检查:阴道镜(或直视)下宫颈活检病理为“CINI
2、II”、“CINII”、“CINI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手术方式: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子宫颈成形术,子宫颈锥形电切除术+子宫颈成形术。(二)手术途径:经阴道。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INIII(ICD-10:D06.9)、CINII(ICD-10:N87.1)、CINI(ICD-10:N87.0)未特指的宫颈发育不良(ICD-10:N87.9)疾病编码;(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
3、(一)血常规五分类+血型;(二)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三)大便常规+0B;(四)妇检,阴道分泌物常规+BV、HPV;(五)住院生化:肝功八项、肾功五项、空腹血糖、电解质三项;(六)凝血4项;(七)感染八项;(八)心电图、胸片;(九)却超(盆腔);(十)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SeC等)。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一)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二)可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三)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四)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七、手术日(办理住院并手术)(一)术晨禁食禁饮,
4、术前排空膀胱;(二)麻醉方式:静脉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三)手术内置物:无;(四)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必要时);局部用碘仿纱或其它止血药物(必要时);(五)输血:一般无需输血,特殊时视术中情况而定;(六)病理:石蜡切片或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八、术后复查(一)必要时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二)术后用药:药物治疗可为口服用药;(三)预防性抗菌药物:必要时用;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九、出院标准(一)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二)体温正常;(三)能独立完成起居活动;(四)阴道流血不多。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住院后突
5、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二)术后出血多,需要留院处理。结直肠息肉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ICDTO:D12.0/D12.1/D12.2D12.3D12.4/D12.5),直肠腺瘤样息肉(ICD-IO:D12.7/D12.8),直肠息肉(ICD-10:K62.1),结肠息肉(ICD-10:K63.5/K51.4),行内镜下结肠病损切除术(ICD-9-CM-3:45.4300x008/45.4301/45.4302/45.4303),内镜下直肠病损切除术(ICD-9-CM-3:48.3508)。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
6、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2版);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Colorectalpolypectomyand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EuropeSocietyof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ESGE)Endoscopy,2017,49(3):270-297.;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2):61-64.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7、(一)病史: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二)体格检查:部分患者直肠指检触及肿物。(三)辅助检查:钢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2版);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Colorectalpolypectomyand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EuropeSocietyofGastrointesti
8、nalEndoscopy(ESGE)Endoscopy,2017,49(3):270-297.;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2):61-64.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一)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二)内镜下治疗。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ICD-10:D12.0D12.1D12.2D12.3D12.4/D12.5),直肠腺瘤样息肉(ICD-10:D12.7/D12.8),直肠息肉(ICDTO:K62.1),结肠息肉(ICD-10:K63.5/K51.4)疾病
9、编码。(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三)纳入标准(日间可切除标准):肠息肉直径介于5mm至ICm之间(5mW息肉直径VICn1),并且息肉数量少于3粒,或细蒂息肉(蒂直径VlCn1)。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病情适当扩大纳入指征。(四)排除标准1.息肉直径V5mm,且息肉数量V3个,可于门诊肠镜检查时直接予钳除术。2,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息肉23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1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21Cnl);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需住院行息肉内镜下治疗。3 .患者年龄V18岁,或65岁者,或存在肠道
10、特殊疾病患者。4 .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五)女性患者非月经期。五、术前准备(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EA、CAI9-9等);4 .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5 .用贝剂灌肠检查或结肠镜检查。(二)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检查项目1.心脏彩超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平板实验;2 .肺功能;3 .腹部CT检查。患者在行肠镜体检过程中实施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在体检时已完成。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
11、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七、手术日(办理住院并手术)(一)麻醉方式:静脉麻(二)手术方式:根据病情实际情况选择肠镜下息肉电切除术、电凝除术、氮气凝除等。(三)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四)病理学检查:标本行快速石蜡病理学检查。八、术后住院恢复(一)术后送复苏室,再送回病房。(二)监测生命体征,大便情况,腹部情况。(三)禁食、补液。(四)若有腹部不适,予对症处理。(五)若出现并发症,可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六)追踪病理结果。九、出院标准(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二)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三)麻醉后出
12、院评分系统(PADS)评分总分29分。(四)恢复流质饮食。(五)快速石蜡病理结果示良性息肉。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患者年龄18岁,或65岁者,或存在肠道特殊疾病患者。(二)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三)息肉不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或患者存在内镜治疗禁忌症,需出院或转外科治疗者。(四)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五)合并有其他疾病较严重时,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六)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息肉23个以上,或息肉直径21ci;或广基息肉;
