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路基支挡结构.docx
《城市轨道交通路基支挡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路基支挡结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路基支挡结构1.1 一般规定1.2 路基支挡结构的设置应结合地形、地质、用地、环境条件等综合确定。下列地段宜设置支挡结构:1减少路堑边坡薄层开挖、路堤边坡薄层填方地段;2加强路堤本体稳定的陡坡路基地段;3避免大量挖方、降低边坡高度或加强边坡稳定性的路堑地段;4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基、边坡、山体、危岩或落石地段;5受水流冲刷影响路堤稳定的沿河、滨海路堤地段;6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地段;7保护重要的既有建筑物地段;8保护生态环境地段或有景观要求地段;9车站、场段、景区等有需求的地段。1.3 设置支挡结构的地段应查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岩土(或填料)的物理力学参数。1.
2、4 支挡结构形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2地形及冲刷深度;3支挡结构的高度及荷载作用;4周边环境及气候条件;5施工工艺、工期等条件;6用地、节能、环保等因素;7倡导采用装配式支挡结构;8工程造价。1.4 支挡结构形式可根据适用范围、设置位置、墙背岩土、地基性质、地面坡度、墙高限值等条件,按本标准附录F选用。支挡结构形式宜与周边环境协调。1.5 临近重要建筑物时,支挡结构的选择应考虑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等。当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荷载作用或结构变形大时,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支挡结构组合使用。1.6 在结构上设置接触网支柱及声屏障基础等结构时,应考虑其荷载对支挡结构
3、的影响并保证路基的完整、稳定及排水畅通。1.7 位于软土、斜坡等地段的路基支挡结构,应进行整体稳定性检算。1.8 挡土墙应从墙背向外设置泄水孔,排水坡度不应小于4%。泄水孔进水侧墙背应设置反滤层,反滤层宜采用袋装砂夹砾石(卵石)、土工合成材料、无砂混凝土块或其他新型材料。1.9 无砂混凝土块或砂夹卵石反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0.3m,墙背为膨胀土时,反滤层厚度不应小于0.5m。反滤层的顶部和最低一排泄水孔的进水口下部应设置隔水层。1.10 支挡结构纵向一定间隔、与其他建筑物相接处,应设置伸缩缝,在基底地层变化处应设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宜为20mm30mm,缝内填塞材料可采用沥青麻
4、筋、沥青木板、胶泥或橡胶条等,塞入深度不应小于0.2m。1.11 开挖基坑时,对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1.12 下列地段应设置防护栏杆:1墙顶高出地面2m且连续长度大于IOm时;2墙趾下为悬崖陡坎或地面横坡陡于1:1,连续长度大于20m的山坡时;3车辆段、停车场无围蔽段。1.13 支挡结构设置防护栏杆地段,防护栏杆立柱及扶手的水平推力应按0.75kNm作用在立柱顶上计算并应按IkN集中荷载进行检算。栏杆材质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角钢、不锈钢等。1.14 支挡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台阶或检查梯。1.15 支挡结构的墙后填筑应在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进行。1.16 挡土墙
5、抗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整体稳定性采用总安全系数法,挡土墙基底压应力采用容许应力法;抗滑动稳定、抗倾覆稳定、地基压应力、截面检算,构件结构设计应包括抗弯、抗剪、抗拉、墙顶水平变形和最大裂缝宽度检算等设计计算,应满足现行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要求。2重力式挡土墙2.1 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和地震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可设置于路肩、路堤和路堑等部位。2.2 重力式挡土墙墙高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肩墙、路堤墙,墙高不宜大于10m;2土质路堑地段墙高不宜大于6m;岩质路堑地段,墙高不宜大于IOm;3膨胀岩土路堑地段,墙高不宜大于4m;4地震地区还应满足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
