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及答案(20013.1-2018.7).docx
《国开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及答案(20013.1-2018.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及答案(20013.1-2018.7).docx(7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13年1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3 .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A.并
2、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4 .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C.演绎法律推理D.设证法律推理5 .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A.字面解释B.正式解释C.文义解释D.法律解释6 .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
3、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A.张某的人身利益8 .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9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C)。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10 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11 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12 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隙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13 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14 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
4、系而得以实施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B.古代社会的法是“等级法”、“身份法”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理论都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12.在对法律规则的分类中,调整性规范可以划分为(ABD)。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
5、.命令性规范D.权义复合性规范13.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从这两个条文,可以看出(ABC)。A.道德对于法律判断有一定影响B.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德都是法律渊源C.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也要尊重社会公德D.订立和履行合同,可以不必遵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4.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BD)。A.从法律分类的角度而言,该法应当属于公法B.从效力范围的角度而言,该法在全国范围内生效C.从法系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D.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而言,该法属
6、于我国的“基本法律”15.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陈述中,正确的是(BC)。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中国法制是在废除国国党伪法统的基础上产生的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就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16.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具有一定的互补性B.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彼此独立,互不相干C.当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D.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社会组织规范的作用很有限17.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ABCD)。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
7、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性质和内容C.发扬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正当性基础D.发扬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18.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宪法修正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AD)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四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 .下列有关法的适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A.法的适用是创造性的个别性调整活动B.只有国家机关才可从事法的适用活动C.在出现违法时,才有法的适用活动D.法的适用只包括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20 .下列有关法治的陈述中,正确的
8、是(ABC)。A.法治是一种优于人治的治国方略B.现代法治通常与民主相联系C.法治与法制概念在内涵和价值指向上不同D.英国的法治理论被认为是形式主义法治观三、填空题21 .法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和社会公共职能。阶级统治职能22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在私法领域率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以及“”等基本原则。过错责任23 .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两个要素构成。假定一制裁24 .在我国,由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国家主席25 .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O部门群四、名词解释26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
9、的、义务人按权利人的要求为了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所必须作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27 .立法解释:是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主体对该文件所进行的解释。这种解释与被解释的文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属于规范性解释。28 .人权:是基于人的人格尊严而为所有人享有的、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权利。人权是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那些权利。29 .立法制度:是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法的宗旨、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的划分、不同形式的立法及立法程序、不同立法的位阶和立法技术等。五、问答题30 .确定法律规范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答: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通常应当道循如下原则:(1
10、)不同机关制定的法律,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等首先要看它们的制定机关。如果是出自不同的国家机关,那么应当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按照各自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下级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不得与上级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相冲突,如果相冲突则无效。如果法律的制定机关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那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它们的效力等级。(2)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同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要根据其内容和生效时间来确定效力。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这被称为“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这被
11、称为“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如果是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致的,则由其制定机关裁决。(3)如果一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包括非制定法,如习惯法、判例法等,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效力一般均高于非制定法,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能有例外。31 .作为我国法治国家标志之一的“法的形式合理性”标志有哪些具体要求?答:法治要求法律在形式上具备一些基本品格,即要求法律在形式上合理,符合现代社会治理的形式理性原则。这要求从具体规范的构造到法律体系的建构等,都要具有形式上的合理性。具体而言:(1法的一般性。这是指法律是针对社会中的一般人而非特定人而设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同样的情况应受法律上的同样对待。(2)法的公开性。这是
12、说,法律必须公布,使所有人有机会了解法律的内容。立法的公开性是法律公正的最基本要求之一。(3)法的明确性。这是说,法律对所调整社会关系或行为的规定必须是清晰的,这样才能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行为的界限,从而有效地指引人们的行为。(4)法的稳定性。这是说,法律不能太过频繁变动,不能朝令夕改,这样才能稳定人们行为的预期,提高社会信任的水平。(5)法的可循性。是说,法律只能规定和要求社会大多数人有可能做到的行为,而不能不切实际地对国民规定那些人们事实上做不到或者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事情。(6)法的可诉性。这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适当的救济程序和手段,尤其要提供专门的
