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
《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教学教案.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案课程名称:军事理论编写时间:20124年1月1日授课章节第一讲中国国防目的要求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及国防成就;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等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对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的了解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学时教学目标中国国防国防概述国防的内涵、国防类型、国防历史与启示、现代国防观2学时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国防法规国防法规体系、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2学时国防建设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
2、政策、国防成就、军民融合2学时武装力量中国武装力量性质、宗旨、使命及武装力量构成,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2学时思识国防动员国防动员内涵、国防动员主要内容及意义课程名称:军事理论教案内容导入:引入后汉书孔融传记:“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这是孔融针对当时国内可能发生动乱的征候,向汉献帝的谏言,意思是说国家要减少祭祀等大规模的集会活动,以维护安定,巩固政权。意指为维护团体、严明礼义而应采取的防禁措施。当代的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通过古人的描述,引出国防的概念。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内涵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隙,其基本要素
3、包括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和国防的对象4个方面,下面选择前3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国防的主体”一般是指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这就是说,国防是国家的事业,是国家的固有职能。任何国家,自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御和抵抗各种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的安全,维系国家的生存。因此,国防必然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只能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换言之,从行为上看,国防应当是一种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保障国家安全而进行的活动。1.捍卫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对内
4、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国家和主权不可分割,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2.维护国家统一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一切居民和事务行使完整的管辖权,不允许另立政府或分割国家的管辖权。3 .保卫国家领土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领土是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空间和对象,没有领土,主权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和行使对象;没有主权,领土必然被侵犯,被分割,甚至遭到瓜分。国防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必然要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教案(续页)课程名称:军事理论4 .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
5、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国防的手段”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1 .军事手段军事手段是国防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军事手段是最具威慑作用的手段,也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同时也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2 .政治手段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含义。构成国防手段的政治活动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工作和政治宣传等内容。3 .经济手段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
6、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4 .外交手段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因此又称为军事外交。总体上讲,国防外交主要涉及国家与国家之间、军事集团与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关系、军队关系、军事战略关系、军事科技关系和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经济关系等。二、国防的基本类型世界各国在国防建设上都是从本国利益和战略需要出发,按照不同的国防观念和标准,制定不同的国防发展战略,为本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服务
7、。当代世界各国的国防归纳起来有4种类型,即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1 .扩张型扩张型国防主要体现在某些经济发达、军事实力较强、政治野心膨胀的国家,为维护本国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利益,推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2 .自卫型自卫型国防是指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保卫本国安全利益为目的,依靠本国的整体实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其特点是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同世界诸国进行友好往来。教案(续页)课程名称:军事理论3 .联盟型联盟型国防是指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国防力量的不足。联盟型
8、国防又分为两种,即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前者是以某一大国为盟主,其余国家处于从属地位;后者的联盟国则是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协商确定防卫方针政策。4 .中立型中立型国防主要是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实施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三、中国国防的历史与启示中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纵观4000多年历史,中国国防曾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辉煌;也有过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屈辱;更有过抗敌卫国,从蒙耻到雪耻、从屈辱走向尊严的艰辛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
9、国的国防历史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共3个阶段。“中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经历了20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呈现出兴衰交替和曲折发展的历程。1 .古代的兵制建设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现在一般称为军制,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兵制建设是我国古代国防的重要方面。2 .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为了抵御外敌的侵犯,中国古代进行了以传统防御工程体系为标志的边海防建设,修筑了以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为代表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3.古代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
10、想发展史上具有杰出地位,“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不战则己,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等方面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的参考意义。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军事理论的研究,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作品,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及其他军事理论著作。这些军事作品对于指导战争和加强国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 .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对世界军事乃至经济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例如,公元8世纪,唐朝发明了火药并将其用于军事,引起了军事上划时代的变化。当时阿拉伯人称火药为“中国盐”和“中国雪”。到1259
11、年的宋代制成了“突火枪”。美国帕迁顿教授认为,“突火枪”的射击原理是后世欧洲步枪发射原理的先导。南宋虞允元在采石之战中使用了“霹雳炮”,金人在战斗中使用了“箧天雷”,也称“铁火炮”,它们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金属炸弹。明代在野战、攻守城、边海防使用的各种火器就有180多种,其中有多发火箭和多级火箭。课程名称中国萩国防”中国近代国防一般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国防。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国防历史无疑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先后经历了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两个阶段。1 .清朝后期的国防自“康乾盛世”之后,清朝的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渐虚弱。1840年鸦片战争爆
12、发后,西方殖民势力大举入侵,从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每况愈下、有国无防、内乱丛生、外患不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民国时期的国防1911年暴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西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纷纷通过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建设环境。但国民党当局背信弃义,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悍然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4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
