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贯彻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方案.docx
《某市贯彻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贯彻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市贯彻落实XX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扶贫30条措施的通知精神,确保30条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全力推动健康扶贫工作,努力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工作目标从2017年起,建立完善城乡居
2、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四重保障”措施,实现“九个确保”: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确保9类15种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医疗救助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符合手术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救治;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年度支付的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
3、贫困县脱贫摘帽时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30万人口以上的达到二级甲等),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到2020年,全市贫困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主要政策措施及任务分工(一)落实四重保障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1.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对已脱贫建
4、档立卡贫困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省财政承担40%、市财政承担60%,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省财政承担60%、市财政承担40%o(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落实基本医保倾斜政策。全市对符合分级诊疗、转诊转院规范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以下倾斜政策:(1)门诊待遇倾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本县(市、区)内乡、村两级医保协议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就诊的,一般诊疗费个人自付部分由基本医保全额报销,普通门诊基本医保年度最高报销限额为315元。高血压IIin期、糖尿病、活动
5、性结核病等3种疾病,按照城乡居民慢性病门诊相关规定执行,年度医疗费额度为2000元,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80%o癌症、肉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黑色素瘤、生殖细胞瘤、白血病、需要放化疗的颅内肿瘤、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症、帕金森氏病、血友病、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小儿脑瘫、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疾病、儿童免疫缺陷病等25种疾病,按照城乡居民特殊病门诊相关规定执行,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80%(其中重性精神病和终末期肾病门诊报销比例为90%)o(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
6、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住院待遇倾斜。乡镇卫生院住院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一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二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85%;三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o确保县域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70%。对符合转诊转院规范,到县域外住院的,单人单次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不低于70%。(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扩大保障范围。2017年起,进一步扩大基本医保用药和诊疗项目报销范围,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药品达到2888种、诊疗项目达到
7、5003项。将治疗恶性肿瘤的高值靶向药和中药,治疗高磷血症的口服药等36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癌症、肾透析、血友病、糖尿病、肺心病、精神病等医保报销范围。将康复综合评定、吞咽功能障碍检查、手功能评定、平衡试验、平衡训练、表面肌电图检查、轮椅技能训练、耐力训练、大关节松动训练、徒手手功能训练、截肢肢体综合训练、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ADI)测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职业功能训练、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言语能力筛查共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对有康复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各级残联优先提供康复训练、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服
8、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残联;配合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落实大病保险倾斜政策。从2017年1月1日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年度报销限额提高50%,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0%。将保障范围扩大到罹患癌症、肉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黑色素瘤、生殖细胞瘤、白血病、需要放化疗的颅内肿瘤、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症、帕金森氏病、血友病、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小儿脑瘫、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疾病、儿童免疫缺陷
9、病等25种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医疗费用。(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4 .落实医疗救助制度。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起付线,年度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达不到90%的,通过医疗救助报销到90%,县级政府可通过整合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实现。(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5 .建立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
10、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年度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仍然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县级政府统筹资金进行兜底保障。(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6 .实施大病专项集中救治。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民政等部门,通过确定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组织实施大病专项集中救治。2017年大病专项集中救治覆盖所有贫困县,对罹患儿童白血病(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含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
11、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式四联征以及合并两种或以上的复杂性先心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等9类15种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做到“一人一档一方案”,确保2018年所有患者得到救治。救治费用实行按病种付费,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实际报销85%,其中重性精神病和终末期肾病实际报销90%o实施“光明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保障作用,整合社会资金兜底,对符合手术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7 .鼓
12、励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负担重的问题。鼓励各地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积极开展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按照“超支自负,结余留用”的原则,将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等资金统一打包给医疗联合体(医疗共同体)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负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年度支付的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牵头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二)落实便民惠民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方便
13、看病”1.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持社会保障卡、有效身份证件、健康扶贫服务证办理入院手续,并与医疗机构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无需缴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对确有困难,出院时无法一次性结清自付费用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可与医疗机构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延期(分期)还款协议,办理出院手续。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实行“六定两免四优先”,即定对象、定病种、定机构、定费用、定方案、定专家,免挂号费、免门诊诊查费,优先接诊、优先挂专家号、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实行定点医疗机
14、构“一站式”即时结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费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通过统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结算。“一站式”结算信息平台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结算医疗费用时,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信息系统计算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报销补偿金额后,对各类报销补偿资金统一进行垫付,实行“一站式”即时结报,患者只需缴清个人自付费用。要加快医保资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资金的预付、对账、审核、结算和拨付进度,缩短拨款周期,实行按月拨付,年度内实际发生的应支付的费用拨付率不低于85%。医保资金、大病保险资金由人力
15、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支付,医疗救助资金由民政部门支付,兜底保障资金由县级政府确定相关部门负责支付。(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 .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到2017年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健康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65岁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免费开展1次健康体检。对已经核准的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等患者,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并逐步扩大病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人缴费的12元,对已脱贫建档
16、立卡贫困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省财政承担40%、市财政承担60%,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省财政承担60%、市财政承担4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统筹基金每人每年支付12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签约人数进行费用结算划拨。(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好病”1.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招录的本(专)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毕业后安排在县级及以下(专科生安排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业,纳入编制和岗位管理;落实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和培养县级骨干医师
17、任务。依托省内各医学类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开展乡村医生在职学历教育,到2020年,力争全市乡村医生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乡村医生队伍管理。采取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组建“医疗共同体”、组织“医疗小分队”等形式,每年向基层派遣医师,定向服务基层,定向帮扶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积极引导经过全科转岗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 .完善拴心留人政策,推动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落实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市 贯彻落实 健康 扶贫 30 措施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