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及答案(2007.1-2012.7).docx
《国开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及答案(2007.1-201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专科《法理学》期末真题及答案(2007.1-2012.7).docx(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07年1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调整。一次性2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力3 .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参加法的创建。人民群众4 .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O法的适用5 .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是按“凡,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调整。法律所不允许的6 .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O调整对象7 .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叫做O法的实现8 .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而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
2、,这是法律的原则。不溯及既往9 .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称为(法律)事件10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至少尤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有益二、单项选择1 .法律调整是一种(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2 .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的体现为(八)。A.权利与义务8 .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D.正义与利益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八)。A.法制B.法治C.法系D.法律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0A.一国的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5.
3、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八)。A.假定B.处理C.制裁D.后果三、多项选择题1 .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ABCD)。A.法理学B.法哲学C.法社会学D.比较法总论2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ABC)。A.赔偿损失B.罚款C.追缴税款D.依法纳税3 .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AB)。A.客观性B.主体性C.变异性D.多维性4 .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D.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5 .社会主义法直接调整和保
4、护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OA.社会主义法对劳动者加以保护B.社会主义法对生产力资料加以保护C.社会主义法对科学技术加以保护D.社会主义法保护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四、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2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址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4 .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5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
5、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五、问答题1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3)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2 .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答:(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即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
6、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划分。答:(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分主导部门和基本法律部门;(2)主导部门宪法;(3)行政法,(4)民法;(5)经济法;(6)婚姻法;(7)劳动法,(8)刑法;(9)诉讼法。2007年7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调整。一次性2 .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O习惯3 .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和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权利;义务4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简称为O法制5
7、.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O政策6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治7 .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是O法律文化8 .法的基本构成因素是O法律规话9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中的主导部门是O宪法二、单项选择题1.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B)。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2.下列关于法的调整性职能说法正确的是(八)。A.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B.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异常状态C.它取缔非法关系D.它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3.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B)。A.大陆法系B.英美法系
8、C.中华法系D.资本主义法系4.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表现在(C)0A.有国家就有法制,也就有了法治B.有国家就有法治,而不一定有法制C.有了法制而不一定实现了法治D.有了法制就一定实现了法治5.法律调整的初始阶段是(八)。A.法律开始生效B.产生法律关系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D.法的适用三、多项选择题1 .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BD)。A.修改B.制定C.颁布D.认可2 .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BCD)。A.法律制度的性能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总的
9、认识,而这些认识形成了人们的(ABCD)OA.思想B.观点C.知识D,心理4 .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BCD)A.分配性价值B.衡量性价值C.保护价值D.认识性价值5 .以下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ABD)。A.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B.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C.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的基础上产生的D.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和解放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四、名词解释1 .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2 .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
10、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3 .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4 .法的适用: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5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五、问答题1.“一国两制”的含义。答:(1)要实现祖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2)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中国主体部分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3)两种制度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
11、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2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答:(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4)科学的创见性;(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3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答:(1)宪法;(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2008年1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法学知
12、识系统,称为O法学体系2 .法的调整职能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状态,建立合法关系,和法秩序的职能。合法3 .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O大陆法系(或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4 .法的基础构成因素是O法律规范5 .我国主导法律部门是O宪法二、单项选择题1.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A.法律传统B.法律心理C.法律现象D.违法现象2.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属于(C)0A.一般性规范B.定义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D.业务性规范3.在我国,法典编纂(D)。A.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B.实行“谁制定谁编纂”的原则C.有官
13、方和非官方两种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4 .我国法律规定,检察解释权由(D)行使。A.基层人民检察院8 .中级人民检察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9 .违法行为是指(C)。A.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B.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C.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三、多项选择题1 .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AC)。A.法治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坚持
14、改革开放原则3 .法律文化是(ABCD)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A.法的制定B.法的实施C.法律教育D.法学研究4 .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BCD)。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BD)O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检察解释三、名词解释1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2 .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3 .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
15、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4 .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5.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五、问答题1.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答:(1)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2)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2 .法的适用的特征。答:(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
16、权的社会组织。(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3 .法的外部特征。答:(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4 .法律关系的特征。答:(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最后,它是
17、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意志的统一。(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产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之一,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任何法律规范直接、间接都是关于社会关系参加者权益与义务的规范。(4)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2008年7月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调整。一次性2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力3 .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参加法的创建。人民群众4 .法律调整机制有四
18、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O法的适用5 .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O调整对象二、单项选择题1 .法律调整是一种(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2 .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体现为(八)。A.权利与义务8 .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D.正义与利益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八)0A.法制B.法治C.法系D.法律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0A.一国的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八)。A.假定B.处理C.制裁D.后果三、多项选择题1.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
19、有(BCD)。A.具体的调整方式B.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C.允许的调整方式D.禁止的调整方式2 .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出现了与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截然不同的倾向,这些不同表现在(ABCD)。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B.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并与福利国家的政策紧密相联C.打破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D.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3 .法律责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包括(ABCD)。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违宪责任4 .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AB)。A.国家机关创制法的活
20、动B.国家机关适用法的活动C.人民团体的法律活动D.公民的守法活动5 .法律规范的特征有(ABCD)。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同一性D.逻辑性四、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2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3 .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4 .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5 .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
21、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五、问答题1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3)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2 .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答:(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4)合理、公正。国家审
22、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3 .法律事实的种类。答:(1)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2)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未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4 .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答:(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5)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理学 专科 期末 答案 2007.1 2012.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