13、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从此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中国国防建设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新中国的国防”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那一天起,就积极加强国防建设。新中国的国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底至1953年这一阶段,新中国正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建设时期,也是国防建设的初创时期。第二阶段(从1953年至1965年这一阶段,我国的国防建设突飞猛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体系。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76年在这一时期,尽管有“四人帮”的干
14、扰和破坏,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主要领导人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住了霜权主义的压力。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因而保证了我国氢弹实验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第四阶段(从1976年至今):在这一时期,邓小平根据国家形势的不断缓和,特别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全党工作的重心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在这一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军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和威慑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已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经过不断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
15、大复兴中国梦,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重大课题。课程名称四、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纵观4000多年的国防历史,中国曾有过天下臣服、四方安定的辉煌,也有过外族入侵、政局动荡的屈辱。我们重温这漫长的国防历史,就是要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只有强盛的经济才会有强大的国防。2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国防能否巩固,只有政治
16、昌明,才能使国防得到巩固。3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这些历史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四、现代国防观1 .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上强调综合性现代国防观以新的安全观为基础。所谓安全观,就是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问题的理性认识,具体来说,就是各国对其安全利益、安全威胁、安全手段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一个国家制定国防战略的基本依据。2 .
17、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范围上有了新拓展传统国防观维护国家安全的地域范围,多局限于陆、海、空三个空间,而现代国防观则强调维护陆、海、空、天、电全方位的安全。3 .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手段上强调多样性现代国防观认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战争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代价最大、风险最高的方式,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应尽可能选择非战争方式来维护我国安全。非战争方式主要有军事威慑、政治谈判及综合影响力等手段。在和平时期,国防斗争的目标是不仅要赢得战争,更重要的是要制止战争。4 .现代国防观强调以经济和科技力量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现代战争是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8、其中,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平时期,经济力量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大小的主要标志。战时,经济力量可以迅速转变为战争力量,是赢得战争的条件和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保证,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军队和进行现代化的战争。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和国防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从容应对未来国防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使国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第二节国防法规导入: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依据。在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
19、形势下,国防法规对于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防法规的特征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国防法规是国家国防政策的法律体现,是指导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防法规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 .调整对象的军事性众所周知,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不同的法律规范用来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2 .公开程度的有限性公开性是法律固有的特性,因为法律只有公开才能使人们普遍了解和遵守。国防法规的公开性是有限的,是公开
20、性和保密性相结合的。为了加强法制,对能公开的国防法规,要尽量公开,以便人们了解和遵守。为了国家安全,该保密的国防法规也要严格保密,以免国家利益受到损害。3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国防法规优先适用,是指在解决与国防利益、军事利益有关的法律问题时,如果国防法规和其他法规都有相关的规定,则要以国防法规的规定作为司法依据,以国防法规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和采取行动的准则,其他法规要服从国防法规。4 .处罚措施的严厉性国防法规对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也规定了比较严厉的处罚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抢劫罪通常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抢劫军用物资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1、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军事通信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体系是指由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国防法律规范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谐一致的有机整体,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按立法权限区分为下述5个层次。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2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防法律3 .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法规4 .军委各部委、各军兵种、各战区制定军事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单独或与军委各部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规章5 .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22、制定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三、公民的国防权利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多处涉及国防义务和权利,而且在第九章专门规定了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公民的国防义务:国防义务是公民和组织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维护国防利益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落实,我国公民承担的国防义务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 .履行兵役的义务2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3 .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 .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5 .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6 .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公民的国防权利:按照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则,公民在履行国
23、防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国防权利。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国防权利是和平劳动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受保护的权利,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还赋予公民对国防建设事业提出建议的权利,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检举的权利,在国防活动中受到直接经济损失获得补偿的权利。1 .提出建议的权利2 .制止和检举的权利3 .获得补偿的权利国防义务与权利的关系1 .国防义务与权利的统一性2 .国防义务与权利的一致性3 .国防义务与权利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第三节国防建设导入: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建设,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军事理论 教学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