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所见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番薯名称、属类及种植与贡献.docx
《地方志所见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番薯名称、属类及种植与贡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志所见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番薯名称、属类及种植与贡献.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油所见清至民獭贵州番薯名掰属类及种植与贡献番薯作为美洲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颇为学术界所关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掀起了番薯是否为我国本上作物的物名辨别之争,如王家埼略谈甘普和甘薯录1,更鼐略淡番薯和薯拓2、吴德铎关于甘普和V金理传习录3,以及后来学者游修龄的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陈忠文等的外来作物PaChyrhiZUSerOSUS的异名辨析及中英文正名建议5等。约20世纪80年代学界掀起f研究番薯传播的热潮,代表性论文有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二川6,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刀、周源和甘薯的历史地理一甘郛的土生、传入、传播与人口8、
2、曲树基玉米和番郛传入中国路线新探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番弱的区域性种植和传播的研究日益增多,集中在山东、四川、河南、广西、广东等地。代表性论文有陈冬生甘薯在山东传播种植史略10、王保宁乾隆年间山东的灾荒与番物引种一对番薯种植史的再讨论11、李映发清初移民与玉米甘弗在四川地区的传播12、马笺芹明清时期玉米、番薯在河南的栽种与推广313、郑维宽清代玉米和番薯在广西传播问题新探14、吴理清番袈在潮州地区的传播与农业体系变动15等:但学界对贵州区域内番薯名称与属类,以及传播种根情况的研究比较少,为此,笔者尝试从区域历史地理角度出发,以贵州各地方志及相关资料为支撑,对清至民国时期番薯在贵州
3、的名称与属类、种植传播以及番郭对贵州的贡献进行研究。一、番薯的名称与属类(一)番薯的名称番着,属于旋花科蔓生草本植物,番薯在贵州方志记栽里,可谓名称繁多,有番郭、甘前、山弗投、诸英、红山药、第、著褴、红烧、红苕、黄苕、红珥、山药、熬萸、番熟、番前、朱盆、玉枕赭、红洋番郭、洋红苕、郭芋、甘22、锢、白薯等。对于名目媛多的番薯称呼的记载,学界颇有争议,一派以王家琦、周源和为代表,王家琦教授认为古文献记载的甘赭等于外域传入的番薯1:周源和教授则认为万历传入的番萼为甘薯的良种8.另一派以更邮、吴德铎为代表,更M认为,番薯并不是我国古代的甘前,我国古代的薯、祝我是指现在的山药2。吴德铎认为,古籍中记载的
4、只是供食的著赧科植物,与甘普无关,今天的甘第是明万历间传入的口。还有学者,如何炳棣认为很多晚明至民国的各方志中,“红、白、紫、黄拓(芋)、蕊(弗、苕都是指甘前,都不是上生山药,“只要与山药、芋对列,红、白、紫、黄赧、温色都可视为甘熬6。笔者在后两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贵州地方志中清至民国时期的番郭进行梳理,现列表如下,见表1、表2:从表1、表2来看,番薯的名称比较杂乱,即便是同一地区,番薯的名称也不尽相同,黔北地区有叫红薯、甘前(红苕、红山药)、番熟(山藤和)、甘赭(黄苕、红山药)、赭(带单人)真、甘前、红苕(大宗):黔东北地区有叫山药(瑞赧、红苕);黔中地区有叫藕、山施(殊、韶、山茂)、甘赭
