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深度报告.docx
《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深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深度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深度报告激光雷达:技术面静水流深,市场层百舸争流激光探测优势众多,技术发展源远流长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作为信号波的一种探测装置。1.iDAR(光探测和测距,1.ightdetectionandranging)是激光雷达的简称,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于一身。与普通雷达类似,激光雷达通过探测被物体弹回的信号波实现测量,不同的是其利用激光作为信号波。由于激光具有高亮度、高相干性以及良好的单色性和方向性,激光雷达常有测量准确、不易受扰等优势。从结构上看,激光雷达分为四大部分,即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扫描模块、控制模块。在激光雷达工作时,发射模块负责发射
2、激光,扫描模块负责对特定区域进行扫描,接收模块探测回光,控制模块则对点云图进行处理,最终完成探测。激光雷达历史悠久,近年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展迅猛。1960年,人类第一台激光器诞生。1968年,美国Syracuse大学的Hickman和Hogg建造了第一个激光海水深度测量系统。20世纪90年代,激光雷达被用于地形勘测。1990年德国Stuttgart大学的Ackermann教授研制出第一台激光断面测量系统,形成机载激光扫描仪。此后,星载激光雷达的技术逐渐成熟。2003年,NASA提出将其用于测量两极冰面变化,正式将地学激光测高仪列入地球观测系统。近年来,激光雷达被用于自动驾驶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3、机会。激光雷达下游应用广泛,民用场景逐渐拓宽,包括采矿、林业、考古学、地质学、地震学、地形测量、林业勘测、灾害预警、AR/VR、无人驾驶、物联网等场景。从下游看,因成本较高、体积巨大等因素,激光雷达主要用于军事或公共领域。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和产业链成熟,激光雷达也在民用领域逐渐展开拳脚,例如在手机、AR/VR、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普及加速。分类尺度众多,技术原理复杂以扫描模块为尺度,激光雷达可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式和固态式。机械式激光雷达:带有机械式转台,通过转动发射模块可以实现360度的水平测量角度。且机械式激光雷达扫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但是机械式激光雷达依靠机械结构转动实现扫描,有物理
4、磨损严重、成本高昂、体积笨重等缺点。为了绘制更精细的点云图,机械式激光雷达常配备多个发射和接收器,即常说的16线、32线、64线等。多线束激光雷达的角分辨率较优,可捕捉远处较小的物体。半固态式激光雷达各种方案均有长短。MEMS方案的优点是成本较低,尺寸小,但是微振镜通过单晶硅悬臂固定,系统相对脆弱。且信噪比、视场角、探测距离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限制。转镜方案中镜片绕圆心旋转,因此功耗低、耐用性强,易通过车规。但转镜方案在信噪比、视场角、探测距离等方面也有待提升。棱镜方案可增加激光线束提高精度和探测距离,但是中心点云密集,边缘稀疏,扫描图形复杂,后端算法成熟度较低。从终端应用上看,各种方案均有较成熟
5、的玩家。MEMS方案玩家有Innoviz.禾赛科技等;转镜方案主要玩家有华为、法雷奥、1.UminarInnovusion等;棱镜方案是大疆1.ivox览沃首创。从汽车级应用看,固态式激光雷达是理想的选择,半固态式激光雷达是过渡产品。机械式激光雷达虽然FOV大,性能优良,但是也存在诸多致命缺陷:1、机械转台转动带来了物理磨损,设备损耗严重,平均失效时间仅IOOO-3000小时,难以达到车规级的寿命要求。2、转台要求四周无遮挡,因此必须安装在车顶。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难以很好的防护日光、雨水及行车过程中高速流动的空气。3、成本昂贵,包括制造成本和调试成本。机械式激光雷达制造成本高昂,且需人工
6、调试,交货周期长,民用车辆显然无法承受。长期看,固态式激光雷达不存在机械运动,使用寿命和体积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并且随着大规模量产,边际成本可以降到很低,尤其是固态激光雷达的OPA方案是车规级激光雷达的理想方案。半固态式激光雷达是机械式激光雷达和固态式激光雷达的折中,仍然存在少量机械运动,目前半固态式各方案(棱镜、转镜、MEMS)均已有车规级产品,逐渐实现上车。905nm的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可达15Om左右,基本可以覆盖日常驾驶场景。通过公开数据,干燥水泥路面的附着系数约0.71.0,潮湿水泥路面的附着系数大约0.40.6,下雨刚开始时的附着系数约0.30.4假设反应时间为0.5秒,g为9.8ms