6、规范GB50111的规定。2.3 墙身材料宜采用混凝土、片石混凝土等,单位体积的片石混凝土中片石含量不应超过20%o2.4 挡土墙地基与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1挡土墙宜采用明挖基础;当基底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换填土、扩大基础或地基加固处理等措施;2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表2.4-1的规定;表2.4,挡土墙基础埋置深度挡土墙基础所处环境最小深度限定值及相关措施一般地区1.0m,路堑挡土墙基础底还应低于侧沟砌体底面0.2m受水流冲刷基底在冲刷线下不应小于LOm膨胀土地段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5m3基础在稳定斜坡地面时,其趾部距地面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表2.4-2的规定;表2.42斜坡地面墙趾埋入深度和距地
7、面的水平距离地层类别埋入深度(m)距地面的水平距离(m)硬质岩层0.601.50软质岩层1.002.00土层1.002.504基底纵坡大于5%时,应将基底设计为台阶形式;5挡土墙受滑动稳定控制时,横向可采用不大于021倾斜基底。浸水地区挡土墙不宜设倾斜基底;6挡土墙受基底偏心或基底承载力控制时,可设置墙趾台阶,台阶的连线与竖直线间的夹角不应大于45;1.1 地基墙底宜设置灰土等垫层。2.5 挡土墙墙身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墙纵向长度每隔IOm15m,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应符合本标准第1.10条的规定;2挡土墙高出地面部分,应每隔2m3m交错设置泄水孔。折线形墙背易积水处必须设置泄水孔,
8、纵向间距宜2m。泄水孔的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1.8条的规定;3衡重式挡土墙上、下墙之间,宜设置短钢筋连接;4挡土墙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墙体不得形成水平通缝。不能一次浇注时,应采取措施确保两次浇注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5浸水地区路堤挡土墙墙面宜顺直,可通过调整墙顶平台宽度达到要求。2.6 泄水孔进水侧墙背应设置反滤层,反滤层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1.8条的规定。2.7挡土墙纵向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挡土墙与路堤连接可采用锥体,端部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m,路堤锥体顺线路方向的坡度,当锥体边坡高度在8m以内时不应陡于1:1.25,在20m以内时不应陡于1:1.50;2路堤或路肩挡土墙与路堑连接以
9、及路堤墙顶低于路堤填方坡脚时,墙端部应嵌入原地层,地层为土质或强风化岩层、弱风化岩层、微风化岩层时,嵌入深度分别不应小于1.5m、Lom、0.5m;路堑挡土墙与路堑连接,应向两端顺延逐渐降低高度,并与路堑坡面平顺相接;3挡土墙与路堤、路堑或其他结构物连接,采用过渡顺接有困难时,可在挡土墙与连接结构交界处设置端墙。2.8挡土墙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检查梯,路堑挡土墙两端宜设置踏步。3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3.1 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常用于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和地震地区的路肩、路堤。悬臂式墙高不宜大于6m,扶壁式墙高不宜大于IOm。3.2 悬臂式挡土墙和扶壁式挡土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3.3 悬臂式挡土墙
10、墙顶宽度不应小于0.2m,当墙高大于4m时,宜在立臂板内侧设置倒角。扶壁式挡土墙墙顶宽度不宜小于0.3m。3.4 墙趾顶面不应露出地面,特殊环境下基础底部埋置深度应符合本标准第2.4条的规定。3.5 泄水孔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1.8条的规定;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1.10条的规定且伸缩缝的间距不应大于20mo3.6 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墙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的相关规定,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钢筋的直径及分布应满足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3.7 悬臂式挡土墙的立臂板主筋在墙顶部宜采用直角弯折,趾板底面主筋宜从端
11、部向上弯折,踵板顶面主筋宜从端部向下弯折。主筋最小锚固长度,受力钢筋伸入底板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3.8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的规定。3.9 挡土墙底板底应设置素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不小于50mm。3.10 浇注混凝土时,应一次完成浇注。如有间断,应保证新混凝土与己浇灌混凝土粘结牢固。凸梯应与底板混凝土同时灌注。3.11 墙后填筑应在墙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进行。填料应分层夯实,反滤层应在填筑过程中及时施工。4加筋土挡土墙4.1 加筋土挡土墙适用于一般地区和地震地区,可设置于路肩或路堤边坡,单级墙