5、、第(韶)、番罪(甘红落)、甘赭(番熬、朱茜、玉枕赭、红赭、红山药)、甘赭(韶舜)、番郭(甘弗、红着)、番舜(红山药)、番辨;黔东地区有叫番第、洋番薯(洋红苕)、番赭(甘赭、殊、韶、山孜)、红(红苕)、番薯(甘善)、番郭(甘赭、山芋、苕)、白弗:黔东南地区有叫红郸、番薯(甘赭、除、署)、第口(呼红苕);黔南地区有叫甘熬(的)、番我(甘薪、红彝)、红郭:黔西南地区有叫瑞益(红烧、山芋、前萸、甘赭)、山郭、薯孜(红山药、红苕)、郭:黔西地区有叫花、红薯、郭芋、郭(山药、山郭攒、诸黄)、甘诸、番翦(红山药)。从以上所载可知,贵州地区番弗的称呼名Pi繁多,那么导致番弊名称混乱的原因是什么呢?(1)方志
6、显示,有近音或相似音相转的缘故导致。如咸丰二年(1852)贵阳府志(_:)载,山落:音若殊,亦若韶,或呼为山荔”1司55。光绪十八年(18926黎平府志(一)栽,“番赭、甘熬,狎也。甘赭音除亦音署,自海外得此种,又名番前17271光绪三十三年(1907)平越直隶州志栽,“田居蚕食录:俗呼韶薯声之转Tl8。1921年黄平县志()载,“番熬:即甘熬,一名山蕊,音若殊,亦若酩或呼为山曲Tlg)499.1930年桐梓县志载,“山海经即第萄,本草又名山药,后人单呼盆音若殊及Ia语,有轻全耳”20:1946年岑巩县志载,“番弗:本名甘H俗山芋,邑人呼弊为苕,以善之上音近苕故也21464.从以上方志所载来看
7、,熬音有发苕、殊、韶、除、署等,因近音相转也导致了称或郭的名称多样化,继而有前、韶、苕、甘盆、甘诸、前其、第筱、薯芋等,由此可见,黔中和黔南地区的IKT、黔北和黔东地区的“苕”都与近音相转关系较大,有趣的是黔东地区除了大部分地区用“苕”外,也有称“韶的,而黔中则大部分用“韶工(2)或与地域影响或移民有关。从贵州方志统计的名称来看,各地区称番物为苕的称呼比较多,尤以黔北、黔东地区比较多。据民国婺川县备志载,“境内上田少所产,以包谷为大宗;米次之:豆、麦、祓又次之;又红苕亦为大宗22656,可见红苕在黔北地区婺川产量很大。黔中地区和黔南地区,亦有称Shgo音的,不过是“韶二而不是“苕”字。黔东北和
8、黔西南也有将番郭称为红苕红苕”几乎遍及了黄州各地,除了黔西地区外。贵州黔北和黔东红苕较多,笔者认为多与四川、湖北有关系。湖北、四川的番第称红首或苕,如清同治时期四川刘鸿典西充竹枝词有“借问平时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注:俗呼西充为苕县,故先及之)23,可见番善在四川称呼为红2北24。另外,袁丽认为四川方言和安徽方言也称甘郭为苕(Shgo)251而在湖北方言中,“苕”是高频使用词,指“甘郭.,还有“愚笨之意,姜亚凤通过对比北大语料库和湖北方言,指出惴北方言中的苕Sh永)具有典型代表性26。而黔北和黔东多靠近四川和湖北,推测很有可能受地域关系膨响,贵州的苕或红苕与四川或湖北的称呼有某种渊源。从韩
9、茂莉罗列的四川方志中的番瑞的记录来看,四川番郭大致有三种来源的记栽:其一来自南夷;其二来自“日本”;其三来自西南夷工韩茂莉认为乾隆五十一年(1786)渝川府志所栽的,码我种来自西南夷,此西南夷与云南无关,十分可能是贵州,即认为四川的番我很有可能从贵州传入27)560,根据韩茂莉的观点,再加上从贵州多地的方志中看到红苕的记载,以及四川方言里又将番著称为红苕,据此笔者推断,四川的番薯很有可能有一部分是从贵州传过去的,尽管四川方志中最早记载红翦的是雍正十一年(1733)四川通志3卷三十八之六物产志中成都府里的记载,但该记载非常简略,只有名称“红薯”28,却无任何解解,笔者认为红薯之称并非一定是美洲传
10、入的番翦,而贵州番罪的粉早记栽是乾隆I七年(1752)开泰县志里的红第记载,韩茂莉也指出该志里“红薯出海上,粤西船通古州,由货州传入四川27)560,而开泰县的“红普即为中美洲作物的番弱品种。据乾隆九年(1744)四川德阳县志3载有种朱弗是闽商人从西洋带来,时间记载上早于贵州的记载,但由于四川方志中所载的番我的来源大致有三种,笔者推断,四川的番弹传入途径比较多,除了闽、喝传入之外,也有部分是从贵州传入的,从贵州传入的时间不是最早的,但从贵州多地称番着“红苕”、湖北方言称“红苕”及四川番现称“红苕来看,四川的番郭称呼,受贵州或湖北影响较大,推测这也许与湖广城川的移民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3)为