13、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隙其合法权利或正当利益。(7)法的体系完整性。从法律体系的结构来看的法律制度在整体上要尽量做到体系完整、统一和科学。2013年7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强调“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的法。这一法学流派是(C)。C.社会法学2 .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人民主权和基本人权制度的法律是(C)0C.资本主义法3 .按照是否准许自主调整,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八).A.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4 .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
14、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J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8 .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5 .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J其中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是该规范的(C)。C.制裁部分6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诸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D)。D.司法判例汇编7 .在法律解释的分类中,历史解释是属于(B)。8 .论理解释9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10 法律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关系密切11 一个国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可以被
15、称为(C).C.法律体系12 .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B)。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二、多项选择题IL下列有关英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D)。B.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D.英美法在司法适用中主要运用归纳推理12.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D)。A.该规定属于构成性法律规则B.该规定含糊,起不到法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D.对“天然孳
16、息”和“法定孳息”等概念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论理解释13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D)。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14 .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BCD)OA.抚养子女B.司法审判C.滥用权利D.交通违章15.张某有祖传的玉雕一尊,委托某拍卖公司予以拍卖。一家文化公司以14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玉尊。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CD)。B.在拍卖过程中,拍卖公司和竞拍者的关系属
17、于平权型法律关系C.在该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D.在本案中,导致拍卖成交的客观情况是法律行为16.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B)。A.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B.暴力革命是一种超越法制的人民权利17.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A.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B.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也可以阻碍人权事业18 .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可以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CD)。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19 .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ABC)。A.全国人大各专门
18、委员会B.国务院C.中央军事委员会20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AB)。A.正确及时21 合法合理三、填空题21 .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O法律原则22 .按照正式解释的效力范围不同,正式解释可以区分为个别性解释和O规范性解释23 .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以上的多数通过。三分之二24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O法律调整方法2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执法为民四、名词解释26 .法的渊源:可以做多种理解,法理学中一般指法的形式渊源,即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27 .法律
19、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28 .确认性规范:是指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评价、确认和保护的法律规范。与之相对应的是构成性规范。29 .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即将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五、问答题30 .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法的实施和实现的程度总是受到复杂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
20、会环境可以对法的实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影响法的实施和实现的主要因素有:(1)立法的“良善”程度影响法的实施状况。良法的社会认同程度会更高,自然更容易得到社会更大程度的支持和自觉服从,这种情形下国家执法的成本会更低,国家强制力的使用会更少些,而法的实施程度会更高。(2)国家执法力量的强弱影响法的实施状况。一个国家所能利用的执法资源越多,执法力量越强,其法律得到实施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以保证,纵有良法美制也不能自然得到实施。(3)社会主体的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的守法氛围浓厚,社会的公共道德感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强,法与
21、社会道德的契合程度高,那么人们更容易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法律实施的成本就低,实施效果则更好。(4)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影响法的法律实施状况。在法律制度建构中,确认已有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尊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或常规的法律法规,更容易被社会主体理解、接受和遵守。这类法律的实施成本会相对较低、法的实现程度会相对较高。(5)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多种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多重参与治理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治理能力强了,正式的法律组织的压力就小了,这有助于法律组织更集中解决重大纠纷,从而也就提高了法的实施的质量。可见,只有这多种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有可能使得法律实
22、施达到其预期目的,达到法律实施的良好社会效果。31 .当代中国的科学立法原则主要有哪些要求?答:科学立法原则,要求立法工作尽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尊重和反映立法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具体而言,这一原则要求:(1)立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具体而言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的立法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国情和实际,以此作为根本依据,而不能脱离、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2)立法工作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反对脱离客观实际,主观主义地为完备法制而进行立法,甚至照搬照抄外国法律
23、的倾向;也要反对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的情况下,不积极主动、抓紧时机去完备法制的倾向。(3)立法工作必须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立法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而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与可能是客观存在,要想使二者统一起来,立法者就必须使自己的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广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立法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法律法规。2014年1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法律原则,可以被看作是(C)。C.专门法律原则2.当今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在这里,“法的渊源”一词通常被理解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理学 专科 期末 答案 20013.1 2018.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