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docx
《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本书的主题是HPS能够有效解决科学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教学法问题,因而对HPS的一些研究应成为科学教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HPS为评估教育建构主义的优缺点所做的贡献曲蝌螂述了这一主题。作为一种知识与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对当代科学、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影响。同样,其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形式对当代数学、文学、艺术、社会研究和宗教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除此之外在所有这些科目的理论纷争、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中,它的影响也极为显著。作为一种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导向,建构主义激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具有本土主义和“革新”特点的关于数学教育、自然拼读法和发现式学习的争论。1969
2、年,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兴起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课程与教学法广泛流行,而PBL的依据正是建构主义。20年间,PBL迅速传遍美国、英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医疗培训机构(COHiVer2000,2002,Neville2009),o在尚未收集到任何实证证据表明经过PBL训练的学习者能够成为更好的医生之前,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theWorldFederationofMedicalEducation,WFME)就采纳了PBL(NeVine2009,p.l)o这与在科学和数学教学中正式采纳建构主义的模式具有高度一致性。正如教师教育杂志中一篇社论所讲:“建
3、构主义是教育界的新口号。它的流行源于它植根于各个学科,特别是科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建构主义教育观的启示依据其学科基础有所区别,但专业的教育团体是多样化的,诸如全国幼儿教育协会和全国数学教师协会等组织基于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基于自身经验去主动建构这一假设来修订他们的实践标准。”(Ashton1992,p.322)建构主义的兴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无数的专业发展研讨会、会议报告、期刊论文与著作都清晰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并对其教学法内涵进行了拓展。这里并不是要详细讲述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历史2,但为了证明20世纪末期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中的统治地位,不得不提及几篇备受推崇的评论文章。彼
4、得芬尚(PeterFensham)认为,自1980年以来,对科学课程思维产生最显著心理学影响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观(FenSham1992,p.801)o美国科学教学研究学会前任主席说:“在建构主义思想下,思维、研究、课程开发及教师教育正融为一体缺乏对立的争论(Yeany1991,p.l)wo该组织的另一位前任主席写道:“教育领域正进行着一场范式之争,冲突的证据几乎可见于教育实践的每个方面(但)有证据表明,人们普遍接受了取代客观主51的其他思想,建构主义便是其中之一。”(Tobin1993,p.ix)2000年,两位研究人员对建构主义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影响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5、(EdIlCatiOnReSoUrCelIlfOrmationCenter,ERIC)数据库中的相关项目超过1,OOo个:“由于大量材料是为老师准备或由老师开发的,这种数量上的增加可能来自互联网。在网上,建构主义+教育有成千上万的点击量,点击量取决于所用的搜索引擎。”(Davis&Sumara2003,p.409)赖因德斯杜伊特(ReinderSDuit)和他在基尔大学的同事编写的关于“建构主义与研究”最新权威版本的参考书目可以在线获得,其中包括了LoOo多个条目(DUit2009)。对于参考书目,杜伊特说道:“本研究的实施并没有超出所谓的建构主义观点-包括个人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其参考书