11、避皇帝的讳忌,时有变名的缘故。本草衍义曾载郭莉改为山药的来历,“按本草上一字犯英庙讳,下一字曰超,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为药,今人遂呼为山药。如此则尽失当日本名,虑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书之129).货州的方忐上,也有很多与该记我相呼应的,如道光二十一年(1841)仁怀直隶厅志载,“山药:一名著襁。本草衍义日:算,英庙讳朝,唐代宗名,故改为山药302320光绪二十八年(1902)增修仁怀厅志也有和道光:卜一年(1841)仁怀宜隶厅志3一模一样的记载31。另外还有1915年独山县志载,“普药:唐避代宗嫌,名改偶(同称)郛蕖:宋避英宗嫌,名改偶山药,相沿既久而本名或矣I323370以上这些均提到了
12、避皇帝讳忌而导致时有变名的情况发生。(4)外来品种的传入。对于外来作物,古人有时在作物名前加“洋二有时加“番”,有时洋”番都不加,而借用中国原有的类似作物名称指代外来作物,很容易导致作物名称杂乱。加1920年思南县志稿3载的“洋番薯”:1940年开阳县志稿载的县属产有洋红黑洋大红我33400而光绪十八年(1892)黎平府志(一”的记载最具典型,“番漏甘白,薯也自海外得此种,又名番赭16271,此志既记载了外来作物前加番的称呼,以区别于本土,但又可以不区别传入来源的称甘盆、朝,若不是记载“海外得此种“,很容易将中国本土的山药与外传作物番弗弄混淆。(5)旧词转用指代新内涵,也往往导致作物名称的混乱
13、。转用名称,“即将既有事物的名称转用到新事物上,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对既有词语赋予新的内涵34。按学界多数观点认为,甘赭在山海经里指的是普拔(即山药),但明朝外来作物番薯传入后,也用甘赭指代番薯。前引的光绪黎平府志一)的记载便可看出,甘菇也可用来指代外域传入作物番第,像这种用本土旧词或原有词转用,指代新内涵的作物的做法,往往容易导致作物物名的含混化和杂乱化。(一)番薯的属类根据贵州方志的记载,番弗的属类,从清到民国时期,大致有这么几种:其一,蔬之属,也有蔬域、蔬类、时蔬、蔬品、蔬、菜品类、菜类、蔬菜类、蔬菜园艺、菜蔬类等称呼。开泰县、平远州、玉屏县、毕节县、建安、仁怀县、遵义府、思南府、大定府、
14、贵阳府、安顺府、兴义府、黎平府、湄潭县、仁怀厅、水城厅、平越直隶州、独山县、思南县、黄平县、威宁县、都匀县、桐梓县、平坝县、八赛县、关岭县、麻江县、息烽县、兴仁县、沿河县、岑巩县、镇宁县、兴义县、清镇县、荔波县都将之妇为蔬局.可见,番郭在贵州大多是作为蔬菜类被传播的。番着今天被大多认为是杂粮,为什么清至民国番游被划为蔬之屈呢?说文解字称,“蔬,菜也,从押,疏声,所范切”35。据贵州方志,光绪十八年(1892)黎平府志()所载,菜以佐谷,名之日蔬者,所以调脏腑、通气血、疏案沛也。有辛香、柔滑、清凉、甘胭:四种17268,1921年黄平县志()5也有类似的更为详细的记栽,“凡草类之可食者,通称日蔬
15、,蔬即菜也。本做疏,按菜以佐谷,名之日蔬者,所以调脏腑,通气血,疏密滞也,有辛香、柔滑、消凉、甘赋四种辛香之品:姜、木姜、椒、番椒、葱、韭、蒜、茴香、疏芹、茴荒、油菜柔滑之品:白菜、青菜、大头菜、菠菜、牛皮菜、览菜、冬览菜、茂菜清凉之物:烈子、冬瓜、丝瓜、黄瓜、苦瓜、苦苣、黄花菜甘麻之品:南瓜、菜瓜、西瓜、茄瓜、番赭、芋、山,19494-500,可见,蔬就是菜,可食的草类都通称为蔬,能辅助谷类食物,有助于通气血调内脏,番郭的功能也正是如此,故将之归为蔬屈。从方志所载来看,贵州蔬菜的分类为四种,而番熬属于甘腻之品,用于辅助谷类食物。如道光二十一年(1841)思南府续志的“以佐樨飨(36114和道