7、2,根据物理学路程公式可计算出制动距离。在车速IOOKm/h时,三种路面的制动距离均低于150m,而车速150Kmh时,仅在干燥路面上制动距离小于150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17年颁布),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因此,15Om的探测距离可覆盖几乎所有驾驶场景,再通过设置智能驾驶系统,让车速在下雨时自动衰减便足以保证安全。以探测原理为尺度,激光雷达可分为三角测距法、飞行时间法(TOF)、连续调频法(FMCW)等等。三角测距法:激光经过不同位置的物体被散射后返回的光线被透镜聚焦在光电器件的不同位置
8、上,通过计算便可得出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常见的三角测距法有直射式和斜射式等,直射式指激光垂直于被测物体表面射入,斜射式指激光入射时保持一定倾斜。三角测距法的分辨率会随着距离变化而波动。且由于利用几何关系来实现探测目的,每次变化都需要光电器件读取出位置信息,故响应速度提升较为困难。飞行时间法:即TOF(TimeofF1.ight),激光从发射器发出后经被测物体弹回再被接收,由于光速是确定的,因而激光飞行的时间差便包含了物体的位置信息。其中,TOF方案可分为dTOF和iTOF两种,其中dTOF直接测量飞行时间,iTOF则通过测量相位间接得到飞行时间。相比较下,dTOF的抗干扰力较好,有效测量距离更
9、远,而iTOF的图形分辨率较高。总体看,TOF方法响应速度快,探测精度高。但是工作条件较为苛刻,比如脉冲发射峰值较大、回波信号微弱等。TOF方法发展较为成熟,是目前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主流技术。FMCW法:将发射激光的光频进行调制,通过回波信号与参考光相干并利用混频探测技术可得到频率差,间接得到飞行时间从而算出目标物距离,若被测物体正在移动,则结合多普勒效应可测出物体的速度。FMCW法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但是由于技术难度高,目前在研居多。TOF方案性能优于三角测距法,目前是车规级应用的主流。三角测距法成本较低,但是性能较差。TOF方案可在短时间内发射出大量激光,并且接受回光进行分析,具有扫描速度快
10、、扫描区域广、精度较高等优点。FMCW方案性能优越,但技术难度大,成本很高,目前在研居多。TOF方案不能直接获取被测物体的速度,且雨雪天易受干扰,车辆之间的串扰问题也不容忽视。FMCW方案可直接测出物体的移动速度,且不易受到干扰,因此信噪比高,在灵敏度等方面也有优势。但是FMCW法集成难度高,对分立器件的依靠较强。尽管如此,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FMCW集成程度可以更加彻底从而享受到摩尔定律的红利。此外,FMCW对通道要求较高,这直接使其成本居高不下,短期内很难降下来。长期看,成本降低要求规模量产、供应链成熟等。综上所述,从技术角度看,1550nm+FMCW+0PA方案是激光雷达的理想方案,但
11、是短期内905/1550nm+T0F+半固态/F1.ash的方案将占据主流市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TOF方案面临的串扰会日渐突出,FMCW的优越性会逐步展露,而且FMCW方案天然的适合OPA。当然这些都是在理想情况下,要实现量产还须具备条件:(1)技术成熟度提升。(2)规模化量产,降低边际成本。市场空间广大,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激光雷达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135.4亿美元,20192025年CAGR达64.5%o一般而言,自动系统需监测外界变化并作出决策,而获取信息的途径便是各种各样的探测器。激光雷达作为探测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随着自动驾驶、物联网、无人机、AR/VR等领域
12、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需求迎来爆发增长。根据沙利文研究的数据,激光雷达市场2019年为6.8亿美元,2025年将达135.4亿美元,GAGR达64.5%o激光雷达技术门槛高筑,但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激光雷达技术壁垒较高,但除Va1.eo外市场较为分散。根据Yo1.e的测算,汽车与工业激光雷达市场中Va1.eo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达到28%,这主要是因其积淀多年。但除Va1.eo夕卜,市场集中并不十分显著,尤其近年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给很多新玩家带来了机会。技术方面,905nm和机械式激光雷达是当前市场主流。从激光波长角度看,905nm的激光雷达是当前市场主流,份额达到69%;从扫描方式看,机械