6、目在现在看来成了科学教育中建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尝试。”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方式的影响已大大超出了ERIC搜索中所记录的研究期刊与学术会议的范围。在诸多国家和地区中,建构主义理论已成为官方的教学法理论,比如: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泰国、希腊、土耳其、新西兰、印度、中国台湾、西班牙、西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洲及美国的一些州和学区;建构主义理论在北美教师教育课程中是极为普遍的。尽管建构主义横扫先前所有的理论,但对建构主义的批判也很多。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教师和家长等开始从多方面关注建构主义课程。一开始是来自外部的哲学批判3,最近的是对建构主义声称自己是成功教学法的先导的具体批判4。值得高兴的是,有迹象
7、表明,至少“极端”或“激进”建构主义的影响正在减弱,而更现实、有限度并且基础更好的哲学和教学观点正以建构主义的名义兴起。一位著名的拥护者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继续前进的文章(Tobin2000)O同样,在医学院校,PBL也在继续优化发展。一位研究人员总结道:“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PBL教学法提高了知识储备和临床表现-至少没有达到PBL课程投入所预期的程度。”所以且不说某种“世界观”,人们对某个教育项目一一从“赢得范式战争的胜利”到“继续前进”所投入的热情从未超过20年。研究者们有必要去分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并从中汲取关于科学教育的教训。该领域需要克服一些陋习,比如刚刚了解一些哲学、心理
8、学、政治理论就开始引进它们,抑或用盲目的热情代替本应关注的概念一致性和实验证据。建构主义的不同形式建构主义是一种多样化的行为。有观点认为,建构主义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情境的、辩证的、经验的、信息加工的、方法论的、中庸的、皮亚杰理论的、后认识论的、实用主义的、激进的、现实主义的、社会的和社会历史性的(GOOdetal.1993),还可以加上人文建构主义(Cheung&Taylor1991)和说教式建构主义(VaIldenBrink1991)o从发展心理学开始,建构主义尽管并不成熟,但已拓展到教育研究的诸多领域。对建构主义范畴的关注可从以下科学教育文章的副标题中得知:“建构主知弊习观”、“建构主那
9、耨观”、弊!学财、科学标”、“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和“课程发展的建构主义观点”(BeUlg91)。一般而言,建构主义主要有两大学派。第一大学派是心理学建构主义,源于让皮亚杰(JeanPiaget)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日常活动逐渐建构自我、个体与知识的过程。这一学派又分化为两派:一派是更个人、主观的皮亚杰学派,可见冯格拉塞斯费尔德(VonGlaSerSfeld)的著作:另一派是俄国维果斯基(VygotSky)及其追随者的社会建构主义,他们强调个体认知建构中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可见达克沃思(DiICkWorth1996)、格根(GergCn1994,1999)与拉文(Lave1988)的著作
10、。第二大学派是社会学建构主义,源于爱米尔杜尔凯姆(EmileDurkheim),并由文化社会学家彼得伯杰(PeterBerger)等以及近期爱丁堡学校的科学社会学家,如巴里巴恩斯(BanyBarnes)、大卫布卢尔(DaVidBloor)、亨利科林斯(HalTyCollins)及布鲁诺拉图尔(BrUnOLatOUr)等共同推广。这种社会学传统认为,科学知识是通过社会建构并得以证明的,它研究的是科学建构的环境和动态。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不同的是,它忽略了信念建构的个体心理机制,关注个体以外的社会环境,并声称社会环境决定个体信念的建构。对于该理论而言,个体变成了一个“黑匣子”。极端社会建构主义提出,
11、科学只是一种人类认知的建构形式,同艺术和文学建构一样,对真理没有特殊要求,主流的理论只是主流科学家的理论50对很多人而言,建构主义已不只是一个学习理论或教育理论,它建构了一种世界观,或一种人生观6,正如评论所言:“要成为一位建构主义者,就意味着要将建构主义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导。也就是说,进行思考和行动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信仰比其他信仰更有意义。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过程并不简单。”(Tobin1991,p.1)建构主义基础网站指明所有建构主义立场的共同特点如下?:建构主义方法质疑笛卡尔哲学关于客观世界与主观经验的区分。因此他们要求科学解释中应有观察者的参与。拒绝表象主义,即知识是一个系统性的认知
