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docx
《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李自成三终隐归棍IJgEg十/爆海麋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百姓认为李自成最终隐归四十八寨,慈利县文史工作者也认为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考察四十八寨的传说、遗迹和明末清初的历史,可以肯定,李自成余部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但不能将李自成余部的活动认为是李自成的活动。明清之际,传言甚多,李自成身死而又冒出其隐居的说法只是个传言,并不符合李自成的行事风格和明清之际的历史。李自成隐居传言同明末清初的其他传言一样,都有着政治隐喻。明末清初:李自成:四十八寨:传言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备受明史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核心人物李自成的最终归宿,因后代不时有新材料或历史遗迹的发现而新说迭出,至今学界仍聚讼未决
2、。李自成的最终归宿,主要有被杀和隐居两种说法,但亡与隐,,又因亡、隐.的地点的不同而产生了更多的说法。有的说法有官方文献支持,有的说法有目击证人,甚至还有目击证人的考察。312-313各种说法都有定的根据,相互争论,并存至今。尤其是李自成被杀于通山县九宫山说、隐居于石门县夹山寺说之间的争论,尤为激烈。*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李自成结局研%课题组:李自成结局研究,沈阳:辽宁出版社1998年版:刘重日:李自成终归何处兼评李自成结局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近年来,地处湘西的慈利县文史工作者,因为在当地发掘出不少有关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记忆和遗迹,又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李自成曾在慈利县四
3、十八寨有过活动。2若这一说法成立,很多学者认同的“湖北遇害说”就难以成立,而这显然会对当前的李自成研究掀起一定的波澜。若不成立,那又该如何来看待其中的证据以及李自成归隐四十八寨说呢?笔者谨就此提出考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慈利四十八寨传说与李自成归隐四十八寨新说在有关李自成最终归宿的诸多说法中,隐居夹山说是其中非常审要的一个观点。夹山位于湖南澧州石门县,与慈利县毗邻,距离慈利四十八寨约30公里。目前慈利文史工作者关于李自成的新说,主要是认为李自成败走南方后,曾经在四十八家带活动,因为当地留下了很多关于李自成的遗迹和传说。四十八寨作为一个地名,并不仅限于慈利一处,不少山势复杂险要之地都有
4、四十八寨之地名。*就管见所及,比较有名者至少有三处:一是明末清初在湖北黄冈、麻城等地的新黄四十八寨,二是今贵州天柱县和湖南靖州县交界地的四十八寨,三则为今湖南慈利县东部广福桥镇的四十八寨。慈利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东部边缘,澧水中游,境内多丘陵,历史悠久,秦时即已建县,在明清时期与石门同隶属于澧州。四十八寨位于慈利东部的广福桥镇,紧邻石门县,这一地区山峦段嶂,地势险要,乃兵家用兵胜地。四十八寨是指当地48座有名的营寨,即秦国寨、和尚寨、罗汉寨、猴儿寨、鸡公寨、仙人寨、梅兴寨、乌纱寨、红岩寨、陀龙寨、稻摞寨、老鹰泰、金猴寨、尧人寨、宝剑寨、伤儿寨、金龟寨、矛寨、盾寨、风轮寨、金盏寨、灯台寨、美
5、女塞、狮子塞、金龙寨、探子寨、牛角寨、独角寨、响水寨、黑岩寨、白岩寨、金鸡寨、箱子寨、背儿寨、插台寨、镂刀寨、牛鼻寨、灯笼寨、斧头寨、宝塔寨、婆婆家、斗升寨、城门寨、秤泥寨、师徒寨、顾公寨、何家寨、女儿寨。实际上,个别塞的名称也不统,如猴儿寨又名金猴寨。从寨名上来看,有些寨名来自寨的形状,有些寨名来自当地的历史传说。当然,四十八寨地区的地名,并不都是以寨来命名,如下文提到的珠宝湾、炉头湾,虽在四十八寨地区,但以湾来命名。四十八寨地处慈利、桃源、石门三县交界地区,而主要位于慈利县的广福桥镇。四十八寨地区奇秀山峰众多,名日四十八寨,只是一个约数,并不表示只有48座山。在这一地区,目前流传着许多关于
6、李自成的传说:1 .探子寨。该寨四面环山,十分幽好。当地传说,此寨是李自成在联明抗清时期众多探马的居住地,在此进行情报收集与整理。2 .城门寨。在一座山顶上修建城墙,因一侧峭壁酷似城门而得名。城墙的南北两侧,有几十米的悬崖,部分悬崖段用大块条石垒砌城墙至山顶。登到寨顶,需要走300多级台阶。寨顶较为平坦,至今仍有门等遗址。当地传说,此城是李自成主持修建的,是李自成的驻地。3 .珠宝湾。当地传说,李自成自北京城撤退时,把北京城里的黄金白银和武器,还有大量的贵重珠宝,都运到四十八寨的某个地方埋藏。后来一位颜姓医生到此地采药,在山脚的一个岩缝里挖药草,扯出一串珠子,他以为是草药的根,在山涧水中一洗,
