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哈尔滨市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哈尔滨市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施新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市民政事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促进民政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民政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全市民政工作实际,编制哈尔滨市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一、“十一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民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一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出台了36项社会救助政策,3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形成阶梯式救助体系,
2、累计支出城乡低保金20.9亿元,投入专项救助资金15.1亿元,被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完成农村敬老院三年整合规划任务,形成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体系;发放救灾款1.32亿元,救济灾民126.7万人。为“512地震灾区募集款物LOl亿元,为支援灾区做出积极贡献。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养老机构161个,新增床位7000张,老年人拥有床位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居家养老工作;先后投资3.49亿元用于国办福利机构设施建设;累计销售福利彩票39亿元,筹集公益金3.5亿元;开展了10项慈善救助活动,惠及困难群体20余万人次。安置福利企业残疾职工1328人。基层政权建设稳步
3、推进。制定了社区基础设施达标建设规划,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92亿元,社区公益用房达标率由13.5%提高到75%,突破了社区公益用房配建和供暖费纳入财政预算等难点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各类社区活动保障经费;圆满地完成了居委会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任务。一一双拥优抚工作成效显著。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率达到80%以上;接收了1354名军休干部和860名无军籍退休职工,政治、生活待遇全面落实,满意率达到99%以上;军供工作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一一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全市发展各类民间组织4734个;完成了阿城撤市设区,动力、香坊两区合并的区划调整任务;全市19
4、个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积极推进殡葬改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四级联动的救助管理网络,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5万人次。民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达95%。开展了民政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岗位明星评选活动,全市民政行业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廉政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市局荣获2009年度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过去的五年,是全市民政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大发展、大提高的五年。我市连续六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七届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先后有112个单位在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综合减灾
5、、福彩工作、婚姻登记、行风建设等方面被国家、省评为先进单位或列为示范单位;有18名同志被评为国家和省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在“十一五期间我市民政事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机制体制不顺、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等。这些问题妨碍了民政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二、“十二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定位,坚持“以百姓为本,为百姓服务,帮百姓解困,给百姓温暖的工作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
6、,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把全市民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施新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发展规律,推进我市民政工作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全省当排头,全国争一流的奋斗目标。社会救助更加有力。进一步完善阶梯式救助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实现城乡社会救助水平与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创建15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完成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任务。福利服务更加完善。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2万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4000张,培育30家100张床位以上的示范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5
7、0%以上的床位用于失能老人护养。福利彩票销售量累计突破50亿元。进一步整合慈善资源,发展慈善事业。安置福利企业残疾职工2000人。一一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委会直选、村务公开等项制度。城市“星级和谐社区覆盖面和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均达到80%,50%以上的农村社区中心使用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室外广场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一一军民团结更加牢固。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标准达到当地中等生活水平,住房全部实现砖瓦化,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更高的标准上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全面完成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加大自谋职业力度,提高退役士兵培训水平。全面做好军休服务工作。完成哈西军供
8、站建设项目。一一社会管理更加规范。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区划地名工作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婚姻登记实现全市联网。完成哈平路殡仪馆和西华苑殡仪服务中心整体易地建设任务。一一队伍建设更加坚强。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民政队伍。完善选人用人、科学考评和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岗位培训,推进继续教育。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培养社工专业人才达到15000人。(三)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主要构建五个保障体系。1.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的保障标准与居民人均收入同步
9、增长。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规范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制度,进一步构建阶梯式救助模式,逐步提高低收入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的救助水平,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救助差距,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形成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社会救助水平与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逐步提高城市专项救助水平,农村专项救助内容拓展到10项。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参保、参合,城乡医疗救助封顶线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o进一步
10、加强与城市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逐步提高日常救助标准,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门诊救助,力争将救助封顶线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构建日常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相配套的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好患有常见病、慢性病、大病、重病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完善社会救助相关法规,加强社会救助能力建设,全面搭建农村三级社会救助组织网络,实现社会救助网络信息全覆盖。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形成政府救助、慈善捐赠、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救助工作新格局。完善五保供养制度。保障五保供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全面提高五保供养管理服务水平,全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80%(集中供养率达60
11、%以上),全面满足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需求;新建一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全面满足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在全市构建起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社会养老同步发展、相互补充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工作格局,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功能齐备、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完善落实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保障机制,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和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在各区、县(市)建立救灾物资储备点,形成全市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逐步在全市各社区(村)设立避难场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市 民政 事业 十二 规划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