12、过程,而不是一个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结构。建构主义方法论认为,通过认识来接近现实是无效的,现实是由话题提出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建构主义方法论与现实间的关联是不可知的,鉴于现实超出我们的认知水平,应该避免任何与它相关的言论。因此研究的重点应从物质组成的世界转锵岫什么物质组成的世界。 建构主义方法论注重自我指示和有组织的封闭系统,这种系统致力于控制信息的输入而不是信息的输出。 对于科学解释,建构主义方法论更喜欢过程导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基于物质的角度。例如:生命系统被定义为由生命构成并维护自身组织的过程。 建构主义方法论强调“个体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社会性被定义为社会相互作用框架内的相互适应。
13、 最后,建构主义方法要求使用开放性的、不那么教条式的科学方法,以便激发建构主义应对当今科学前沿问题所需的灵活性。应该明确的是,建构主义基础每一条内容的评估都需要具备一定的HpS能力,以上声明也主要是针对HPS的。哲学家认为,上述诸多观点难以理解,是错误的或有争议的。然而,许多教育者虽然对以上声明一无所知或理解错误,却仍将这些观点应用于教育体系、课程和教学实践。建构主义作为心理学和哲学建构主义的标准呈现形式既包含学习理论(心理学理论)又包含知识理论(哲学理论,特别是关于认识论的理论)。它是自发形成的复合理论。凯瑟琳福斯诺特(CatherineFOSnOt)在一本多次被引用的建构主义堂中给出了一种
14、关于该理论的经典解释:“建构主义是一个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它描述了什么是认知以及一个人是怎样,认知的。基于心理学、哲学、科学和生物学著作,这个理论并没有把知识描述为可以传播和发现的真理,而是作为人类在文化与社会话语共同体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时自然发生发展的非客观的、切实可行的建构性解释。从这个角度看,学习被视为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该过程与现存世界的个体建构模型和有差异的新见解之间的冲突进行斗争,当人类构建的意义与文化发展的工具和符号合二为一时,就会对现实形成新的表征和模型并通过合作性社会活动、研讨及实践共同体间的辩论对建构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磋商。尽管建构主义不是一个教学理论,但它仍会建议采用一种
15、完全不同于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Fosnot2005,p.ix)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理论(心理学)和知识理论(哲学)的复合体,其特点在教育建构主义奠基者皮亚杰、维果斯基、布鲁纳(Bruner)的论著中有明显体现。皮亚杰将自己的理论称为“发生认识论该哲学观点在他的心理学和认识论一书的标题中有所体现(Piaget1972)。而杰罗姆布鲁纳的著作教育过程(Brunerl960)主要阐述了建构主义对说教式的、知识传播式的、充斥行为主义的“堆积”教学法的替代。谈及此书,他写道:“其观点起源于认识论与认知科学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难以琢磨的认识论问题,第一次对认知本质的怀疑来自物理学的革命,随后被
16、哲学正式化并加以详细阐述。”(Bruner1983,p.186)显然,任何一个对物理学革命认识论有影响的主张,对科学史学家与科学哲学家而言都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并且他们已经这样做了。教育者有必要投身于这一领域,至少要对其有大概的认识。学习理论与认识论的建构主义联系长期不明确,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建构主义的创始者把认识论看成哲学上的一种尝试,这种认识论为人类知识构成以及知识主张的比较与检测提供了依据。然而,许多后来的传统建构主义者却简单地将认识论归入心理学,尽管他们谈论的是获取知识的研究,而他们真正做的是获取信念的研究。这样的例子出现在安德烈亚斯奎里(AndreaSQuale)的新书激进的建构
17、主义(QlIale2008)中。奎里认为,学习是我们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过程的产物(p.45)。当然他认可柏拉图(PIatO)以及大多数哲学传统与共识性传统,即“学到的知识很可能是不正确的”(p.45),但这并不会给他造成太大困扰,因为“这样的知识与真理的联系并不是建构主义产生的(p45)。然而,仅仅用知识来鉴定学习不存在问题并不意味着真的没有问题。在儿童读物中,恐惧可能会因一个人蒙住孩子的眼睛而消失,但如此令人欣慰的事情很少发生在现实世界或哲学争论的世界中。根据“安乐椅”心理学,一个人可以断言知识可以通过神经和心理过程获得,同样,愚昧也是这样获得的。学习是忠于事实的,同样,一个人可以学
18、到好的或坏的习惯、合理的或不合理的观点、真实的或虚假的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可能现在大部分人对世界、社会、甚至对自己的认知都是错误的(想一下有多少人曾相信并仍然相信太阳围绕地球旋转;有多少美国公民相信特创论(SPeeiaICreation);有多少美国公民相信伊拉克战争是为了传播民主;等等),而任何适当的学习理论都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学习的心理学家而言,在巴基斯坦清真寺学习伊斯兰教,在犹太高等学院学习犹太教,在神学院学习罗马天主教都被看做是学习某一学科的案例。在所有案例中,学习特定内容时的神经、心理和行为过程都是相同的:学习伊斯兰教和学习基督教是相同的;成为一个共和党人和成为一个民主