7、闪闪发光,原来是一串珠宝。他接着又在这个地方挖,发现了大量的宝藏,有黄金、玛瑙、珍珠等,这样颜家就成了四十八寨有名的财主。别人听说后,都到这里来寻找珠宝,这个地方就叫作珠宝湾了。4 .炉头湾冶铁遗址。在炉头湾,有不少的冶铁遗址,包括大型灶台、铁渣、废弃燃料等,旁边的溪流中还残留有大量的铁渣。当地百姓传说是李自成的军器作坊。上述传说在四十八寨地区广为流传,前三则是关于地名得名缘由,而第四则是遗址传说。除以上传说外,还有关于李自成的民谣。在中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流传着一首关于铁匠的民谣:“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史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学打铁。”但在慈利县,这不是一首普通的民谣。张”“李
8、”分别有特指,“张”指张献忠,“李”指李自成。晚清余启安过夹山寺寻所传闯贼墓云:“折尽旗枪册八营,南奔狼狈不能兵。已传夺魄乱锄死,又道追诛削发生。天网怪从琳宇漏,疑团常为稗官横。欲寻荒冢无残碣,剩得童谣打铁声。网1272童谣打铁声”就是指张献忠、李自成。李自成传说除表现在地名、民谣中外,地方文献中也有记载。李自成隐居石门县夹山的说法(夹山离四十八寨不远),出现在乾隆年间的地方文献中4,并在其后的地方文献中不断有记载。嘉庆石门县志卷四八僭窃志载;夹山奉天玉和尚慕,传为闯贼,然已窜伏灭殁矣。同治石门县志卷十四杂类志纪闻:冢土冈有土墩四十八所,相传明末李贼余党盘踞澧州,时出剽掠,里人筑.上墩聚粮其上
9、。寇至,则群相界御。今犹存十之六七。”网12451246李自成隐归四十八寨的各种民间传说逐渐得到慈利县文史工作者的“承认1990年出版的慈利县志中没有关于李自成在四十八寨的记载6,而2008年出版的慈利县志明确记载李自成在四十八寨有过活动2卜特别是自1980年代以来,夹山寺发现奉天玉的遗迹、遗物,石门县的宣传,以及电视剧雪山飞狐的播放,当地百姓都对李自成隐居在四十八寨地区的说法深信不疑,而地方文史工作者也将这些说法部分地吸收到县志中,但没有明确承认这种说法,只是认为李自成来过四十八寨,在四十八寨有过活动。这说明,地方志逐渐接受、相信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的说法。二、从传说与遗存考论明末清初四十八寨
10、的历史从文献的记载来看,李自成余部到达今天湖南省所辖范围,是在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后。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流传的众多关于李自成的传说,可以得到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献的印证。第一,从地势来看,四十八寨地区适合屯兵。石门县观国山与慈利四十八案相连。明万历年间,石门县蒙泉人梅瞥在观国山记中说:予尝眺远,则澧中西北万山如三峡奔涛,六军奔骑,有来无已:又如骏鸾驾鹤,驭气乘风,自天而降观国山屈管石门,去州西南百里而遥,脉自九、永数百里蜿蜒而来,近则层峦叠嶂,直抵仙岩。观国山突起壁立,云表绝顶,平衍数丈,左右皆奇峰异岫,前则一望无际。7从地势上看,四十八寨及其附近的石门县观国山,处在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四
11、十八寨地区山峦叠嶂,地势险峻,进可以攻取地势较为平坦且具有定政治意义的常德府,退可以保守地势逐渐升高的湘西地区。换言之,四十八寨是常德平原与湘西丘陵地区的分水岭,进可攻退可守,非常适合屯兵。第二,从历史遗迹来看,明末清初四十八寨地区有过屯兵的历史。四十八寨地区有大量的屯田。四十八寨地区山多,但地理环境非常好,森林茂密,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在四十八寨地区的沟沟坎坎中,有梯田一万余亩。这些梯田的田域由大量的石块垒砌而成,田域之高度,矮则0.2米,高则三四米。如此庞大的工程,不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也不是在太平天国时期由太平军兴建的。从庞大工程所需要巨大劳动力来看,应该是
12、清初李自成余部兴建的,当地百姓也传说是李自成部队兴建梯田。顺治二年(1645)五月初,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身死后,在湖北、江西交界地带的李自成东路大顺军军队,约有20万。这些军队后来主要散居在常德府、灌州等地,完全有可能在四十八寨地区屯驻。第三,从历史遗迹来看,明末清初之前四十八寨地区有屯兵的记载。在四十八寨地区,有唐代石刻节度游卒将充都兵典草契题记,笔者曾亲自勘察过。该题记载:光启元年十二月,为朗州雷尚书兵马侵扰,遂部领兵士三千余人,在此山屯驻,立七重寨栅。至二年三月,累得荆南,差大将送官告,并慰喻将士。其山号为见明山,以澧、朗二州为界。其年六月十九日,节度游卒将充都兵典草货题记。*该石刻现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自成 最终 慈利县 四十八 寨说献疑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87639.html