12、高不宜大于IOmo4.2 加筋材料宜采用土工格栅等土工合成材料,具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土工合成材料的力学性能、水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等指标宜通过试验确定。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可结合工程经验或相关资料确定;2筋材应具有高强度、低延伸率、蠕变性小、不易脆性破坏、抗拔能力强、耐腐蚀和耐久性好等性能,加筋材料具体要求尚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4.3 加筋体中填料应采用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土、碎石类土或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不应采用块石类土。填料应分层压实,填料压实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第六章的规定。4.4 面板可采用整体式刚性面板、复合式刚性面板、板块式面板或模块式面板。板块式
13、面板可分矩形、十字形、六角形等,模块式面板之间宜采取植筋等加强整体刚度的措施。对变形要求较高时,应采用整体式面板、复合式面板。4.5 筋材之间连接或筋材与墙面板连接时,连接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墙面板与土工格栅之间可采用连接棒或其他连接方式。4.6 加筋土挡土墙应进行内部和外部稳定性检算,必要时可进行工后沉降检算及水平变形检算等。内部稳定性检算应包括拉筋强度、抗拔力检算及墙面板结构设计等;外部稳定性检算应包括抗(水平)滑动稳定、抗倾覆稳定、地基承载力检算等,软弱地基上应进行路堤与地基的整体滑动稳定性分析。设计计算满足现行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要求。4.7 加筋土挡土墙筋材的构造
14、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1 土工格栅等平面型加筋材竖向间距不宜大于0.6m且不应小于0.2m;1.2 土工格栅的拉筋长度不应小于0.6倍墙高且不应小于4.0mo当采用不等长拉筋设计时,同长度拉筋的墙段高度不应小于3.0m,同长度拉筋的截面也应相同,相邻不等长拉筋的长度差不宜小于1.0m;3包裹式加筋土挡土墙拉筋水平回折包裹长度不宜小于2.0m,加筋土体最上部1层2层拉筋的回折长度应适当加长。包裹式挡土墙墙面板宜采用在加筋体中预埋钢筋进行连接,钢筋埋入加筋体中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m,钢筋直径宜为16mm22mm04.8 加筋土挡土墙墙面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肩式挡土墙墙顶筋材宜设在基床
15、表层底面高程处。路堤墙墙顶应设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0m;2混凝土帽石段长度可取2块4块墙面板宽度且不大于4.0m,厚度不小于0.5m,当设置栏杆时,可采用在帽石内预理U形螺栓或预埋焊接钢板等处理措施;3沿墙长每隔15m25m,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其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1.10条的规定;4加筋土挡土墙墙面应在靠近地面处设一排泄水孔,整体式面板、复合式面板应在整体墙面上设置泄水孔,孔径不小于100mm,整体墙面沿墙面自下而上按2m3m梅花型设置并符合本标准第1.8条和第1.9条的规定;5墙面板下应设置厚度不小于0.4m且埋置深度不小于0.6m的混凝土或浆砌片石条形基础。墙前应设4%的横向排水
16、坡,在无法横向排水地段应设纵向排水沟,基础底面应设置于外侧排水沟底以下;6用于加筋土结构的预埋钢筋、连接钢筋等应进行防锈处理。4.9 路基面上设置杆架、沟槽、管线地段应采取措施保证加筋土挡土墙完整和稳定。4.10 填料与筋材直接接触部分不应含有尖锐棱角的块体,填料中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00mm且不宜大于单层填料压实厚度的1/3。4.11 加筋土挡土墙基床表层宜设封闭层,墙面板内侧应设反滤层。5锚杆(索)挡土墙5.1 锚杆挡土墙适用于一般地区和地震地区的岩质和土质边坡。锚杆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可分为肋板式、板壁式、格构式、柱板式等。表5.1不同类型锚杆挡土墙的选择条件结构形式适用条件施工方法备注肋板式
17、适用于岩质和土质边坡可采用逆作法施工直立或仰斜板壁式适用于岩质边坡格构式适用于岩质边坡柱板式适用于边坡岩层较好的地段先开挖边坡,再施工立柱和挡土板直立5.2 锚杆挡土墙的布置和构件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挡土墙宜设置成单级或两级。在岩层中每级墙高度不宜大于10m;在土层中或拼装预制的柱板式锚杆挡土墙,每级墙高度不宜大于8m,总高度不宜大于16m。上、下两级墙之间应设置平台,宽度不宜小于2m;2肋板式锚杆挡土墙竖肋间距宜为3m6m,格构式锚杆挡土墙肋间距宜为3m5m,柱板式锚杆挡土墙立柱间距宜为2m3m。立柱截面可采用矩形或T形,挡土板可采用矩形板或槽形板;3每级竖肋或立柱上的锚杆可设计为双层