16、光贵阳府志(二)“以佐餐飨”1655的类似记载,都是番薯佐食功能的体现。其二,谷子属或谷底。道光十六年(1836)松桃厅、光绪-十九年(1903)天柱县、1922年的石阡县都将番第划为谷屈类。今天,番郭与高粱、大豆、玉蜀泰等农作物,一般都被认为是杂粮类。而在清至民国时期,对番郭的归类没有严格的界定,只是做一个大概的分类。番薯因其生存力强,耐旱又对土质要求不高,产量又非常可观,可以作为贫民的主要粮食,与高粱、大豆、玉蜀黍一样可以缓解饥荒,可能是由于这样的缘故,将番薯划为谷届。1940年息烽县志也栽,“又闻西僻尚瘠之威宁县,其人民之恃此及上芋,以为生者率得十之六七焉,则菽超于为前,而大济谷食之功,
17、犹有何物足以方之I37208,可见,番普之所以能划为谷属,超于蔬类,主要是由于大济谷食的功用。其三,粮食类。民国时期,贵州方志中将番郭当做粮食类的比比皆是。如1932年八寨县志稿栽曾载,“损者可煮,以当粮38199,1939年定番县也曾将番薯列为粮食类。究其原因,从该县方志记载中可见,惟县内各地气候,大都温和,上质亦甚相宜,故全县植物生产量亦很可观39从记载的数据来看(见表4),该县番翔的产量仅次于稻和玉蜀泰的产量。贵州方志中,也发现很多地方虽将番善归为蔬之属(蔬类)的、农产类的,但番普的实际功用却是作为粮食类的记载。如1940年开阳县志稿将甘萧列为农产,却栽“贫农则多以代米作食粮334001
18、947年镇宁县志B将番第作为蔬菜类,却记录了贫苦农民则多纯食包谷、养麦或甘翦、马铃著等140L从贫苦农民大多纯食甘郭等,可以看出番善已经成为贫民赖以生存的正要粮食之一,番郛对贫民的粮食功能凸显。1948年清镇县志稿虽将番黑作为菜蔬类,但却清晰地记栽,“可作粮食充饥141,1941年续修安顺府志也曾载,番薯“可充食粮,亦可佐胭42R01。从前边提及的其一和其三情况来看,可以推测番罪在充当佐食功能的时候,可能更偏或于蔬类,起到通气血、助消化的作用:而番善在充饥或贫民食物的时候,则更多地偏困于粮食类或杂粮类。其四,果实类。方志中,番罪作为果实类的记载比较少且记载过于简单,如民国炉山物产志稿将其列为果
19、实类,载称果实:白瑞,史记货殖列传传:下有聪鹏,至死不饥。间有杂粮食此,皮红此名红我,狎叶可饲豕43587,番薯作为果实类,大抵是因为白著像群晤的形状,再加上番薯“可生食、可蒸食19R99,比较类似于果实类的缘故得以归到果实类,有待以后继续探究。其五,较为笼统的分类,道光二十七年(1847)广顺州志将之归属物产、1915年瓮安县志记录归属农业、1936年册亨县乡土志略3和1940年开阳县志稿记录归属农产、1936年郎岱县访稿录为归属植物、“民国”G婺川县备志录为归属农桑、1941年续修安顺府志录为归属野艺。据续修安顺府志载,“野艺:指除五谷外种植于田野之各种农作物而言,如苧麻、瞌草、烟草番第、
20、凉弗、马铃第、郭孜、芋头等皆是”4314()0。除此之外,其他几种分类仅简单记载类别,并未进行详细记栽,可见这些州县府对作物分类所属的记载粗枝大叶、过于笼统,并未进行细展的划分。二、清代至民国时期番薯在贵州地区的种植和传播(一)清代番薯的种植与传播关于番弊作物的种植来源问题,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番薯本土说和番薯传入说。学界大多数人赞同番瑞传入说,认为番薯原产中南美洲,自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后,将其带到西班牙,然后传其至世界各地.番薯传入我国大约在明万历年间,但具体的传入准确时间及传入的路线上学界却颇有争议,特别是在传入线路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由印、缅入滇传入6,何炳棣持此观点:陈益由越南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方志 见清至 民国时期 贵州 番薯 名称 种植 贡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