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IF=10.092)综述 早筛标记物:胞外囊泡PD-L1.docx
《NPJ(IF=10.092)综述 早筛标记物:胞外囊泡PD-L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PJ(IF=10.092)综述 早筛标记物:胞外囊泡PD-L1.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NPJ(IF=10.092)综述早筛标记物:胞外囊泡PD-1.1.根据传统观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PD-1.D介导的免疫抑制主要是基于肿瘤细胞与肿瘤浸润性T细胞之间的直接物理接触。最近的研究表明,源于肿瘤细胞的细胞外小囊泡表面也有PD-1.1.富集,且与细胞表明PD-1.1.不同。今年6月下旬,NPJPrecisionOncoIogy(IF=10.092)的一篇文章对小细胞外囊泡(sEVs)PD-1.1的最新研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sEVPD-1.1的生物发生和分泌机制、分离和检测策略以及生物学功能。同时也强调了sEVPD-1.1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预测抗PD7/
2、PD-1.1免疫治疗的临床反应方面。癌症中的小细胞外囊泡PD-1.1PD-1.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它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7(PD-1)相互作用,负向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激活。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D-1.1介导的免疫抑制维持免疫稳态,从而保护正常细胞免受不必要的损伤。而在肿瘤中,PD-1.1/PD-1信号轴是介导肿瘤进展的主要免疫逃逸机制之一。sEVPD-1.1是肿瘤细胞的细胞外小囊泡表面富集的PD-1.1,可以直接与T细胞上的PD7结合,在免疫抑制和免疫治疗耐药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EVPD-1.1与细胞表面PD-1.1的区别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EVPD-1.1与细胞表面的PD-1.1的
3、区别逐渐清晰。首先,SEV的PD-1.1的相对水平明显高于其亲本细胞表面PD-1.1o癌细胞可以在sEV上隐藏绝大多数的PD-1.1,而不是在其自身表面表达PD-1.1,这或许是在所有患者中检测到sEVPD-1.1,但只有67%的肿瘤活检显示PD-1.1表达呈阳性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第二,细胞表面PD-1.1介导的免疫细胞抑制主要发生在肿瘤部位,而携带PD-1.1的sEV可以被大量分泌到循环中,诱导全身免疫抑制。第三,由于SEV的小体积、大表面积的特性,sEVPD-1.1可以进入深层组织发挥独特功能。由于PD-1.1在肿瘤细胞上表达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开发sEVPD-1.1作为免疫治疗临床反
4、应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可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最近,外周血中循环的sEVPD1.1被认为是肿瘤诊断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特别是用于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它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sEVPD-1.1的来源及调节研究表明,sEVPD-1.1并不是直接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而可能主要来源于供体细胞的质膜PD-1.1(图1)。Monypenny等人的研究表明AUX(外泌体生物发生的关键介质)控制PD-1.1在细胞与SEV之间分布的平衡。ESCRT成分、Rab家族成员和nSMase2可能参与了PD-1.1向腔内囊泡的分类和转运,并在SEVPD-1.1.生物发生和分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图1)。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NPJIF=10.092综述 早筛标记物:胞外囊泡PD-L1 NPJ IF 10.092 综述 标记 胞外囊泡 PD L1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