19、党人(或者说无论当地的政治选择是什么)的心理过程几乎是一样的:学习创世科学和学习达尔文科学的过程是一样的。心理学家作为学习理论家,不会专门去评价所学东西的真实性和充分性。作为临床心理学家可能会有这样的兴趣希望他们有兴趣,但学习理论家无需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论方面产生兴趣。同样,教学理论也是良莠不齐:有秉承真理的好老师,同样也有坚持错误信仰的好老师;有信奉意识论的好老师,同样也有相信科学的好老师。而这些好老师的特征是相同的。我们不能指责戈培尔(GoebbelS)是一个坏老师,因为虽然他教授的内容很糟糕,但他的教学却很好80然而对科学教育而言,心理学应当与哲学相联系并且包含哲学内容。在科学课堂中,教师
20、要教授世界公认的真理,寻求理性的学习。理解真理和理性的构成是哲学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而HPS对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证据的困境对尝试用实证研究来证明他们理论的建构主义者来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证据的困境”。一方面,他们希望用认知现实(学习过程)和认识论现实(特别是科学史)的本质来支持他们对教学法、课程和认识论的提议。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这种现实是不可知的,或者说是永远不可接近的。对很多建构主义者来说,现实坠落为完全主观的“我对现实W,IOo因此,一个拥护“社会变化建构主义”的研究者,支持一项由18名学生组成的中学科学方法班的研究立场,他提到:“请注意,使用实验性证据这个术语,并不意味
21、着我站在现实主义者或者经验主义者的立场,也不意味着我有其他任何西方的趋向,我所说的实脸性证据的涵义是: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是社会的一部分。我认为通过实验性证据,信息可以被系统地收集并被各种方法论检验。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不会假装捕捉到了研究参与者的真实世界(现实主义),也不打算假装捕捉到了他们的经脸世界(经验主义)。我所做的尝试是提供空间,不仅表达我自己的观点和声音,也让参与者们能够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声音。”(Rodriguez1998,p.618)从这段言论中人们可以有一个大致认识,即没有“无可争议”的证据。但是,相比努力去获取更加充分的证据而言,作者却提出研究应该“提供空间给参与者,不仅表达我
22、自己的观点和声音,也让参与者们能够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声音”。作为教育研究的指导原则,这一点十分难懂并且肯定会给每个研究领域带来巨大的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0事实上,如果没有霍桑效应,这个研究的(实证主义)可控性就会很低。人们可以理解当大量真正的问题出现时,资助机构是不会愿意为创建这样一个空间提供资金支持的”。不幸的是,这种神秘的科学认知却己经得到建构主义研究领域甚至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而教育研究领域更是在伊冯娜林肯(YvonnaLincoln)和埃尔贡古帕(ErgonGuba)广为流传的研究手册中得到确认(GUbaandLincoln1989,LincolnandGuba19
23、85)0仃关第:点,作者写道:“建构主义范式为很多作者所拥护,且显现出能提供多种优势,包括利益相关者的授权与解放,以及定位后续课程的行动方向。这不仅是一篇有关评价理论的论述,古帕和林肯还全面描述了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研究范式之间的差异,并提供了一个进行第四代评价的可行性计划与过程。”(Guber&Lincoln1989,backcover)建构主义认识论及其问题建构主义强调,科学是在特定历史和文化条件下的一种创造性人类活动,其知识主张并不是绝对的。这非常值得一提,而对大多数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而言,这一点更像是老生常谈。除此之外,建构主义还忠于某些广受争议和抵制的认识论立场,鉴于这些学说的教育
24、学影响,它们往往需要经过严密审查。因此,从核心上讲,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都对人类知识和科学知识有着主观性和经验性的理解。作为在科学和数学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建构主义者之一,冯格拉塞斯费尔德这样写道:“知识是个体主观建构活动的结果,而非一种商品以某种方式存在于认知者之外,它可以靠细心感知或语言交流来传递或灌输。”(vonGlasersfeld1990a,p.37)自柏拉图开始,没有人认为知识仅仅来源于观察,即使最细致的观察也不行。正如柏拉图所说,“我们通过眼睛看,而不是用眼睛发现”。同样的道理,知识可以而且必须通过语言交流来传递”。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的城镇,每一次询问怎么去咖啡馆或者洗手间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构主义 科学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8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