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年画发展浅析.docx
《夹江年画发展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夹江年画发展浅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夹江年画发展浅析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潮的回归,夹江年画重回大众视线,不但频频亮相全国各大非遗活动,还走出国门到悉尼、德国等地展演。但是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夹江年画更多是被当成满载回忆的文化符号推上舞台,看多买少、叫好不叫坐的现实成为制约夹江年画发展的瓶颈。关键词:夹江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对策分析一、夹江年画概况(一)夹江年画特色浓郁夹江地处四川西南部,是著名的“蜀纸之乡”,丰富而低廉的纸张为年画制作提供了条件。历史上,夹江年画(又称夹江木版年画)曾与川西北的绵竹年画、川东的梁平木版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夹江年画取材广泛、构图丰满、造型古朴、线条粗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和地方特色。夹江年画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是源于当时独步的印制技艺。夹江年画采用木板套印技法,由民间艺人手绘画稿,然后将画稿贴在木板上,由刻工雕出印版,由浅到深逐步套印。有的年画套印多达七八遍1,是明清时期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印刷术。这种批量生产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年画成本,使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二是夹江年画用色多为矿、植物自制的天然颜料,色彩鲜艳、久不褪色。其中最出名的是以“黄丹”为原料制作的黄丹门神,晴天时颜色不明显,一到阴天却尤为鲜亮。民间认为阴雨天正是越魅胭趣出没的时候,所以民间用黄丹门神来辟邪去瘟,特别在瘴气较市的云贵地区极受欢迎。当地人称“夹江门神能辟邪”,贵阳一带甚至后房牛圈也要贴一对2
3、。(二)夹江年画的发展历程明代中期,夹江已有年画作坊,至清代逐渐繁荣。民国时期,县城及近郊有年画作坊20多家。从事年画生产的艺人,农忙时经营农业生产,农闲时购买纸张、研制颜料、雕刻画版等。秋收之后,立刻开始生产年画这一家家必备“年货”,一直要忙到腊月底。夹江年画除满足本地民间需求外,还远销云南、贵州等省及东南亚各国,年销量最高时达400多万份3。夹江木版年画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逐步形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但是,与众多的传统文化一样,夹江年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也遭受重创,画版被劈坏做烧柴,作坊歇业,工人改行,明清早期的许多珍贵作品因此而毁坏失传。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4、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年画严重滞销,市场极度萎缩。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艺人相维去世,技艺人员青黄不接,画家纷纷改行40夹江年画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境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夹江县对年画开展了抢救和保护工作,成立了“夹江年画社”。许多年画老艺人、画家重操旧业,示范表演、开拓市场。2008年,夹江年画(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夹江民间艺人张荣强、吴泽全在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夹江年画研究所。他们全面恢复了夹江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发掘、收集了年画雕版百余套,复刻了陈姑赶潘元亨利贞等在夹江早已消失的古版年画。为适应市场需求,他们还开发了陶瓷、布匹、扇面、灯
5、罩、T恤、葫芦年画等实用性工艺产品。2016年,夹江民间艺人杨继容成立了谷雨文化公司,主要开发夹江年画的文创产品,并进行市场推广。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传统文化的复兴让夹江年画重新获得了发展契机,越来越多的群众逐渐走近夹江年画。夹江县文化部门也通过开展“夹江年画进校园”“年画进万家夹江年画普及培训”等活动,宣传夹江年画、培养夹江年画传承人。同时,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全国大型非遗展等活动,极大提高了夹江年画的知名度。2017年起,夹江年画传承人先后被邀请到法国、德国、阿联酉、摩洛哥等国家展示展演,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异域他乡。二、制约夹江年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夹江木版年画从濒临绝境到玳新且苏,虽
6、然取得r一定的成绩,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夹江年画独特的魅力,提高了夹江年画的声誉。但是,由于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以及制作工艺局限等,夹江年画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进步发展。(-年画市场萎缩,产品销售低迷由于社曾的发展,钢筋水泥楼房的崛起,单扇的防盗门替代了过去的双掩大门,成对张贴的年画没有了容身之处。而且目前家居装修多以现代风格为主,过去的神像年画在风格上不相匹配。再加上现代人对“年味”的淡漠,张贴年画的人变少,“有钱没钱,贴张年画过年”的情结已经成为过去式。此外,色彩艳丽、价格便宜的机器胶印年画以及喷绘年画也给夹江传统的木版年画造成了冲击,夹江年画的发展陷入瓶颈。
7、(二)技艺人员青黄不接,年画事业后继乏人制作年画是体力活,消耗的时间多,又没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年画艺人都不愿自己后代传承年画技艺。虽然近年来随着夹江年画的复苏和政府部门加大对年画免费培训力度,学习年画的人多起来了,但能静下心来专业从事年画工作的人却不多。以夹江年画研究所为例,2010年招聘的第批年画从业者,如今留下来的只有两名。由于待遇不高,年画研究所除这两名老员工在所里上班领固定工资外,其余人员都是出于兴趣爱好,所里忙时来帮忙,挣点绩效补贴;所里闲时,则回家经营自己的事业。(三)生产作坊少,营销观念落后目前夹江年画作坊只有两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仅30余人,年销售收入约80万元。由于夹江年画
8、才逐步恢复传统工艺,尚未形成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营销观念落后,生产制作形式单一,产业意识淡薄,缺乏产业化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发展的持续性堪忧。而同为“四川三大年画”产地之的绵竹,共有年画企业和作坊35家,年画从业人员400余人,年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51较之绵竹年画,夹江年画的产业化延续与壮大,可谓任重道远。(四)产品缺乏新意,市场接纳度低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取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夹江年画要重新走进千家万户,必须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取向的作品。但是传统夹江木版年画产品多数拘泥于老一套的东西,在表现题材和艺术彰显上没有突破和创新,木版年画作品与市场明显脱节。目前年画文创工艺产品还处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夹江 年画 发展 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8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