13、或粗蒂息肉(蒂直径21CnI);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七)病理结果示息肉癌变并侵犯基底部,需追加外科手术。会厌良性肿瘤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会厌良性肿瘤(ICD-10:D14.1),行支撑喉镜下会厌病变切除手术(ICD-9-CM-3:30.0900x041/30.0900x042/30.0903/30.090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一)病史:咽部异物感,或吞咽不适等。(二)体征:会厌喉面或舌面光滑新生物。三、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
14、4.1会厌良性肿瘤疾病编码。(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四、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 .胸片、心电图;5 .电子喉镜检查。(二)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发音功能检测。五、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支撑喉镜下会厌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等离子)手术等。六、预
15、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七、手术日(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二)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三)标本送病理检查。八、术后复查(一)术后3天内需首次复诊,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如电子喉镜。(二)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九、出院标准(一)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二)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术中、术
16、后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二)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三)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x),乳房纤维囊性乳腺病(ICD-10:N60.2),行乳腺肿物/病变导管切除术或微创手术(ICD-9-CM-3:85.2100x003/85.2100x004)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一)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
17、或溢血。(二)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三)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铝靶检查。(四)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第1版)。(一)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乳房肿物。(二)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三)也可根据病情或实际需要选择微创手术。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x),乳房纤维囊性乳腺病(ICD-10:N60.2)疾病编码。(二)
18、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 .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4 .乳腺彩超和(或)钳靶检查或术前定位。(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 .乳腺MRI;2 .乳管镜检查或乳管造影;3 .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七、手术日(一)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19、。(二)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或微创手术。(三)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四)手术内固定物:无。(五)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六)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八、术后住院恢复(一)必要时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二)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三)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九、出院标准(一)伤口愈合好:无积血,无感染征象。(二)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以及二线医师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
20、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二)病理报告为恶性病变,需要按照乳腺癌进入相应路径治疗。附件囊肿及良性肿瘤手术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卵巢非肿瘤性囊肿(ICD-10:D27.xN83.0N83.1/N83.2)输卵管积水(ICD-10:N70.1)、输卵管系膜囊肿(ICD-10:N83.8)o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附件切除、输卵管切除或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ICD-9-CM-3:65.2500x003/65.2500x005/65.2500x011/65.2501/65.2503/65.2504/65.2505/65.310
21、0/65.4100/65.5300/65.5400/65.6300/65.6300x001/65.6400)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组疾病包括卵巢良性肿瘤、卵巢非瘤性囊肿、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等。(一)症状:多无症状,腹胀,腹部扪及包块,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二)体征:妇科检查可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相连。(三)影像学检查:腹部及阴道B超提示肿块囊性,为液性暗区,边缘清晰,无杂乱光团及乳头等。MRKCT、PET检查进一步证实为良性的。(四)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CAl2
22、5、CA199AFPHE4检查不支持恶性肿瘤。(五)病理检查:宫颈TCT和诊断性刮宫(必要时)。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手术方式: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卵巢肿瘤剥除术或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二)手术途径:经腹腔镜。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x/N83.0N83.1/N83.2)输卵管积水(ICD-10:N70.1)、输卵管系膜囊肿(ICD-10:N83.8)o(二)单个囊肿或肿瘤直径大于5cm,或同侧囊肿或肿瘤半年内多次复查B超仍然存在者,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
23、禁忌证。(三)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及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0B;2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3 .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清CAl25、CAI99、AFP、HE4;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 .宫颈筛查:TCT或HPV;6 .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盆腔MRl检查,诊刮性刮宫等。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这类患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间 手术 各病种 临床 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