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年度计划书.docx
《露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年度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露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年度计划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露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0XX年度计划书编制单位:XXXX市XX露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20XX年4月第一章矿山企业概况1第一节矿区基本情况概述1第二节矿山基本情况概述14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主要治理21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及面积21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量27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27第三章上年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总结33第一节上年度已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区域33第二节上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具体内容及采取的有效措施33第三节上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完成
2、工程量33第四节上年度基金提取情况及基金使用情况34第四章本年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计划35第一节本年度生产计划35第二节本年度应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区域35第三节本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恢复的面积、地类.35第四节本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38第五节本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计划完成工程量38第六节20XX年度基金拟提取情况及基金拟使用计划38第七节经费预算39第一章矿山企业概况第一节矿区基本情况概述一、矿区自然地理(一)气象XX市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风沙。根据XX市气象局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7.8-8.0,年最高气温3
3、9.4,最低气温-28.8,日温差变化大;多年降水量54.9-357.6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6.9Onlnb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55%;蒸发量大,年平均蒸发量2832.1mm;春、秋、冬季多风,一般为西北风,平均风速3.hns,最大风速可达24ms;冻结期长达174-210天,平均冻土深度为0.85m,最大冻土深度为1.02m,详见XX市气象要素表。乌海市气象要素表表2-1气象要素单位数值气象要素单位数值年平均气温C7.8-8.9日最大降水量nun109.0最高气温C39.4小时最大降水量mm35.0最低气温C-28.8最大冻土深度cm102多年平均降
4、水量m)166.9最大风速m/s24五年平均蒸发量mm2832.1年平均风速m/s3.1(二)水文本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m,但蒸发量很大,矿区内无常年地表水体,但有小的冲沟,平时无水,仅在雨季形成暂时性水流,通过蒸发及地表径流排出区外。(三)地形地貌一采区的地形: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海拔标高1200m1270m,相对高差为70m。二采区的地形:地势较平缓,海拔标高1208.Om1213.3m,相对高差为5.3mo根据矿区两个采区地貌形态特征,可将矿区的两个采区的地貌确定为丘陵地貌。丘顶平缓起伏,呈浑圆状,自然坡角为20-30,大部分地段被第四系风积砂土覆盖,沟谷不发育,见照片1、2o照片
5、1一采区丘陵地貌(四)植被由于地理、气象因素的影响,矿区属于荒漠草地,生态脆弱,植被类型简单。植物的生长呈明显的旱生形态,植株矮小,地下根部粗壮,根系发达,叶片狭小,主要天然植被有狭叶锦鸡儿、霸王、沙冬青、锚刺等。矿区植被覆盖率小于5%o照片3矿区植被(五)土壤区域内土壤为灰漠土,成土母岩为石英砂岩,砂质泥页岩,炭质泥页岩、长石等风化后的残坡积物,在低洼处可见风积粉细砂,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土壤抗蚀力较弱。矿区土层较厚,其中新四采区最大土层厚度为40m,l-2m范围内的表土肥力可满足植被生长,下部土壤肥力较低。照片4矿区土壤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区域地层表1、区域地层本区地层划属华北地
6、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鄂尔多斯分展L兰山一桌子山小区。其区域地层见表2-2o界系统组符号厚度(m)岩性描述新生界第四系第二系Q0400风积沙、亚沙土、砂砾石等RO-300中粗粒沙及砂砾岩组成、不含煤生中界即JsKizfc625胶结疏松的中粗粒砂岩组成,泥岩、粘土岩互层侏罗白坐系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188灰白浅黄色粗砂岩为主,夹泥岩和煤线“罗组hz92260灰白色细砂岩为主,含煤主要可采层35下统延安组Jlv238粗砂岩为主,夹煤线,最下部为砾岩三叠系上统延长组4200棕红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夹中细砂岩中下统T1.21755-2060浅灰色中细砂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条带古生界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
7、P2s85-544以粗砂岩为主的中细砂岩组成,下部有猪肝色粘土岩上石盒r组P2x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砂岩等组成下统下石盒子组PlX44231123灰绿色泥岩、砂泥岩、细砂岩,上下部为粗砂岩山西组Pis36231113灰黑色砂泥岩与砂岩互层,含煤共11层煤,中部有菱铁矿结核,含植物化石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it2114468深灰色泥岩、砂泥岩为主,夹砂岩含煤1218六层煤,16号煤为主采层,顶部有薄层灰岩,含腕足类化石上统本溪组Cm西来峰断层东35423来断西000西峰层4012上部含3层薄煤层,灰白色细砂岩,下部为铁质砂岩,中部多为软质粘土岩或泥岩,南厚北薄奥陶系中统上部岩段O22117422