13、式激光雷达是当前市场的主流,市场份额达66%,其次是MEMS激光雷达,市场份额达17%o下游应用:新势力成长,构筑1.iDAR确定性自动驾驶等级划分逐渐清晰,1.3及以上才能被称自动驾驶。为了应对自动驾驶行业出现的新变化,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于2021年修订了之前对自动驾驶的划分,在新的标准中,自动驾驶被分为6个等级(1.01.5)o1.3及以上的功能才能被称为自动驾驶,1.01.2仅属于驾驶员支持功能。在自动驾驶汽车中,汽车的智能系统是汽车的实际驾驶者。但是,1.3中人类驾驶员需根据需要提供接管;1.4中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有特定条件(比如环境等);1.5可以实现完全的、无限制条件的自
14、动驾驶。我国工信部也根据本土情况对自动驾驶等级进行了划分,与SAE的标准没有本质区别。环境感知主要依靠摄像头、超声波、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是自动驾驶之眼。从硬件架构看,自动驾驶真正的落地存在短板效应。感知、决策、控制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败。感知层作为信息搜集的环节,是决策层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单纯从传感器看,各种传感器各有优缺点。摄像头是市场增长确定性最强的传感器,纵观自动驾驶车企,摄像头均呈现数量增长、像素增加的趋势。光线经光学镜头聚焦在光电器件上,摄像头中的光电器件常用CMOS传感器,CMOS传感器会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滤波、放大等一系列处理后可形成图像。
15、摄像头的优势,是可以获得图像信息,从而模拟人类驾驶员最真实的驾驶状态。缺点是探测距离较短,容易受到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夜间的识别能力大大下降。毫米波雷达: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30300GHZ频域(波长为1IorTIrT1)】的雷达。毫米波穿透性强,受到雨、雪、灰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全天候的优点。此外,毫米波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易集成,成本低等优势,但是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的识别能力较差,空间分辨精度低。超声波雷达:利用超声波作为信号波进行测量。超声波雷达的优点是穿透性强,测距方法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探测距离近,精度低等。新势力一直是自动驾驶的先锋,包括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
16、旗下车型在自动驾驶方面持续发力。我们认为新势力在自动驾驶上大力投入的原因至少有几点。(1)自动驾驶代表了新的一轮技术变革,是近年来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在乘用车领域渗透的表现,技术变革符合新势力的品牌定位。(2)传统油车的汽车架构已经成熟,惯性较强,在自动驾驶上发力涉及改变电子电气架构、油电转换、软硬件耦合等问题。双碳政策下政府对电车补贴甚多,新势力的产品都是电车,可利用能源上的优势设计合适的电气架构以支持智能驾驶系统运转,从而快速抢占传统油车的市场。(3)在商业宣传上捕捉消费者猎奇的心理,尤其是年轻人追求时尚、新潮、创新的心态,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技术路
17、线争议的焦点,由此分化出视觉派和激光雷达派。视觉派以特斯拉为代表,坚持不使用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派吸纳大部分新势力厂商,认为使用包括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才是正确的道路。从目前新势力的主流车型来看,搭载的摄像头数量在813个,超声波雷达12个左右,毫米波雷达5个左右,激光雷达也渐渐上车,在02个左右。视觉派和激光雷达派的针锋相对由来已久,本报告无意一分高下。但是通过梳理主要成员的技术路径和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有其天然优势和发展惯性,短期内不会改变技术路线转向激光雷达派,且特斯拉在新势力中龙头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2、特斯拉的商业模式难以复制,激光雷达派没有特斯拉
18、一样的海量数据和超算中心。强感知方案可以降低对算法的依赖,整合供应商优势以寻求商业破局。由此给激光雷达的市场带来确定性增长。视觉派:特斯拉拒绝“激光雷达”的底层逻辑特斯拉是汽车新势力的典型代表,创立于2003年。在早年,特斯拉发布了首款汽车Roadster,2010年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Mode1.S、Mode1.3、Mode1.Y相继发布。2022年,特斯拉柏林工厂正式开工。特斯拉产销两旺,市值方面已经远远甩开丰田,成全球第一大车企。销量方面,特斯拉全球销量一直稳步提升。2021年特斯拉全球销售93.6万辆,同比+87%。2022年在中国市场局部疫情波动、欧洲市场俄乌
