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玲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的临床经验.docx
《叶玲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的临床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玲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的临床经验.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叶玲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的临床经验1 .自拟紫及清解灌肠液的运用紫及清解灌肠液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院内制剂,其来源系叶玲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在清吴谦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得,并结合肛肠科疾病病位在下的特点,将给药方法该口服为灌肠,以直达病位。由紫草、白及、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合方而成,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结直肠炎、直肠黏膜内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肛肠病术后出血及疼痛等。方中紫草清热除湿;白及生肌敛疮;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祛湿。郑鸣霄等1临床观察紫及方(即紫及清解灌肠液)合双黄连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56例,总有效率98.3%。李春玉
2、等运用紫及液(即紫及清解灌肠液)合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25例,治愈20例。此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有云:“邪热在内,能损中气,邪热散即能补中益气”。全方寓补益升提于清降之中,因此可以用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且临床观察效果显著,黄晓捷有关于叶玲主任医师运用紫及清解灌肠液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验案报道3。吴才贤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紫及清解灌肠液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湿热下注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的每周排便频率、每次排便时间、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及直肠黏膜下移套叠程度等症状及体征。止匕外,对兼夹有脾虚证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或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加入党参、黄黄等补气升提,名之为补气紫
3、及清解灌肠液。赖日昌研究表明补气紫芨液(即补气紫及清解灌肠液)适用于气虚下陷型直肠内脱垂,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在排便时间、肛门坠胀感及直肠粘膜下移套叠的临床表现,且较单纯注射消痔灵疗效显著。2 ,加味乙字汤的运用乙字汤系日本原南阳氏治疗各种痔疾的良效验方,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升阳举陷、润肠通便之功,全方药味组成少、用量轻、疗效佳。叶玲主任医师在遵循原药、原量的基础上,以辨证论治为方法,过程特别注重舌诊,若舌红(尖红)苔黄腻(厚)证属湿热下注者,加蕾香、佩兰、白扁豆三药共奏健脾和胃化湿之效,名之为化湿乙字汤;舌淡苔薄白(白润)证属脾虚气陷者,加黄黄、党参,与原方柴胡、升麻相伍,增强全方升阳举陷
4、之功,名之为补气乙字汤;舌红(或有点刺)苔黄燥证属肠燥津亏者,与治燥名方“增液汤”合用,名之为增液乙字汤;舌淡(淡紫)苔薄白证属肠道气滞者,与小承气汤合用,名之为承气乙字汤,其中大黄的用量仍遵循乙字汤原方1克的用量。叶玲主任医师通过灵活化裁,将乙字汤不仅运用于常见的痔、裂、便秘,还创造性地用于治疗脱肛病、肠炎等肛肠专科疑难病,良效显著。叶玲等运用加味乙字汤治疗痔病324例并进行临床观察,总结乙字汤对痔病中常见的出血、疼痛、脱出等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认为该方是治疗痔病理想的方剂。3 .自拟桃红化瘀汤、桃红化瘀洗剂的运用叶玲主任医师认为,中医肛肠学科属中医外科的一重要分支,外科辨证应遵循整体辨证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任医师 运用 中医药 治疗 肛肠 临床 经验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