8、泥岩、灰岩、砂岩互层F部岩段O21290-794钙质泥岩组成寒武系266-653竹叶状、第状薄层石灰岩,间夹大量泥岩元古界震旦系长城统Z127694灰色石英岩、石英砂岩组成太古界千里山群Ar1296-2344花岗片麻岩,穿有不同时代的侵入岩2、矿区地层矿区内地表大部为第四系风积沙覆盖,只在局部地区零星出露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基岩,根据钻孔资料,矿区地层由老至新有:(1) 石炭系上统(C2)本溪组(Czb):矿区一采区内钻孔揭露厚度2.22-62.72m,二采区钻孔揭露厚度5.30mo原精查区全厚213m,岩性以深灰色、灰色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底部为灰白色粗粒砂岩。与下伏奥陶系呈平
9、行不整合接触。太原组(C2力: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依据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将本组地层划分为两个岩段,上部岩段岩性以灰色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含动物化石。含11、12、13号煤层。下部岩段岩性为深灰色、灰白色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及粘土质泥岩,含14、15、16、17、18、19号煤层,称为丙煤组。矿区一采区内控制本组地层厚度18.53122m,二采区内控制本组地层厚度41.38117.57m,原精查区一般厚84m,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2) 二叠系下统(Pl)山西组(Ps):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零星出露。据原报告资料,该层厚度达14Onb中上部岩性以灰色砂岩,
10、灰色、黄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下部为灰白色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组成,富含动物化石。依据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将该组由下至上划分为四个岩段:其中一岩段含7、9号煤层,在桌子山煤田称为乙煤组,7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9号煤层全区可采;二岩段含5、6号煤层,其中5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6号煤层呈煤线极不稳定;三岩段含2、3号煤层,在桌子山煤田称甲煤组,煤层不稳定且不可采,无经济价值;四岩段偶夹煤线一层,为1号煤层位。该组地层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3) 第四系(Q)岩性为风积砂、残坡积物及冲洪积层,由砂土、粉土及砂砾组成,厚度022m,一般为5mo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二)地质构造一采区位
11、于公乌素背斜两翼及Fll正断层两侧,公乌素背斜东翼发育一条F42正断层和F46逆断层,构造较为简单,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西翼构造较为复杂,有S3向斜、公乌素逆断层、F35逆断层及F33逆断层。地层走向大致为N20oW,倾向E,倾角8-15oo本区构造运动较为强烈,影响XX煤矿一采区的主要构造为公乌素背斜、S3向斜、公乌素逆断层、F35逆断层及Fll正断层,现分述如下:1、公乌素背斜:位于矿区西侧外围,轴向为NNE,自南向北倾没,全长3km,西翼倾角10-15,东翼倾角15-18oo2、S3向斜:位于矿区西侧,轴向为北东,系公乌素逆断层所伴生,全长2.2km开阔平缓,西翼倾角总体49,东翼倾
12、角总体5o-10o3、公乌素逆断层:该断层位于本矿区以东,走向北北东,倾角4550,倾向东,走向长达7000m以上,矿区附近落差70m,精查阶段有8个探槽和12个钻孔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深部控制。4、F35逆断层:该断层位于22号钻孔东南,走向北东,倾角22。,倾向北西;落差3m,走向长约400m,由于其落差小,延伸距离短,故其对矿区内煤层破坏轻微。5、Fll正断层:该断层位于矿区南界,走向北东45,倾角7083,落差125m。6、F42正断层:位于矿区一采区中部64孔以北,走向NW,倾向SW,倾角70-80,落差56m,出露长度1.0kmo7F46逆断层:位于矿区一采区中部,走向NW,倾向S肌倾
13、角3742,落差58m,出露长度0.9kmo二采区内的构造有公乌素向斜、公乌素逆断层及F6正断层。现将区内主要构造分述如下:1、公乌素向斜:位于公乌素背斜之西,为露天区构造形态的组成之一,轴向NNE,全长6.5km,东翼为公乌素逆断层破坏,西翼倾角15-18,开阔平缓适于露天开采。2、公乌素逆断层:该断层位于本矿区以东,走向北北东,倾角4550,倾向东,走向长达7000m以上,矿区附近落差70m,精查阶段有8个探槽和12个钻孔对其进行了揭露和深部控制。综上所述,矿区内及周边褶曲、断层较为发育,区内未见岩浆岩侵入,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区内未见断层及岩浆岩侵入体。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4、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对照烈度为VlIl度,矿区为地壳不稳定区。(三)水文地质(一)地下水类型及特征根据矿区内地下含水岩组岩性和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矿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现叙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水(1) 含水层岩性及特征含水层由第四系冲洪积砂土、砂砾石组成,结构松散,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沟谷内。(2) 地下水富水性及补迳排条件该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0.218.180水位南高北低,地下水补给来自山区侧向补给,由于降水少,垂直入渗补给相对较少,地下水向北迳流,通过沟谷排泄出
15、区,涌水量小于0b20Ls,富水性一般,含水量较少。2、基岩类裂隙承压水(1) 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可分为五个含水带和四个相对隔水层。第I含水带:包括P-T和(P2s3),全厚约190m。杂色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砂岩含微弱地下水,q=0.0002720.00102Lsm,K=0.001720.00131md。水质为ClS04HC03-KNao第一隔水层(Pss2):岩性为灰色砂质泥岩、煤层与粘土岩,厚24m。隔水性能较好。第H含水带(P2slPls4):厚约78m,不等粒砂岩,黄绿色砂质泥岩和泥岩互层。含水微弱,q=0.000279Lsm,K=O.00303mdo水质为S04HC03-KNao第