19、战争的背景之下,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约56.4万辆。产能方面,目前特斯拉有六大工厂,分别是加州工厂、上海工厂、柏林工厂、德州工厂、纽约工厂、内达华工厂。自动驾驶方面,特斯拉是全球唯一一家核心领域全栈自研的公司。芯片层:特斯拉早期和MObiIeye、英伟达等公司合作,随后走上自研道路。在2019年特斯拉发布的HW3.0中搭载了自研的FSD芯片,算力一路升至144T0PSo感知层:相对于国内动辄十余个摄像头的厂商,特斯拉搭载的传感器较为保守。从2016年发布的HW2.0到现在的HW3.0,均搭载了一个三目前向摄像头,5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一个毫米波雷达。在2022年,特斯拉宣布5月开始
20、在美国市场销售的Mode1.3和Mode1.Y将取消前毫米波雷达,改由摄像头提供的纯视觉方案完成驾驶辅助功能。“既然各种传感器都有优点和缺点,那么在系统里使用多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的互补才能实现自动驾驶?”-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种外行人的思维惯性,或者并非通向罗马唯一的道路。自动驾驶的运算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加法,本文前面提到过,感知层获取数据后经过决策层运算做出指令。因此额外添加的数据可能提升了决策的正确率,也可能为决策带来了噪音,影响了正确的决策。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额外的传感器不一定能对系统起到增益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拖累系统。在后融合算法中,是对不同传感器产生的结果进行仲裁,那么
21、我们假设系统中有两种传感器,当结果中概率大于0.8时就会触发紧急制动。正常情形下:传感器B识别为危险目标的概率为85%,若系统中仅有B传感器,那么由于结果大于0.8,此时触发紧急制动。当加入传感器A时,由于传感器A的性能较差,对结果进行仲裁时赋予A的权重越大,则系统的结果越不可靠。极端情形下:传感器B未识别出危险目标(概率值70%),系统不会触发紧急制动。加入的传感器A虽然性能很好,但是由于赋予的权重不够,A的结果并没有起到作用。我们所举的例子是基于后融合算法。前融合算法或许可以改善这一问题。但我们不能忽略前融合算法的其他问题。前融合算法中的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训练,对芯片、通讯等硬件的要求很
22、高,也会面临新的问题,如坐标对齐等。目前的ADS算法也正在从后融合算法向特征级前融合算法转化,多采用CNN、RNN、Transformer.GNN多网络结构的组合,算法非常复杂。而特斯拉便是采用“前融合”的思路,将车身周围的多个摄像头获得的数据直接进行融合,再通过神经网络将2D的图像信息映射为3D的空间。特斯拉拒绝激光雷达的理由二:特斯拉天然优势:海量数据+超强算力。数据库的建立是成功的前提。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理解为一个勤奋的笨小孩,机器学习的模型训练就是用数据不断的告诉这个笨小孩什么样的场景应该怎么做,但尽管如此,当遇到全新的场景,这个笨小孩还是会一头雾水。因此,路况信息的搜集是成功的前提。前
23、面提到,特斯拉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达93.62万辆,2022年上半年在大环境承压的情况下交付量仍超56万辆。如此庞大的销量远非其他新势力可以比拟。这些汽车行驶在世界各地,为特斯拉搜集到了海量的路况数据,建立起了庞大的数据库体系。特斯拉“影子模式”,首次实现数据有效采集。影子模式是指无论驾驶员是否开启了自动驾驶功能,系统及传感器依然在工作。系统算法一直在对汽车的驾驶进行模拟决策,一旦驾驶员的操作与系统算法做出的决策相矛盾,该场景便会被定义为极端路况,进而将数据传到特斯拉的服务器修正模型。超强算力是训练优质模型的基础,特斯拉打造世界上最快的A1.训练计算机ExaPODo特斯拉2021年发布了自研
24、A1.训练芯片DojOD1。这款芯片采用了纳米技术,片上集成了500亿个晶体管,单片FP32的算力可达22.6T0PS,BF6/CFP8算力可达到363TOPS。在D1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系统层面设计训练模块,再由120个训练模块共同构成ExaPOD超级计算机。该计算机总算力达1.1EF1.OPS,是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A1.训练计算机。从数据的采集到模型的训练,从感知到决策,特斯拉构筑起来的城墙很高,竞争对手在短期内很难跨越。通过纯视觉方案采集的数据,再辅以超强计算机的模型训练,其在自动驾驶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特斯拉拒绝激光雷达的理由三:性价比,轻量化的商业模式。第一性原理是指根据原子核和电子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激光雷达 行业 深度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