18、或多层。锚杆可按弯矩相等或支点反力相等的原则布置。锚杆向下倾斜,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大于45。,宜为10。35oo锚杆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5m,水平间距不应小于2.0m。5.3 锚杆挡土墙宜采用低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可选用拉力型或压力型锚杆。拉力型锚杆适用于锚固段为岩层的地层,压力型锚杆可用于锚固段为岩层、土层以及腐蚀性较高的岩土地层。5.4 锚杆挡土墙的材料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应力锚杆可选择预应力螺纹钢筋,不宜采用镀锌钢材,非预应力锚杆材料宜选择HRB400及以上强度的普通带肋钢筋。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侵蚀性环境应采用抗侵蚀性水泥。锚孔注浆采用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35;2
19、锚杆挡土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的相关规定。主筋、箍筋、纵向分布钢筋和构造钢筋的布置应满足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5.5 锚杆挡土墙应进行锚杆的拉拔设计和墙面系的结构构件设计,设计计算满足现行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要求。5.6 预应力锚杆的锚固段长度岩层中宜为3m8m,土层中宜为4mIom,自由段长度不应小于5m,穿过潜在滑裂面的长度不应小于1.5m。5.7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5.8 第一排锚杆锚固段上覆土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m,上覆岩层的厚度不宜小于2m。5.9
20、 锚杆直径宜为18mm32mm。非预应力锚杆钢筋每孔不宜多于3根。锚杆未锚入地层部分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腐蚀环境下,钢筋表面可采用环氧涂层等进行处理。5.10 锚孔直径应根据锚杆直径、根数、灌浆管尺寸及钢筋支架位置确定,可采用90mm150mm。单根锚杆锚孔内钢筋面积不应超过锚孔面积的20%。锚杆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o5.11 竖肋或立柱截面宽度或腹板宽度不应小于30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装配式竖肋或立柱内外两侧应配置通长受力钢筋。挡土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现浇时不宜小于200mmo挡土板在竖肋或立柱上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05.12 各分级土墙之间的平
21、台顶面,宜用C20混凝土封闭,其厚度宜为150mm,并宜向外设2%横向排水坡。5.13 锚杆钢筋受拉承载力应满足张拉控制力的要求,锚杆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gw应符合表5.13的规定。表5.13锚杆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皿钢筋类型预应力螺纹钢筋0.7普通钢筋0.70扭5.14 锚孔注浆应严格执行灌浆施工工艺要求,根据工程条件和注浆体强度要求确定注浆方法和压力,注浆压力宜为0.4MPa0.6MPa0当用水冲洗会影响锚杆的抗拔强度时,应采用高压风吹净。滑坡地段严禁采用水钻或水冲。安装肋柱或挡土板应待锚孔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进行。5.15 锚杆的张拉与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张拉宜在锚固体强度
22、大于2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2锚杆张拉时注浆体和台座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表5.15的要求;表5.15锚杆张拉时注浆体和台座混凝土抗压强度锚杆类型抗压强度(MPa)注浆体台座混凝土岩石锚杆拉力型2525压力型3025土层锚杆拉力型1520压力型25203锚杆张拉顺序应避免邻近锚杆相互影响;4锚杆进行正式张拉前,应取0.1倍0.2倍的锚杆拉力设计值,对锚杆预张拉1次2次,使杆体完全平直,各部位接触应紧密;5宜按锚杆拉力设计值的1.05倍1.10倍进行张拉与锁定。6锚杆(预应力锚索)6.1 锚杆(索)分为拉力型、压力型、拉力分散型、压力分散型;适用于一般地区和地震地区的边坡及滑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轨道 交通 路基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7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