16、二隔水层(Pls3):岩性主要为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厚度Ilm,隔水性能良好。第In含水带(Pls2和Plsl上部):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砂岩,厚度约60m,含水层厚度38.74m,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消耗量0.02.70m3t,抽水得q=O00865Lsm,K=0.00256mdo夹有5、7号煤和薄层灰色砂质泥岩,均不含水。第三隔水层(PlSl底部):为9号煤和其泥质夹石组成,一般厚3.83m,隔水性能较好。第IV含水带(C2%2C2八上部):厚度70mo含水的砂岩和石灰岩厚31.04moq=0.0369Lsm,K=O.138mdo水质为S04Cl-K+NaCaMgo所夹之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12
17、、14、15号煤均不含水。第四隔水层(C2tl中部),为16号煤及其泥质夹砰组成。全区发育稳定,隔水。第V含水带(C2H下部和C2b上部):岩性为砂岩、泥岩和17、18号煤组成,厚度30moq=0.01100.0304Lsm,K=00753L67md水质为S04Cl-K-Na-CaoC2b的中下部为黑色泥岩,厚1.80m以上,隔水。(2) 补迳排条件矿区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和径流区。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向下游径流。(一)矿井的排水量、附近村镇生活、工业、农业用水水源和开采利用情况根据XXXXXX市XX露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21.
18、3),矿山生活用水主要取自公乌素自来水,生活区西侧建有100In3蓄水罐,供职工日常使用。生产用水其一由公乌素拉运,拉运距离约5km,其次利用采空区、采场排水及采坑蓄水坑积水处理水,主要为生产和消防用水、绿化用水采用。为煤矿开发提供充足的水力资源。该矿附近没有村镇分布,附近也无工业,因此,该矿附近的工农业用水很少。(三)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区内无地表水体,矿区内直接、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裂隙为主,富水性弱,补给、迳流条件差,水量小,对矿区建设影响小;基岩类孔隙裂隙水水位埋深大,主要可采煤层底板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开
19、发利用方案中的矿区排水资料,矿区排水量很小,易疏干,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将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确定为第二类第一型,即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四)工程地质(一)岩土体类型、分布、特征根据矿区地层的岩性、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岩土体结构将岩土体工程地质划分为软弱-半坚硬岩、碎石土两种类型。其特征叙述如下:1)软弱-半坚硬岩(C2hC2及PIS)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抗压强度30.0-68.9MPa;工程地质条件良好。2)碎石土(Q4)分布于矿区大部地区,岩性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土、砂砾石、砾石,厚度0-22m,一般为5
20、mo松散一稍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200KPa,工程地质条件一般。(一)不良工程地质问题1、软弱岩层分布与特征各煤层的顶板主要为泥岩,个别为细砂岩。底板多为细砂岩、少数为泥岩及砂泥岩和泥岩。抗压强度特征值一般小于30Kpa2、节理裂隙与断裂带分布与特征矿区内裸露的岩石节理、裂隙发育;矿区内两个采区的构造发育。一采区位于公乌素背斜两翼及Fll正断层两侧,公乌素背斜东翼发育一条F42正断层和F46逆断层,构造较为简单,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西翼构造较为复杂,有S3向斜、公乌素逆断层、F35逆断层及F33逆断层。地层走向大致为N20oW,倾向E,倾角8-15oo本区构造运动较为强烈,影响X
21、X煤矿一采区的主要构造为公乌素背斜、S3向斜、公乌素逆断层、F35逆断层及Fll正断层。二采区内的构造有公乌素向斜、公乌素逆断层。3、风化层分布与特征该矿区裸露的岩石均被风化,但风化层很薄。4、围岩的岩石质量和稳定性自然状态下岩石的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但岩芯取出地表后易风化,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中等,岩体质量指标(M)中等。因此,自然状态下岩石的质量等级为三级,质量中等,稳定性中等。(三)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矿区岩石以碎屑沉积岩为主,层状结构,岩体各向异性,力学强度变化大,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强度低,以软弱岩石为主,岩体的稳定性较差。未来矿体开采后局部地段易发生顶板冒落及底板软化变形等
22、矿山工程地质问题。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矿区工程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三类第II型,即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五)煤层地质特征根据XXXXXX市XX露天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可知,矿区共有可采煤层5层,编号为9、12、15、16和17号煤层,两个采区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3、表2-4o现将矿区内可采煤层分述如下:19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第一岩段(Plsl)上部,煤层全区发育,结构较复杂,一采区内煤层厚度0648.52m,平5.57m,含07层夹肝,资源储量利用厚度070670m,平均3.69m,煤层埋深33.50-876.30m,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露天 煤业 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 矿山 地质 环境保护 恢复 治理 年度 计划书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